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米面食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4925发布日期:2019-01-13 16:17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磨米面食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面食加工机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磨米面食加工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家用自动面食加工机的主要功能包括:制作土司面包、馒头等,制作土司面包的基本过程包括搅拌、发酵、放酸、醒面和烘烤,采用高筋面粉制作的土司面包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少量维生素以及钙、钾、镁、锌等矿物质,从而土司面包的口味多样、易于消化、吸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面包的要求也日益增加,以米饭为主食的亚洲国家人群对传统面包的口感不太适应,而采用大米与面粉结合制作的面包恰好能调节面包的口感,使得面包既有米饭的风味,又有面包的口感。相关技术中的一些家用自动面食加工机具有采用面粉和米粉制作面包功能,但是上述这些粉料一般较难购买,而且用户也不能放心食用,从而用户希望直接加入大米、小麦、豆类颗粒状杂粮谷物等配料就能制作出美味、健康且放心食用的面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在于提出一种磨米面食加工机,所述磨米面食加工机具有一机双桶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磨米面食加工机,包括:机壳;烤箱腔体,所述烤箱腔体设在所述机壳内,且所述烤箱腔体内限定出腔室;面包桶,所述面包桶可替换地设在所述腔室内;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传动组件和驱动轴,所述驱动轴通过传送组件与所述电机相连,所述驱动轴穿过所述面包桶的底部且伸入所述面包桶内;磨盘组件,所述磨盘组件设在所述面包桶中以对谷米进行研磨;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设在所述磨盘组件上以搅拌面。

根据本发明的磨米面食加工机,通过将面包桶可替换地安装在烤箱腔体内,从而可以实现一机双桶的功能,以使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制作普通面粉面包、面团、馒头,或者制作大米面包、杂粮面包以及米浆、米面团等,从而满足用户对面包风味以及对健康的需求。

具体地,所述磨盘组件包括:下磨盘,所述下磨盘固定在所述面包桶底部,其中所述驱动轴穿过所述下磨盘的第一中心孔向上伸出;上磨盘,所述上磨盘同轴地设在所述下磨盘的顶部,所述上磨盘和所述下磨盘之间具有磨料间隙,所述驱动轴穿过所述下磨盘且驱动所述上磨盘旋转,所述上磨盘上具有至少一个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磨料间隙连通。

具体地,所述下磨盘的上表面上具有多条沿所述第一中心孔的边缘朝向所述下磨盘的边缘方向延伸出的第一牙形槽,所述上磨盘的下表面上具有多条沿所述上磨盘的第二中心孔的边缘朝向所述上磨盘的边缘方向延伸出的第二牙形槽。

具体地,所述第一牙形槽相对于其内端与所述第一中心孔的中心之间的第一径向连线偏离,所述第二牙形槽相对于其内端与上述第二中心孔的中心之间的第二径向连线偏离。

可选地,所述第二牙形槽相对于第二径向连线的偏离方向与所述第一牙形槽相对于所述第一径向连线的偏离方向相反。

或者可选地,所述第二牙形槽相对于第二径向连线的偏离方向与所述第一牙形槽相对于所述第一径向连线的偏离方向相同且偏离角度不同。

具体地,所述上磨盘的下表面还具有与所述进料口连通的导料槽,所述导料槽连接在所述进料口的第一侧,所述第一侧为沿所述第二牙形槽相对于第二径向连线的所述偏离方向的一侧。

具体地,所述上磨盘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出中心凸台以在所述上磨盘和所述下磨盘之间形成所述磨料间隙。

具体地,所述下磨盘的边缘具有凸缘,所述上磨盘的边缘上具有边缘凸台,所述边缘凸台止抵所述凸缘。

具体地,所述磨料间隙的高度为0.2mm-1.0mm。

具体地,所述磨盘组件还包括:上支架,所述上支架可旋转地与所述上磨盘配合,所述上支架卡扣连接至所述面包桶上。

具体地,所述面包桶的侧壁上具有卡槽,所述上支架的边缘上具有与所述卡槽配合的卡扣。

具体地,所述卡槽形成为L形且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所述竖直段的沿周向的宽度为8mm-16mm,所述水平段的沿周向的宽度为15mm-30mm。

具体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相连;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通过齿形皮带与所述第一齿轮相连,所述第二齿轮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一齿轮的齿数;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下端与所述第二齿轮相连,且上端连接有拨叉,所述拨叉适于可离合地连接至所述驱动轴的下端。

具体地,所述烤箱腔体的底部具有底板,所述磨米面食加工机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敞开且下端穿过所述底板,其中所述传动轴的上端向上穿过所述底座的底部且所述拨叉位于所述底座内,所述底座的上端连接至所述面包桶的底部。

具体地,所述上磨盘的下表面上环绕所述上磨盘的第二中心孔形成有环形肋,所述环形肋的侧壁上形成有沿径向彼此相对的两个轴卡槽,其中所述驱动轴通过连接销与所述轴卡槽连接;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从所述上磨盘上向上延伸出,且所述搅拌轴与所述上支架之间设有第一轴承;搅拌棒,所述搅拌棒套设在所述搅拌轴上且不可旋转;以及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连接在所述搅拌棒的一侧。

具体地,所述电机为单向单速电机。

具体地,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下端伸进所述上支架内,并通过传动销与所述驱动轴的上端转动连接;搅拌叶座,所述搅拌叶座固定在搅拌轴的上端;以及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转动连接在搅拌叶座上。

具体地,所述搅拌轴与所述上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下端通过轴承压片固定在上支架上;驱动轴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

具体地,所述电机为双向双速交流电机。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磨米面食加工机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磨米面食加工机安装普通面包桶的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磨米面食加工机安装磨米面包桶的剖面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磨米面包桶和磨盘组件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的磨米面包桶和磨盘组件的工作示意图;

图6是图4中所示的磨米面包桶和磨盘组件的俯视图;

图7是图4中所示的磨米面包桶和磨盘组件的另一个俯视图;

图8是图3中所示的磨米面包桶、磨盘组件和搅拌组件的剖面图;

图9是图8中所示的磨米面包桶、磨盘组件和搅拌组件的一个剖面图;

图10是图8中所示的磨米面包桶、磨盘组件和搅拌组件的另一个剖面图;

图11是图8中所示的磨米面包桶、磨盘组件和搅拌组件的又一个剖面图;

图12是图8中所示的磨米面包桶、磨盘组件和搅拌组件的再一个剖面图;

图13是图12中所示的磨米面包桶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所示的磨米面包桶的剖面图;

图15是图2中所示的普通面包桶和搅拌组件的剖面图;

图16是图15中所示的普通面包桶和搅拌组件的一个示意图;

图17是图15中所示的普通面包桶和搅拌组件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18是图3中所示的磨盘组件和搅拌组件的一个爆炸图;

图19是图3中所示的磨盘组件和搅拌组件的另一个爆炸图;

图20是图3中所示的磨盘组件和搅拌组件的又一个爆炸图,图未示出下磨盘;

图21是图20中所示的磨盘组件和搅拌组件的剖面图;

图22是图21中所示的磨盘组件和搅拌组件的工作示意图;

图23是图3中所示的磨盘组件和搅拌组件的局部爆炸图;

图24是图3中所示的磨盘组件和搅拌组件的剖面图;

图25是图24中所示的磨盘组件和搅拌组件的示意图;

图26是图25中所示的磨盘组件和搅拌组件的主视图;

图27是图3中所示的上支架和上磨盘等的示意图;

图28是图27中所示的上支架和上磨盘的示意图;

图29是图28中所示的上支架和上磨盘的工作示意图;

图30是图3中所示的上支架的示意图;

图31是图30中所示的上支架的主视图;

