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型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8515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门窗型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型材,尤其涉及一种门窗型材。
背景技术
铝合金门窗,是指采用铝合金挤压型材为框、梃、扇料,然后在铝合金门窗框架内安装玻璃制作成的门窗。由于铝合金门窗生产方便、成本低廉、并且拥有良好的采光性,所以被广泛使用。目前,常见的铝合金门窗多采用内侧型材和外侧型材连接组成铝合金门窗框架,再在铝合金门窗框架内安装玻璃,具体结构可以是利用内侧型材和外侧型材的侧壁作为接合侧壁,并与外侧型材设置的隔挡部和内侧型材设置扣条形成一个三面闭合的结构,用 于安装及固定玻璃或者其他型材、组件,并防止其向外侧倾倒、脱落。但随着城市的环境噪音不断增大,现在的铝合金门窗为了提高降噪效果并且保证铝合金门窗中玻璃的强度,往往会采用加厚的玻璃用于制作铝合金门窗,这样一来会使得玻璃以及其他型材、组件的重量越来越大,对铝合金门窗框架的结构强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铝合金门窗的结构强度,尤其是外侧型材设置的隔挡部的结构强度达不到承载加厚玻璃的要求,很容易造成玻璃及其他型材、组件从铝合金门窗框架内脱落,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当前的实际需要对铝合金门窗的结构强度,尤其是外侧型材设置的隔挡部的结构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窗型材,用以提高门窗型材的结构强度,保证门窗内安装的玻璃或其他型材、组件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门窗型材,包括内侧型材和外侧型材,所述内侧型材与外侧型材相连,所述外侧型材在接合侧壁上设置有向侧方延伸的隔挡部,所述隔挡部的横截面为矩形环状结构。可选的,所述隔挡部与所述外侧型材为一体结构。可选的,所述隔挡部的外表面与所述外侧型材的外表面平齐。可选的,所述内侧型材与所述外侧型材之间通过至少一个隔热板相连。可选的,所述隔热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隔热板的延展方向平行,且均设置在所述外侧型材的内表面与所述内侧型材的外表面之间。可选的,所述内侧型材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隔热板安装槽,所述外侧型材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二隔热板安装槽,所述隔热板的外侧边插接在所述第一隔热板安装槽内,所述隔热板的内侧边插接在所述第二隔热板安装槽内。可选的,所述第一隔热板安装槽和所述第二隔热板安装槽均为燕尾槽。可选的,所述内侧型材接合侧壁上设置有扣条安装槽,所述扣条安装槽内插接有扣条。[0014]可选的,所述扣条的横截面为U形结构。可选的,所述隔挡部朝向所述内侧型材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防尘压线安装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窗型材,通过将隔挡部设置成横截面为矩形环状结构,有效的提高了隔挡部的结构强度,对于门窗型材内安放的玻璃起到更好的支撑及限位的效果,从而有效的保证了玻璃或其他型材、组件在门窗框架内安置的稳定性,从而避免玻璃或其他型材、组件从门窗框架内脱落的情况的发生。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对将隔挡部与外侧型材设置成一体结构,更加有效的保证了隔挡部与外侧型材连接处的结构强度,避免因玻璃重量过大而造成的隔挡部的形变,从而造成玻璃或其他型材、组件的脱落。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内侧型材与外侧型材之间通过隔热板进行连接,有效的阻止了外部的热量通过外侧型材向内侧型材进行热传导,减少了热交换,从而提高了门窗型材的保温及隔热效果;同时,通过设置不同宽度的隔热板使得内侧型材与外侧型材之·间的距离可调,从而使得内侧型材与外侧型材之间可放置不同厚度的玻璃,极大的扩展了铝合金门窗型材的适用范围。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隔热板采用燕尾形插接头,隔热板安装槽采用燕尾槽,有效的保证了隔热板的安装稳固性。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内侧型材的侧壁上设置扣条安装槽,并且在扣条安装槽内插接扣条,便于铝合金门窗框架在安放玻璃后快速安装扣条,并对玻璃起到限位、支撑的作用;同时,扣条为横截面为U形结构,其有效的提高了扣条的整体强度,对玻璃起到更好的限位、支撑的作用,同时U形结构的扣条自身有一定的弹性,插接在扣条安装槽后,可实现自锁,使得扣条的安装更加稳固、可靠。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门窗型材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门窗型材的剖视图。

