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秋千及用于幼儿秋千的卡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8374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幼儿秋千及用于幼儿秋千的卡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幼儿秋千,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将座椅转动至不同位置的幼儿秋千,以提供照顾者选择不同的摇摆动作并且使照顾者可无阻碍地将婴幼儿放入幼儿秋千的座椅或从座椅抱出。
背景技术
照顾者通常会使用幼儿秋千来照顾婴幼儿。幼儿秋千可用来提供婴幼儿舒适、安全与愉悦的环境。一般而言,幼儿秋千主要是由座椅与架体组成,其中座椅可稳固地将婴幼儿容置于其中,而架体是用来支撑座椅并且使座椅可前后摇摆或左右摇摆。于现有技术中, 有只能前后摇摆的幼儿秋千,也有能前后摇摆与左右摇摆的幼儿秋千。许多照顾者比较喜欢能前后摇摆与左右摇摆的幼儿秋千,因为这种幼儿秋千使照顾者可以根据婴幼儿的喜好来改变摇摆动作。只能前后摇摆的幼儿秋千使照顾者可无阻碍地将婴幼儿放入幼儿秋千的座椅或从座椅抱出,但是却无法提供左右摇摆的功能。能前后摇摆与左右摇摆的幼儿秋千的旋转机构却是正好位于婴幼儿的头部的正上方,可参阅美国专利公告第6,908,397号, 这种设计方式会阻碍照顾者将婴幼儿放入座椅或从座椅抱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幼儿秋千,可将座椅转动至不同位置,以提供照顾者选择不同的摇摆动作并且使照顾者可无阻碍地将婴幼儿放入幼儿秋千的座椅或从座椅抱出,以解决上述问题。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幼儿秋千的卡合装置,用以在座椅从一个位置转动至另一个位置后对座椅进行定位。本发明的幼儿秋千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幼儿秋千包括架体、支撑装置以及座椅。所述支撑装置枢接于所述架体,所述支撑装置具有枢转柱以及多个第一卡合件,所述多个第一卡合件形成于所述枢转柱的周围。所述座椅具有固定结构以及第二卡合件,所述固定结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枢转柱上, 所述第二卡合件设置于所述固定结构中且可于卡合位置与释锁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第二卡合件位于所述卡合位置时,所述第二卡合件与所述多个第一卡合件的其中之一卡合,使得所述座椅被限位住而不会相对所述支撑装置转动。当所述第二卡合件位于所述释锁位置时,所述第二卡合件自所述第一卡合件脱离,使得所述座椅可相对所述支撑装置转动。第一枢转孔形成所述固定结构上,第二枢转孔形成于所述枢转柱上,所述座椅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枢转孔与所述第二枢转孔,以将所述座椅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枢转柱上。所述座椅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二卡合件之间,所述弹性件加偏压于所述第二卡合件,以使第二卡合件朝向所述多个第一卡合件的其中之一移动。
所述第二卡合件具有导引轨道,所述固定结构具有导引肋,所述导引肋设置于所述导引轨道中,所述导引轨道与所述导引肋配合,以导引所述第二卡合件的移动方向。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二悬臂,所述二悬臂对称地枢接于所述架体。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设置于所述二悬臂上,所述枢转柱形成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具有导引槽,所述固定结构具有导引部,所述导引部设置于所述导引槽中,所述导引槽与所述导引部配合,以限制所述座椅的转动范围。每一个所述第一卡合件呈锥形或圆弧形,所述第二卡合件与所述第一卡合件卡合的卡合端也对应地呈锥形或圆弧形。每一个所述第一卡合件是凹槽,所述第二卡合件是活塞,可被加偏压而朝向所凹槽移动并且与所述凹槽卡合。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设置于所述二悬臂上,所述枢转柱是形成于所述基座上的圆柱,所述座椅包括圆形的枢转部,所述枢转部接合于所述枢转柱。本发明的幼儿秋千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幼儿秋千包括架体、支撑装置、座椅以及卡合装置。所述支撑装置枢接于所述架体。所述座椅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装置上。所述卡合装置包括多个第一卡合件以及第二卡合件,所述多个第一卡合件位于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座椅的其中之一上,所述第二卡合件位于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座椅的其中另一上。