图32是图32中所示的上支架的俯视图;

图33是图3中所示的上磨盘的立体图;

图34是图33中所示的上磨盘的仰视图;

图35是图3中所示的下磨盘的剖面图;

图36是图35中所示的下磨盘的立体图;

图37是图36中所示的下磨盘的俯视图;

图38是图37中所示的下磨盘的剖面图;

图39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磨米面食加工机的剖面图;

图40是图39中所示的磨盘组件和搅拌组件的示意图;

图41是图40中所示的磨盘组件和搅拌组件的俯视图;

图42是图39中所示的面包桶、磨盘组件和搅拌组件的剖面图;

图43是图39中所示的上磨盘的一个示意图;

图44是图43中所示的上磨盘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45是图39中所示的搅拌组件的一个示意图;

图46是图43中所示的搅拌组件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47是图39中所示的驱动组件等的示意图;

图48是图39中所示的磨米面食加工机的工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磨米面食加工机;

1:机壳;

11:控制面板组件;12:上盖;13:底板;

2:烤箱腔体;20:腔室;21:底座;211:凹入部;212:套管部;

22:发热管组件;23:NTC传感器和热保护器;

3a:普通面包桶;3b:磨米面包桶;

31:桶体;32:柱形筒;33:提手;

34:桶座;36:密封圈;

301:卡槽;3011:水平段;3012:竖直段;

4:驱动装置;

41:电机;411:电机轴;

42:传动组件;421:第一齿轮;422:第二齿轮;

423:传动轴;424:齿形皮带;

43:驱动轴;431:拨片;4231:拨叉;

5:磨盘组件;50:磨料间隙;

51:下磨盘;511:第一中心孔;51a:螺钉孔;512:第一牙形槽;

513:第一筋条;514:环形台;515:凸缘;

52:上磨盘;521:第二中心孔;5211:环形肋;522:进料口;

5221:导料槽;523:第二牙形槽;524:第二筋条;

5241:倒角;525:中心凸台;526:边缘凸台;5261:支撑段;

5262:止抵段;

53:上支架;531:进料引口;532:卡扣;5321:周向段;5322:轴向段;

533:第一轴承;5331:轴套凸肩;

6:搅拌组件;61:搅拌轴;62:搅拌棒;63:搅拌叶片;65:连接销;

100A:磨米面食加工机;

1A:控制面板组件;3A:自动投料机构;4A:上盖组件;5A:机壳;

6A:面包桶;7A:烤箱组件;8A:上支架;8.1A:进料引口;9A:发热管组件;

10A:底座;11A:搅拌叶片;12A:齿形皮带;13A:电机;14A:搅拌叶座;

15A:上磨盘;15.1A:进料口;16A:下磨盘;17A:密封垫;18A:螺钉;

19A:拨片;20A:桶座;21A:下耐磨垫片;22A:第一卡簧;23A:驱动轴;

24A:第二轴承;25A:中耐磨垫片;26A:第二卡簧;27A油封;28A:油封罩;

29A:传动销;30A:耐磨金属片;31A:轴承压片;32A:第一轴承;

33A:上耐磨垫片;34A:搅拌轴;36A:齿形皮带轮;37A:传动轴;

38A:拨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图1-图48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磨米面食加工机100。其中,磨米面食加工机100可以为磨米面包机,下面仅以磨米面食加工机100为磨米面包机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磨米面食加工机100还可以为一些其他的具有加工面食功能的烹饪器具。

如图1-图38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磨米面食加工机100,包括:机壳1、烤箱腔体2、面包桶、驱动装置4、磨盘组件5以及搅拌组件6。

具体地,烤箱腔体2设在机壳1内,且烤箱腔体2内限定出腔室20,面包桶(如下文所述的普通面包桶3a和磨米面包桶3b)可替换地设在腔室20内。如图1-图3所示,机壳1内可以具有顶部敞开的安装空间,烤箱腔体2可以固定安装在安装空间内,烤箱腔体2内可以具有顶部可开闭的腔室20,面包桶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腔室20内,以实现可替换功能,也就是说,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将所需的面包桶安装在烤箱腔体2内,其中,面包桶可以包括普通面包桶3a和磨米面包桶3b两种,使用磨米面食加工机100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普通面包桶3a或者磨米面包桶3b安装在烤箱腔体2内。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烤箱腔体2用于向面包桶提供发酵和烘烤的环境,具体地,烤箱腔体2内可以设有发热管组件22,烤箱腔体2的外表面上可以安装有NTC传感器和热保护器23,以在发酵和烘烤时实现精确的控温效果。

进一步地,驱动装置4包括电机41、传动组件42和驱动轴43,驱动轴43通过传动组件42与电机41相连,驱动轴43穿过面包桶的底部且伸入面包桶内,磨盘组件5设在面包桶中以对谷米等物料进行研磨,搅拌组件6设在磨盘组件5上以搅拌面。如图2和图3所示,传动组件42连接在电机41与驱动轴43之间,以使电机41可以通过传动组件42驱使驱动轴43旋转工作,磨盘组件5和搅拌组件6均设在面包桶中,且分别与驱动轴43直接或者间接相连,这样,当电机41带动驱动轴43转动时,驱动轴43可以带动磨盘组件5开始工作,以使磨盘组件5对面包桶内的谷米进行研磨,且当电机41带动驱动轴43转动时,驱动轴43还可以同时带动搅拌组件6开始工作,以使搅拌组件6对面包桶内的面进行搅拌。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2,普通面包桶3a内可以仅设有搅拌组件6,参照图3,而磨米面包桶3b内可以既设有磨盘组件5又设有搅拌组件6。由此,如图2所示,当用户将普通面包桶3a安装在烤箱腔体2内时,驱动轴43可以穿过普通面包桶3a的底部以与搅拌组件6直接或者间接相连,以通过电机41驱动搅拌组件6对普通面包桶3a内的面进行搅拌。如图3所示,当用户将磨米面包桶3b安装在烤箱腔体2内时,驱动轴43可以穿过磨米面包桶3b的底部以与磨盘组件5和搅拌组件6分别直接或者间接相连,以通过电机41驱动磨盘组件5对磨米面包桶3b内的谷米进行研磨、同时通过电机41驱动搅拌组件6对磨米面包桶3b内的面进行搅拌。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磨米面食加工机100具有一机双桶的功能,可以自动把大米、小麦、豆类等杂粮谷物磨成米浆并制作成面包,当用户将普通面包桶3a安装在烤箱腔体2内后,启动磨米面食加工机100可以制作普通面粉面包及面团,以及实现料理功能,当用户将磨米面包桶3b安装在烤箱腔体2内后,启动磨米面食加工机100可以自动磨米等,以制作大米面包或各种杂粮面包,或者制作米浆及米面团,从而满足用户对面包风味以及对健康的需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机壳1的前表面可以安装控制面板组件11,以大屏幕数码屏显示磨米面食加工机100的功能选项、时间以及当前工作状态等,机壳1的顶部具有上盖12,打开上盖12可以取放面包桶,上盖12上可以设有一个由两个电磁铁分别控制操作的两腔果料盒,两腔果料盒内分别盛装果料和面筋粉酵母,磨米完成后,面包制作的过程中由程序控制电磁铁打开果料盒实现自动投放,以向面包桶内加入面筋粉酵母和果料。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磨米面食加工机100,通过将面包桶可替换地安装在烤箱腔体2内,从而可以实现一机双桶的功能,以使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制作普通面粉面包、面团,或者制作大米面包、杂粮面包以及米浆、米面团等,从而满足用户对面包风味以及对健康的需求,使用户可以放心地食用美味、营养的面包。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3,并结合图8、图33和图36,磨盘组件5包括:下磨盘51和上磨盘52,下磨盘51固定在磨米面包桶3b底部,其中驱动轴43穿过下磨盘51的第一中心孔511向上伸出,上磨盘52同轴地设在下磨盘51的顶部,驱动轴43穿过下磨盘51且驱动上磨盘52旋转,上磨盘52和下磨盘51之间具有磨料间隙50,上磨盘52上具有至少一个进料口522,进料口522与磨料间隙50连通。

