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承载架,包含一底座、一顶板、一枢接装置及一伸缩装置,顶板设置于底座顶端;枢接装置设置于底座与顶板间,顶板可通过枢接装置相对于底座旋转;伸缩装置包括一壳体组件、一顶推组件、一螺杆组件及一驱动组件,壳体组件底端连接于底座;顶推组件顶端连接于顶板;螺杆组件螺接于顶推组件底端,螺杆组件定义有一轴线,螺杆组件转动时可带动顶推组件沿轴线方向位移;驱动组件设置于壳体组件上并与螺杆组件相连接,驱动组件用以驱动螺杆组件旋转使其连动顶推组件沿轴线位移,使得顶推组件能带动顶板旋转至一开启位置。
【专利说明】承载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承载架,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顶推机构驱使顶板开启或关闭的可掀式承载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可掀式床架通常是通过气压驱动顶推杆顶推床板,使得使用者将床板掀起时能较为省力,且顶推杆可在床板掀起后提供支撑的功用。然而,以气压作为驱动源驱动顶推杆动作的方式,容易因气体泄露的问题而使得顶推杆顶推支撑的力量降低,导致床板突然向下转动进而压伤或夹伤使用者。因此,如何克服前述问题,以提升床架使用上的安全性,成为本实用新型要进一步改进的主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载架,借由顶推机构的设计,能有效提升承载架的使用安全性。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承载架包含一底座、一顶板、一枢接装置,及一伸缩装置。
[0005]该顶板设置于该底座顶端,该枢接装置设置于该底座与该顶板间,该顶板可通过该枢接装置相对于该底座旋转,该伸缩装置设置于该底座与该顶板间,该伸缩装置包括一壳体组件、一顶推组件、一螺杆组件,及一驱动组件,该壳体组件底端连接于该底座,该顶推组件顶端连接于该顶板,该螺杆组件螺接于该顶推组件底端,该螺杆组件定义有一轴线,该螺杆组件转动时可带动该顶推组件沿该轴线方向位移,该驱动组件设置于该壳体组件上并与该螺杆组件相连接,该驱动组件用以驱动该螺杆组件旋转使其连动该顶推组件沿该轴线位移,使得该顶推组件能带动该顶板旋转至一与该底座间夹一角度的开启位置。
[0006]该螺杆组件包含一与该顶推组件螺接的螺杆,该驱动组件包含一马达,及一连接于该螺杆与该马达间的传动单元,该马达可通过该传动单元带动该螺杆正转或反转。
[0007]该传动单元包括一套设于该螺杆上并与该马达相连接的套接件,该马达可通过该套接件带动该螺杆正转或反转。
[0008]该螺杆包括一与该顶推组件螺接的螺接段,及一形成于该螺接段底端的卡掣段,该卡掣段垂直该轴线的剖面呈非圆形,该套接件包括一套筒,及一形成于该套筒外表面的齿轮,该套筒形成一与该卡掣段垂直该轴线的剖面形状相同的卡掣孔,该卡掣段穿设并卡掣于该卡掣孔内,该马达包括一与该齿轮相啮合的蜗杆。
[0009]该驱动组件还包含一套设于该套筒的第一轴承,及一套设于该套筒的第二轴承,该第一轴承与该第二轴承分别位于该齿轮相反侧。
[0010]该套筒形成一与该卡掣孔相连通的卡槽,该驱动组件还包含一挡块,该挡块包括一套设于该卡掣段且抵接于该第一轴承与该螺接段间的板部,及一凸设于该板部且卡掣于该卡槽的凸部。[0011]该螺杆还包括一形成于该卡掣段底端的下凸伸段,该螺杆组件还包含一设置于该下凸伸段的下挡止件,该下挡止件用以挡止该第二轴承。
[0012]该传动单元包括一套设于该螺杆上的套接件,及一连接于该马达与该套接件间的传动件,该马达可通过该传动件及该套接件带动该螺杆正转或反转。
[0013]该螺杆包括一与该顶推组件螺接的螺接段,及一卡掣段,该卡掣段垂直该轴线的剖面呈非圆形,该传动单元还包括一套设于该卡掣段的套管,该套管垂直该轴线的剖面呈非圆形,该套管形成一与该卡掣段垂直该轴线的剖面形状相同的卡接孔,该卡掣段穿设并卡掣于该卡接孔内,该套接件包括一套筒,及一形成于该套筒外表面的齿轮,该套筒形成一与该套管垂直该轴线的剖面形状相同的卡掣孔,该套管穿设并卡掣于该卡掣孔内,该马达包括一蜗杆,该传动件包括一与该蜗杆相哨合的第一齿轮部,及一与该齿轮相哨合的第二齿轮部。
[0014]该螺杆还包括一形成于该螺接段与该卡掣段间的下凸伸段,该驱动组件还包含一套设于该下凸伸段的第一轴承,及一套设于该套筒的第二轴承,该螺杆组件还包含一设置于该下凸伸段的下挡止件,该下挡止件用以挡止该第一轴承。
[0015]该壳体组件包含一设置于该底座的下固定件,及一可转动地枢接于该下固定件的下枢接件,该顶推组件包含一设置于该顶板的上固定件,及一可转动地枢接于该上固定件的上枢接件。
