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复合式椅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家具,尤其涉及ー种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复合式椅具。
背景技术:
为了因应现代家居空间的缩小以及使用上的方便,众多制造家具的厂商开始创意发想,将平凡的家具改良成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复合式家具。复合式家具的特点在于,经过简易的组装变形,即可令其变换多种使用状态,或者同时兼具多种使用状态,令使用者利用 ー套复合式家具即可应付各种使用需求。一般而言,复合式家具是使用可旋转的支架进行翻转来改变使用状态,虽然操作简单,但需装设多个枢转件,造成组装上的困难。现有的复合式家具,如中国台湾第529385号新型专利案所示,其公开有ー种具有可翻转置物架的椅具,其包含ー椅架、一安装在椅架上的椅框、以及同时安装在椅框上的一椅垫及一置物架,该置物架的ー摆框设计成可往后翻转,并在椅框相对位置设置供该摆框定位的后靠杆,当摆框前方的一架靠端位在平放位置时,该置物架可供放置物品,而当前述摆框的架靠端位在ー翻转位置时,整个置物架会往后翻转,此时,椅垫即可供使用者乘坐。另ー种复合式家具,如英国第GB2254780号公开专利案所揭露的一种可变形的桌椅单元,其包含有一座椅基部以及一可旋转的枢设于该座椅基部的移动元件,该移动元件包含有ー自该座椅基部后端向上延伸而作为ー椅背使用的第一位置,以及朝向该座椅基部前方水平延伸而作为ー桌子使用的第二位置。由于该桌椅单元可通过简易操作程序而变形,即使置于户外也可带给一般使用者相当大的方便。再ー种复合式家具,如德国第DE202011003252号公开专利案所揭露,其包括有区分为一中间部分与ニ侧边部分的长凳,其中,中间部分是为一可活动的承载平台,其包括有一供乘坐的第一位置以及ー供置放物品的第二位置。通过简易的操作程序,该长凳除了可为供三人乘坐的椅子外,也可变形为供二人乘坐的复合式桌椅。前掲复合式家具都具有ー种以上的使用状态,对于具有多种使用需求,但空间又不足以摆放多种家具的使用者而言,无疑是一大福音。然而,目前市面上大宗的传统家具仍仅具有单一功能,对于有复合功能需求的使用者来说,选择仍然不够多元化。另ー方面,多数的复合式家具需要经过标准的操作程序才能变化不同的使用状态,对于不熟悉操作程序的使用者而言,往往会遇到操作错误导致家具损坏或大出洋相的窘境,因此,家具厂商亟欲提出ー种能够经过简单操作程序而变换不同使用状态的复合式家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ー种经过简单操作程序而变换不同使用状态的复合式家具,以同时满足两种以上的使用需求。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ー种复合式椅具,包括有一架体、以及分别设置于该架体上的至少ー承载部与ー活动部,其特征在于,该活动部包括有一活动平台;[0010]ニ连接件,其分别具有一枢接该架体的固定端,与一枢接该活动平台的作动端,该作动端相对该固定端具有ー旋转行程;ー调整件,设置于该活动平台的下方,其包含有ニ沿该活动平台延伸的导引轨道、一两端分别设置于该ニ导引轨道内的连动杆、以及二分别连接该连动杆与该活动平台的活动臂,该连动杆于该导引轨道内包含有一位于该导引轨道两端的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其中,该连动杆由该第一位置移动至该第二位置时,该连接件于该旋转行程结合该活动臂以带动该活动平台相对该承载部上移,而该连动杆由该第二位置移动至该第一位置时,该连接件于该旋转行程结合该活动臂以带动该活动平台相对该承载部下移。上述的复合式椅具,其中该ニ导引轨道相对应该连动杆的第二位置各设置有一限位凹槽,该连动杆的两端分别卡止于该限位凹槽内,以避免该连动杆于该导引轨道内移动。上述的复合式椅具,其中还包括有一分别连接ニ导引轨道的限位杆,该限位杆枢设有一安全扣,该活动臂设置有一相合于该安全扣的凹槽。
·[0015]上述的复合式椅具,其中该架体包含有一连接该承载部的倚靠部,该连接件的固定端枢接于该倚靠部。上述的复合式椅具,其中该连动杆于该ニ导引轨道内的第一位置靠近该倚靠部,该连动杆于该ニ导引轨道内的第二位置远离该倚靠部。上述的复合式椅具,其中该承载部与该活动部分别包含有一弧状延伸的支撑段。上述的复合式椅具,其中该活动臂的长度相等于二倍该连接件的长度。通过前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复合式家具包含有如下所述的优点一、操作简易。本实用新型复合式椅具利用该ニ连接件与该ニ活动臂组成一四连杆结构,使该活动部的活动平面能够相对该承载部上移以及下移,藉以变换不同的使用状态,如此,即省去繁杂的操作程序,使得初次使用本实用新型复合式家具的使用者能够轻松上手。ニ、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复合式家具有两种安全措施,第一种安全措施,是于该ニ导引轨道相对应该连动杆的第二位置各设置有一限位凹槽,该连动杆的两端分别卡止于该限位凹槽内,以避免该连动杆于该导引轨道内移动;第两种安全措施,是设置一分别连接ニ导引轨道的限位杆,该限位杆枢设有一安全扣,该活动臂设置有一相合于该安全扣的凹槽。