电子锁的把手左右换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3655阅读:1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锁的把手左右换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锁,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锁的把手左右换向结构。
技术背景 目前锁具行业中的电子锁的把手通常都分左右方向,在安装时如果发现方向不对,需要进行方向调整时极不方便而且拆装困难,因此,在厂家生产时,需要分别就左右方向的锁体进行分别生产,这样就容易出现其中某一方向的锁体的需要会大于另一个方向,容易出现库存紧张或者库存过多,导致厂家无法及时的更新产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锁的把手左右换向结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拆装方便且可靠牢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锁的把手左右换向结构,包括把手和面板,把手的轴柱从面板的前端穿过把手孔与电子锁的锁体部分连接,所述面板的后端把手孔的外缘设有把手头套,在把手头套的上下两端设有定位片固定限位钉,在定位片固定限位钉上分别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通过螺丝固定在定位片固定限位钉上,所述把手头套的外部套接有复位扭簧,复位扭簧两端的扭杆分别抵在限位块的相同一侧,在复位扭簧上设有套接在把手后端轴柱的定位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定位片的左右两端设有耳片,在定位片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弯折90度的第一凸片,所述定位片与耳片的连接处设有弯折90度的第二凸片,所述定位片的中部设有定位片孔,在第一凸片的内侧、定位片孔的周壁上设有向孔心延伸的第三凸片,所述第一凸片和第二凸片活动于复位扭簧外与定位片固定限位钉之间的间隙内,第三凸片卡在把手的轴柱槽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定位片的上端设有套接在轴柱上的松紧调整垫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松紧调整垫片的上端设有套接在轴柱上的固定卡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把手的轴柱的周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固定卡簧卡接在凹槽内并且固定把手、复位扭簧、定位片和松紧调整垫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面板为不锈钢或锌合金材料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限位块为圆柱形结构,分别通过螺丝连接固定在定位片固定限位钉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限位块由限位面板和设置在限位面板上下两端的限位凸块组成,所述限位块设置在固定卡簧上,在限位面板上设有面板孔,所述限位块通过限位凸块、螺丝连接固定在定位片固定限位钉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限位凸块为T字型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定位片固定限位钉上设有限位块凹槽,所述限位凸块设置在限位块凹槽内及定位片固定限位钉上。[00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 相比,采用限位块对复位扭簧进行限位,拆装换向时无须将把手整个拆下,只要拆两个螺丝就可以快速换把手方向,方便生产和安装,实现左右互换的功能同时能保证把手整体结构的可靠性和牢固性。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定位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右开门下压把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右开门上提把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左开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左开门下压把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左开门上提把手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I、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电子锁的把手左右换向结构包括把手I和面板2,面板2为不锈钢材料结构,把手I的轴柱从面板2的前端穿过把手孔3与电子锁的锁体部分连接,所述面板2的后端把手孔3的外缘设有把手头套4,在把手头套4的上下两端设有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该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为圆柱形结构,在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上分别设有限位块6,该限位块6为圆柱形结构,通过螺丝7固定在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上,在把手头套4的外部套接有复位扭簧11,该复位扭簧11两端的扭杆12分别抵在限位块6的相冋一侧,在复位扭黃11上设有套接在把手后端轴柱的定位片8,定位片8的左右两端设有耳片13,在定位片8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弯折90度的第一凸片14,定位片8与耳片13的连接处设有与第一凸片14弯折方向及角度相同的第二凸片15,在定位片8的中部设有定位片孔16,在第一凸片14的内侧、定位片孔16的周壁上设有向孔心延伸的第三凸片17,第一凸片14和第二凸片15活动于复位扭簧11外与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之间的间隙内,该第三凸片17卡在把手的轴柱槽18内,在轴柱的周壁后端设有凹槽19,在定位片8的上端设有套接在轴柱上的松紧调整垫片9及固定卡簧10,该固定卡簧10卡接在凹槽19内,用于固定定位片和松紧调整垫片9。