[0016]该顶推组件还包含一呈中空状的顶推杆,及一螺接件,该上枢接件设置于该顶推杆顶端,该螺杆包括一螺接段,该螺接件设置于该顶推杆底端并且螺接于该螺接段,该顶推杆形成一用以供该螺杆穿设的通孔。
[0017]该螺杆还包括一形成于该螺接段顶端的上凸伸段,该螺杆组件还包含一设置于该上凸伸段的上挡止件,该上挡止件用以挡止该螺接件以防止其脱离该螺接段。
[0018]该壳体组件还包含一用以供该驱动组件安装的承载座,及一壳罩,该壳罩及该下枢接件分别设置于该承载座相反端,该壳罩包括一端盖,该端盖形成有一用以供该顶推杆穿设的穿孔,该螺接件及该螺杆位于该壳罩内。
[0019]该螺接件包括多个挡止凸块,所述挡止凸块用以与该端盖抵接以防止该螺接件穿过该穿孔。
[00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承载架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于:借由各伸缩装置的螺杆组件与顶推组件相互螺接的方式,使得伸缩装置能稳固地将顶板支撑在使容置空间外露的开启位置,以便供使用者收纳物品至容置空间内。借此,能防止顶板突然向下转动进而压伤或夹伤使用者的情形产生,并且能有效地提升承载架的使用安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承载架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说明顶板在开启位置;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承载架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说明底座、枢接装置、伸缩装置、控制装置以及顶板间的组装关系;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承载架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伸缩装置的立体分解图,说明伸缩装置的细节结构;
[0024]图4是本实用新型承载架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伸缩装置的立体分解图,说明伸缩装置的细节结构;
[0025]图5是本实用新型承载架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伸缩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0026]图6是本实用新型承载架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伸缩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说明马达的蜗杆与齿轮相哨合;
[0027]图7是本实用新型承载架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说明顶板在遮蔽位置;
[0028]图8是本实用新型承载架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说明顶板在开启位置;
[0029]图9是本实用新型承载架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伸缩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0030]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承载架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伸缩装置的立体分解图,说明伸缩装置的细节结构;
[0031]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承载架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伸缩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及
[0032]图12是图1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两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附图只是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0034]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不。
