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生门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6561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逃生门锁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逃生门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提升,人们对人身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在公共场合或者用于紧急疏散的门上所配置的门锁装置具有更易逃生、疏散和保全人身安全的特点。当发生火灾及各种紧急的情况下,保障建筑物内的大量人群能迅速、安全地逃离。在现有技术中,紧急疏散门上的门锁装置常使用机械锁。现有的这类机械锁均设置有执手,在开启时通过转动执手来打开。但在使用中常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转动执手并配合其他动作来开启门锁,在紧急情况下不便于操作,尤其不便于老人和小孩操作,拖延了逃 生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逃生门锁系统,能够便于操作,缩短逃生时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逃生门锁系统,包括启动结构,其包括可被按压的启动件;主锁体,其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所述第一杠杆与所述启动件连接,所述第一杠杆具有竖直转动轴,所述第二杠杆具有第一水平转动轴;上锁体,其包括上斜舌,所述第二杠杆通过上连接组件与上斜舌连接;其中,所述启动件通过被按压带动所述第一杠杆沿所述竖直转动轴进行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二杠杆沿所述第一水平转动轴进行转动,并带动所述上连接组件竖直向上运动,并推动所述上斜舌收回至上锁体内部,开启所述逃生门锁系统。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启动结构进一步包括安装位,至少一组缓冲结构;所述安装位包括凹部,所述启动件安装在所述凹部处并沿所述凹部被压下或弹起至初始位置;每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一个缓冲连接臂和与该缓冲连接臂连接并相配合的弹簧复位件,所述缓冲连接臂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启动件,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安装位,所述缓冲连接臂随启动件的压下、弹起而运动,所述弹簧复位件带动所述缓冲连接臂进行复位运动,使所述启动件恢复至初始位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启动件为横杆,所述安装位为U形槽。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缓冲连接臂包括胶套,当所述启动件被压下时,所述缓冲连接臂通过所述胶套与所述安装位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杠杆位于所述第二杠杆的下方。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二杠杆通过上连接组件与上斜舌接触连接。[0017]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上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上连接杆、上连接框架;所述第二杠杆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处,当所述第二杠杆沿所述第一水平转动轴进行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竖直向上运动;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上连接杆连接至所述上连接框架,所述上连接框架位于所述上斜舌的下方并与所述上斜舌接触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的逃生门锁系统进一步包括下锁体,其包括下斜舌,所述第二杠 杆通过下连接组件连接至所述下斜舌,所述下连接组件与所述上连接组件连接;其中,当所述启动件被压下时,竖直向上运动的所述上连接组件带动所述下连接组件竖直向上运动,所述下连接组件带动所述下斜舌收回至所述下锁体的内部,开启所述逃生门锁系统。