参照图3,并结合图8、图33和图36,上磨盘52和下磨盘51均布置在磨米面包桶3b内,驱动轴43向上穿过下磨盘51且与下磨盘51无连接,驱动轴43向上穿过下磨盘51后与上磨盘52相连以向上磨盘52传递动力,这样,下磨盘51可以固定在磨米面包桶3b内的底部,例如,下磨盘51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例如螺钉固定在磨米面包桶3b内的底部(如图37所示,下磨盘51上可以具有用于连接螺钉的螺钉孔51a),上磨盘52可以可转动地设在下磨盘51的上方,其中,上磨盘52的下表面与下磨盘51的上表面上下间隔开以限定出磨料间隙50,进料口522可以由上磨盘52的上端面向下贯穿至与磨料间隙50连通,从而待磨的大米、小麦、豆类等杂粮谷物可以从上磨盘52上的进料口522向下流入磨料间隙50中,以进行研磨。可选地,上磨盘52和下磨盘51均可以采用不锈钢精密铸造,并采用纳米陶瓷材料压制烧结而成。

由此,磨米面食加工机100可以通过采用结构简单的低速石磨原理实现磨米功能,从而提高磨米面食加工机100的工作可靠性,确保磨米面食加工机100可以可靠地实现将大米、小麦、豆类等杂粮谷物磨成米浆并制作成面包的功能。

进一步地,下磨盘51的上表面上具有多条从第一中心孔511的边缘朝向下磨盘51的边缘延伸出的第一牙形槽512,第一牙形槽512相对于其内端与第一中心孔511的中心之间的第一径向连线偏离。如图36-图37所示,第一中心孔511沿上下方向贯穿下磨盘51的中心,多个第一牙形槽512可以在下磨盘51上端面的周向上间隔开,每个第一牙形槽512均可以由下磨盘51的上端面向下凹入形成,且每个第一牙形槽512均按照从内到外的方向、沿着倾斜于下磨盘51上端面的径向方向的延伸,也就是说,每个第一牙形槽512的外端和内端的连线与其内端和第一中心孔511的中心的连线相交一定夹角,换言之,每个第一牙形槽512的延伸方向均与其内端所在的、下磨盘51上端面的径向延伸线相交一定夹角。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内”可以理解为朝向下磨盘51中心轴线的方向,其相反方向被定义为“外”即远离下磨盘51中心轴线的方向。

由此,当待磨的大米、小麦、豆类等杂粮谷物从上磨盘52上的进料口522向下流入磨料间隙50中,且驱动轴43驱动上磨盘52转动后,大米、小麦、豆类等杂粮谷物可以在磨料间隙50内得到研磨,并沿着多个第一牙形槽512向外流出,也就是说,第一牙形槽512可以起到导料的作用,使得研磨后的物料重新回到磨米面包桶3b内,接着再从上磨盘52上的进料口522向下流入磨料间隙50中,以进行周而复始地循环研磨。

另外,由于第一牙形槽512相对于其内端与第一中心孔511的中心之间的第一径向连线偏离,从而有利于磨料间隙50内研磨的大米、小麦、豆类等杂粮谷物等沿着多个第一牙形槽512向外流出,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磨米面食加工机100的功率消耗等。另外,由于第一牙形槽512相对于其内端与第一中心孔511的中心之间的第一径向连线偏离,从而可以增大每个第一牙形槽512的长度,以进一步提高研磨大米、小麦、豆类等杂粮谷物的研磨效率和研磨效果。

上磨盘52的下表面上具有多条从第二中心孔521的边缘朝向上磨盘52的边缘延伸出的第二牙形槽523,第二牙形槽523相对于其内端与上述第二中心孔521的中心之间的第二径向连线偏离。参照图33-图34,第二中心孔521沿上下方向贯穿上磨盘52的中心,多个第二牙形槽523可以在上磨盘52下端面的周向上间隔开,每个第二牙形槽523均可以由上磨盘52的下端面向上凹入形成,且每个第二牙形槽523均按照从内到外的方向、沿着倾斜于上磨盘52下端面的径向方向的延伸,也就是说,每个第二牙形槽523的外端和内端的连线与其内端和第二中心孔521的中心的连线相交一定夹角,换言之,每个第二牙形槽523的延伸方向均与其内端所在的、上磨盘52下端面的径向延伸线相交一定夹角。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内”可以理解为朝向上磨盘52中心轴线的方向,其相反方向被定义为“外”即远离上磨盘52中心轴线的方向。

由此,当待磨物料流入磨料间隙50内后,当上磨盘52转动时,物料可以被第二牙形槽523带动转动,且在第一牙形槽512与第二牙形槽523的配合下研磨的更加细碎,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研磨效率和研磨效果。

可选地,第二牙形槽523相对于第二径向连线的偏离方向与第一牙形槽512相对于第一径向连线的偏离方向相反。如图19、图20、图34和图37所示,当上磨盘52与下磨盘51装配到位后,第一径向连线可以与第二径向连线上下相对且重合,其中,相应的第一牙形槽512位于该第一径向连线顺时针方向的一侧,相应的第二牙形槽523位于该第二径向连线逆时针方向的一侧,从而第二牙形槽523相对于第二径向连线的偏离方向与第一牙形槽512相对于第一径向连线的偏离方向相反。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研磨效率和研磨效果。

或者可选地,第二牙形槽523相对于第二径向连线的偏离方向与第一牙形槽512相对于第一径向连线的偏离方向相同,但是第二牙形槽523相对于第二径向连线的偏离角度与第一牙形槽512相对于第一径向连线的偏离角度不同(图未示出)。

多条第一牙形槽512的内端沿第一中心孔511的边缘均匀分布,多条第二牙形槽523的内端沿第二中心孔521的边缘均匀分布。如图34和图37所示,多个第一牙形槽512沿着下磨盘51上端面的周向均匀地间隔开,也就是说,多个第一牙形槽512可以通过一个第一牙形槽512,以第一中心孔511的中心为中心、按照环形阵列的方式布置在下磨盘51的上端面上,多个第二牙形槽523沿着上磨盘52下端面的周向均匀地间隔开,也就是说,多个第二牙形槽523可以通过一个第二牙形槽523,以第二中心孔521的中心为中心、按照环形阵列的方式布置在上磨盘52的下端面上。

如图33和图36所示,第一牙形槽512形成为V形槽,第二牙形槽523也形成为V形槽。也就是说,第一牙形槽512的横截面形成为V字形,第二牙形槽523的横截面也形成为V字形。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牙形槽512的横截面和第二牙形槽523的横截面还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以更好地满足实际要求。

优选地,V形槽的横截面为非对称结构,V形槽的横截面具有短边和长边,长边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为4°~15°,短边与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平面之间的角度为45°~75°。其中,短边为工作面,也就是说,当上磨盘52旋转工作时,第二牙形槽523的短边比长边优先接触磨料,由于短边的倾斜角度大于长边的倾斜角度,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研磨效果。

参照图38,下磨盘51水平设置,且下磨盘5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形成为水平面,第一牙形槽512由下磨盘51的上端面向下凹入形成,且第一牙形槽512的横截面形成为包括长边512a和短边512b的V字形,其中长边512a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4°~15°,短边b与竖直面(垂直于水平面的平面)之间的夹角β为45°~75°。