[0035]参阅图1与图2,是本实用新型承载架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该承载架100包含一底座1、一顶板2、一枢接装置3,以及两个伸缩装置4。在本实施例中,该承载架100是以一可掀式床架为例作说明。
[0036]参阅图2、图3及图4,底座I形成有两个相间隔的容置空间11,底座I包括一底板12,及两个位于底板12相反侧的侧板13,顶板2用以盖合于底座I顶端以遮蔽容置空间
11。枢接装置3包括两个枢接组件31,各枢接组件31设置于底座I的对应侧板13与顶板2间,顶板2可通过枢接装置3的两枢接组件31相对于底座I旋转。
[0037]各伸缩装置4设置于底座I的对应容置空间11内,各伸缩装置4包括一壳体组件
5、一顶推组件6、一螺杆组件7,及一驱动组件8。壳体组件5的底端连接于底座1,顶推组件6的顶端连接于顶板2底端。螺杆组件7螺接于顶推组件6底端,螺杆组件7定义有一轴线A,螺杆组件7转动时可带动顶推组件6沿轴线A方向位移。驱动组件8设置于壳体组件5上并与螺杆组件7相连接,驱动组件8用以驱动螺杆组件7旋转使其连动顶推组件6沿轴线A位移,使得顶推组件6能带动顶板2旋转至一与底座I间夹一角度的开启位置(如图1所示)。
[0038]借由各伸缩装置4的螺杆组件7与顶推组件6相互螺接的方式,使得伸缩装置4能稳固地将顶板2支撑在使容置空间11外露的开启位置,以便供使用者收纳物品至容置空间11内。借此,能防止顶板2突然向下转动进而压伤或夹伤使用者的情形产生,并且能有效地提升承载架100的使用安全性。[0039]以下将针对承载架100的具体构造与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40]参阅图2、图3及图4,螺杆组件7包含一与顶推组件6螺接的螺杆71,驱动组件8包含一马达81,及一连接于螺杆71与马达81间的传动单元80,马达81可通过传动单元80带动螺杆71正转或反转。在本实施例中,传动单元80包括一套设于螺杆71上并与马达81相连接的套接件82,马达81可通过套接件82带动螺杆71正转或反转。承载架100还包含一控制装置9,控制装置9与各伸缩装置4的驱动组件8的马达81电性连接,用以控制驱动组件8的马达81动作。当控制装置9控制马达81动作,使得马达81通过套接件82带动螺杆71正转时,顶推组件6会沿轴线A位移并将顶板2朝上顶推,使顶板2相对于底座I旋转至开启位置。当控制装置9控制马达81动作,使得马达81通过套接件82带动螺杆71反转时,顶推组件6会沿轴线A位移并将顶板2往下拉,使顶板2相对于底座I由开启位置旋转至一遮蔽容置空间11的遮蔽位置(如图7所示)。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控制装置9包括一与马达81电性连接的控制电路板(图未示)、一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第一按钮91,及一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第二按钮92。
[0041]壳体组件5包含一设置于底座I的下固定件51,及一可转动地枢接于下固定件51的下枢接件52,下固定件51放置于底板12上并通过螺丝锁固的方式固定于对应的侧板13内侧。顶推组件6包含一设置于顶板2的上固定件61,及一可转动地枢接于上固定件61的上枢接件62,上固定件61通过螺丝锁固的方式固定于顶板2底面。借由壳体组件5的下枢接件52可转动地枢接于下固定件51,以及顶推组件6的上枢接件62可转动地枢接于上固定件61,使得各伸缩装置4能呈倾斜状地设置于对应的容置空间11内并且连接于底座I与顶板2间,借此,能降低各伸缩装置4在对应的容置空间11内所占据的高度,使得底座I的高度设计能够降低。
[0042]参阅图3、图4、图5及图6,壳体组件5还包含一承载座53,及一壳罩54。承载座53包括一第一端面531,及一相反于第一端面531的第二端面532,承载座53形成有一贯穿第一端面531与第二端面532的安装孔533,及一与安装孔533相连通的插置孔534。套接件82设置于安装孔533内并包括一套筒821,及一形成于套筒821外表面且位于套筒821中段位置处的齿轮822。马达81安装于承载座53上并包括一蜗杆811,蜗杆811穿设于插置孔534内并与齿轮822相啮合,借此,马达81的蜗杆811转动时能带动齿轮822旋转。
[0043]壳罩54及下枢接件52分别设置于承载座53相反端,下枢接件52通过螺丝锁固的方式锁固于承载座53的第二端面532。壳罩54包括一第一壳件541、一第二壳件542,以及一端盖543,第一壳件541通过螺丝锁固方式固定于承载座53的第一端面531,第二壳件54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壳件541上,第二壳件542与第一壳件541共同界定出一容室544,顶推组件6以及螺杆组件7容置于容室544内。端盖543设置于第二壳件542的另一端并形成有一与容室544相连通的穿孔545。