I-内侧型材,2-外侧型材,3-玻璃,4-隔挡部,5-隔热板,6_第一隔热板安装槽,7-第二隔热板安装槽,8-扣条安装槽,9-扣条,10-防尘压线安装槽,11-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首先,在叙述具体实施方式
之前,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窗型材中,将靠近室外一侧规定为外侧,将靠近室内一侧规定为内侧。如图I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窗型材,包括内侧型材I和外侧型材2,内侧型材I与外侧型材2相连,外侧型材2在接合侧壁上设置有向侧方延伸的隔挡部4,并且隔挡部4的横截面为矩形环状结构。具体的,如图I所示,当门窗型材为边框型材时,即只在外侧型材2的一侧安装玻璃3或其他的型材、组件时,则在外侧型材2的一侧的接合侧壁上设置有一个向侧方延伸的隔挡部4,且隔挡部4为中空结构,其横截面为矩形环状结构。如图2所示,当门窗型材为中间型材时,即在外侧型材2的两侧均安装玻璃3或其他的型材、组件时,则在外侧型材2的两侧的接合侧壁均设置有向侧方延伸的隔挡部4,且隔挡部4为中空结构,其横截面为矩形环状结构。上述描述隔挡部4仅以格挡玻璃外倾为例,但不仅限于格挡玻璃,亦可用于格挡、 限位其他的型材或者组件。通过将隔挡部4设置成横截面为矩形环状结构,有效的提高了隔挡部4的结构强度,对于门窗型材内安放的玻璃3或其他型材、组件起到更好的支撑及限位的效果,从而有效的保证了玻璃3在门窗框架内安置的稳定性,从而避免玻璃3或其他型材、组件从门窗框架内脱落的情况的发生。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门窗型材的整体重量并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因此外侧型材2和内侧型材I均可采用中空结构。本实施例中,由于隔挡部4需承受玻璃的大部分重量,因此隔挡部4与外侧型材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可将隔挡部4与外侧型材2—体成型,从而有效的提高了隔挡部4的承载能力,避免了因玻璃3或其他型材、组件重量过大而造成的隔挡部4发生形变,进一步保证了玻璃3或其他型材、组件在门窗框架内安置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外侧型材2的整体美观性,在生产过程中可将隔挡部4的外表面与外侧型材2的外表面平齐。本实施例中,由于门窗型材多采用铝制材料,其导热性较好,因此易使得室内与室外进行热传导,从而使得室内的保温性能差、隔热效果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在内侧型材I与外侧型材2之间设置至少一个隔热板5,并通过隔热板5将内侧型材I与外侧型材2相连,从而有效的阻止外侧型材2与内侧型材I之间的热传导,减少热交换,进而提高了门窗型材的保温性能及隔热效果;同时为了使得外侧型材2与内侧型材I之间的安装更加稳固,进一步优选的,可将隔热板5的数量设定为两个,且两个隔热板5的延展方向平行,且均设置在外侧型材2的内表面与内侧型材I的外表面之间,从而使得外侧型材2与内侧型材I之间的安装更加稳固,同时也保证了门窗框架的整体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组装门窗时,需要根据不同需要选用不同厚度的玻璃3或不同厚度的其他型材、组件,如果外侧型材2与内侧型材I之间的距离固定,便很难实现安装不同厚度的玻璃2或不同厚度的其他型材、组件的要求;因此可通过更换不同宽度的隔热板5来调节外侧型材2与内侧型材I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的满足在外侧型材2与内侧型材I之间放置不同厚度的玻璃3或不同厚度的其他型材、组件的要求,进而极大的扩展了门窗型材的适用范围。[0038]本实施例中,由于隔热板5需根据玻璃的厚度或或其他型材、组件的厚度进行选取安装,因此为了便于隔热板5的安装稳固及拆卸方便,可在内侧型材I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一隔热板安装槽6,在外侧型材2的内表面上设置第二隔热板安装槽7,然后将隔热板5的外侧边插接在第一隔热板安装槽6内,将隔热板5的内侧边插接在第二隔热板安装槽7内,从而实现了隔热板5的安装及拆卸方便。本实施例中,隔热板5安装的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到门窗型材的整体结构强度,因此可将第一隔热板安装槽6和第二隔热板安装槽7均设置为燕尾槽,从而有效的保证了隔热板5安装后的稳定性,提高了门窗型材的整体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在门窗型材中放置好玻璃后,需对玻璃或其他型材、组件进行限位,因此需在内侧型材I上安装扣条9,从而将玻璃或其他型材、组件禁锢在门窗型材中,为了便于扣条9的安装,可在内侧型材I的接合侧壁上设置扣条安装槽8,并在扣条安装槽8内 插接扣条9。具体的,如图I所示,当门窗型材为边框型材时,即只在内侧型材I的一侧安装玻璃3或其他型材、组件时,则在内侧型材I的一侧的接合侧壁上设置有一个扣条安装槽8,并在扣条安装槽8内插接扣条9。如图2所示,当门窗型材为中间型材时,即在内侧型材I的两侧均安装玻璃3或其他型材、组件时,则在内侧型材I的两侧的接合侧壁上均设置有扣条安装槽8,并在扣条安装槽8内均插接扣条9。