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下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下连接杆、下连接框架;所述第二杠杆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件处,当所述第二杠杆沿所述第一水平转动轴进行转动时,所述第二杠杆带动所述第二连接件竖直向上运动;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下连接杆连接至所述下连接框架,所述下连接杆的下端套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固定在所述下锁体上,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下连接框架连接,所述下连接框架与所述下斜舌固定连接或通过第二水平转动轴活动连接;其中,当所述下连接框架与所述下斜舌固定连接时,所述下连接框架带动所述下斜舌沿竖直方向收回至所述下锁体;当所述下连接框架与所述下斜舌通过第二水平转动轴活动连接时,所述下连接框架带动所述下斜舌围绕所述第二水平转动轴转动收回至所述下锁体。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的逃生门锁系统进一步包括位置锁定结构,其用于锁定所述上连接组件和所述下连接组件的位置;所述位置锁定结构包括弹片、锁扣片、插销,所述弹片的一端与所述上锁体转动连接,且所述弹片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上锁体连接,通过对所述第二弹簧进行压缩和释放使所述弹片围绕所述弹片的一端进行转动,所述弹片设有与所述锁扣片配合的凸起和与所述插销配合的缺口,所述锁扣片安装在门框上,所述插销安装在所述上连接框架处;其中,当所述逃生门锁系统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锁扣片位于所述上斜舌与门之间,所述弹片的凸起位于所述门与所述锁扣片之间,所述第一弹簧被压缩,所述插销在所述缺口的外部;当开启所述逃生门锁系统时,所述第一弹簧复位并推动所述弹片围绕所述弹片的一端进行转动,直至所述插销进入所述缺口。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提供的逃生门锁系统,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I.便于操作,缩短逃生时间。本实用新型的逃生门锁系统只需压下启动件,上斜舌即可在启动件、第一杠杆、第二杠杆、上连接组件的杠杆作用下,被挤压收回,一系列动作快速完成。除了压下启动件外,不需要转动或其他的动作,便于操作,缩短紧急逃生门等被打开的时间,更快逃生。2.增大操作面积,使门锁更易开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将启动件设置为横杆式的启动件,优选地,启动件的长度与门体的宽度接近或相等,增大操作面积。在紧急情况下,只要人体触碰到任意位置的启动件,都可以开启逃生门锁,使门锁更易开启。3.当逃生门锁系统在锁定时,门体保持稳定状态。本实用新型除了通过上锁体对门体进行锁定,还进一步通过下锁体对门体进行锁定,通过上、下位置的同时锁定使门体在逃生门锁系统锁定时不会晃动,保持稳定状态。4.缓冲对内部元件由于撞击带来的损伤,并能降低噪音。缓冲连接臂和弹簧复位件可缓冲启动件在被压下时和安装位产生的撞击。缓冲连接臂连接的胶套可有效降低启动件在被压下时和安装位(例如U形槽)撞击产生的噪音。 5.便于老人和小孩操作。只需对启动件施加力使其被压下,门即可打开。施加在启动件上的力无需过大,只需能使启动件被压下即可,便于老人和小孩操作。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以下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所示实施例得到其它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主锁体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启动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锁体的一种实施例的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锁体的一种实施例的拆解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下锁体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拆解图。图6a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定结构在上斜舌处于弹出状态下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b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定结构在上斜舌处于收回状态下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锁扣片与上斜舌相互配合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逃生门锁系统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逃生门锁系统,包括启动结构,其包括可被按压的启动件;主锁体,其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所述第一杠杆与所述启动件连接,所述第一杠杆具有竖直转动轴,所述第二杠杆具有第一水平转动轴;上锁体,其包括上斜舌,所述第二杠杆通过上连接组件与上斜舌连接;其中,所述启动件通过被按压带动所述第一杠杆沿所述竖直转动轴进行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二杠杆沿所述第一水平转动轴进行转动,并带动所述上连接组件竖直向上运动,并推动所述上斜舌收回至上锁体内部,开启所述逃生门锁系统。