[0044]为了使套接件82能顺畅地在承载座53的安装孔533内转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8还包含一套设于套筒821且位于套筒821与壳罩54的第一壳件541间的第一轴承83,及一套设于套筒821且位于套筒821与承载座53间的第二轴承84,第一轴承83与第二轴承84分别位于套接件82的齿轮822相反侧。通过第一轴承83及第二轴承84的设计,使得套接件82能顺畅地在承载座53的安装孔533内转动。
[0045]螺杆71包括一螺接段711、一形成于螺接段711底端的卡掣段712、一形成于卡掣段712底端的下凸伸段713,及一形成于螺接段711顶端的上凸伸段714。卡掣段712垂直轴线A的剖面呈非圆形,套接件82的套筒821形成一与卡掣段712垂直轴线A的剖面形状相同的卡掣孔823,螺杆71的卡掣段712穿设并卡掣于卡掣孔823内,借此,套接件82转动的过程中会同时带动螺杆71旋转。
[0046]参阅图3、图4及图5,为了避免套接件82的套筒821沿着轴线A相对于螺杆71的卡掣段712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套筒821形成有两个与卡掣孔823相连通且位于相反侧的卡槽824,驱动组件8还包含一挡块85,挡块85包括一板部851,及两个凸设于板部851的凸部852,板部851形成有一与卡掣段712的剖面形状相同的卡孔853,螺杆71的卡掣段712穿设并卡掣于卡孔853内。挡块85的板部851套设于卡掣段712且抵接于第一轴承83与螺接段711间,借此,能避免套接件82的套筒821沿着轴线A相对于螺杆71的卡掣段712移动。此外,借由挡块85的各凸部852卡掣于套筒821的对应卡槽824内,以及卡掣段712穿设并卡掣于卡孔853内的设计方式,使得套接件82转动的过程中能同时带动挡块85旋转,并且通过挡块85连动卡掣段712旋转。
[0047]另一方面,螺杆71的下凸伸段713凸伸出第二轴承84,下凸伸段713外表面形成有外螺纹,螺杆组件7还包含一设置于下凸伸段713的下挡止件72,及一锁固螺帽73,下挡止件72为一套设于下凸伸段713上的垫片,锁固螺帽73螺锁于下凸伸段713上并将下挡止件72朝第二轴承84方向迫紧,借此,使得下挡止件72能挡止第二轴承84,使第二轴承84能稳固地定位在套筒821与承载座53间。
[0048]顶推组件6还包含一呈中空状的顶推杆63,及一螺接件64。顶推杆63包括一内周面631,内周面631围绕形成有一用以供螺杆71穿设的通孔632,顶推杆63的内周面631形成有一邻近顶端的第一内螺纹段633,及一邻近底端的第二内螺纹段634。上枢接件62设置于顶推杆63顶端并且螺接于第一内螺纹段633,螺接件64设置于顶推杆63底端并且螺接于第二内螺纹段634。螺接件64形成有一用以供螺杆71的螺接段711螺接的螺孔641,借此,螺杆71转动时,可带动螺接件64沿着轴线A移动。
[0049]为了防止螺接件64沿轴线A相对于螺接段711移动的过程中由螺接段711顶端脱离的情形产生,在本实施例中,螺杆组件7还包含一设置于上凸伸段714的上挡止件74,及一锁固螺帽75,上挡止件74为一套设于上凸伸段714的垫片,上凸伸段714外表面形成有外螺纹,锁固螺帽75螺锁于上凸伸段714并将上挡止件74朝螺接段711迫紧。由于上挡止件74的外径大于螺接段711外径,因此,能挡止螺接件64以防止其脱离螺接段711。
[0050]此外,顶推杆63穿设于端盖543的穿孔545内,而螺接件64及螺杆71皆位于壳罩54的容室544内,螺接件64还包括多个环设于外表面的挡止凸块642,所述挡止凸块642用以与端盖543内侧抵接,以防止螺接件64穿过穿孔545而脱离容室544的情形产生。
[0051]参阅图5及图7,当顶板2在遮蔽位置时,顶板2盖合于底座I顶端并且遮蔽底座I的容置空间11,此时,顶推杆63容置于壳罩54的容室544内。
[0052]参阅图6、图8及图9,欲将顶板2旋转至开启位置时,使用者可通过按压控制装置9的第一按钮91 (如图2所示)以驱动马达81的蜗杆811旋转,蜗杆811旋转时会带动套接件82沿箭头I方向正转,套接件82旋转过程中会同时带动螺杆71正转,顶推组件6会沿轴线A向上位移并将顶板2朝上顶推,使顶板2相对于底座I旋转至如图8所示的开启位置。[0053]参阅图5、图6及图7,欲将顶板2由开启位置旋转至遮蔽位置时,使用者可通过按压控制装置9的第二按钮92 (如图2所示)以驱动马达81的蜗杆811旋转,蜗杆811旋转时会带动套接件82沿箭头II方向反转,套接件82旋转过程中会同时带动螺杆71反转,顶推组件6会沿轴线A向下位移并将顶板2朝下拉动,使顶板2相对于底座I旋转至如图7所示的遮蔽位置。