相类似地,上磨盘52水平设置,且上磨盘5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形成为水平面,第二牙形槽523由上磨盘52的下端面向上凹入形成,且第二牙形槽523的横截面形成为包括长边和短边的V字形,其中长边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15°,短边与竖直面(垂直于水平面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75°。

综上,下磨盘51的结构尺寸和形状与上磨盘52的结构尺寸类似,从同一方向看,例如从上向下看,第一牙形槽512的偏离方向与第二牙形槽523的偏离方向是相反的,且第一牙形槽512与第二牙形槽523的横截面形状均为非对称的,且第一牙形槽512和第二牙形槽523的用于研磨挤压的工作面角度更大,从而以提高研磨效果。

相邻第一牙形槽512之间的第一筋条513的上端形成为尖端,相邻第二牙形槽523之间的第二筋条524的上端形成为尖端。参照图33和图36,每个第一牙形槽512的短边和与其相邻的另一个第一牙形槽512的长边相交成一个向上凸出的尖角,即为第一筋条513,每个第二牙形槽523的短边和与其相邻的另一个第二牙形槽523的长边相交成一个向上凸出的尖角,即为第二筋条524。这样,由于第一筋条513和第二筋条524相对的一端尖锐、锋利,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研磨效率和研磨效果。

优选地,第二筋条524的外端具有倒角5241。参照图33,第二筋条524的远离第二中心孔521的一端沿着从内到外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以构造成倒角平面,也就是说,第二筋条524的邻近上磨盘52外边缘的一端沿着从内到外的方向倾斜朝向远离下磨盘51的方向延伸以构造为倒角平面。由此,便于物料的导出。

上磨盘52的下表面还具有与进料口522连通的导料槽5221,导料槽5221连接在进料口522的第一侧,第一侧为沿第二牙形槽523相对于第二径向连线的偏离方向的一侧。如图33和图34所示,进料口522可以大体形成为长圆形且沿上磨盘52下端面的周向延伸,导料槽5221也由上磨盘52的下端面向上凹入而成,且导料槽5221从上磨盘52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朝向远离进料口522中心的方向延伸,具体地,第二牙形槽523位于第二径向连线的逆时针的一侧,从而导料槽5221也位于进料口522逆时针方向的一侧。

优选地,如图33所示,导料槽5221形成为倾斜的光滑曲面。也就是说,导料槽5221的壁面均为光滑过渡,没有凸棱或者凹坑等。优选地,参照图35,导料槽5221的最大高度H为2mm-6mm。如图33和图35所示,导料槽5221的与进料口522相连的一端的高度较高,导料槽5221的远离相应的进料口522的一端的高度较低,且优选地,沿着导料槽5221的邻近进料口522的一端到该导料槽5221的远离进料口522的一端的方向,导料槽5221的高度逐渐减小,此时,导料槽5221的与进料口522相连的一端的最大高度为2mm-6mm。由此,导料槽5221可以满足粗细各异的颗粒继续流入磨料间隙50内进行反复研磨。

可选地,进料口522包括沿周向间隔开的两个、三个或者四个。例如在图33的示例中,进料口522可以为三个,且三个进料口522可以在上磨盘52的周向上均匀地间隔开,也就是说,每相邻的两个进料口522的间距相同,此时,导料槽5221可以为三个,且每个进料口522的同侧均可以设置一个导料槽5221,优选地,三个进料口522的结构、尺寸均相同,三个导料槽5221的结构、尺寸也均相同,从而便于加工。

上磨盘52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出中心凸台525以在上磨盘52和下磨盘51之间形成磨料间隙50。如图33和图34所示,中心凸台525可以由上磨盘52下端面的中心向下凸出而成,当上磨盘52与下磨盘51装配到位后,中心凸台525的下端面止抵在下磨盘51的上端面上,从而保证上磨盘52的下表面与下磨盘51的上表面上下间隔开,以形成磨料间隙50。

下磨盘51的上表面上环绕第一中心孔511具有环形台514,环形台514对应地支撑中心凸台525。参照图36和图24,环形台514可以由下磨盘51的上端面向上凸出而成,且环形台514可以大体形成为圆环薄片,且环绕第一中心孔511设置,当上磨盘52与下磨盘51装配到位后,中心凸台525的下端面可以止抵在环形台514的上端面上,从而进一步保证上磨盘52的下表面与下磨盘51的上表面上下间隔开,以形成磨料间隙50。由此,通过调节环形台514和中心凸台525的厚度可以有效地调节磨料间隙50的高度。

优选地,参照图24,磨料间隙50的高度h1为0.2mm-1.0mm。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下磨盘51的环形台514与上磨盘52的中心凸台525在工作时是贴合的(下文所述的上磨盘52上的四个边缘凸台526与下磨盘51的凸缘515之间的名义尺寸也是贴合的),从而上磨盘52的下表面与和下磨盘51的上表面之间可以形成0.2mm~1.0mm的磨料间隙50。由此,可以有效地改善干磨噪音问题,且由于磨料间隙50稳定、合理,从而保证研磨时、物料可以充分地被研磨成米浆,试验验证,研磨后有80%的米浆可以通过60目的网筛,从而说明磨制的米浆可以达到制作满意面包的效果,保证面包具有优异的口感。

其中优选地,如图35所示,中心凸台525可以形成为圆柱形,且中心凸台525厚度h为1mm-4mm,也就是说,中心凸台525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为1mm-4mm。由此,便于磨料间隙50内的物料自内向外流出。

可选地,如图37所示,由于第一牙形槽512和环形台514之间的夹角的大小影响研磨配料导出路径的长短、和磨料的研磨粗细程度,从而优选第一牙形槽512和环形台514之间的夹角γ为20°-60°,以避免研磨配料导出路径的过长或者过短,改善磨料的研磨粗细程度和粗细均匀度。另外,参照图34,第二牙形槽523和中心凸台525之间的夹角γ也为20°-60°。

下磨盘51的边缘具有凸缘515,上磨盘52的边缘上具有边缘凸台526,边缘凸台526止抵凸缘515。如图24、图33和图36所示,凸缘515可以大体形成为圆环形,且凸缘515可以由下磨盘51侧壁向外延伸而成,边缘凸台526可以大体构造为凸块,且边缘凸台526可以由上磨盘52的侧壁向外延伸而成,当上磨盘52与下磨盘51装配到位后,边缘凸台526的下端面止抵在凸缘515的上端面上,从而可以进一步保证上磨盘52的下表面与下磨盘51的上表面上下间隔开,以形成磨料间隙50。其中,磨盘组件5工作时,上磨盘52上的边缘凸台526与下磨盘51的凸缘515是贴合的。

可选地,凸缘515可以形成为沿下磨盘51边缘的环形连续的凸缘,凸缘515还可以形成为沿下磨盘51边缘的间断的凸缘,其中,当凸缘515形成为沿下磨盘51边缘的间断的凸缘时,凸缘515在间断处设有倒角,由此,边缘凸台526在倒角处可以过渡顺畅。优选地,具体地,凸缘515与边缘凸台526之间的间隙为0mm-0.5mm。

可选地,边缘凸台526为两个、三个或者四个,且边缘凸台526为多个且沿上磨盘52的边缘均匀间隔开。例如在图33的示例中,边缘凸台526可以为四个,且四个边缘凸台526在上磨盘52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开分布,也就是说,任意相邻的两个边缘凸台526之间的夹角相同。