启动结构是逃生门锁系统的启动开关,通过按压启动件(如图2中的启动件4)来启动一系列连杆结构,实现逃生门锁系统的开启。启动结构可设置为横杆结构,以增大操作面积,可安装在门的中下部,如图8中的启动结构15。主锁体与启动结构连接,当启动结构为横杆结构时,主锁体设置在横杆的一端,并将启动结构的启动力通过内部的杠杆结构传递给上锁体。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杠杆可设置为两端翘起的杠杆,如图I的第一杠杆I所示,其具有竖直转动轴。第二杠杆具有第一水平转动轴,例如第二杠杆可设置为多叶 的类似于风轮的结构,如图I的第二杠杆3所示,多叶可围绕第二杠杆上的第一水平转动轴进行转动。在图I中,第一杠杆I位于第二杠杆3的下方,第一杠杆I通过其一端翅起拨动第二杠杆3进行转动。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启动件与第一杠杆连接,例如可活动连接,以传递力矩。第一杠杆与第二杠杆活动连接,以传递力矩。第二杠杆通过上连接组件与上斜舌连接,通过上连接组件的上下运动带动上斜舌弹出或收回。按下启动件时,启动件压下第一杠杆的一端,第一杠杆围绕竖直转动轴转动使第一杠杆的另一端翘起。翘起的第一杠杆的另一端拨动第二杠杆使其围绕第一水平转动轴进行转动,第二杠杆在转动过程中将上连接组件顶起,使上连接组件竖直向上运动。上连接组件挤压上斜舌,使其收回(可转动收回)至上锁体内部,逃生门锁系统打开。当关闭门时,上斜舌与门框上的锁定结构相配合,锁定逃生门锁系统。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启动结构进一步包括安装位,至少一组缓冲结构;所述安装位包括凹部,所述启动件安装在所述凹部处并沿所述凹部被压下或弹起至初始位置;每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一个缓冲连接臂和与该缓冲连接臂连接并相配合的弹簧复位件,所述缓冲连接臂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启动件,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安装位,所述缓冲连接臂随启动件的压下、弹起而运动,所述弹簧复位件带动所述缓冲连接臂进行复位运动,使所述启动件恢复至初始位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由于启动件要压下和弹起,所以要为启动件设置活动区域。可将启动件安装在能够满足启动件压下和弹起的安装位中,例如可在安装位上设置凹部,启动件可在凹部中活动。在启动件与安装位之间设置一组或多组缓冲结构,该缓冲结构能够在启动件被压下时向启动件提供缓冲力,并能在启动件压下后向启动件提供恢复力使启动件弹起至初始位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安装位的凹部用于安装启动件,启动件沿凹部的内壁被压下或弹起至初始位置。在启动件和安装位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缓冲连接臂(如图2中的缓冲连接臂5所示),用于缓冲启动件被按下的压力,避免按压时用力过大,对启动件和安装位带来磨损。缓冲连接臂可设置为单方向运动的结构,也可设置为转动结构。当缓冲连接臂设置为转动结构时,缓冲连接臂的一端连接到启动件,另一端连接到安装位的底部。缓冲连接臂具有转动轴,转动轴上设有两条延长边,分别延伸至缓冲连接臂的两端。两条延长边之间构成锐角的夹角。启动件在压下和弹起的过程中,缓冲连接臂可围绕该转动轴进行转动,同时,缓冲连接臂连接有弹簧复位件(如图2中的弹簧复位件6所示),当作用在启动件上的压力消失后,使启动件、缓冲连接臂等结构恢复至初始位置和初始状态。该弹簧复位件和缓冲连接臂具有相似的结构,也具有转动轴,在使用时,将弹簧复位件和缓冲连接臂的转动轴设置为同一转动轴。当启动件被压下时,缓冲连接臂转动,弹簧复位件也随之转动,当启动件的压力消失后,弹簧复位件带动缓冲连接臂反向转动,使缓冲连接臂复位,启动件弹起。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启动件为横杆,所述安装位为U形槽;和/或所述缓冲连接臂包括胶套,当所述启动件被压下时,所述缓冲连接臂通过所述胶套与所述安装位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启动件可以使用横杆结构,可使用长度较长的横杆,例如长度可为门体的宽度,增大可按压的面积,便于操作。配合横杆式的启动件,安装位要设置成U形槽。缓冲连接臂连接有胶套,当启动件向下压时,缓冲连接臂通过胶套与安装位的底部接触,避免直接接触产生磨损和噪音。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杠杆位于所述第二杠杆的下方;和/或所述第二杠杆通过上连接组件与上斜舌接触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杠杆位于第二杠杆的下方,便于第一杠杆在转动时拨动第二杠杆转动。