[0054]参阅图10、图11及图12,是本实用新型承载架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整体结构大致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但驱动组件8的结构略有不同。
[0055]在本实施例中,传动单元80还包括一连接于马达81与套接件82间的传动件86,及一套管87。马达81可通过传动件86及套接件82带动螺杆71正转或反转。螺杆71的下凸伸段713是形成于螺接段711与卡掣段712间,套管87套设于卡掣段712上,套管87垂直轴线A的剖面呈非圆形,套管87形成一与卡掣段712垂直轴线A的剖面形状相同的卡接孔871,卡掣段712穿设并卡掣于卡接孔871内。套接件82的套筒821所形成的卡掣孔823与套管87垂直于轴线A的剖面形状相同,套管87穿设并卡掣于卡掣孔823内,借此,传动件86能通过套管87带动螺杆71旋转。
[0056]驱动组件8的第一轴承83是套设于螺杆71的下凸伸段713上,下挡止件72套设于下凸伸段713上,锁固螺帽73螺锁于卡掣段712上并将下挡止件72朝第一轴承83方向迫紧,借此,使得下挡止件72能挡止第一轴承83,使第一轴承83能稳固地定位在下凸伸段713与第二壳件542间。此外,驱动组件8的第二轴承84套设于套接件82的套筒821,且第二轴承84是定位在套筒821与承载座53间。
[0057]承载座53包括一外壳535、一设置于外壳535的定位板536,及一设置于外壳535与定位板536间的轴件537。套接件82的套筒821两端分别可转动地枢接于承载座53的外壳535与定位板536间,而传动件86套设于轴件537上并可绕轴件537旋转。传动件86包括一与马达81的蜗杆811相啮合的第一齿轮部861,及一与套接件82的齿轮822相啮合地第二齿轮部862,当马达81的蜗杆811旋转时,蜗杆811会带动传动件86旋转,传动件86旋转过程中会连动套接件82转动,借此,使得螺杆71能借由顶推组件6带动顶板2 (如图1所示)旋转至开启位置或遮蔽位置。
[0058]需说明的是,上述两个实施例虽然是以一可掀式床架作为说明,但凡是下方具有类似容置空间11,而上方具有类似可掀式顶板2的结构皆可应用,例如一般和室地板下设计有储物空间的装潢也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可达到轻松、安全地操作和室地板的上掀与闭合,达到更为便利的功效。
[0059]归纳上述,本实施例的承载架100,借由各伸缩装置4的螺杆组件7与顶推组件6相互螺接的方式,使得伸缩装置4能稳固地将顶板2支撑在使容置空间11外露的开启位置,以便供使用者收纳物品至容置空间11内。借此,能防止顶板2突然向下转动进而压伤或夹伤使用者的情形产生,并且能有效地提升承载架100的使用安全性,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所诉求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承载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架包含一底座、一顶板、一枢接装置,及一伸缩装置,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底座顶端,所述枢接装置设置于所述底座与所述顶板间,所述顶板可通过所述枢接装置相对于所述底座旋转,所述伸缩装置设置于所述底座与所述顶板间,所述伸缩装置包括一壳体组件、一顶推组件、一螺杆组件,及一驱动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底端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顶推组件顶端连接于所述顶板,所述螺杆组件螺接于所述顶推组件底端,所述螺杆组件定义有一轴线,所述螺杆组件转动时可带动所述顶推组件沿所述轴线方向位移,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上并与所述螺杆组件相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以驱动所述螺杆组件旋转使其连动所述顶推组件沿所述轴线位移,使得所述顶推组件能带动所述顶板旋转至一与所述底座间夹一角度的开启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组件包含一与所述顶推组件螺接的螺杆,所述驱动组件包含一马达,及一连接于所述螺杆与所述马达间的传动单元,所述马达可通过所述传动单元带动所述螺杆正转或反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单元包括一套设于所述螺杆上并与所述马达相连接的套接件,所述马达可通过所述套接件带动所述螺杆正转或反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包括一与所述顶推组件螺接的螺接段,及一形成于所述螺接段底端的卡掣段,所述卡掣段垂直所述轴线的剖面呈非圆形,所述套接件包括一套筒,及一形成于所述套筒外表面的齿轮,所述套筒形成一与所述卡掣段垂直所述轴线的剖面形状相同的卡掣孔,所述卡掣段穿设并卡掣于所述卡掣孔内,所述马达包括一与所述齿轮相哨合的蜗杆。
