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片剂药瓶双向放置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020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片剂药瓶双向放置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药房用具,尤其涉及一种片剂药瓶双向放置架。
背景技术
由于片剂具有遇体液迅速崩解、溶解、吸收而产生应有疗效,且携带容易,服用方便等优点,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片剂大多是瓶装的,且一些常用药片都是大包装,如,食母生,每瓶装1000片;医生在处方时,根据患者的病情,通常开3-5天的服用量,以观疗效,由于大包装药瓶装的药片太多,所以不能开整瓶药。这时药剂人员在发药时,就要打开药瓶盖,从中数出要发的片数。目前,药房的设置是这样的:药房对外设有一传递窗,药房内靠传递窗放两张桌子,桌面上放置药剂人员的工作用品、处方签和临时放置取药者的药物,两名药剂人员对面而坐应对取药者,大包装的药瓶放置在身后的药架上,而且不止一个药架,这种设置的不足是:一、药剂人员在发药时,需要起身走到到药架旁取药瓶,然后回到桌前打开数药,浪费取药时间;二、两名药剂人员在发药时,需要一药两套,药瓶打开后药片发不完,药片吸潮影响药效。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药剂人员发药不需要起身去取药,两名药剂人员能用一套药剂,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一种片剂药瓶双向放置架。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一种片剂药瓶双向放置架由架体、双向推拉盒构成。其特征在于:架体由支撑板、左右侧板和挡尘板构成,支撑板与左右侧板的宽度相同,挡尘板的宽为左右侧板宽的2.1-2.3倍,轴固定在左右侧的内侧,轴上设有转轮,双向推拉盒的两侧对称设滑槽,滑槽扣在转轮上,滑槽的深度小于转轮半径减去轴半径的值,架体内设3-4层双向推拉盒,双向推拉盒内设有药瓶格,药瓶格旁设标签板,标签板上对应每一个药瓶格设一个药名签;双向推拉盒的两端结构相同,其长为左右侧板宽的2倍;另外,双向推拉盒的两端外侧设把手,架体的下面设万向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设计新颖、使用方便,避免了药瓶打开后药发不完致使药片受潮而药效的问题,节约了发药时间,减轻了药剂人员的劳动量,可供广大医疗机构的药房使用。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A-A剖面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参照附图1、附图2制作本实用新型。该一种片剂药瓶双向放置架由架体2、双向推拉盒5构成,架体2由支撑板21、左右侧板22和挡尘板23构成,支撑板21与左右侧板22的宽度相同,挡尘板23的宽为左右侧板22宽的2.2倍,轴3固定在左右侧板22的内侧,轴3上设有转轮4,双向推拉盒5的两侧对称设滑槽6,滑槽6扣在转轮4上,滑槽6的深度小于转轮4半径减去轴3半径的值,架体2内设3层双向推拉盒5,双向推拉盒5内设有药瓶格7,药瓶格7旁设标签板8,标签板8上对应每一个药瓶格7设一个药名签9 ;双向推拉盒5的两端结构相同,其长为左右侧板22宽的2倍;另外,双向推拉盒的两端外侧设把手10,架体的下面设万向轮I。
权利要求1.一种片剂药瓶双向放置架,由架体(2)、双向推拉盒(5)构成,其特征在于:架体(2)由支撑板(21)、左右侧板(22)和挡尘板(23)构成,轴(3)固定在左右侧板(22)的内侧,轴(3)上设有转轮(4),双向推拉盒(5)的两侧对称设滑槽¢),滑槽(6)扣在转轮(4)上,架体⑵内设3-4层双向推拉盒(5),双向推拉盒(5)内设有药瓶格(7);另外,双向推拉盒(5)的两端外侧设把手(10),架体的下面设万向轮(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片剂药瓶双向放置架,其特征在于:支撑板(21)与左右侧板(22)的宽度相同,挡尘板(23)的宽为左右侧板(22)宽的2.1-2.3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片剂药瓶双向放置架,其特征在于:滑槽(6)的深度小于转轮(4)半径减去轴(3)半径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片剂药瓶双向放置架,其特征在于:双向推拉盒(5)的两端结构相同,其长为左右侧板(22)宽的2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片剂药瓶双向放置架,其特征在于:药瓶格(7)旁设标签板(8),标签 板(8)上对应每一个药瓶格(7)设一个药名签(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片剂药瓶双向放置架,涉及一种药房用具,由架体(2)、双向推拉盒(5)构成,架体(2)由支撑板(21)、左右侧板(22)和挡尘板(23)构成,轴(3)固定在左右侧板(22)的内侧,轴(3)上设有转轮(4),双向推拉盒(5)的两侧对称设滑槽(6),滑槽(6)扣在转轮(4)上,架体(2)内设3-4层双向推拉盒(5),双向推拉盒(5)内设有药瓶格(7),双向推拉盒(5)的两端结构相同;设计新颖、使用方便,避免了药瓶打开后药发不完致使药片受潮而药效的问题,节约了发药时间,减轻了药剂人员的劳动量,可供广大医疗机构的药房使用。
文档编号A47B67/02GK203073712SQ20132008857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5日
发明者李传翠, 陈静 申请人:李传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