上连接组件位于上斜舌下方,可与上斜舌接触但无物理连接,便于上连接组件竖直向上运动后挤压上斜舌转动收回。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上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上连接杆、上连接框架;所述第二杠杆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处,当所述第二杠杆沿所述第一水平转动轴进行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竖直向上运动;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上连接杆连接至所述上连接框架,所述上连接框架位于所述上斜舌的下方并与所述上斜舌接触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连接组件包括多个结构,以分别与第二杠杆和上锁体之间配合,进行力矩的传递。例如,第一连接件(如图I中的连接件2)可为框架,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第二杠杆的安装位,以使第二杠杆在转动时可直接将第一连接件顶起,使其竖直向上运动。上连接杆(如图3中的上连接杆7a)与第一连接件连接,例如,上连接杆可插入框架式的第一连接件中,以与第一连接件固定。上连接杆可直接延伸至上斜舌(如图3中的上斜舌8)的下方,与上斜舌接触连接,或通过上连接框架与上斜舌接触连接,上连接框架可便于接触到不同形状的斜舌的尾部,以使斜舌的头部转动收回。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的逃生门锁系统进一步包括下锁体,其包括下斜舌,所述第二杠杆通过下连接组件连接至所述下斜舌,所述下连接组件与所述上连接组件连接;其中,当所述启动件被压下时,竖直向上运动的所述上连接组件带动所述下连接组件竖直向上运动,所述下连接组件带动所述下斜舌收回至所述下锁体内部,开启所述逃生丨]锁系统。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下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下连接杆、下连接框架;所述第二杠杆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件处,当所述第二杠杆沿所述第一水平转动轴进行转动时,所述第二杠杆带动所述第二连接件竖直向上运动;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下连接杆连接至所述下连接框架,所述下连接杆的下端套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固定在所述下锁体上,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下连接框架连接,所述下连接框架与所述下斜舌固定连接或通过第二水平转动轴活动连接; 其中,当所述下连接框架与所述下斜舌固定连接时,所述下连接框架带动所述斜舌沿竖直方向收回至所述下锁体;当所述下连接框架与所述下斜舌通过第二水平转动轴活动连接时,所述下连接框架带动所述斜舌围绕所述第二水平转动轴转动收回至所述下锁体。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逃生门锁系统进一步设置下锁体,可使门体的锁定状态更稳固。第二杠杆通过下连接组件与下斜舌连接,第二杠杆带动下连接组件竖直向上运动,以将下斜舌提升收回至下锁体内或者使下斜舌转动收回至下锁体内,使逃生门锁 系统打开。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下连接组件中的第二连接件可与上连接组件中的第一连接件分别设置,也可合成为一个连接件(如图I中的连接件2),可为立体框架结构。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也可分别设置或合成为一根连接杆,以便于同时向上运动或向下运动。连接杆插入框架式的连接件中,通过第二杠杆对连接件的力矩传递,带动连接杆向上运动或向下运动。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独立设置,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相分离,第二杠杆的在转动时分别带动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同时向上运动,使上斜舌收回至上锁体,下斜舌收回至下锁体。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相互连接,第二杠杆在转动时带动上连接组件向上运动,上连接组件再带动下连接组件向上运动使上斜舌收回至上锁体,下斜舌收回至下锁体。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下连接杆(如图4中的下连接杆7b)可直接延伸至下斜舌(如图4中的下斜舌IOa)的上方,与下斜舌固定连接,或通过下连接框架与下斜舌固定连接。