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式阻尼器铰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7186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内置式阻尼器铰链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内置式阻尼器铰链,包括设置于家具门体上的活动杯座,设置于家具主体上的连接臂,活动杯座与连接臂之间通过摇臂连接,连接臂内设置有阻尼器,铰链中设置有至少对活动杯座产生启闭作用力的弹性件,其特征在于阻尼器为压入式阻尼器,通过固定臂设置于连接臂内,连接臂通过固定底座与家具主体连接,固定底座通过活动扳手与固定臂拆装配合。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活动扳手设置于固定臂的后端,且通过扳动活动扳手实现固定底座与固定臂的可拆装连接,使铰链的装配步骤更加简单,并且阻尼器隐蔽式安装于铰链中,不但拆装简单、快捷,更有效地保护了阻尼器,使铰链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外观更加精美,生产成本低,实用性高。
【专利说明】内置式阻尼器铰链【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置式阻尼器铰链。
【背景技术】
[0002]中国专利文献号为CN201424879Y于2010年3月14日公开一种阻尼铰链,它包括固定于家具或橱柜的门板上的凹座,固定于家具或橱柜的框体上的底座,中间座通过底座上的腰形孔可调节地配合于底座上;第一铰接臂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中间座上,第二端铰接于所述凹座上,第二铰接臂的第一端的中部铰接于中间座上,第二端铰接于凹座上,中间臂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二铰接臂的第一端的底部,阻尼器驱动臂的第一端铰接于中间臂的第二端,其中部铰接于底座上,阻尼器的阻尼器杆铰接于阻尼器驱动臂的第二端上,阻尼器通过一个配合座铰接于底座上,所述凹座与中间座之间设置有扭簧;据称,该结构在闭合时能够避免门板在关闭时碰撞家具或橱柜的框体,但是,阻尼器不能隐藏于铰链中,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异物的碰撞,不但影响铰链的整体外观,其使用寿命短,并且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昂,铰链的装配工序烦琐。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性能可靠,结构紧凑度高,生产成本低,拆装快捷、简单且美观实用的内置式阻尼器铰链,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0004]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内置式阻尼器铰链,包括设置于家具门体上的活动杯座,设置于家具主体上的连接臂,活动杯座与连接臂之间通过摇臂连接,连接臂内设置有阻尼器,铰链中设置有至少对活动杯座产生启闭作用力的弹性件,其特征在于阻尼器为压入式阻尼器,通过固定臂设置于连接臂内,连接臂通过固定底座与家具主体连接,固定底座通过活动扳手与固定臂拆装配合。
[0005]所述固定底座由可调底板与固定板构成,二者通过偏心调节铆钉连接,以实现家具门体的调节。
[0006]所述活动扳手通过销轴设置于固定臂的后端、且于内部设置有扭簧,扭簧至少包括一端与固定臂连接的第一支撑脚,以及另一端与活动扳手上的凸部连接的第二支撑脚。
[0007]所述可调底板前端设置有缺口,固定臂对应缺口设置有卡扣,二者相互卡接,可调底板后端设置有凸台,活动扳手对应凸台设置有扣钩、且通过与扭簧的配合,实现可调底板与固定臂的可拆装连接。
[0008]所述可调底板为中字形壳体,其边缘为连续的向下折边,折边上设置有至少二个水平且向内弯折的限位凸缘,固定板为长方形壳体、且对应凸缘设置有相同数量的突起,二者相互滑动连接。
[0009]所述阻尼器一端设置于连接臂上,另一端通过活塞杆上设置的活塞头与转换杆连接;所述转换杆与内摇臂之间还设置有连杆,连杆一端与内摇臂铰接,另一端与转换杆铰接。[0010]所述转换杆内端与阻尼器的活塞头铰接,其中部及外端通过销轴分别与连接臂和连杆铰接,转换杆对应连杆于前端还设置有转动限位部。
