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梯的铰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0562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折叠梯的铰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梯的铰链。
背景技术
梯子是一种日常生活常用的用品。为了收放方便,常用的是折叠梯。折叠梯已面市多年,因其使用方便而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折叠梯的转动部位是靠连接件连接,用可旋转的定位键锁死铰链,铰链张开到所需角度后,定位键自动压进定位槽从而锁死铰链,不会再任意旋转,因此人站在梯上即使有晃动,因铰链已锁死,折叠梯不会再因铰链不能锁定而转动。现有折叠梯的铰链的锁定位置不易识别,操作不便.且定位槽易磨损,间隙增大后,梯子摆动大,影响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牢固、操作简便、定位效果好的折叠梯的铰链。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内铰、外铰、铰轴,所述内铰、所述外铰分别与所述铰轴相转动连接,所述内铰包括第一内盖、第二内盖,所述外铰包括第一外盖、第二外盖,所述折叠梯的铰链还包括拨叉、把手、定位键、定位键滑杆、定位键档片,所述第一内盖的头部边缘处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槽,所述第二内盖的头部边缘处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与所述第二插槽靠合后形成至少一个定位槽,所述拨叉位于所述内铰的内部,所述拨叉的中心与所述铰轴相固定连接,所述拨叉的至少一端与所述定位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定位键滑杆于所述外铰内滑动连接,所述定位键滑杆的前端顶住所述定位键,能够使所述定位键嵌入所述定位槽中,以使所述内铰与所述外铰之间固定定位,所述定位键档片位于所述定位键与所述定位键滑杆的前部凸环之间,所述定位键滑杆上套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定位键档片能够沿所述第一内盖及所述第二内盖的头部边缘外沿周向滑动,以对所述定位键滑杆的前端进行限位,所述第一外盖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外盖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定位键的两端分别伸出到所述第一滑槽及所述第二滑槽外并于所述第一滑槽及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所述把手通过转轴与所述外铰相连接,所述把手呈钩状,所述把手的两侧壁前端设有两个钩头,两个钩头与所述定位键的两端位置相适配,所述把手抬起并沿所述转轴转动时,两个所述钩头将所述定位键的两端向后拨动,使所述定位键离开所述定位槽,以使所述内铰与所述外铰之间脱离固定状态可以转动。所述第一外盖的内壁上设有支架,所述定位键滑杆的后部穿过所述支架以对所述定位键滑杆进行定位和限位。所述第一内盖的头部边缘处设有两个第一插槽,所述第二内盖的头部边缘处设有两个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与所述第二插槽靠合后形成两个定位槽,使所述定位键有两个嵌入所述定位槽中的位置,以使所述内铰与所述外铰之间有两个固定定位位置。所述拨叉上设有凸柱,所述凸柱上套有拨叉弹簧,以使所述拨叉复位到使所述拨叉的端头与所述定位槽对正。所述拨叉的两端与所述铰轴形成的中心角与两个所述定位槽的中心角相等。所述转轴上套接有扭簧,以对所述把手与所述外铰的连接位置进行复位,使所述把手贴合于所述外铰上。所述第一滑槽及所述第二滑槽的侧板设有波纹。所述第一内盖与所述第二内盖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外盖与所述第二外盖之间分别通过若干个铆钉和垫圈相固定连接。所述铰轴采用铆钉。所述折叠梯还包括若干对侧柱,相邻的所述侧柱之间分别与所述折叠梯的铰链的所述内铰、所述外铰相连接,相对的所述侧柱之间通过若干个踏板相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内铰、外铰、铰轴,所述内铰、所述外铰分别与所述铰轴相转动连接,所述内铰包括第一内盖、第二内盖,所述外铰包括第一外盖、第二外盖,所述折叠梯的铰链还包括拨叉、把手、定位键、定位键滑杆、定位键档片,所述第一内盖的头部边缘处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槽,所述第二内盖的头部边缘处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与所述第二插槽靠合后形成至少一个定位槽,所述拨叉位于所述内铰的内部,所述拨叉的中心与所述铰轴相固定连接,所述拨叉的至少一端与所述定位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定位键滑杆于所述外铰内滑动连接,所述定位键滑杆的前端顶住所述定位键,能够使所述定位键嵌入所述定位槽中,以使所述内铰与所述外铰之间固定定位,所述定位键档片位于所述定位键与所述定位键滑杆的前部凸环之间,所述定位键滑杆上套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定位键档片能够沿所述第一内盖及所述第二内盖的头部边缘外沿周向滑动,以对所述定位