在下连接框架处可设置第一弹簧(如图4中的第一弹簧11a),第一弹簧套在下连接杆的下端,第一弹簧的上端固定在下锁体上,下端固定连接在下连接框架上。当下连接框架向上运动时,第一弹簧被压缩,当下连接框架向下运动时,第一弹簧复位,并向下连接框架提供向下的推力,以使下连接框架在遇到阻力时,仍能借助于第一弹簧的推力使下斜舌弹出。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的逃生门锁系统进一步包括位置锁定结构,其用于固定所述上连接组件和所述下连接组件的位置;[0086]所述位置锁定结构包括弹片、锁扣片、插销,所述弹片的一端与所述上锁体转动连接,且所述弹片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上锁体连接,通过对所述第二弹簧进行压缩和释放使所述弹片围绕所述弹片的一端进行转动,所述弹片设有与所述锁扣片配合的凸起和与所述插销配合的缺口,所述锁扣片安装在门框上,所述插销安装在所述上连接框架处;其中,当所述逃生门锁系统处于锁定状态 时,所述锁扣片位于所述上斜舌与门之间,所述弹片的凸起位于所述门与所述锁扣片之间,所述第一弹簧被压缩,所述插销在所述缺口外部;当开启所述逃生门锁系统时,所述第一弹簧复位并推动所述弹片围绕所述弹片的一端进行转动,直至所述插销进入所述缺口。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由于下斜舌在逃生门锁系统打开后,如不使下斜舌保持收回的状态,则容易与地面产生摩擦,容易引起磨损和噪音。所以进一步设置位置锁定结构,在上斜舌和下斜舌收回后固定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的位置,使上斜舌和下斜舌保持收回状态。弹片(如图3中的弹片9)的一端与上锁体转动连接,弹片同时通过第二弹簧(如图6a和图6b中的第二弹簧12)与上锁体连接,第二弹簧位于弹片和上锁体之间,第二弹簧通过压缩和复位提供弹片转动的推力。由于被弹簧牵制,弹片转动的幅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例如转动角度不超过I 80°。弹片上设有凸片(如图6a和图6b中的凸片9a)和缺口(如图6a和图6b中的缺口 9b),凸片设置在弹片未与上锁体连接的一端。当逃生门锁系统锁定时,弹片的凸片位于锁扣片和上斜舌之间,第二弹簧被压缩。当逃生门锁系统打开时,由于弹片与锁扣片远离,第二弹簧复位,弹片围绕其与上锁体连接的一端向远离上锁体的方向转动,弹片上的缺口向上连接框架上的插销靠近,直至插销进入弹片上的缺口。插销位置固定后,从而固定了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的位置,使上斜舌和下斜舌保持收回状态。弹片的凸片与锁扣片的配合长度不宜过长。在门体即将关闭时,锁扣片触碰弹片的凸片,并压迫弹片围绕其与上锁体连接的一端向靠近上锁体的方向转动,使插销从缺口中释放,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在重力作用下回落,上斜舌和下斜舌弹出,逃生门锁系统锁定。位置锁定结构还可以设置在下锁体处。本实用新型通过杠杆之间的力矩传递实现逃生门锁系统的开启。压下启动件后,启动件将力矩传递给第一杠杆,第一杠杆将力矩传递给第二杠杆,第二杠杆通过上连接组件将力矩传递至上斜舌处,推动上斜舌收回,打开逃生门锁系统。压下所述启动件,所述启动件带动所述第一杠杆沿所述竖直转动轴进行转动,所述第一杠杆带动所述第二杠杆沿所述第一水平转动轴进行转动,所述第二杠杆带动所述上连接组件向上运动,所述上连接组件推动所述上斜舌收回至所述上锁体内部,所述逃生门锁系统处于打开状态。本实用新型同时进一步设置下锁体,在打开下锁体时,通过上连接组件将力矩传递给下斜舌,带动下斜舌收回,打开下锁体。当压下所述启动件时,所述上连接组件带动所述下连接组件向上运动,所述下连接组件带动所述下斜舌收回至所述下锁体内部,所述逃生门锁系统处于打开状态;所述位置锁定结构进一步固定所述上连接组件和所述下连接组件的位置;其中,当所述上斜舌收回至所述上锁体内部时,所述第二弹簧复位并推动所述弹片围绕所述弹片与上锁体转动连接的一端进行转动,使所述弹片沿背向上锁体的方向转动直至所述插销进入所述弹片的所述缺口,以锁定所述上连接组件和所述下连接组件的位置,所述逃生门锁系统保持打开状态;所述锁扣片压迫所述弹片沿朝向所述上锁体的方向转动,所述第二弹簧被压缩,所述缺口释放所述插销,所述上连接组件和所述下连接组件通过重力作用竖直向下运动,所述上斜舌和所述下斜舌弹出,所述逃生门锁系统处于锁定状态。在如图8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启动结构I 5的一端连接有主锁体16,主锁体16通过上连接组件中的上连接杆18连接至上锁体17,主锁体16通过下连接组件中的下连接杆20连接至下锁体19。在如图I、图2、图3、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为同一连接件2,第一杠杆I设置在第二杠杆3下方。压下启动件4,启动件4带动第一杠杆I沿竖直转动轴进行转动,第一杠杆I带动第二杠杆3沿第一水平转动轴进行转动,第二杠杆3带动连接件2向上运动,连接件2带动上连接杆7a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并推动 上斜舌8的尾部,并使上斜舌8围绕上锁体的水平方向的转动轴转动,直至上斜舌的头部收回至上锁体内部;同时连接件2带动下连接杆7b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并通过下连接框架带动下斜舌IOa向上收回至下锁体内部,第一弹簧Ila处于压缩状态。