[0011]所述摇臂包括外摇臂以及内摇臂,外、内摇臂两端分别与连接臂和活动杯座铰接,所述内摇臂由多块碟片叠置而成,或者由金属一体冲压弯曲成型、且位于外摇臂下方,其外端和中部通过销轴分别与活动杯座和连接臂铰接,内端通过销轴与连杆铰接。
[0012]所述弹性件为扭簧,该扭簧通过销轴定位设置在连接臂与外摇臂的铰接处、且至少包括一端与连接臂连接的支撑脚,以及另一端与内摇臂连接的支撑脚。
[0013]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活动扳手设置于固定臂的后端,且通过扳动活动扳手实现固定底座与固定臂的可拆装连接,使铰链的装配步骤更加简单,并且阻尼器隐蔽式安装于铰链中,不但拆装简单、快捷,更有效地保护了阻尼器,使铰链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外观更加精美,生产成本低,实用性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另一结构示意图(剖视)。
[0017]图4、图5为活动扳手结构示意图。
[0018]图6、图7为扭簧的多种应用例结构示意图。
[0019]图8为活动扳手扣紧结构示意图。
[0020]图9为活动扳手松开结构示意图。
[0021]图10、图11为内摇臂的多种应用例结构示意图。
[0022]图12、图13为连杆结构示意图。
[0023]图14-图19为转换杆的多种应用例结构示意图。
[0024]图20为固定底座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5]图21为可调底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7]参见图1-图21,一种内置式阻尼器铰链,包括设置于家具门体上的活动杯座3,设置于家具主体上的连接臂1,活动杯座3与连接臂I之间通过摇臂连接,连接臂I内设置有阻尼器9,铰链中设置有至少对活动杯座3产生启闭作用力的弹性件6,其阻尼器9为压入式阻尼器,通过固定臂2设置于连接臂I内,连接臂I通过固定底座与家具主体连接,固定底座通过活动扳手10与固定臂2拆装配合。
[0028]固定底座由可调底板12与固定板13构成,二者通过偏心调节铆钉14连接,以实现家具门体的调节。所述可调底板12为中字形壳体,其边缘为连续的向下折边12.3,折边12.3上设置有四个水平且向内弯折的限位凸缘12.4,固定板13为长方形壳体、且对应凸缘
12.4设置有相同数量的突起13.1,二者相互滑动连接。
[0029]活动扳手10通过销轴设置于固定臂2的后端、且于内部设置有扭簧11,扭簧11至少包括一端与固定臂2连接的第一支撑脚11.1,以及另一端与活动扳手10上的凸部10.2连接的第二支撑脚11.2。其中第二支撑脚11.2的形状如图6所示,其自由端沿平行于扭簧11弹簧线圈的轴向向内弯折、且与活动扳手10上的凸部10.2连接;或者第二支撑脚11.2的形状如图7所示,其自由端沿垂直于扭簧11弹簧线圈的轴向向外弯折、且与活动扳手10上的凸部10.2连接。可调底板12前端设置有缺口 12.1,固定臂2对应缺口 12.1设置有卡扣2.1,二者相互卡接,可调底板12后端设置有凸台12.2,活动扳手10对应凸台12.2设置有扣钩10.1、且通过与扭簧11的配合,实现可调底板12与固定臂2的可拆装连接,不但极大地方便了铰链的拆装,更把阻尼器隐蔽式安装于铰链中,实用性强。
[0030]上述结构中,阻尼器9 一端设置于连接臂I上,另一端通过活塞杆9.1上设置的活塞头9.2与转换杆8连接;所述转换杆8与内摇臂5之间还设置有连杆7,连杆7 —端与内摇臂5铰接,另一端与转换杆8铰接。转换杆8内端与阻尼器9的活塞头9.2铰接,其中部及外端通过销轴分别与连接臂I和连杆7铰接。其中转换杆8的形状如图14-图16所示,或者如图17-图19所示,对应连杆7于前端还设置有转动限位部8.1,二者限位转动。值得说明的是:图14-图16转换杆8的形状与图17-图19转换杆8的形状曲度不同,与阻尼器9的活塞头8.2连接部外形不同,但结构特点一样。
[0031]摇臂包括外摇臂4以及内摇臂5,外、内摇臂两端分别与连接臂I和活动杯座3铰接。为了通用性较高,可满足更多的设计要求,所述内摇臂5如图10所示,由多块碟片叠置而成,或者为了生产简单,也可以如图11所示,由金属一体冲压弯曲成型,无论怎样成型,该内摇臂5都设置于外摇臂4下方,其外端和中部通过销轴分别与活动杯座3和连接臂I铰接,内端通过销轴与连杆7铰接。弹性件6为扭簧,该扭簧通过销轴定位设置在连接臂I与外摇臂4的铰接处、且至少包括一端与连接臂I连接的支撑脚,以及另一端与内摇臂5连接的支撑脚。