具体地,边缘凸台526包括:支撑段5261和止抵段5262,支撑段5261从上磨盘52的边缘沿径向向外延伸出,止抵段5262从支撑段5261的外端向下延伸出,止抵段5262的下表面为平面。参照图19,由支撑段5261和止抵段5262所组成的边缘凸台526大体构造为L形,其中支撑段5261的内端与上磨盘52的侧壁相连,支撑段5261的下端与止抵段5262的上端相连,止抵段5262的下端面构造为平面,从而边缘凸台526可以牢靠地止抵在凸缘515的上端面上。

磨盘组件5还包括:上支架53,上支架53可旋转地与上磨盘52配合,上支架53卡扣连接至磨米面包桶3b上。如图4和图8所示,上支架53固定在磨米面包桶3b内且位于上磨盘52的顶部,由于上支架53与磨米面包桶3b固定相连,而上磨盘52可旋转地设在磨米面包桶3b内,从而上支架53可旋转地与上磨盘52配合,其中上支架53可以通过卡扣与磨米面包桶3b固定相连。由此,上支架53可以通过与磨米面包桶3b的固定、止抵在上磨盘52的上方,以保证上磨盘52与下磨盘51之间的磨料间隙50符合要求。

这里,可以理解的是,参照图24,由于上支架53与上磨盘52为可旋转配合,从而可以在上支架53与上磨盘52之间设有下文所述的第一轴承533,第一轴承533可以与上支架53过盈配合连接,上磨盘52可以穿过第一轴承533且与上支架53可转动相连,由此,上磨盘52、上支架53在第一轴承533的作用下可以一起从磨米面包桶3b内移取。

如图9和图24所示,上支架53上具有至少一个贯穿的进料引口531,进料引口531与上磨盘52上的进料口522一一相对,以限定出进料通道,从而待磨物可以通过进料通道、即通过进料引口531和进料口522流入磨料间隙50内。

磨米面包桶3b的侧壁上具有卡槽301,上支架53的边缘上具有与卡槽301配合的卡扣532。可选地,卡扣532为多个且每个卡扣532均从上支架53的外周壁上沿径向向外伸出。如图4所示,卡槽301可以由磨米面包桶3b的内侧壁向外凹入而成,卡扣532可以由上支架53的外侧壁向外凸出形成,其中,卡扣532与卡槽301一一相对且可以卡扣配合。由此,可以提高装配效率。

优选地,参照图4和图5,每个卡槽301顶部的一侧敞开,卡扣532可以自上向下地从卡槽301顶部的敞开侧安装到相应的卡槽301内,通过转动上支架53可以使卡扣532运动到相应卡槽301内的另一侧,由于卡槽301另一侧的顶部不敞开,从而卡扣532可以与卡槽301卡扣532配合定位,以避免卡扣532从相应的卡槽301向上脱出。由此,上支架53可牢靠地固定在磨米面包桶3b内。

由此,下磨盘51、上磨盘52以及上支架53可以视为整体结构,其中,由于位于最下方的下磨盘51固定安装在磨米面包桶3b的底部,位于最上方的上支架53卡扣连接在磨米面包桶3b内,这样,安装时,可以将上支架53对准磨米面包桶3b内的卡槽301进行卡扣532安装,转动上支架53可以将上磨盘52自动锁紧,从而保证上磨盘52与下磨盘51之间具有磨料间隙50,确保物料研磨粗细的均匀程度,同时还避免了上磨盘52向上旋转飞出的问题,而且当面包制作完成后,上支架53、上磨盘52以及下磨盘51便于从磨米面包桶3b中取出,且上支架53、上磨盘52以及下磨盘51便于彼此分离脱开,也就是说,上支架53、上磨盘52以及下磨盘51便于拆洗,且清洗无死角,从而便于用户使用。

可选地,卡扣532形成为L形且包括垂直连接的周向段5321和轴向段5322,周向段5321和轴向段5322在上支架53的周向上依次连接。参照图19,周向段5321沿上支架53的周向延伸,轴向段5322沿上支架53的轴向延伸,周向段5321周向上的一侧端面与轴向段5322周向上的一侧端面相连,轴向段5322的高度大于周向段5321的高度,且周向段5321的下端面与轴向段5322的下端面相平齐。

可选地,如图26所示,在上支架53的轴向方向上,卡扣532的高度为5mm-10mm,卡扣532的宽度L为5mm-10mm。也就是说,轴向段5322的轴向高度为5mm-10mm,周向段5321和轴向段5322的周向宽度之和为5mm-10mm。优选地,如图26所示,周向段5321的高度h2为4mm-8mm。

相应地,卡槽301形成为L形且包括水平段3011和竖直段3012。如图4所示,卡槽301可以包括竖直段3012和水平段3011,竖直段3012和水平段3011在磨米面包桶3b的周向上连通,竖直段3012的顶部敞开,水平段3011的顶部封闭,其中,水平段3011的高度大于周向段5321的高度,且水平段3011的高度小于轴向段5322的高度,且优选地,水平段3011的周向宽度大于周向段5321的周向宽度。

可选地,如图14所示,竖直段3012的沿周向的宽度L1为8mm-16mm,从而保证卡扣532可以顺利地伸入到卡槽301内,水平段3011的沿周向的宽度L2为15mm-30mm,从而保证卡槽301具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周向段5321。

如图19和图26所示,周向段5321的上表面沿朝向远离轴向段5322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倾斜,且倾斜角度为5°-15°。也就是说,周向段5321的下端面形成为水平面,周向段5321的上端面形成为倾斜的导向面,沿着从邻近轴向段5322到远离轴向段5322的方向、周向段5321的高度逐渐减小。由此,在装配上支架53的过程中,周向段5321的上端面可以便于其伸入且配合在水平段3011内。

进一步地,周向段5321的远离轴向段5322的一端具有倒角53211。如图19所示,周向段5321的远离轴向段5322的一端的上端面、沿着从邻近轴向段5322到远离轴向段5322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以构造为倒角53211面(或者倒圆弧面),从而使得周向段5321的远离轴向段5322的一端的高度最小,由此,该倒角53211可以进一步起到导向作用,便于轴向段5322伸入且配合在水平段3011内。

由此,参照图4、图5、图8和图19,装配上支架53时,可以将L形的卡扣532自上向下伸入卡槽301内,然后旋转上支架53,沿着周向段5321的倒角53211,周向段5321可以向下运动并周向旋转以完全配合在水平段3011内,直至轴向段5322周向上的一侧端面与水平段3011的顶部侧壁相止抵时,上支架53与磨米面包桶3b装配到位,即上支架53锁紧在磨米面包桶3b上,以消除上磨盘52和下磨盘51的装配间隙,使得边缘凸台526的下端面可以止抵在凸缘515的上端面上,保证上磨盘52的下表面与下磨盘51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磨料间隙50。这样,由于轴向段5322止抵在水平段3011外,从而防止卡扣532完全旋入卡槽301内,由此在拆卸磨盘组件5时,便于卡扣532与卡槽301的分离,也就是说,通过设置轴向段5322可以提高拆卸效率,从而面包制作结束后,可以轻松地将上支架53的拆卸下来,以方便清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传动组件42包括:第一齿轮421、第二齿轮422以及传动轴423,其中,第一齿轮421与电机41的电机轴411相连,第二齿轮422通过齿形皮带424(即齿形同步皮带)与第一齿轮421相连,第二齿轮422的齿数大于第一齿轮421的齿数,传动轴423的下端与第二齿轮422相连,且上端连接有拨叉4231,拨叉4231适于可离合地连接至驱动轴43的下端。