所述逃生门锁系统处于打开状态。在如图3、图4、图6a、图6b、图7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当上斜舌8的头部在向上锁体内部收回时,弹片9被第二弹簧12推动使弹片沿朝向锁扣片14的方向转动,直至插销13进入弹片的缺口 9b处,使上连接杆保持向上的位置不变。当门体即将关闭时,安装在门框上的锁扣片14触碰挤压弹片9的凸片9a,弹片9沿朝向门的方向运动,第二弹簧12被压缩,使插销13从弹片9的缺口 9b处释放,上连接杆7a和下连接杆7b在重力作用下回落,上斜舌8旋转使上斜舌的头部露出于上锁体外部,上斜舌8被锁扣片14卡住,上锁体锁定。下连接杆7b通过重力作用压迫下斜舌弹出下锁体,下锁体锁定。第一弹簧Ila复位并向下斜舌IOa进一步提供向下的推力。在如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压下启动件4,缓冲连接臂5和弹簧复位件6也被启动件4压下,缓冲连接臂5通过胶套与U形槽接触。当启动件4的外部压力消失后,弹簧复位件6带动缓冲连接臂5做复位运动,使启动件弹起至初始位置。在如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下锁体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下连接杆7c通过下连接框架21与下斜舌IOb活动连接,其中,下连接框架21通过第二水平转动轴22与下斜舌IOb活动连接。第一弹簧Ilb套在下连接杆7c的下端,第一弹簧Ilb的上端固定在下锁体上,下端与下连接框架21固定连接。当下连接框架21向上运动时,带动下斜舌IOb围绕第二水平转动轴22转动收回至下锁体内,同时第一弹簧Ilb被压缩。当下连接框架21向下运动时,作用在第二水平转动轴22上的力消失,下斜舌IOb围绕第二水平转动轴22反向复位转动使下斜舌从下锁体内转动弹出,同时,第一弹簧Ilb复位,并向下连接框架21提供向下的推力,以使下连接杆7c或下连接框架21遇到阻力时,仍能借助于第一弹簧Ilb的推力使下斜舌IOb弹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各种实施例可根据需要以任意方式相互组合,通过这种组合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0105]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对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 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1.一种逃生门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启动结构,其包括可被按压的启动件; 主锁体,其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所述第一杠杆与所述启动件连接,所述第一杠杆具有竖直转动轴,所述第二杠杆具有第一水平转动轴; 上锁体,其包括上斜舌,所述第二杠杆通过上连接组件与上斜舌连接; 其中,所述启动件通过被按压带动所述第一杠杆沿所述竖直转动轴进行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二杠杆沿所述第一水平转动轴进行转动,并带动所述上连接组件竖直向上运动,并推动所述上斜舌收回至上锁体内部,开启所述逃生门锁系统。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逃生门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结构进一步包括安装位,至少一组缓冲结构; 所述安装位包括凹部,所述启动件安装在所述凹部处并沿所述凹部被压下或弹起至初始位置; 每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一个缓冲连接臂和与该缓冲连接臂连接并相配合的弹簧复位件,所述缓冲连接臂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启动件,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安装位,所述缓冲连接臂随启动件的压下、弹起而运动,所述弹簧复位件带动所述缓冲连接臂进行复位运动,使所述启动件恢复至初始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逃生门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件为横杆,所述安装位为U形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逃生门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连接臂包括胶套,当所述启动件被压下时,所述缓冲连接臂通过所述胶套与所述安装位接触。