通过前述两种安全措施,可以避免活动平面受到轻微外力自高处掉落而压伤使用者手部的危险。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I,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使用状态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使用状态外观立体示意图;图3-1,是本实用新型ー实施例的连续作动侧视图;图3-2,是本实用新型ー实施例的连续作动侧视图;图3-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连续作动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附图说明如下请參阅图I与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与第二使用状态外观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揭露ー种复合式椅具,其包含有一架体I、以及设置于该架体I上的至少ー承载部2与一活动部3。该架体I包含有一连接该承载部2的倚靠部12。该承载部2与该活动部3的数目依照不同的使用需求而可有所变化。于本实施例中,该架体I包含有复数个椅脚11,以使该复合式椅具稳固的置放于一平面上,该承载部2与该活动部3供使用者乘坐,而该倚靠部12则提供使用者ー舒适的倚靠力量,且为能让使用者的腿部能够自然的置放于该承载部2与该活动部3的侧缘,该承载部2与该活动部3分别包含有一弧状延伸的支撑段21、34。顾名思义,该活动部3是该复合式家具的可活动组件,其包含有一活动平台31,该活动平台31可相对该承载部2位移,以改变该活动平台31与该承载部2的相对高度,使该活动部3具有一第一使用状态与ー第二使用状态,其中,于该第一使用状态中,如图1,该活 动部3可供使用者乘坐,而于该第二使用状态中,如图2,该活动部3可供使用者摆放物品。请參阅图2与图3-1所示,为清楚说明,该承载部2并未绘制于图3-1中,该活动部3的细部结构说明如下该活动件3包含有ニ连接件32,须说明的是,因图3-1为侧视图,故仅示出一连接件32设置于倚靠部12的ー侧,另ー连接件32则设置于该倚靠部12的另ー侧,该ニ连接件32分别具有一可旋转地枢接该架体I的倚靠部12的固定端321,以及ー可旋转地枢接该活动平台31的作动端322,其中,该作动端322相对该固定端321具有ー旋转行程,也即,该连接件32以该固定端321为轴而通过该作动端322带动该活动平台31位移。该活动件3还包含有一调整件33,该调整件33是设置于该活动平台31的下方,其包含有ニ沿该活动平台31延伸的导引轨道331、以及ー两端分别设置于该ニ导引轨道331内的连动杆332,该连动杆332于靠近两端的位置连接有ニ活动臂333,该ニ活动臂333的一端固定于该连动杆332,而其另端则可旋转地枢接该活动平台31。较佳地,该ニ导引轨道331分别设置于该ニ承载部2的ー侧边,且为方便说明该活动件3的作动方式,定义该连动杆332于该导引轨道331内包含有一位于该导引轨道331两端的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其中,该连动杆332于该导引轨道331内的第一位置靠近该倚靠部12,该连动杆332于该导引轨道331内的第二位置远离该倚靠部12,且该ニ导引轨道331相对应该连动杆332的第二位置还分别设置有一限位凹槽334。请ー并參阅图I与图3-1,该活动部3的作动方式以侧视图说明如下首先,于第一使用状态下,该活动平台31相对于该承载部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此时,该复合式椅具提供有三个可供乘坐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定义此为该复合式椅具的第一使用状态。于该第一使用状态下,该连动杆332位于该导引轨道331靠近该倚靠部12的第一位置,而该连接件32利用该作动端322将该活动平台31定位干与该承载部2同高的位置。紧接着,请參阅图3-2与图3-3,若使用者有置放物品的需求,则可将该活动平台31上抬,此时,该连动杆332由该ニ导引轨道331的第一位置朝向远离该倚靠部12的第二位置移动,该连动杆332移动的同时,该活动臂333相应的带动该活动平台31的一端上移,而该连接件32于该旋转行程也相应的带动该活动平台31的另一端上移,直至该活动平台31挡止于该倚靠部12(如图2),当该连动杆332位移至该第二位置,该连动杆332的两端即卡止于该ニ限位凹槽334内,如此,该连动杆332受到该ニ限位凹槽334的限位而无法继续于该ニ导引轨道331中移动。为提升使用安全,请參阅图2所示,该ニ导引轨道331还连接有一限位杆35,该限位杆335枢设有一安全扣351,该活动臂333设置有一相合于该安全扣351的凹槽335,当该连动杆332位移至该第二位置时,该安全扣351嵌入该凹槽335以防止该活动臂333继续作动。