本实施例中,由于扣条9为插接件,其易发生松脱,并且扣条9也需要分担玻璃3或其他型材、组件的部分重量,因此对扣条9的结构强度及安装稳定性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可选用横截面为U形结构的扣条9,由于U行结构的扣条9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扣条9插接到扣条安装槽8后,可实现自锁,提高了扣条9的安装稳定性、不易松脱;同时U形结构的扣条9整体强度相对直条形的扣条更高,因此对玻璃3或其他型材、组件起到更好的限位、支撑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在组装门窗时需要注意防尘效果,从而整体提高门窗的品质,因此可在隔挡部4朝向内侧型材I 一侧的端面上设置防尘压线安装槽10,用于安装防尘压线。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强门窗型材的刚性,可在外侧型材2和内侧型材I的中空部分内设置加强筋1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门窗型材,包括内侧型材和外侧型材,所述内侧型材与外侧型材相连,所述外侧型材的接合侧壁上设置有向侧方延伸的隔挡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挡部的横截面为矩形环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门窗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挡部与所述外侧型材为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门窗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挡部的外表面与所述外侧型材的外表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门窗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型材与所述外侧型材之间通过至少一个隔热板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窗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隔热板的延展方向平行,且均设置在所述外侧型材的内表面与所述内侧型材的外表面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门窗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型材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隔热板安装槽,所述外侧型材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二隔热板安装槽,所述隔热板的外侧边插接在所述第一隔热板安装槽内,所述隔热板的内侧边插接在所述第二隔热板安装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窗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板安装槽和所述第二隔热板安装槽均为燕尾槽。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门窗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型材在接合侧壁上设置有扣条安装槽,所述扣条安装槽内插接有扣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窗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条的横截面为U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门窗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挡部朝向所述内侧型材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防尘压线安装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窗型材,包括内侧型材和外侧型材,所述内侧型材与外侧型材相连,所述外侧型材在安装玻璃的侧壁上设置有向侧方延伸的隔挡部,所述隔挡部的横截面为矩形环状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隔挡部设置成横截面为矩形环状结构,有效的提高了隔挡部的结构强度,对于门窗型材内安放的玻璃起到更好的支撑及限位的效果,从而有效的保证了玻璃或其他型材、组件在门窗框架内安置的稳定性,从而避免玻璃或其他型材、组件从门窗框架内脱落的情况的发生。
文档编号E06B3/263GK202673002SQ20122036619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6日
发明者王世超 申请人:王世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