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逃生门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杠杆位于所述第二杠杆的下方。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逃生门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杠杆通过上连接组件与上斜舌接触连接。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逃生门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上连接杆、上连接框架; 所述第二杠杆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处,当所述第二杠杆沿所述第一水平转动轴进行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竖直向上运动; 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上连接杆连接至所述上连接框架,所述上连接框架位于所述上斜舌的下方并与所述上斜舌接触连接。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逃生门锁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下锁体,其包括下斜舌,所述第二杠杆通过下连接组件连接至所述下斜舌,所述下连接组件与所述上连接组件连接; 其中,当所述启动件被压下时,竖直向上运动的所述上连接组件带动所述下连接组件竖直向上运动,所述下连接组件带动所述下斜舌收回至所述下锁体的内部,开启所述逃生门锁系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逃生门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下连接杆、下连接框架; 所述第二杠杆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件处,当所述第二杠杆沿所述第一水平转动轴进行转动时,所述第二杠杆带动所述第二连接件竖直向上运动; 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下连接杆连接至所述下连接框架,所述下连接杆的下端套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固定在所述下锁体上,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下连接框架连接,所述下连接框架与所述下斜舌固定连接或通过第二水平转动轴活动连接; 其中,当所述下连接框架与所述下斜舌固定连接时,所述下连接框架带动所述下斜舌沿竖直方向收回至所述下锁体;当所述下连接框架与所述下斜舌通过第二水平转动轴活动连接时,所述下连接框架带动所述下斜舌围绕所述第二水平转动轴转动收回至所述下锁体。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逃生门锁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位置锁定结构,其用于锁定所述上连接组件和所述下连接组件的位置; 所述位置锁定结构包括弹片、锁扣片、插销, 所述弹片的一端与所述上锁体转动连接,且所述弹片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上锁体连接,通过对所述第二弹簧进行压缩和释放使所述弹片围绕所述弹片的一端进行转动,所述弹片设有与所述锁扣片配合的凸起和与所述插销配合的缺口,所述锁扣片安装在门框上,所述插销安装在所述上连接框架处; 其中,当所述逃生门锁系统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锁扣片位于所述上斜舌与门之间,所述弹片的凸起位于所述门与所述锁扣片之间,所述第一弹簧被压缩,所述插销在所述缺口的外部; 当开启所述逃生门锁系统时,所述第一弹簧复位并推动所述弹片围绕所述弹片的一端进行转动,直至所述插销进入所述缺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逃生门锁系统,能够便于操作,缩短逃生时间。逃生门锁系统包括启动结构,其包括可被按压的启动件;主锁体,其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所述第一杠杆与所述启动件连接,所述第一杠杆具有竖直转动轴,所述第二杠杆具有第一水平转动轴;上锁体,其包括上斜舌,所述第二杠杆通过上连接组件与上斜舌连接;其中,所述启动件通过被按压带动所述第一杠杆沿所述竖直转动轴进行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二杠杆沿所述第一水平转动轴进行转动,并带动所述上连接组件竖直向上运动,并推动所述上斜舌收回至上锁体内部,开启所述逃生门锁系统。
文档编号E05B65/10GK202530881SQ20122019486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8日
发明者丁蕾 申请人:北京诺卡汉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