所述座椅相对所述支撑装置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当所述第二卡合件与所述多个第一卡合件的其中之一卡合时,所述座椅被限位在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卡合件是凹槽,所述第二卡合件是活塞,可被加偏压而朝向所凹槽移动并且与所述凹槽卡合。所述支撑装置具有枢转柱,所述座椅具有枢转部,所述枢转部接合于所述枢转柱, 所述凹槽形成于所述枢转柱的周围。所述支撑装置具有呈圆柱形的枢转柱,所述座椅具有呈圆形的枢转部,所述枢转部接合于所述枢转柱,所述卡合装置设置于所述枢转柱与所述枢转部之间。所述多个第一卡合件形成于所述枢转柱上。每一个所述第一卡合件呈锥形或圆弧形,所述第二卡合件与所述第一卡合件对应的卡合端也呈锥形或圆弧形,当所述座椅相对所述支撑装置转动时,所述第二卡合件被所述第一卡合件压迫而朝向释锁位置移动。本发明的卡合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卡合装置用于幼儿秋千,所述幼儿秋千包括架体、支撑装置以及座椅,所述支撑装置枢接于所述架体,所述座椅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装置上且可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所述卡合装置包括多个第一卡合件以及第二卡合件。所述多个第一卡合件位于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座椅的其中之一上。所述第二卡合件位于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座椅的其中另一上。当所述第二卡合件与所述多个第一卡合件的其中之一卡合时,所述座椅被限位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的其中之一。所述第一卡合件是凹槽,所述第二卡合件是活塞,可被加偏压而朝向所凹槽移动并且与所述凹槽卡合。每一个所述第一卡合件呈锥形或圆弧形,所述第二卡合件与所述第一卡合件对应的卡合端也呈锥形或圆弧形,当所述座椅相对所述支撑装置转动时,所述第二卡合件被所述第一卡合件压迫而朝向释锁位置移动。因此,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幼儿秋千及用于幼儿秋千的卡合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由于座椅是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装置上,当第二卡合件位于释锁位置时,座椅可相对支撑装置转动。另一方面,当第二卡合件从释锁位置移动至卡合位置以与多个第一卡合件的其中之一卡合时,座椅会被限位住而不会相对支撑装置转动。因此,根据第一卡合件的位置以及数量,本发明的幼儿秋千可提供不同的摇摆动作让照顾者选择, 这些摇摆动作包括前后摇摆与左右摇摆,但是不以此为限。此外,架体上方的开放空间使照顾者可无阻碍地将婴幼儿放入幼儿秋千的座椅或从座椅抱出。


图I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幼儿秋千的立体图,其中座椅被限位在侧向安置的位置。图2是图I中的座椅从侧向安置的位置转动至正向安置的位置的立体图。图3是图I中的座椅的底部立体图。图4是图3中的座椅移除第二卡合件与弹性件的底部立体图。图5是基座、第二卡合件以及弹性件的立体图,其中第二卡合件与多个第一卡合件的其中之一^^合。图6是转动件通过二连结机构可转动地连接于图I与图2中的座椅的后支撑架的立体图。图7是图6中的连结机构的第一连结件的立体图。图8是图6中的连结机构的第二连结件的立体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I幼儿秋千 10架体
12支撑装置14基座
16座椅17卡合装置
18第二卡合件20连接件
22弹性件24转动件
26连结机构120悬臂
122枢接端124连接端
140连接部142枢转柱
144第一卡合件146第二枢转孔
148导引槽150中心轴
160固定结构161枢转部
162内壁164第一枢转孔
166导引肋168导引部
170后支撑架180导引轨道
182卡合端260第一连结件
262第二连结件2600固定部
2602弹性部2604柱体
2620连接部2622转动部
2624凹陷沟槽2626突出部
A1、A2箭头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考图I至图5,图I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幼儿秋千I的立体图,其中座椅16被限位在侧向安置(side-facing)的位置;图2是图I中的座椅16从侧向安置的位置转动至正向安置(forward-facing)的位置的立体图;图3是图I中的座椅16的底部立体图;图4 是图3中的座椅16移除第二卡合件18与弹性件22的底部立体图;图5是基座14、第二卡合件18以及弹性件22的立体图,其中第二卡合件18与多个第一卡合件144的其中之一卡