如图4所示,为右开门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的复位扭簧11的扭杆12设置在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和限位块6的左侧,当向下压把手I时,把手的轴柱带动定位片8、松紧调整垫片9和固定卡簧10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定位片8上端的第一凸片14推动上方的扭杆12转动,当转动一定角度后,耳片13受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的限位无法继续转动,完成下压把手动作;当松开把手I后,复位扭簧11复位,此时推动定位片8上方的第一凸片14顺时针转动,当扭杆12复位转回到限位块6处时,受限位块6限位,复位扭簧11停止转动,此时完整把手复位动作。如图5所示,当向上提把手I时,把手的轴柱带动定位片8、松紧调整垫片9和固定卡簧10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定位片8下端的第一凸片14推动下方的扭杆12转动,当转动一定角度后,耳片13受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的限位无法继续转动,完成上提把手动作;当松开把手I后,复位扭簧11复位,此时推动定位片8下方的第一凸片14逆时针转动,当扭杆12复位转回到限位块6处时,受限位块6限位,复位扭簧11停止转动,此时完整把手复 位动作。如图6所示,当需要将把手改为左开门状态时,将螺丝7拧下,拿出限位块6,上提复位扭簧11绕过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将把手方向转到左开门状态,此时,复位扭簧11的扭杆12设置的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和限位块6的右侧。如图7所示,为左开门的结构示意图,当向下压把手I时,把手的轴柱带动定位片
8、松紧调整垫片9和固定卡簧10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定位片8上端的第一凸片14推动上方的扭杆12转动,当转动一定角度后,耳片13受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的限位无法继续转动,完成下压把手动作;当松开把手I后,复位扭簧11复位,此时推动定位片8上方的第一凸片14逆时针转动,当扭杆12复位转回到限位块6处时,受限位块6限位,复位扭簧11停止转动,此时完整把手复位动作。如图8所示,当向上提把手I时,把手的轴柱带动定位片8、松紧调整垫片9和固定卡簧10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定位片8下端的第一凸片14推动下方的扭杆12转动,当转动一定角度后,耳片13受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的限位无法继续转动,完成上提把手动作;当松开把手I后,复位扭簧11复位,此时推动定位片8下方的第一凸片14顺时针转动,当扭杆12复位转回到限位块6处时,受限位块6限位,复位扭簧11停止转动,此时完整把手复位动作。如图3、图9、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电子锁的把手左右换向结构包括把手I和面板2,面板2为锌合金材料结构,把手I的轴柱从面板2的前端穿过把手孔3与电子锁的锁体部分连接,所述面板2的后端把手孔3的外缘设有把手头套4,在把手头套4的上下两端设有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该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上设有限位块凹槽23,与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构成一个T字型结构,在把手头套4的外部套接有复位扭簧11,该复位扭簧11两端的扭杆12分别抵在限位块6的相同一侧,在复位扭簧11上设有套接在把手后端轴柱的定位片8,定位片8的左右两端设有耳片13,在定位片8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弯折90度的第一凸片14,定位片8与耳片13的连接处设有与第一凸片14弯折方向及角度相同的第二凸片15,在定位片8的中部设有定位片孔16,在第一凸片14的内侧、定位片孔16的周壁上设有向孔心延伸的第三凸片17,第一凸片14和第二凸片15活动于复位扭簧11外与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之间的间隙内,该第三凸片17卡在把手的轴柱槽18内,在轴柱的周壁后端设有凹槽19,在定位片8的上端设有套接在轴柱上的松紧调整垫片9及固定卡簧10,该固定卡簧10卡接在凹槽19内,用于固定定位片和松紧调整垫片9,所述限位块6由限位面板20和设置在限位面板20上下两端的限位凸块21组成,该限位块6设置在固定卡簧10上,在限位面板20上设有面板孔22,轴柱设置在面板孔22内,限位凸块21为T字型结构,该限位凸块21与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及限位块凹槽23相互连接,限位块6通过限位凸块21、螺丝7连接固定在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上。当需要将把手I设置在左开门状态时,复位扭簧11的扭杆12设置在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及限位凸块21的右侧;当设置在右开门状态时,复位扭簧11的扭杆12设置在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及限位凸块21的左侧。 如图3和12所示,电子锁的把手左右换向结构包括把手I和面板2,面板2为不锈钢材料结构,把手I的轴柱从面板2的前端穿过把手孔3与电子锁的锁体部分连接,所述面板2的后端把手孔3的外缘设有把手头套4,在把手头套4的上下两端设有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该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为圆柱形结构,在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上分别设有限位块6,该限位块6为圆柱形结构,通过螺丝7固定在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上,在把手头套4的外部套接有复位扭簧11,复位扭簧11的扭杆12设置在复位扭簧11的相同的一侧,复位扭簧11两端的扭杆12夹在上端的限位块6的两侧,在复位扭黃11上设有套接在把手后端轴柱的定位片8,定位片8的左右两端设有耳片13,在定位片8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弯折90度的第一凸片14,定位片8与耳片13的连接处设有与第一凸片14弯折方向及角度相同的第二凸片15,在定位片8的中部设有定位片孔16,在第一凸片14的内侧、定位片孔16的周壁上设有向孔心延伸的第三凸片17,第一凸片14和第二凸片15活动于复位扭簧11外与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之间的间隙内,该第三凸片17卡在把手的轴柱槽18内,在轴柱的周壁后端设有凹槽19,在定位片8的上端设有套接在轴柱上的松紧调整垫片9及固定卡簧10,该固定卡簧10卡接在凹槽19内,用于固定定位片和松紧调整垫片9。