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码头活动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852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浮动码头活动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浮动码头,尤其涉及一种浮动码头活动梯。
背景技术
为便于人们上下浮动码头,浮动码头与堤岸之间都安装有连接通道,且连接通道一般都为阶梯通道。比如专利号为ZL200620063525.0 (授权公告号为CN201010855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撑杆固定组合浮动码头》,该撑杆固定组合浮动码头,包括构成浮动码头的多个浮件和连接堤岸的上下栈桥,其中,浮件和堤岸之间还设有多组呈“八”字型的刚性撑杆,对应高度的浮件和堤岸侧部分别设有固定耳,刚性撑杆两端分别铰接浮件和堤岸的固定耳。从该浮动码头的结构可以得知,若该上下栈桥的桥面直接采用斜平面,则当落潮时,斜平面的坡度变大,人们上下浮动码头得借助于护栏,不仅行走相当吃力,舒适无从谈起,而且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待对现有浮动码头的上下栈桥结构作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不论潮涨潮落阶梯面均能始终保持与水平面几乎处于平行状态的浮动码头活动梯。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浮动码头活动梯,包括固定段和活动段,所述固定段架设在海岸与浮动码头的辅助立柱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段包括:上梁架,为两根,相互平行且斜向设于活动梯两侧,且顶端通过铰链轴与架设在辅助立柱端的固定段相铰接;下梁架,为两根,相互平行且斜向设于活动梯两侧,并与所述的上梁架上下一一对应;台阶踏板,沿着上梁架和下梁架自上而下依次水平间隔设置在上梁架与下梁架之间,且台阶踏板的两侧均分别铰接于上梁架和下梁架;第一滑轮,安装在上梁架和下梁架的底端,在浮动码头的浮桥上设有水平向的滑轮滑槽,所述的第一滑轮定位在该滑轮滑槽内并随着浮桥的上下移动而沿着滑轮滑槽作水平移动;以及第二滑轮,安装在下梁架的顶端,在架设于辅助立柱端的固定段上设有水平向的导向滑槽,所述的第二滑轮定位在该导向滑槽内,且第二滑轮的滑轮轴与所述铰链轴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优选地,所述的固定段与活动段采用“之”字形结构布置。为了使上下浮动码头的人员走在台阶踏板上感觉更为踏实、安全,在所述下梁架的底部固定有底板。为了上下浮动码头更为安全,在位于活动梯两侧的上梁架上安装有安全防护栏。
为了延长活动梯的使用寿命,在所述的上梁架、下梁架、台阶踏板、底板及安全防护栏的表面涂刷有耐海水与海风侵蚀的涂料。为了减小滑轮的摩擦程度,所述的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采用耐海水与海风侵蚀的硬质树脂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浮动码头活动梯采用轻巧的活动阶梯形,应用平行四边形原理,不管潮涨潮落,活动阶梯的阶梯面始终保持与水平面几乎处于平行状态,大大降低了上下浮动码头人员的安全隐患,并且,通过在下梁架上安装底板,可以让上下浮动码头人员脚下的感觉相对踏实、轻松、安全。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在浮桥下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为本发明的活动段与固定段的连接定位处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活动段与固定段的连接定位处结构的局部俯视图;图6为本发明的活动段与浮桥的滑轮滑槽定位处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活动段与浮桥的滑轮滑槽定位处结构的局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浮动码头活动梯包括有呈“之”字形结构布置的固定段I和活动段2,其中,固定段I的一端架设在海岸硬基上,另一端架设在浮动码头的辅助立柱9上,活动段2具体包括有上梁架3、下梁架4、台阶踏板5、第一滑轮6和第二滑轮7等组件。上梁架3为两根,相互平行且斜向设于活动梯两侧,且上梁架3的顶端通过铰链轴8与架设在辅助立柱9端的固定段相铰接,下梁架4的底端安装有第一滑轮6 ;下梁架4为两根,相互平行且斜向设于活动梯两侧,并与上梁架3上下一一对应,在下梁架4的顶端安装有第二滑轮7,架设于辅助立柱9端的固定段I上设有水平分布的导向滑槽12,第二滑轮7定位在该导向滑槽12内,并且,第二滑轮7的滑轮轴13与铰链轴8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另夕卜,下梁架4的顶端也可以通过铰链轴铰接于固定段I。在浮动码头的浮桥10上设有水平分布的滑轮滑槽11,安装在上梁架3底端和下梁架4底端的第一滑轮6定位在该滑轮滑槽11内,并且能随着浮桥10的上下移动而沿着滑轮滑槽11作水平移动。在上梁架3和下梁架4自上而下依次水平间隔设置台阶踏板5,台阶踏板5的两端均分别铰接于上梁架3和下梁架4。为了使上下浮动码头的人员走在台阶踏板上感觉更为踏实、安全,在下梁架4的底部固定有底板(图中未示)。在位于活动梯两侧的上梁架3上安装有安全防护栏14,人们在上下浮动码头时可以扶在安全防护栏14上,行走更为安全。此外,为了延长活动梯的使用寿命,在上梁架3、下梁架4、台阶踏板5、底板及安全防护栏14等金属件的表面涂刷有耐海水与海风侵蚀的涂料。为了减小滑轮的摩擦程度,第一滑轮6和第二滑轮7采用耐海水与海风侵蚀的硬质树脂轮。