口 ο幼儿秋千I包括架体10、支撑装置12、座椅16以及卡合装置17。支撑装置12枢接于架体10。于此实施例中,支撑装置12可包括二悬臂120以及基座14,其中二悬臂120 通过枢接端122对称地枢接于架体10,且基座14设置于二悬臂120上,如图I与图2所示。 如图I、图2与图5所示,基座14连接于每一个悬臂120的连接端124,连接端124与枢接端122相对。二连接部140形成于基座14的二侧,以与二悬臂120连接。于此实施例中, 连接部140是孔洞,使得每一个悬臂120的连接端124可被插入对应的连接部140中,从而将基座14固定于支撑装置12的悬臂120上。如图5所示,基座14具有枢转柱142以及多个第一卡合件144,多个第一卡合件 144形成于枢转柱142的周围。于此实施例中,第一卡合件144是以凹槽的形式形成于枢转柱142的周围。枢转柱142呈圆柱形,于此实施例中有三个第一卡合件144形成于枢转柱142的周围,且每两个相邻第一卡合件144之间的夹角是90度。需说明的是,第一卡合件144的位置、数量以及每两个相邻第一卡合件144之间的夹角可根据实际应用来决定,不以图5所示的实施例为限。如图3与图4所示,座椅16具有第二卡合件18、连接件20、弹性件22、固定结构 160以及枢转部161。卡合装置17包括第一卡合件144以及第二卡合件18。于此实施例中,第二卡合件18是活塞,可被加偏压而朝向多个第一卡合件144的其中之一移动并且与第—^合件144卡合。枢转部161形成于固定结构160中且呈圆形,枢转部161接合于枢转柱142,使得卡合装置17设置于枢转柱142与枢转部161之间。第二卡合件18设置于固定结构160中,且弹性件22设置于固定结构160的内壁162与第二卡合件18之间。于此实施例中,第一枢转孔164形成于固定结构160上,且第二枢转孔146形成于枢转柱142 上。图4与图5所示的连接件20可穿过第一枢转孔164与第二枢转孔146,以将座椅16 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14的枢转柱142上,且座椅16可相对基座14以中心轴150为轴心转动。此外,第二卡合件18可具有导引轨道180,且固定结构160可具有导引肋166。当座椅 16设置于基座14上时,导引肋166设置于导引轨道180中,使得导引轨道180可配合导引肋166导引第二卡合件18沿导引肋166所定义的移动方向移动。再者,基座14还可具有导引槽148,且固定结构160可具有导引部168。当座椅16设置于基座14上时,导引部168 设置于导引槽148中,使得导引槽148可配合导引部168限制座椅16的转动范围。于此实施例中,导引槽148呈半圆形,因此座椅16的转动范围是180度。需说明的是,导引槽148 的形状可根据实际应用来决定,从而决定座椅16的转动范围。于此实施例中,第二卡合件18可于卡合位置与释锁位置之间移动。如图5所示, 第二卡合件18位于卡合位置并且与多个第一卡合件144的其中之一卡合,使得座椅16被限位住而不会相对基座14转动。此时,座椅16被限位在侧向安置的位置,如图I所示。因此,照顾者可将婴幼儿放入幼儿秋千I的座椅16中,且座椅16可左右摇摆。需说明的是, 架体10上方的开放空间使照顾者可无阻碍地将婴幼儿放入座椅16或从座椅16抱出。如果照顾者想要将座椅16从图I所示的侧向安置的位置改变成图2所示的前向安置的位置, 照顾者只须将座椅16相对基座14转动。 于此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卡合件144呈锥形,且第二卡合件18与第一卡合件144 卡合的卡合端182也对应地呈锥形。需说明的是,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卡合件144也可呈圆弧形(例如,半圆形),且第二卡合件18与第一卡合件144卡合的卡合端182也可对应地呈圆弧形(例如,半圆形)。当座椅16相对基座14转动时,由于第一卡合件144与第二卡合件18的卡合端182都呈锥形,第一卡合件144的侧壁会推动第二卡合件18的卡合端 182,从而使第二卡合件18朝向图5所示的箭头Al的方向移动。需说明的是,箭头Al的方向垂直并且远离枢转柱142的中心轴150。此外,照顾者不必操作任何操作机构来将第二卡合件18移动至释锁位置。照顾者只须握持住座椅16并且相对基座14转动座椅16,就可以将第二卡合件18朝向释锁位置推动。当第二卡合件18位于释锁位置时(也就是第二卡合件18从第一卡合件144脱离),座椅16就可以相对基座14朝向图5所示的箭头A2的方向转动,并且弹性件22被枢转柱142的侧壁压缩,从而提供弹性力予第二卡合件18。在照顾者将座椅16相对基座14转动90度后,被压缩的弹性件22所提供的弹性力会推动第二卡合件18,从而使第二卡合件18与任一第一卡合件144卡合,且座椅16再次被限位住而不会相对基座14转动。因此,座椅16会被限位在图2所示的前向安置的位置,且座椅16可前后摇摆。如果照顾者想要将座椅16从图2所示的前向安置的位置改变成图I所示的侧向安置的位置,照顾者只须将座椅16相对基座14以如前所述的方式转动就可以了。需说明的是,于另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卡合件144也可以形成于座椅16上,且第二卡合件18也可以对应地设置于支撑装置12上。换句话说,多个第一卡合件144可位于支撑装置12与座椅16的其中之一上,且第二卡合件18可位于支撑装置12与座椅16的其中另一上,视实际应用而决定。