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全自动90度平开门的驱动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026796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全自动90度平开门的驱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全自动90度平开门的驱动装置,其机箱包括机箱盖板、机箱底板,机箱盖板的容置腔内嵌装驱动电机及驱动转轴,驱动转轴下端部延伸至机箱底板的通孔内,机箱底板下端侧装设滑臂,滑臂第一端部配装滑臂头,滑臂头通过卡套孔与驱动转轴下端部配合且通过固定柱与滑臂的套装孔配合,滑臂第二端部开设沉孔。工作时,驱动电机通过驱动转轴带动滑臂头转动,滑臂头再带动滑臂摆动并最终驱动平开门开闭;驱动转轴隐藏于机箱底板的通孔内,驱动转轴与滑臂头通过卡扣方式实现装配,安装方便;当本实用新型安装于平开门时,只有滑臂显露于平开门上方,平开门整体美观程度较好。故而,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装配方便的优点。
【专利说明】—种应用于全自动90度平开门的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全自动90度平开门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自动化技术不断地发展进步,自动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办公室等办公场所以及酒店、医院等;其中,全自动90度平开门是一种重要类型的自动门。
[0003]对于自动门而言,其相应的驱动装置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现有的全自动90度平开门而言,其相应的驱动装置一般安装于平开门的上方,如何保证驱动装置与平开门之间安装的便利性以及平开门的整体美观程度是驱动装置设计的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全自动90度平开门的驱动装置,该全自动90度平开门的驱动装置结构设计、装配方便且能够有效地保证平开门整体的美观程度。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应用于全自动90度平开门的驱动装置,包括有机箱,机箱包括有由钢板弯折而成且呈“C”形状的机箱盖板,机箱盖板的内部成型有朝下开口的容置腔,机箱盖板的下端部于容置腔的开口处螺装有机箱底板,容置腔内嵌装有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驱动电机,机箱底板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且与容置腔连通的通孔,容置腔内于通孔的正上方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与通孔同轴布置的驱动转轴,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驱动转轴驱动连接,驱动转轴的下端部延伸至通孔内且呈棱柱状;
[0007]机箱底板的下端侧可相对摆动地装设有呈长条状的滑臂,滑臂包括有与驱动转轴的下端部连接的第一端部以及通过螺丝螺装固定于平开门上端部的第二端部,滑臂的第一端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套装孔,滑臂的第一端部配装有呈圆柱体状的滑臂头,滑臂头的上端部开设有朝上开口且与驱动转轴下端部形状相适配的卡套孔,滑臂头的下端部设置有固定柱,固定柱嵌装于滑臂第一端部的套装孔内且与套装孔的边缘部焊接,滑臂头的上端部嵌装于机箱底板的通孔内且驱动转轴的下端部嵌插至滑臂头上端部的卡套孔内;滑臂的第二端部开设有与螺丝配合的沉孔。
[0008]其中,所述驱动转轴的下端部呈四棱柱状。
[0009]其中,所述驱动转轴的下端部呈三棱柱状。
[0010]其中,所述驱动转轴的下端部呈五棱柱状。
[0011]其中,所述驱动转轴的下端部呈六棱柱状。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全自动90度平开门的驱动装置,其机箱包括机箱盖板、机箱底板,机箱盖板的容置腔内嵌装驱动电机以及位于机箱底板的通孔正上方的驱动转轴,驱动转轴的下端部延伸至通孔内且呈棱柱状,机箱底板的下端侧装设滑臂,滑臂的第一端部配装滑臂头,滑臂头通过卡套孔与驱动转轴下端部配合且通过固定柱与滑臂的套装孔套装焊接固定,滑臂的第二端部开设有与螺丝配合的沉孔。工作时,驱动电机通过驱动转轴带动滑臂头转动,转动的滑臂头带动滑臂摆动并最终驱动平开门开闭;驱动转轴隐藏于机箱底板的通孔内,且驱动转轴与滑臂头通过卡扣的方式实现装配,安装连接方便;另外,当本实用新型安装于平开门时,驱动电机、驱动转轴都能够很好地被隐藏起来,且只有滑臂显露于平开门上方,平开门整体美观程度较好。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装配方便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滑臂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滑臂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滑臂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8]在图1至图4中包括有:
[0019]I—机箱11—机箱盖板
[0020]12——机箱底板121——通孔
[0021]2——驱动转轴3——滑臂
[0022]31——第一端部311——套装孔
[0023]32——第二端部321——沉孔
[0024]4——滑臂41——卡套孔