如图2和图3所示,电机轴411的下端与第一齿轮421相连,传动轴423的下端与第二齿轮422相连,第一齿轮421与第二齿轮422通过齿形皮带424相连,从而电机轴411可以通过第一齿轮421、齿形皮带424以及第二齿轮422驱动传动轴423工作,且由于第二齿轮422的齿数大于第一齿轮421的齿数,从而电机轴411可以实现减速传动效果,以将动力传递给传动轴423,传动轴423的上端与拨叉4231相连,拨叉4231可以通过拨片431与驱动轴43的下端构成可离合相连。

这样,当用户将普通面包桶3a或者磨米面包桶3b安装在烤箱腔体2内后,驱动轴43的下端可以与传动轴423的上端1相连,这样,当电机41工作时,电机41可以通过电机轴411、第一齿轮421、齿形皮带424、第二齿轮422、传动轴423将动力传递给驱动轴43,以使驱动轴43驱动磨盘组件5、搅拌组件6进行工作。

烤箱腔体2的底部设有底板13,磨米面食加工机100还包括底座21,底座21的顶部敞开且下端穿过底板13。如图2和图3所示,底板13设在烤箱腔体2的底部,且底板13的中心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开口,开口与腔室20相连通,底座21设在开口处,且底座21的边缘搭接在底板13上,底座21上端面的与开口正对的部分向下凹入、以形成顶部敞开的凹入部211,从而凹入部211可以从开口向下穿过底板13。

如图2和图3所示,底板13可以水平地设置在机壳1内,以将机壳1内的空间划分为上腔和下腔,烤箱腔体2设在底板13上且位于上腔内,驱动装置4设在底板13下且位于下腔内,以于烤箱腔体2上下隔离开。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磨米面包桶3b可以通过桶座34装配联结安装到底座21上,在桶座34部分可以具有驱动上磨盘52转动的拨片431,以及用于密封磨米面包桶3b的密封圈36。

具体地,传动轴423的上端向上穿过底座21的底部且拨叉4231位于底座21内,底座21的上端连接至面包桶的底部。参照图2,拨叉4231位于凹入部211内的底部,凹入部211底部的中心具有套管部212,传动轴423的下部与第二齿轮422配合,传动轴423的上部伸入套管部212内且与拨叉4231配合,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面包桶与凹入部211可以通过卡扣结构固定在一起,以确保面包桶与底座21可以相对静止、不发生相对运动。由此,底座21可以牢靠地支撑面包桶,且保证传动轴423与驱动轴43可以顺利配合。

具体地,如图8-图14所示,磨米面包桶3b可以包括两端敞开的桶体31和封闭桶体31下端的柱形筒32,驱动轴43向下伸出柱形筒32的底部,磨盘组件5设在柱形筒32内,下磨盘51固定在柱形筒32的底部,上支架53通过卡扣532连接至柱形筒32的侧壁上。如图8-图14所示,桶体31的横截面积可以自上向下逐渐减小,柱形筒32的上端与桶体31的下端相连,磨盘组件5安装在柱形筒32内,也就是说,上支架53、上磨盘52、下磨盘51均安装在柱形筒32内,下磨盘51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例如螺钉固定在柱形筒32的底部,上支架53可以通过卡扣532和卡槽301的配合固定在柱形筒32的侧壁上。由于柱形筒32用于安装磨盘组件5,从而柱形筒32的高度应与磨盘组件5的高度相当,优选地,柱形筒32的高度H’为12mm-30mm,从而保证磨盘组件5可以顺利地安装在柱形筒32内。

可选地,柱形筒32为圆柱形筒32或棱柱形筒32。也就是说,柱形筒32的横截面可以形成为圆形或者多边形。优选地,桶体31的内周壁上可以设有凸筋,从而保证面团在桶体31内翻滚时可以形成面筋。

上磨盘52的下表面上环绕第二中心孔521形成有环形肋5211,环形肋5211的侧壁上形成有沿径向彼此相对的两个轴卡槽5212,其中驱动轴43通过连接销65与轴卡槽5212连接。如图33所示,环形肋5211大体形成为圆环形,且环绕第二中心孔521(当上磨盘52的下表面上设有中心凸台525时,中心凸台525可以构造为圆环形且环绕环形肋5211),轴卡槽5212可以沿着环形肋5211的径向贯穿环形肋5211的侧壁,从而可以沿着驱动轴43的径向,向驱动轴43的上部穿入连接销65,且连接销65的两端可以分别位于驱动轴43的外侧。

由此,装配时,可以将驱动轴43的上端伸入环形肋5211内,且使连接销65的两端分别对应地配合在两个轴卡槽5212内,从而可以实现驱动轴43与上磨盘52的连接,这样,当驱动轴43转动时,连接销65可以带动上磨盘52同步跟转。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搅拌组件6可以包括:搅拌轴61、搅拌棒62以及搅拌叶片63,搅拌轴61从上磨盘52上向上延伸出,搅拌轴61与上支架53之间设有第一轴承533。参照图2、图3、图8-图10所示,搅拌轴61可以与上磨盘52一体成型,且搅拌轴61可以由上磨盘52上端面的中心向上延伸而成,上支架53可以套设在搅拌轴61上,由于上支架53相对于磨米面包桶3b为静止件,而上磨盘52相对于磨米面包桶3b为旋转件,从而可以在上支架53与搅拌轴61之间设置第一轴承533,从而保证上支架53与上磨盘52之间可以良性接触。

进一步地,搅拌棒62套设在搅拌轴61上且不可旋转,搅拌叶片63连接在搅拌棒62的一侧。例如在图19的示例中,搅拌棒62大体构造为圆柱形,搅拌叶片63可以安装在搅拌棒62的侧壁上,或者与搅拌棒62一体成型,搅拌棒62上形成有沿其轴向贯穿的安装孔621,安装孔621的横截面构造为非圆形且与搅拌轴61相适配,从而可以将搅拌棒62套设在搅拌轴61上,且确保搅拌棒62与搅拌轴61相对静止,也就是说,搅拌轴61可以带动搅拌棒62同步转动,从而搅拌叶片63可以跟随搅拌棒62一并旋转,以对磨米面包桶3b内的面进行搅拌。

由此,参照图19、图22和图29,磨米时、上磨盘52与搅拌叶片63同步转动以形成旋涡,也就是说,磨米面包桶3b内的配料是不断被搅动的,这样,还没有被磨碎的粗颗粒米粒,由于重力的作用下沉,落入上支架53上的进料引口531,换言之,从磨料间隙50流出的米或米浆可以被旋涡引入上支架53上的进料引口531内,进而再通过上磨盘52上的进料口522流入磨料间隙50内,以实现周而复始的研磨。

下面参照图19和图29简要描述磨米的具体过程。磨米面食加工机100的磨米程序开启后,配料米与水在搅拌棒62的驱动下落入上磨盘52的进料口522(或者先落入上支架53上的进料引口531内),在导料槽5221的引导下流入磨料间隙50内被挤压碾碎成粗颗粒,在第一牙形槽512和第二牙形槽523的相互作用配合后,大米或杂谷随着上磨盘52的转动而再次被碾碎成更加细小的颗粒,同时沿着下磨盘51上的第一牙形槽512向外排出,然后重新再回流至磨米面包桶3b内,在搅拌叶片63旋转的作用下,形成环流,如此循环反复研磨。

可选地,电机41可以为单向单速电机41。也就是说,电机41只可以按照一个方向转动,例如仅可以顺时针转动或者逆时针转动,且电机41的转速恒定。由此,磨米面食加工机100可以采用单向单速电机41驱动,从而实现低速磨米、低速搅面的工作,可选地,磨米和搅面时,电机41的转速都可以为250r/min,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电机41的输出功率,改善了电机41的发热问题,从而提高了电机41的工作可靠性。另外,由于仅采用一个单向单速电机41,从而无需克服了背景技术中同时采用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两者配合工作的工作缺陷,避免了面食加工机使用过程中的切换过程、避免采用双向控制器,从而简化了磨米面食加工机100的结构,降低了磨米面食加工机100的制造成本,提高了磨米面食加工机100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且磨米面食加工机100便于清洁、实用性强。