请参考图6至图8,图6是转动件24通过二连结机构26可转动地连接于图I与图 2中的座椅16的后支撑架170的立体图,图7是图6中的连结机构26的第一连结件260的立体图,图8是图6中的连结机构26的第二连结件262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转动件24 通过二连结机构26可转动地连接于座椅16的后支撑架170每一个连结机构26包括第一连结件260以及第二连结件262。如图7所示,第一连结件260具有固定部2600、多个弹性部2602以及柱体2604。第一连结件260通过固定部2600可拆卸地设置于座椅16的后支撑架170上,如图6所示。如图8所示,第二连结件262具有连接部2620以及转动部2622。 通过将弹性部2602与柱体2604插入转动部2622,以使第二连结件262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连结件260上。转动件24的二端可分别连接于第二连结件262的连接部2620,如图6所示。
于此实施例中,转动部2622具有多个凹陷沟槽2624以及二突出部2626,多个凹陷沟槽2624形成于转动部2622的周围,且二突出部2626从转动部2622的中间突出。当弹性部2602与柱体2604插入转动部2622时,柱体2604位于二突出部2626之间,且弹性部 2602与对应的凹陷沟槽2624啮合。于实际应用中,第一连结件260与第二连结件262可通过枢接件彼此枢接在一起。因此,转动件24可相对座椅16的后支撑架170前后转动。此外,弹性部2602与凹陷沟槽2624提供照顾者微调功能,使得转动件24可被限位在多个位置中的任何一个位置,以将转动件24调整至最适合幼儿秋千I中的婴幼儿的位置。前述的转动功能也可使转动件24转离照顾者,以使照顾者可无阻碍地将婴幼儿放入幼儿秋千I或从幼儿秋千I抱出。于实际应用中,转动件24可以是吊挂玩具的杆件、顶篷或其它类似组件。因此,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幼儿秋千及用于幼儿秋千的卡合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由于座椅是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的枢转柱上,而基座是设置于支撑装置的悬臂上,当第二卡合件位于释锁位置时,座椅可相对基座转动。另一方面,当第二卡合件从释锁位置移动至卡合位置以与枢转柱的多个第一卡合件的其中之一卡合时,座椅会被限位住而不会相对基座转动。因此,根据第一卡合件的位置以及数量,本发明的幼儿秋千可提供不同的摇摆动作让照顾者选择,这些摇摆动作包括前后摇摆与左右摇摆,但是不以此为限。此外,架体上方的开放空间使照顾者可无阻碍地将婴幼儿放入幼儿秋千的座椅或从座椅抱出。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幼儿秋千包括架体;支撑装置,枢接于所述架体,所述支撑装置具有枢转柱以及多个第一卡合件,所述多个第一卡合件形成于所述枢转柱的周围;以及座椅,具有固定结构以及第二卡合件,所述固定结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枢转柱上,所述第二卡合件设置于所述固定结构中且可于卡合位置与释锁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所述第二卡合件位于所述卡合位置时,所述第二卡合件与所述多个第一卡合件的其中之一卡合,使得所述座椅被限位住而不会相对所述支撑装置转动;当所述第二卡合件位于所述释锁位置时,所述第二卡合件自所述第一卡合件脱离,使得所述座椅可相对所述支撑装置转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第一枢转孔形成所述固定结构上,第二枢转孔形成于所述枢转柱上,所述座椅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枢转孔与所述第二枢转孔,以将所述座椅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枢转柱上。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二卡合件之间,所述弹性件加偏压于所述第二卡合件,以使第二卡合件朝向所述多个第一卡合件的其中之一移动。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件具有导引轨道,所述固定结构具有导引肋,所述导引肋设置于所述导引轨道中,所述导引轨道与所述导引肋配合, 以导引所述第二卡合件的移动方向。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二悬臂,所述二悬臂对称地枢接于所述架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设置于所述二悬臂上,所述枢转柱形成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具有导引槽,所述固定结构具有导引部,所述导引部设置于所述导引槽中,所述导引槽与所述导引部配合,以限制所述座椅的转动范围。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一卡合件呈锥形或圆弧形,所述第二卡合件与所述第—^合件卡合的卡合端也对应地呈锥形或圆弧形。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一卡合件是凹槽,所述第二卡合件是活塞,可被加偏压而朝向所述凹槽移动并且与所述凹槽卡合。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设置于所述二悬臂上,所述枢转柱是形成于所述基座上的圆柱,所述座椅包括圆形的枢转部, 所述枢转部接合于所述枢转柱。