[0032]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其简单的变型或改造,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置式阻尼器铰链,包括设置于家具门体上的活动杯座(3),设置于家具主体上的连接臂(1),活动杯座(3)与连接臂(I)之间通过摇臂连接,连接臂(I)内设置有阻尼器(9),铰链中设置有至少对活动杯座(3)产生启闭作用力的弹性件(6),其特征在于阻尼器(9)为压入式阻尼器,通过固定臂(2)设置于连接臂(I)内,连接臂(I)通过固定底座与家具主体连接,固定底座通过活动扳手(10 )与固定臂(2 )拆装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阻尼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由可调底板(12)与固定板(13)构成,二者通过偏心调节铆钉(14)连接,以实现家具门体的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式阻尼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扳手(10)通过销轴设置于固定臂(2)的后端、且于内部设置有扭簧(11),扭簧(11)至少包括一端与固定臂(2)连接的第一支撑脚(11.1),以及另一端与活动扳手(10)上的凸部(10.2)连接的第二支撑脚(1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式阻尼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底板(12)前端设置有缺口(12.1),固定臂(2)对应缺口(12.1)设置有卡扣(2.1),二者相互卡接,可调底板(12)后端设置有凸台(12.2),活动扳手(10)对应凸台(12.2)设置有扣钩(10.1)、且通过与扭簧(11)的配合,实现可调底板(12)与固定臂(2)的可拆装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置式阻尼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底板(12)为中字形壳体,其边缘为连续的向下折边(12.3),折边(12.3)上设置有至少二个水平且向内弯折的限位凸缘(12.4),固定板(13)为长方形壳体、且对应凸缘(12.4)设置有相同数量的突起(13.1 ),二者相互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内置式阻尼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9)一端设置于连接臂(I)上,另一端通过活塞杆(9.1)上设置的活塞头(9.2)与转换杆(8)连接;所述转换杆(8)与内摇臂(5)之间还设置有连杆(7),连杆(7)—端与内摇臂(5)铰接,另一端与转换杆(8)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置式阻尼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杆(8)内端与阻尼器(9)的活塞头(9.2)铰接,其中部及外端通过销轴分别与连接臂(I)和连杆(7)铰接,转换杆(8 )对应连杆(7 )于前端还设置有转动限位部(8.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置式阻尼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包括外摇臂(4)以及内摇臂(5),外、内摇臂两端分别与连接臂(I)和活动杯座(3)铰接,所述内摇臂(5)由多块碟片叠置而成,或者由金属一体冲压弯曲成型、且位于外摇臂(4)下方,其外端和中部通过销轴分别与活动杯座(3)和连接臂(I)铰接,内端通过销轴与连杆(7)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置式阻尼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6)为扭簧,该扭簧通过销轴定位设置在连接臂(I)与外摇臂(4)的铰接处、且至少包括一端与连接臂(I)连接的支撑脚,以及另一端与内摇臂(5)连接的支撑脚。
【文档编号】E05D3/06GK203394219SQ201320319026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5日
【发明者】吴泰维 申请人:广东泰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