下面,参照图1-图38,简要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磨米面食加工机100。

参照图1-图3,磨米面食加工机100包括机壳1,机壳1的前面上安装有控制面板组件11,控制面板组件11上具有大屏幕数码屏,以用于显示磨米面食加工机100的功能、菜单设置和选项、程序完成时间以及磨米面食加工机100当前的工作状态等,机壳1的顶部具有可开合的上盖12,机壳1内设有水平设置的底板13,底板13将机壳1内的空间分隔成上腔和下腔,驱动装置4设在底板13的底部和机壳1的底板13之间且位于下腔内,烤箱腔体2设在底板13的顶部且位于上腔内,上盖12可以与烤箱腔体2共同限定出用于发酵和烘烤的密闭腔室20,烤箱腔体2内设有发热管组件22,烤箱腔体2的外表面安装有NTC传感器和热保护器23组件,以确保发酵和烘烤时实现精确控温。这里,可以理解是,控制面板组件11可以与单片机相连,以控制磨米以及面包的制作过程。

参照图1-图3,打开上盖12后,可以向烤箱腔体2内取放面包桶,上盖12上设有一个由两个电磁铁分别控制操作的两腔果料盒,两腔果料盒内分别盛装果料和面筋粉酵母,磨米完成后,面包制作的过程中由程序控制电磁铁打开果料盒实现自动投放,以向面包桶内加入面筋粉酵母和果料。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面包桶上可以设有提手33,以便于取放面包桶。

参照图1-图3,底板13上固定安装有用于面包桶的底座21,驱动装置4包括电机41、传动组件42和驱动轴43,驱动轴43设在烤箱腔体2内且与磨盘组件5、搅拌组件6相连,电机41和传动组件42均安装在底板13的底部且与烤箱腔体2内形成的高温腔上下隔离开,传动组件42包括第一齿轮421、第二齿轮422和传动轴423,电机41的电机轴411与第一齿轮421相连,传动轴423与第二齿轮422相连,第一齿轮421通过齿形同步皮带与第二齿轮422相连,传动轴423的上端通过拨叉4231、拨片431与驱动轴43分离或者相连,当电机41通过传动组件42将动力传递给驱动轴43时,驱动轴43可以磨盘组件5、搅拌组件6工作。

如图4-图38所示,磨盘组件5包括上支架53、上磨盘52和下磨盘51,下磨盘51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磨米面包桶3b的底部,上支架53与磨米面包桶3b可以通过卡扣532固定,转动上支架53后可以将上支架53锁紧,上磨盘52与上支架53空套且通过上支架53安装在磨米面包桶3b内,驱动轴43从下磨盘51中心向上伸出,以驱动上磨盘52转动,下磨盘51的上端面上具有多个第一牙形槽512,多个第一牙形槽512呈辐射状分布,以起到磨米过程中导料的作用,下磨盘51的中心具有环形台514,环形台514与上磨盘52底部的中心凸台525相止抵,从而保证上磨盘52与下磨盘51之间的间隙,以确保研磨配料时颗粒的粗细程度。

如图18-图38所示,为了进一步确保上磨盘52和下磨盘51之间的磨料间隙50的高度均匀一致,上磨盘52上可以设有四个边缘凸台526,下磨盘51上可以具有凸缘515,当上磨盘52与下磨盘51装配到位后,四个边缘凸台526可以止抵在凸缘515上,从而避免上磨盘52与下磨盘51之间的第一筋条513和第二筋条524发生直接干磨杂音的问题,上磨盘52上端面与上支架53可以通过第一轴承533的凸肩5331支承定位,从而保证上磨盘52与下磨盘51之间的磨料间隙50。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磨料间隙50可以根据不同食物的粗细程度要求具体设定。由此,通过凸缘515与边缘凸台526的配合,可以防止上磨盘52在工作过程中受力产生偏斜的问题,避免上磨盘52与下磨盘51之间的第一牙形槽512和第二牙形槽523之间产生干摩擦,发出干磨噪音的问题。

如图19所示,驱动轴43的上端伸入上磨盘52的底部,且通过连接销65与上磨盘52相连,从而驱动轴43可以向上磨盘52传递扭矩,上磨盘52上具有向上穿出上支架53的搅拌轴61,搅拌棒62的轴孔有扁方,当搅拌棒62套设在搅拌轴61上后,从而搅拌轴61可以向搅拌棒62传递扭矩,这样,当驱动轴43驱动上磨盘52转动时,上磨盘52可以通过搅拌轴61、搅拌棒62驱动搅拌叶片63转动。由此,磨米时、上磨盘52与搅拌叶片63同步转动以形成旋涡,这样,从磨料间隙50流出的米或米浆可以被旋涡引入上支架53上的进料引口531内,进而再通过上磨盘52上的进料口522流入磨料间隙50内,以实现周而复始的研磨。

下面,参照图1-图38,简要描述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磨米面食加工机100的工作过程。

首先,简要介绍普通面包的制作过程,其中普通面包的制作过程经过搅拌、松面、揉面、发酵、醒面、烘烤,具体流程为:

1)首先在普通面包桶3a内安入搅拌棒62,然后在普通面包桶3a内加入配方规定量的水、鸡蛋、油、盐等配料、高筋面粉和酵母,接着将普通面包桶3a安装在烤箱腔体2内的底座21上;

2)按照控制面板组件11上的界面操作,选择面包功能及对应的配方菜单,具体地,在普通面包功能中选择制作面包的重量、面包烧色、是否需要添加果料、是否选择时间预约等,然后启动磨米面食加工机100开始工作;

3)磨米面食加工机100启动后,面团搅拌经过间断性捏合,开始形成水包面粉的面筋块,连续快速地搅拌,使得面团内的面筋得到充分的扩展,松面后再搅拌,面团会变得柔软和有良好的伸展性,直至可以延伸为很薄、网状的、均匀的面筋;

4)通过NTC传感器23、发热管组件22测量和控制烤箱腔体2内的环境温度,以控制面团在发酵,醒面阶段的效果;

5)当面包发酵醒面完成,体积达到要求面包体积的80%后,就可以开始烘烤,同样通过NTC传感器23、发热管组件22测量和控制烤箱腔体2内的环境温度,以控制烘烤效果,最后得到制作完成的面包。

接着,简要介绍磨米面包的制作过程,其中磨米面包制作过程经过浸泡、研磨、搅拌、松面、揉面、发酵、醒面、烘烤,具体流程为:

1)首先将磨盘组件5组装好,并安装在磨米面包桶3b的卡槽301内,然后安装搅拌棒62,按照磨米面包的配方将水、大米(制作磨米面包需要先浸泡大米)或杂谷、油、盐等配料加入到磨米面包桶3b内,将磨米面包桶3b安装在烤箱腔体2内的底座21上;

2)将面筋粉和酵母加入到果料盒内,然后将果料盒正确地安装在上盖12内;

3)在磨米面包功能中选择大米面包、小米面包或者杂粮面包菜单,选择磨米面包功能及对应的配方菜单,启动磨米面食加工机100开始工作;

4)启动磨米面食加工机100后,大米或杂谷在磨米面包桶3b内浸泡,使大米或杂谷充分地吸水,然后磨盘组件5开始研磨,进入研磨阶段后,电机41通过传动组件42带动驱动轴43转动,按照程序开始研磨成米浆。研磨过程中,当浸泡过的大米或杂谷、水在搅拌棒62的驱动下由上磨盘52的进料口522落入在下磨盘51与上磨盘52之间的磨料间隙50内,大米或杂谷随着上磨盘52的转动而被碾碎,被下磨盘51的第一牙形槽512导出,重新回流至磨米面包桶3b内,形成环流,如此循环重复研磨;