10.一种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幼儿秋千包括架体;支撑装置,枢接于所述架体;座椅,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装置上;以及卡合装置,包括多个第一卡合件以及第二卡合件,所述多个第一卡合件位于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座椅的其中之一上,所述第二卡合件位于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座椅的其中另一上;其中,所述座椅相对所述支撑装置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当所述第二卡合件与所述多个第一卡合件的其中之一卡合时,所述座椅被限位在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件是凹槽,所述第二卡合件是活塞,可被加偏压而朝向所述凹槽移动并且与所述凹槽卡合。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具有枢转柱,所述座椅具有枢转部,所述枢转部接合于所述枢转柱,所述凹槽形成于所述枢转柱的周围。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具有呈圆柱形的枢转柱,所述座椅具有呈圆形的枢转部,所述枢转部接合于所述枢转柱,所述卡合装置设置于所述枢转柱与所述枢转部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卡合件形成于所述枢转柱上。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一卡合件呈锥形或圆弧形,所述第二卡合件与所述第一卡合件对应的卡合端也呈锥形或圆弧形,当所述座椅相对所述支撑装置转动时,所述第二卡合件被所述第一卡合件压迫而朝向释锁位置移动。
16.一种卡合装置,用于幼儿秋千,所述幼儿秋千包括架体、支撑装置以及座椅,所述支撑装置枢接于所述架体,所述座椅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装置上且可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装置包括多个第一卡合件,位于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座椅的其中之一上;以及第二卡合件,位于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座椅的其中另一上;其中,当所述第二卡合件与所述多个第一卡合件的其中之一卡合时,所述座椅被限位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的其中之一。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卡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件是凹槽,所述第二卡合件是活塞,可被加偏压而朝向所凹槽移动并且与所述凹槽卡合。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卡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一卡合件呈锥形或圆弧形,所述第二卡合件与所述第一卡合件对应的卡合端也呈锥形或圆弧形,当所述座椅相对所述支撑装置转动时,所述第二卡合件被所述第一卡合件压迫而朝向释锁位置移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幼儿秋千包括架体、支撑装置以及座椅。支撑装置枢接于架体,支撑装置具有枢转柱以及多个第一卡合件,多个第一卡合件形成于枢转柱的周围。座椅具有固定结构以及第二卡合件,固定结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枢转柱上,第二卡合件设置于固定结构中且可于卡合位置与释锁位置之间移动。当第二卡合件位于卡合位置时,第二卡合件与多个第一卡合件的其中之一卡合,使得座椅被限位住而不会相对支撑装置转动。当第二卡合件位于释锁位置时,第二卡合件自第一卡合件脱离,使得座椅可相对支撑装置转动。因此,本发明的幼儿秋千的座椅可转动至不同位置,以提供照顾者选择不同的摇摆动作并且使照顾者可无阻碍地将婴幼儿放入幼儿秋千的座椅或从座椅抱出。
文档编号A47D13/10GK102578863SQ20121000566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0日
发明者安德鲁·J·霍斯特, 山特·尼森尼尔 申请人: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