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设有无钥匙进入系统的车门外把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制造领域,具体设计一种车门外把手的结构。
背景技术:
无钥匙进入系统是车身电子系统中的一项先导性的技术,其通过操作车门把手上的按钮,发射天线模块发出信号,感应匹配遥控钥匙,提高解锁开门的方便性。但是现有的无钥匙进入系统的发射天线模块安置在汽车车门内部的,这就存在一个问题金属材料的车门对无线信号有极好的屏蔽效果,采用上述结构的无钥匙进入系统在实际运用中由于信号受金属材质车门屏蔽作用的影响,因此其发射出信号功率不稳定,达不到增强客户体验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无钥匙进入系统发射信号不稳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结构的安装有无钥匙进入系统的车门外把手,其结构为一种设有无钥匙进入系统的车门外把手,包括把手基座I和把手盖板2,把手基座I的一端设有钥匙孔6,其中,所述的把手基座I内设有隔成三段的空腔,所述三段的空腔自靠近钥匙孔6—端至另一端的依次为按钮空腔11、发射天线空腔12和线束空腔13 ;所述把手盖板2的一端设有按钮孔21,所述的按钮孔21的位置与把手基座I上按钮空腔1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把手基座I内还设有按钮模块3、发射天线模块4和线束5,其中,按钮模块3固定在按钮空腔11内,按钮模块3顶部设有按钮凸头31,所述按钮凸头31自按钮孔21伸出,发射天线模块4固定在按钮空腔11内,线束5固定在线束空腔13内,按钮模块3与发射天线模块4相连接,发射天线模块4与线束5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为通过本实用新型将无钥匙进入系统的发射天线模块安置在车门外侧的把手内部的把手内,避免了金属屏蔽,有效增强了发射天线模块的信号强度。
图1是合上把手盖板2的车门外把手示意图。图2是打开把手盖板2后的车门外把手示意图。图3是未安装无钥匙进入系统模块时的把手基座I示意图。上图中序号把手基座1、把手盖板2、按钮模块3、发射天线模块4、线束5、钥匙孔6、按钮空腔11、发射天线空腔12、线束空腔13、按钮孔21、按钮凸头3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实施例[0012]参见图1至3,一种设有无钥匙进入系统的车门外把手,包括把手基座I和把手盖板2,把手基座I的一端设有钥匙孔6,其中,所述的把手基座I内设有隔成三段的空腔,所述三段的空腔自靠近钥匙孔6 —端至另一端的依次为按钮空腔11、发射天线空腔12和线束空腔13 ;所述把手盖板2的一端设有按钮孔21,所述的按钮孔21的位置与把手基座I上按钮空腔1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把手基座I内还设有按钮模块3、发射天线模块4和线束5,其中,按钮模块3固定在按钮空腔11内,按钮模块3顶部设有按钮凸头31,所述按钮凸头31自按钮孔21伸出,发射天线模块4固定在按钮空腔11内,线束5固定在线束空腔13内,按钮模块3与发射天线模块4相连接,发射天线模块4与线束5相连接。此外,所述线束空腔13的底部设有供线束5穿过的连接孔。使用时,将车门外把手安装在车门上,并将线束5自线束空腔13的底部连接孔伸出,与无钥匙进入系统的控制单元连接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设有无钥匙进入系统的车门外把手,包括把手基座(I)和把手盖板(2),把手基座(I)的一端设有钥匙孔(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基座(I)内设有隔成三段的空腔,所述三段的空腔自靠近钥匙孔(6)—端至另一端的依次为按钮空腔(11)、发射天线空腔(12) 和线束空腔(13);所述把手盖板(2)的一端设有按钮孔(21),所述的按钮孔(21)的位置与把手基座(I)上按钮空腔(1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把手基座(I)内还设有按钮模块(3)、 发射天线模块(4)和线束(5),其中,按钮模块(3)固定在按钮空腔(11)内,按钮模块(3)顶部设有按钮凸头(31),所述按钮凸头(31)自按钮孔(21)伸出,发射天线模块(4)固定在按钮空腔(11)内,线束(5)固定在线束空腔(13)内,按钮模块(3)与发射天线模块(4)相连接,发射天线模块(4)与线束(5)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有无钥匙进入系统的车门外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空腔(13)的底部设有供线束(5)穿过的连接孔。
专利摘要针对现有无钥匙进入系统发射信号不稳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结构的设有无钥匙进入系统的车门外把手,包括把手基座和把手盖板,把手基座的一端设有钥匙孔,其中,所述的把手基座内设有隔成三段的空腔,自靠近钥匙孔一端至另一端依次为按钮空腔、发射天线空腔和线束空腔;所述的把手基座内还设有按钮模块、发射天线模块和线束,其中,按钮模块固定在按钮空腔内,按钮模块顶部设有按钮凸头,按钮凸头自按钮孔伸出,发射天线模块固定在按钮空腔内,线束固定在线束空腔内,按钮模块与发射天线模块相连接,发射天线模块4与线束5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避免了金属对无线信号的屏蔽作用,有效增强了发射天线模块的信号强度。
文档编号E05B1/00GK202850606SQ20122054317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3日
发明者金云光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