最終,当该活动平台31的四个端点均由该ニ活动臂333与该ニ连接件32所组成的四连杆所支撑上抬,该复合式椅具即提供有ー个可供摆放物品的位置以及ニ个可供乘坐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定义此为该复合式椅具的第二使用状态。由于本实施中,该活动臂333的长度大致相等于二倍该连接件32的长度,因此,该活动平面31于第一与第二使用状态中均可保持水平。当使用者欲将该复合式椅具回复至该第一使用状态,仅需要将该连动杆332脱离该限位凹槽334,并将该连动杆332由该第二位置移动至该第一位置,此时,该活动臂333相应的带动该活动平台31的一端下移,而该连接件32于该旋转行程也相应的带动该活动平台31的另一端下移,最終,该活动平台31将回归至与该承载部2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位置,令该复合式椅具回复至该第一使用状态。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复合式椅具包含有一架体,以及分别设置于该架体上的至少ー承载部与ー活动部,其中,该活动部包含有一活动平台、ニ连接件、以及ー调整件,该连接件分别枢接该架体与该活动平台,而该调整件则包含有ニ导引轨道、一设置于该ニ导引轨道内的连动杆、以及二分别连接该连动杆与该活动平台的活动臂,通过该连动杆于该ニ导引轨道移动的同吋,该活动平台被该ニ活动臂与该ニ连接件所组成的四连杆结构所带动而相对该承载部进行一位移行程,使得本实用新型复合式椅具包含有第一使用状态与ー第ニ使用状态。相较于现有仅具有単一使用状态的家具,本实用新型具有两种使用状态,能满足使用者多种需求,而相较于现有复合式家具,本实用新型利用一四连杆结构带动该活动平台上移以及下移,又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ー种复合式椅具,包括有一架体、以及分别设置于该架体上的至少ー承载部与ー活动部,其特征在干,该活动部包括有 一活动平台; ニ连接件,其分别具有一枢接该架体的固定端,与一枢接该活动平台的作动端,该作动端相对该固定端具有ー旋转行程; ー调整件,设置于该活动平台的下方, 其包含有ニ沿该活动平台延伸的导引轨道、一两端分别设置于该ニ导引轨道内的连动杆、以及二分别连接该连动杆与该活动平台的活动臂,该连动杆于该导引轨道内包含有一位于该导引轨道两端的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 其中,该连动杆由该第一位置移动至该第二位置时,该连接件于该旋转行程结合该活动臂以带动该活动平台相对该承载部上移,而该连动杆由该第二位置移动至该第一位置时,该连接件于该旋转行程结合该活动臂以带动该活动平台相对该承载部下移。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复合式椅具,其特征在于,该ニ导引轨道相对应该连动杆的第二位置各设置有一限位凹槽,该连动杆的两端分别卡止于该限位凹槽内,以避免该连动杆于该导引轨道内移动。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复合式椅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分别连接ニ导引轨道的限位杆,该限位杆枢设有一安全扣,该活动臂设置有一相合于该安全扣的凹槽。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复合式椅具,其特征在于,该架体包含有一连接该承载部的倚靠部,该连接件的固定端枢接于该倚靠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式椅具,其特征在干,该连动杆于该ニ导引轨道内的第一位置靠近该倚靠部,该连动杆于该ニ导引轨道内的第二位置远离该倚靠部。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复合式椅具,其特征在干,该承载部与该活动部分别包含有一弧状延伸的支撑段。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复合式椅具,其特征在干,该活动臂的长度相等于二倍该连接件的长度。
专利摘要一种复合式椅具,具有多种使用状态,其包含有一架体,以及分别设置于该架体上的至少一承载部与一活动部。该活动部包括有一活动平台、二连接件、以及一调整件。该连接件具有一枢接架体的固定端,与一枢接该活动平台的作动端,该作动端相对该固定端具有一旋转行程。该调整件具有二沿该活动平台延伸的导引轨道、一两端分别设置于该二导引轨道内的连动杆、以及二分别连接该连动杆与该活动平台的活动臂,该连动杆于该导引轨道内移动时,该连接件于该旋转行程结合该活动臂以带动该活动平台相对该承载部上移以及下移,进而达到改变不同使用状态的效果。
文档编号A47C13/00GK202636237SQ201220234980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1日
发明者刘宗信, 刘鑫祖, 刘祖坤 申请人:基胜工业(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