键滑杆的前端进行限位,所述第一外盖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外盖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定位键的两端分别伸出到所述第一滑槽及所述第二滑槽外并于所述第一滑槽及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所述把手通过转轴与所述外铰相连接,所述把手呈钩状,所述把手的两侧壁前端设有两个钩头,两个钩头与所述定位键的两端位置相适配,所述把手抬起并沿所述转轴转动时,两个所述钩头将所述定位键的两端向后拨动,使所述定位键离开所述定位槽,以使所述内铰与所述外铰之间脱离固定状态可以转动;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把手的两个所述钩头能够将所述定位键从所述定位槽内脱离,通过所述复位弹簧的作用,能够将所述定位键滑杆通过所述定位键档片推动所述定位键下压所述拨叉的端头,使得所述定位键从所述拨叉的端头端面滑下并嵌入到所述定位槽内,通过所述扭簧的作用,能够将所述把手复位贴合于所述外铰上,通过所述拨叉弹簧的作用,能够将所述拨叉复位到使所述拨叉的两个端头分别与两个所述定位槽对正,通过两个所述定位槽的中心角布设,能够实现所述内铰与所述外铰之间的两个锁定角度的设定,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铰链及折叠梯可以有多种使用状态;故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固、操作简便、定位效果好。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梯在折叠收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梯在第一种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梯在第二种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折叠梯在第二种打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梯在第三种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梯的铰链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梯的铰链的爆炸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梯的铰链的另一个角度的爆炸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梯的铰链在折叠状态下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梯的铰链在第一锁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梯的铰链在第二锁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 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折叠梯包括四对侧柱100以及三对折叠梯的铰链200以及地脚400,相邻的所述侧柱100之间分别与所述折叠梯的铰链200的所述内铰、所述外铰相连接,相对的所述侧柱100之间通过若干个踏板300相固定连接。本实施例的折叠梯的铰链200包括内铰、外铰、铰轴5、拨叉6、把手7、定位键8、定位键滑杆9、定位键档片10,所述内铰、所述外铰分别与所述铰轴5相转动连接,所述内铰包括第一内盖I、第二内盖2,所述外铰包括第一外盖3、第二外盖4,所述第一内盖I与所述第二内盖2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外盖3与所述第二外盖4之间分别通过若干个铆钉14和垫圈16相固定连接并将所述侧柱100连接固定,所述第一内盖I的头部边缘处设有两个第一插槽11、12,所述第二内盖2的头部边缘处设有两个第二插槽21、22,所述第一插槽11、12与所述第二插槽21、22靠合后形成两个定位槽,使所述定位键8可以有两个嵌入所述定位槽中的位置,以使所述内铰与所述外铰之间有两个固定定位位置,使得相邻的所述侧柱100之间可以锁定两个不同角度的位置,便于梯子形成多种锁定状态,便于使用,所述拨叉6位于所述内铰的内部,所述拨叉6的中心与所述铰轴5相固定连接,所述拨叉6的两端与两个所述定位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拨叉6的两端与所述铰轴5形成的中心角与两个所述定位槽的中心角相等,所述拨叉6上设有凸柱61,所述凸柱61上套有拨叉弹簧15,以使所述拨叉6复位到使所述拨叉6的端头与所述定位槽对正,所述定位键滑杆9于所述外铰内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外盖3的内壁上设有支架39,所述定位键滑杆9的后部穿过所述支架39以对所述定位键滑杆9进行定位和限位,所述定位键滑杆9的前端顶住所述定位键8,能够使所述定位键8嵌入所述定位槽中,以使所述内铰与所述外铰之间固定定位,所述定位键档片10位于所述定位键8与所述定位键滑杆9的前部凸环之间,所述定位键滑杆9上套接有复位弹簧91,所述定位键档片10能够沿所述第一内盖I及所述第二内盖2的头部边缘外沿周向滑动,以对所述定位键滑杆9的前端进行限位,所述第一外盖3上设有第一滑槽38,所述第二外盖4上设有第二滑槽48,所述定位键8的两端分别伸出到所述第一滑槽38及所述第二滑槽48外并于所述第一滑槽38及所述第二滑槽48内