5)磨米过程完成后,电机41停止转动,自动投料机构打开面筋粉和酵母果料盒,将面筋粉和酵母加入到磨米面包桶3b内,从而电机41再次启动驱动搅拌组件6开始搅拌面团;

6)面团搅拌开始要经过间断性捏合,形成米浆和面筋粉混合的面筋块,之后才能连续快速的搅拌,面团内的面筋的得到充分的扩展,在松面后在搅拌,面团会变得柔软而有良好的伸展性,在搅拌过程中有加果料的配方可打开果料盒加入果料并搅拌均匀;

7)发酵及醒面要严格控制面包的发酵温度,通过NTC传感器23、发热管组件22测量和控制烤箱腔体2内的环境温度,以确保面团在发酵、醒面阶段的效果;

8)当面包发酵醒面完成,体积达到要求面包体积的80%后,就可以开始烘烤,同样通过NTC传感器23、发热管组件22测量和控制烤箱腔体2内的环境温度,以控制烘烤效果,最后得到制作完成的磨米面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桶磨米面食加工机100,可以采用普通面包桶3a,制作普通面包和实现料理功能,还可使用磨米面包桶3b磨米制作面包,采用单向定速交流电机41驱动搅拌组件6与磨盘组件5直联驱动,从而使得磨米面食加工机100的结构简单可靠,设计合理,制作成本低,确保磨米面食加工机100可以自动将大米、小麦、豆类等杂粮谷物加水磨成糊状,待粉料研磨完成后,磨米面食加工机100可以自动将面包粉和酵母等配料加入到磨米面包桶3b内,继续搅面,经过发酵和烘烤,制作出美味、健康、放心的面包。

下面,参照图39-图48,简要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磨米面食加工机100A的结构。

参照图39,磨米面食加工机100A包括机壳5A,位于机壳5A内腔中的烤箱组件7A和电机13A,设置在烤箱组件7A内的面包桶6A和发热管组件9A,设置在机壳5A顶部的控制面板组件1A和上盖组件4A,设置在机壳5A底部的底座10A,其控制面板组件1A内设置有自动投料机构3A,面包桶6A内设置有可把杂粮谷物磨碎的磨粉组件。

参见图40-图42,磨粉组件包括下磨盘16A和上磨盘15A,下磨盘16A通过螺钉18A固定在磨米面包桶,6A的桶座20A上,下磨盘16A外缘设置有环状的出料槽16.1A,并扣合连接有上支架8A,上磨盘15A位于下磨盘16A与上支架8A形成的圆形空腔中,桶座20A上设置有驱动轴23A,其上端与上磨盘15A固定连接,并连接有搅拌组件,下端通过第一卡簧22A固定有拨片19A。

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34A、搅拌叶座14A和搅拌叶片11A,搅拌轴34A下端伸进上支架8A(上支架)内,并通过传动销29A与驱动轴23A(驱动轴)的上端转动连接,搅拌叶座14A固定在搅拌轴34A的上端,搅拌叶片11A通过转动连接在搅拌叶座14A上。搅拌轴34A与上支架8A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32A,第一轴承32A下端通过轴承压片31A固定在上支架8A上,第一轴承32A上端设置有上耐磨垫片33A;驱动轴23A与桶座20A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24A,第二轴承24A上端与下磨盘16A之间通过第二卡簧26A固定有油封27A,油封27A与下磨盘16A之间还设置有油封罩28A;第二轴承24A上端与油封27A之间设置有中耐磨垫片25A,第二轴承24A下端与拨片19A之间设置有下耐磨垫片21A。

下磨盘16A与桶座20A之间设置有密封垫17A,上磨盘15A与上支架8A之间设置有耐磨金属片30A。下磨盘16A与上磨盘15A相配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向四周辐射发散的牙槽,上磨盘15A上还均布有进料口15.1A,如图43、图44所示。上支架8A上对应上磨盘15A的进料口15.1A设置有进料引口8.1A。

可选地,电机13A为双向双速交流电机。也就是说,电机可以按照两个方向转动,例如既可以顺时针转动、又可以逆时针转动,且电机的转速可变。参见图42,电机13A通过齿形皮带传动组件与驱动轴23A转动连接。齿形皮带传动组件包括设置在驱动轴23A下方的齿形皮带轮36A,齿形皮带轮36A上设置有传动轴37A,传动轴37A的上端固定有拨叉38A与固定在驱动轴23A下端的拨片19A耦合连接,齿形皮带轮36A与电机13A的输出轴之间通过齿形皮带12A连接。

下面,参照图39-图48,简要描述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磨米面食加工机100A的工作过程。

1)在面包桶6A内加入水,并加入杂粮谷物。2)启动磨米面食加工机100A,电机13A通过齿形皮带传动组件带动驱动轴23A逆时针转动,同时,上磨盘15A与搅拌叶座14A逆时针转动,搅拌叶片11A放倒。3)杂粮谷物和水依次通过上支架8A的进料引口8.1A、上磨盘15A的进料口15.1A,进入下磨盘16A与上磨盘15A相配的端面的牙槽内,杂粮谷物随着上磨盘15A的转动而被碾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至下磨盘16A的出料槽16.1A,重新回流至面包桶6A内,形成环流,如图40、图41所示。如此循环重复研磨。4)研磨完成后,电机13A停止,上磨盘15A与搅拌叶座14A停止;自动投料机构3A打开,把其他配料倒入面包桶6A内。5)电机13A通过齿形皮带传动组件带动驱动轴23A顺时针转动,同时,上磨盘15A与搅拌叶座14A顺时针转动,搅拌叶片11A竖起,把全部材料搅拌成面团,搅拌完成后,可制作面包。

磨米面食加工机100A研磨工作开始时,双向双速的(交流)电机13A在程序指令下开始逆时针高速旋转时,依次通过齿形皮带12A、齿形皮带轮36A、传动轴37A、和拨叉38A将扭力传递给拨片19A,带动驱动轴23A旋转,驱动轴23A上通过传动销29A,从而带动搅拌轴34A旋转,最终带动上磨盘15A以及搅拌叶片11A旋转。研磨过程开始,电机13A以1500r/min的转速通过齿形皮带轮36A传递到搅拌轴34A时转速将减到0r/min,由于上磨盘15A和下磨盘16A间隙较小,两个磨轮上面有均匀分布有向四周辐射发散的牙槽,在离心力作用下,上磨盘15A、下磨盘16A之间的杂粮谷物将会磨碎。由于上磨盘15A开有进料孔15.1A,杂粮谷物与水的混合物将该孔流至两磨轮的旋转中心,牙槽将中心的混合物沿切线方向导出磨轮组件(从出料槽16.1A流出),并重新回流到面包桶6A内。由于米水混合物都浸没整个磨轮组件,因此研磨过程使面包桶6A内部形成环流,如图41所示,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米水混合物最终在两磨轮间磨成糊状了,此时,可用于制作面包。

当磨米面包桶3b内的水、米混合物磨成糊状后,如图40,电机13A顺时针旋转,带动上磨盘15A、搅拌叶座14A顺时针旋转,搅拌叶片11A处于直立状态。同时,在程序指令的控制下,自动投料机构3A打开,面粉和酵母等配料在重力作用下掉入面包桶6A。搅拌叶片11A搅拌混合面团。面团搅拌完成后,发热管组件9A工作,面包桶6A内的面团开始发酵,最后对面团烘烤并制作出面包。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