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锁的把手左右换向结构,包括把手(I)和面板(2),把手(I)的轴柱从面板(2)的前端穿过把手孔(3)与电子锁的锁体部分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2)的后端把手孔(3)的外缘设有把手头套(4),在把手头套(4)的上下两端设有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在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上分别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6)通过螺丝(7)固定在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上,所述把手头套(4)的外部套接有复位扭簧(11),复位扭簧(11)两端的扭杆(12)分别抵在限位块¢)的相同一侧,在复位扭簧(11)上设有套接在把手后端轴柱的定位片(8)。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子锁的把手左右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片(8)的左右两端设有耳片(13),在定位片(8)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弯折90度的第一凸片(14),所述定位片(8)与耳片(13)的连接处设有弯折90度的第二凸片(15),所述定位片(8)的中部设有定位片孔(16),在第一凸片(14)的内侧、定位片孔(16)的周壁上设有向孔心延伸的第三凸片(17),所述第一凸片(14)和第二凸片(15)活动于复位扭簧(11)外与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之间的间隙内,第三凸片(17)卡在把手的轴柱槽(18)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锁的把手左右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片(8)的上端设有套接在轴柱上的松紧调整垫片(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锁的把手左右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紧调整垫片(9)的上端设有套接在轴柱上的固定卡簧(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锁的把手左右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的轴柱的周壁上设有凹槽(19),所述固定卡簧(10)卡接在凹槽(19)内并且固定把手(I)、复位扭簧(11)、定位片(8)和松紧调整垫片(9)。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子锁的把手左右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2)为不锈钢或锌合金材料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I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锁的把手左右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6)为圆柱形结构,分别通过螺丝(7)连接固定在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上。
8.根据权利要求I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锁的把手左右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由限位面板(20)和设置在限位面板(20)上下两端的限位凸块(21)组成,所述限位块(6)设置在固定卡簧(10)上,在限位面板(20)上设有面板孔(22),所述限位块(6)通过限位凸块(21)、螺丝(7)连接固定在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锁的把手左右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块(21)为T字型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锁的把手左右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上设有限位块凹槽(23),所述限位凸块(21)设置在限位块凹槽(23)内及定位片固定限位钉(5)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锁的把手左右换向结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拆装方便且可靠牢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锁的把手左右换向结构,包括把手和面板,把手的轴柱从面板的前端穿过把手孔与电子锁的锁体部分连接,所述面板的后端把手孔的外缘设有把手头套,在把手头套的上下两端设有定位片固定限位钉,在定位片固定限位钉上分别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通过螺丝固定在定位片固定限位钉上,所述把手头套的外部套接有复位扭簧,复位扭簧两端的扭杆分别抵在限位块的相同一侧,在复位扭簧上设有套接在把手后端轴柱的定位片。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限位块对复位扭簧进行限位,只要拆两个螺丝就可以快速换把手方向,实现左右互换的功能。
文档编号E05B15/00GK202359881SQ20112046629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2日
发明者夏思炎 申请人:廖伟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