活动梯工作原理:潮涨时,浮桥10向上移动,第一滑轮6向远离固定段I的方向水平移动,同时,上梁架3和下梁架4相对固定段I同步向上转动,即上梁架3和下梁架4与水平面的夹角变小,由图4和图6可知,上梁架3、下梁架4与相邻的两块台阶踏板5的侧部围合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并且,由于台阶踏板5的两侧均分别铰接于上梁架3和下梁架4,因而,随着上梁架3和下梁架4的转动,台阶踏板5能始终保持与水平面几乎处于平行的状态,从而方便人们上下浮动码头,大大降低上下浮动码头的安全隐患。落潮时,第一滑轮6朝靠近固定段I的方向水平移动,而台阶踏板5也能始终保持与水平面几乎处于平行的状态,具体结构原理与潮涨时相同,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权利要求
1.一种浮动码头活动梯,包括固定段(I)和活动段(2),所述固定段(I)架设在海岸与浮动码头的辅助立柱(9)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段(2)包括: 上梁架(3),为两根,相互平行且斜向设于活动梯两侧,且顶端通过铰链轴(8)与架设在辅助立柱(9)端的固定段(I)相铰接; 下梁架(4),为两根,相互平行且斜向设于活动梯两侧,并与所述的上梁架(3)上下--对应; 台阶踏板(5),沿着上梁架(3)和下梁架(4)自上而下依次水平间隔设置在上梁架(3)与下梁架(4)之间,且台阶踏板(5)的两侧均分别铰接于上梁架(3)和下梁架(4); 第一滑轮¢),安装在上梁架(3)和下梁架(4)的底端,在浮动码头的浮桥(10)上设有水平向的滑轮滑槽(11),所述的第一滑轮定位在该滑轮滑槽(11)内并随着浮桥(10)的上下移动而沿着滑轮滑槽(11)作水平移动; 以及第二滑轮(7),安装在下梁架(4)的顶端,在所述架设于辅助立柱端的固定段(I)上设有水平向的导向滑槽(12),所述的第二滑轮(7)定位在该导向滑槽(12)内,且第二滑轮(7)的滑轮轴(13)与所述铰链轴(8)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码头活动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段(I)与活动段(2)采用“之”字形结构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码头活动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梁架(4)的底部固定有底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码头活动梯,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活动梯两侧的上梁架(3)上安装有安全防护栏(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动码头活动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梁架(3)、下梁架(4)、台阶踏板(5)、底板及安全防护栏(14)的表面涂刷有耐海水与海风侵蚀的涂料。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浮动码头活动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滑轮(6)和第二滑轮(7)采用耐海水与海风侵蚀的硬质树脂轮。
全文摘要
一种浮动码头活动梯,包括固定段和活动段,其特征在于活动段包括两根上梁架,相互平行且斜向设于活动梯两侧,且顶端通过铰链轴与固定段相铰接;两根下梁架,相互平行且斜向设于活动梯两侧;台阶踏板,自上而下依次水平间隔设置在上梁架与下梁架之间且两侧均分别铰接于上梁架和下梁架;第一滑轮,安装在上梁架和下梁架的底端并定位在浮桥上的滑轮滑槽中;以及第二滑轮,安装在下梁架的顶端并定位在固定段的导向滑槽中,且第二滑轮的滑轮轴与所述铰链轴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轻巧的活动阶梯形,应用平行四边形原理,不管潮涨潮落,阶梯面始终保持与水平面几乎处于平行状态,大大降低了上下浮动码头人员的安全隐患。
文档编号E06C9/08GK103216191SQ20131010840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9日
发明者黄添彪 申请人:浙江海洋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