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槽38及所述第二滑槽48的侧板设有波纹,增大与所述定位键8的接触面积,使所述第一滑槽38及所述第二滑槽48更耐磨,所述把手7通过转轴71与所述外铰相连接,所述把手7呈钩状,所述把手7的两侧壁前端设有两个钩头70,两个钩头70与所述定位键8的两端位置相适配,所述把手7抬起并沿所述转轴71转动时,两个所述钩头70将所述定位键8的两端向后拨动,使所述定位键8离开所述定位槽,以使所述内铰与所述外铰之间脱离固定状态可以转动,所述转轴71上套接有扭簧72,以对所述把手7与所述外铰的连接位置进行复位,使所述把手7贴合于所述外铰上,所述铰轴5采用铆钉,制造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梯的铰链的几个状态变化过程如下一、折叠状态所述内铰与所述外铰通过所述铰轴5转动到并排的位置,即与所述内铰和所述外铰相连接的两个相邻的所述侧柱100之间并排排列,此时,所述定位键8离开所述定位槽,并卡在所述内铰外缘,所述复位弹簧91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定位键档片10连同所述定位键滑杆9处于回退状态,在所述拨叉弹簧15的作用下,所述拨叉6复位到使所述拨叉6的两个端头分别与两个所述定位槽对正,所述把手7在所述扭簧72的弹力作用下,复位贴合于所述外铰上;二、第一锁定状态将折叠状态下的所述内铰与所述外铰转动,到达所述第一插槽12及所述第二插槽22构成的所述定位槽时,在所述复位弹簧91的作用下,所述定位键滑杆9通过所述定位键档片10推动所述定位键8下压所述拨叉6的一个端头,使得所述定位键8从所述拨叉6的一个端头端面滑下并嵌入到所述第一插槽12及所述第二插槽22构成的 所述定位槽,此时,所述拨叉弹簧15处于压缩状态;三、第二锁定状态将所述把手7向上抬起,两个所述钩头70通过所述定位键8的两端位置使得所述定位键8沿所述第一滑槽38及所述第二滑槽48向后滑动,所述定位键8从所述第一插槽12及所述第二插槽22构成的所述定位槽内脱离,在所述拨叉弹簧15的作用下,所述拨叉6复位到使所述拨叉6的两个端头分别与两个所述定位槽对正,此时,所述复位弹簧91处于压缩状态,松开所述把手7,在所述扭簧72的作用下,所述把手7复位贴合于所述外铰上;将所述内铰与所述外铰转动,到达另一个所述第一插槽11及另一个所述第二插槽21构成的另一个所述定位槽时,在所述复位弹簧91的作用下,所述定位键滑杆9通过所述定位键档片10推动所述定位键8下压所述拨叉6的另一个端头,使得所述定位键8从所述拨叉6的另一个端头端面滑下并嵌入到另一个所述第一插槽11及另一个所述第二插槽21构成的另一个所述定位槽内,此时,所述拨叉弹簧15再次处于压缩状态;四、折叠复位处于第一锁定状态或第二锁定状态时,将所述把手7向上抬起,两个所述钩头70通过所述定位键8的两端位置使得所述定位键8沿所述第一滑槽38及所述第二滑槽48向后滑动,所述定位键8从其中一个所述定位槽内脱离,在所述拨叉弹簧15的作用下,所述拨叉6复位到使所述拨叉6的两个端头分别与两个所述定位槽对正,此时,所述复位弹簧91处于压缩状态,将所述内铰与所述外铰转动到折叠状态的位置,再松开所述把手7,在所述扭簧72的作用下,所述把手7复位贴合于所述外铰上。本实施例通过将三对所述折叠梯的铰链200设置成不同状态,可以获得这折叠梯的几种典型的工作状态,满足不同使用要求。图I折叠梯整体处于折叠收放状态,便于收放,节省空间占用;图2是折叠梯呈“人”字形的第一种打开状态,对于没有墙壁支承作业时尤其适用;图3、图4是折叠梯呈“门”字形的第二种打开状态,对于作业高度较低且没有墙壁支承时尤其适用,且更加稳固;图5是折叠梯的第三种打开状态,适合于有墙壁或立面支承时且作业高度较高时作业。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把手7的两个所述钩头70能够将所述定位键8从所述定位槽内脱离,通过所述复位弹簧91的作用,能够将所述定位键滑杆9通过所述定位键档片10推动所述定位键8下压所述拨叉6的端头,使得所述定位键8从所述拨叉6的端头端面滑下并嵌入到所述定位槽内,通过所述扭簧72的作用,能够将所述把手7复位贴合于所述外铰上,通过所述拨叉弹簧15的作用,能够将所述拨叉6复位到使所述拨叉6的两个端头分别与两个所述定位槽对正,通过两个所述定位槽的中心角布设,能够实现所述内铰与所述外铰之间的两个锁定角度的设定,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铰链及折叠梯结构稳固、操作简便、定位效果好,可以有多种使用状态。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折叠梯领域。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梯的铰链,包括内铰、外铰、铰轴(5),所述内铰、所述外铰分别与所述铰轴(5)相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铰包括第一内盖(I)、第二内盖(2),所述外铰包括第一外盖(3)、第二外盖(4),所述折叠梯的铰链还包括拨叉(6)、把手(7)、定位键(8)、定位键滑杆(9)、定位键档片(10),所述第一内盖(I)的头部边缘处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槽(11、12),所述第二内盖(2)的头部边缘处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插槽(21、22),所述第一插槽(11、12)与所述第二插槽(21、22)靠合后形成至少一个定位槽,所述拨叉(6)位于所述内铰的内部,所述拨叉(6)的中心与所述铰轴(5)相固定连接,所述拨叉(6)的至少一端与所述定位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定位键滑杆(9)于所述外铰内滑动连接,所述定位键滑杆(9)的前端顶住所述定位键(8),能够使所述定位键(8)嵌入所述定位槽中,以使所述内铰与所述外铰之间固定定位,所述定位键档片(10)位于所述定位键(8)与所述定位键滑杆(9)的前部凸环之间,所述定位键滑杆(9)上套接有复位弹簧(91 ),所述定位键档片(10)能够沿所述第一内盖(I)及所述第二内盖(2)的头部边缘外沿周向滑动,以对所述定位键滑杆(9)的前端进行限位,所述第一外盖(3)上设有第一滑槽(38),所述第二外盖(4)上设有第二滑槽(48),所述定位键(8)的两端分别伸出到所述第一滑槽(38)及所述第二滑槽(48)外并于所述第一滑槽(38 )及所述第二滑槽(48 )内滑动连接,所述把手(7 )通过转轴(71)与所述外铰相连接,所述把手(7)呈钩状,所述把手(7)的两侧壁前端设有两个钩头(70),两个钩头(70)与所述定位键(8)的两端位置相适配,所述把手(7)抬起并沿所述转轴(71)转动时,两个所述钩头(70 )将所述定位键(8 )的两端向后拨动,使所述定位键(8 )离开所述定位槽,以使所述内铰与所述外铰之间脱离固定状态可以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折叠梯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盖(3)的内壁上设有支架(39),所述定位键滑杆(9)的后部穿过所述支架(39)以对所述定位键滑杆(9)进行定位和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折叠梯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盖(I)的头部边缘处设有两个第一插槽(11、12),所述第二内盖(2)的头部边缘处设有两个第二插槽(21、22),所述第一插槽(11、12)与所述第二插槽(21、22)靠合后形成两个定位槽,使所述定位键(8)有两个嵌入所述定位槽中的位置,以使所述内铰与所述外铰之间有两个固定定位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折叠梯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6)上设有凸柱(61),所述凸柱(61)上套有拨叉弹簧(15),以使所述拨叉(6)复位到使所述拨叉(6)的端头与所述定位槽对正。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折叠梯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6)的两端与所述铰轴(5)形成的中心角与两个所述定位槽的中心角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折叠梯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71)上套接有扭簧(72),以对所述把手(7)与所述外铰的连接位置进行复位,使所述把手(7)贴合于所述外铰上。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折叠梯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38)及所述第二滑槽(48)的侧板设有波纹。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折叠梯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盖(I)与所述第二内盖(2)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外盖(3)与所述第二外盖(4)之间分别通过若干个铆钉(14)和垫圈(16)相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折叠梯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铰轴(5)采用铆钉。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折叠梯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梯还包括若干对侧柱(100),相邻的所述侧柱(100)之间分别与所述折叠梯的铰链(200)的所述内铰、所述外铰相连接,相对的所述侧柱(100)之间通过若干个踏板(300)相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梯的铰链,包括两内盖(1、2)构成的内铰、两外盖(3、4)构成的外铰、铰轴(5)、与铰轴(5)固连的拨叉(6)、把手(7)、定位键(8)、定位键滑杆(9)、定位键档片(10),内铰、外铰与铰轴(5)转连,内盖(1、2)头部边缘设有靠合后形成定位槽的插槽,拨叉(6)位于内铰内且端头与定位槽相对,定位键滑杆(9)于外铰内滑动连接,其前端顶住定位键(8)使其嵌入定位槽中,使内铰与外铰固定定位,定位键滑杆(9)上套接复位弹簧(91),外盖(3、4)上设滑槽(38、48),定位键(8)两端伸出滑槽(38、48)外,把手(7)呈钩状通过转轴(71)与外铰相连,钩头(70)与定位键(8)的两端位置相适配,把手(7)抬起时,钩头(70)将定位键(8)向后拨动使其离开定位槽,使内铰与外铰脱离固定状态可转动。
文档编号E06C1/383GK202673126SQ20122030096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5日
发明者刘海亮, 刘光雄 申请人:广东一百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