[0025]42——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0027]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应用于全自动90度平开门的驱动装置,包括有机箱1,机箱I包括有由钢板弯折而成且呈“C”形状的机箱盖板11,机箱盖板11的内部成型有朝下开口的容置腔,机箱盖板11的下端部于容置腔的开口处螺装有机箱底板12,容置腔内嵌装有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驱动电机,机箱底板12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且与容置腔连通的通孔121,容置腔内于通孔121的正上方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与通孔121同轴布置的驱动转轴2,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驱动转轴2驱动连接,驱动转轴2的下端部延伸至通孔121内且呈棱柱状。
[0028]其中,机箱底板12的下端侧可相对摆动地装设有呈长条状的滑臂3,滑臂3包括有与驱动转轴2的下端部连接的第一端部31以及通过螺丝螺装固定于平开门上端部的第二端部32,滑臂3的第一端部31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套装孔311,滑臂3的第一端部31配装有呈圆柱体状的滑臂头4,滑臂头4的上端部开设有朝上开口且与驱动转轴2下端部形状相适配的卡套孔41,滑臂头4的下端部设置有固定柱42,固定柱42嵌装于滑臂3第一端部31的套装孔311内且与套装孔311的边缘部焊接,滑臂头4的上端部嵌装于机箱底板12的通孔121内且驱动转轴2的下端部嵌插至滑臂头4上端部的卡套孔41内;滑臂3的第二端部32开设有与螺丝配合的沉孔321。
[0029]需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转轴2的下端部可以设计成三棱柱状、四棱柱状、五棱柱状或者六棱柱状等形状结构;当然,上述驱动转轴2下端部的形状结构设计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即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转轴2下端部还可以设计成其他的形状结构,即只要保证滑臂头4能够与驱动转轴2同步转动。
[0030]在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驱动电机动作并驱动驱动转轴2转动,驱动转轴2带动滑臂头4转动,转动的滑臂头4带动滑臂3的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摆动,摆动的第二端部32最终带动平开门动作并实现开闭动作。
[0031]需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转轴2隐藏于机箱底板12的通孔121内,且驱动转轴2与滑臂头4通过卡扣的方式实现装配,安装连接方便;另外,当本实用新型安装于平开门时,驱动电机、驱动转轴2都能够很好地被隐藏起来,且只有滑臂3显露于平开门上方,平开门整体美观程度较好。
[0032]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装配方便的优点,且能够有效地保证平开门整体的美观程度。
[0033]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应用于全自动90度平开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箱(1),机箱(I)包括有由钢板弯折而成且呈“C”形状的机箱盖板(11 ),机箱盖板(11)的内部成型有朝下开口的容置腔,机箱盖板(11)的下端部于容置腔的开口处螺装有机箱底板(12),容置腔内嵌装有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驱动电机,机箱底板(12 )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且与容置腔连通的通孔(121),容置腔内于通孔(121)的正上方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与通孔(121)同轴布置的驱动转轴(2),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驱动转轴(2)驱动连接,驱动转轴(2)的下端部延伸至通孔(121)内且呈棱柱状; 机箱底板(12)的下端侧可相对摆动地装设有呈长条状的滑臂(3),滑臂(3)包括有与驱动转轴(2)的下端部连接的第一端部(31)以及通过螺丝螺装固定于平开门上端部的第二端部(32),滑臂(3)的第一端部(31)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套装孔(311),滑臂(3)的第一端部(31)配装有呈圆柱体状的滑臂头(4),滑臂头(4)的上端部开设有朝上开口且与驱动转轴(2)下端部形状相适配的卡套孔(41),滑臂头(4)的下端部设置有固定柱(42),固定柱(42)嵌装于滑臂(3)第一端部(31)的套装孔(311)内且与套装孔(311)的边缘部焊接,滑臂头(4)的上端部嵌装于机箱底板(12)的通孔(121)内且驱动转轴(2)的下端部嵌插至滑臂头(4)上端部的卡套孔(41)内;滑臂(3)的第二端部(32)开设有与螺丝配合的沉孔(3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全自动90度平开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轴(2)的下端部呈四棱柱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全自动90度平开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轴(2)的下端部呈三棱柱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全自动90度平开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轴(2)的下端部呈五棱柱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全自动90度平开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轴(2)的下端部呈六棱柱状。
【文档编号】E05F15/12GK204152361SQ201420473965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1日
【发明者】陈世其 申请人:陈世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