5.如权利要求4所 述的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含一套设于所述套筒的第一轴承,及一套设于所述套筒的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分别位于所述齿轮相反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形成一与所述卡掣孔相连通的卡槽,所述驱动组件还包含一挡块,所述挡块包括一套设于所述卡掣段且抵接于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螺接段间的板部,及一凸设于所述板部且卡掣于所述卡槽的凸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还包括一形成于所述卡掣段底端的下凸伸段,所述螺杆组件还包含一设置于所述下凸伸段的下挡止件,所述下挡止件用以挡止所述第二轴承。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单元包括一套设于所述螺杆上的套接件,及一连接于所述马达与所述套接件间的传动件,所述马达可通过所述传动件及所述套接件带动所述螺杆正转或反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包括一与所述顶推组件螺接的螺接段,及一卡掣段,所述卡掣段垂直所述轴线的剖面呈非圆形,所述传动单元还包括一套设于所述卡掣段的套管,所述套管垂直所述轴线的剖面呈非圆形,所述套管形成一与所述卡掣段垂直所述轴线的剖面形状相同的卡接孔,所述卡掣段穿设并卡掣于所述卡接孔内,所述套接件包括一套筒,及一形成于所述套筒外表面的齿轮,所述套筒形成一与所述套管垂直所述轴线的剖面形状相同的卡掣孔,所述套管穿设并卡掣于所述卡掣孔内,所述马达包括一蜗杆,所述传动件包括一与所述蜗杆相哨合的第一齿轮部,及一与所述齿轮相哨合的第二齿轮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还包括一形成于所述螺接段与所述卡掣段间的下凸伸段,所述驱动组件还包含一套设于所述下凸伸段的第一轴承,及一套设于所述套筒的第二轴承,所述螺杆组件还包含一设置于所述下凸伸段的下挡止件,所述下挡止件用以挡止所述第一轴承。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含一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下固定件,及一可转动地枢接于所述下固定件的下枢接件,所述顶推组件包含一设置于所述顶板的上固定件,及一可转动地枢接于所述上固定件的上枢接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组件还包含一呈中空状的顶推杆,及一螺接件,所述上枢接件设置于所述顶推杆顶端,所述螺杆包括一螺接段,所述螺接件设置于所述顶推杆底端并且螺接于所述螺接段,所述顶推杆形成一用以供所述螺杆穿设的通孔。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还包括一形成于所述螺接段顶端的上凸伸段,所述螺杆组件还包含一设置于所述上凸伸段的上挡止件,所述上挡止件用以挡止所述螺接件以防止其脱离所述螺接段。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含一用以供所述驱动组件安装的承载座,及一壳罩,所述壳罩及所述下枢接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座相反端,所述壳罩包括一端盖,所述端盖形成有一用以供所述顶推杆穿设的穿孔,所述螺接件及所述螺杆位于所述壳罩内。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接件包括多个挡止凸块,所述挡止凸块用以与所述端盖 抵接以防止所述螺接件穿过所述穿孔。
【文档编号】A47C19/04GK203633823SQ201320744296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1日
【发明者】张超闵, 张银树 申请人:张超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