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套及构造枕套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08740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胶体部分的枕套,特别是,但不限于,涉及一种旅行枕套。
背景技术
:如今,旅游已变得日益盛行,并且已成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所以,对可促进旅游或可使旅游变得更加舒适的附属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旅行枕头尤其是用于旅游的流行产品,这是因为它们有助于旅行者在飞行或其他形式的旅行中的睡眠和休息。市场上有大量可使用的旅行枕头。一般来说,它们是由如记忆棉、微珠(microbeads)、纤维及任意其他适宜的材料制成。另外,充气枕头也可适用。这些枕头能被制成任意形状,然而比较流行的包括矩形、J型圆柱形或U形枕头。大体上,对于需要支撑后颈的旅行者而言,他们更倾向于U形枕头。通常,市场上的一些枕头具有枕套或用以增加舒适度及使产品更卫生的保护罩。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胶体部分的枕套。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被设置成容置枕头的枕套,所述枕套包括由第一材料制成的套和胶体部分。此枕套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枕头而言是一个进步,因为,这使用过程中,所述胶体部分位于所述枕套的表面上。较佳的,所述枕套进一步包括被设置以保护所述胶体部分的暴露面的薄膜。更佳的,所述枕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胶体部分的未暴露面的基底组件(即为基底材料)。这些技术防止了所述胶体部分内的胶体材料被直接接触。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借由缝制将所述胶体部分与所述第一材料结合起来,此技术是有优势的,因为其可允许所述枕套以传统的、便宜且直接的形式形成。在一更佳实施例中,缝制时穿过所述第一材料、所述薄膜和所述基底组件。当所述胶体部分和所述第一材料组装至一套时,此技术可使所述胶体材料被保护在缝边,且使所述胶体部分的形状为可控的。在另一实施例中,缝制时,穿过所述第一材料、所述薄膜、所述胶体部分和所述基底组件,此技术可使所述胶体材料被有效地封装起来。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薄膜由热塑性材料制成。在一更佳实施例中,所述热塑性材料为热塑性聚氨酯(TPU)或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有利地,所述胶体部分由具有高热导率的胶体制成,以从使用者快速导走热量。当使用者与所述胶体部分接触时,将提供给使用者一种清凉的感觉。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胶体部分为基本水平的,且具有从一主平面部分的表面向外突起的部分。此技术是有优势的,因为这些突起部分可缓解作用于使用者的压力。有利地,所述枕套可以清洗,且/或可从枕头拆装,这会使所述枕套保持卫生。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胶体由选自以下群组的材料制成:聚醚多元醇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羟乙基纤维素、乙烯基涂层硅胶、二甘醇或乙二醇。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构造枕套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胶体和热塑性薄膜;b)将所述热塑性薄膜覆于所述胶体上;c)使用发热板按压所述胶体和所述热塑性薄膜以形成一胶体层及将所述薄膜和所述胶体结合起来;d)打开所述发热板;e)提供基底材料,并趁胶体表面还热的时候将所述基底材料置于相对于所述薄膜的所述胶体表面上,以使所述基底材料结合所述胶体因而形成一组装的胶体;f)从所述发热板上移除所述组装的胶体;g)提供一织物;h)将所述织物与所述组装的胶体结合起来,形成枕套。在一较佳实施例中,通过直接在设置于所述发热板上的一模具上混合液态胶体材料,并与所述热塑性薄膜齐平形成步骤a)中的胶体。此技术的优势在于所述组装的胶体在一个装置内形成。在另一实施例中,步骤a)中的胶体为一预成型的固态胶体层。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发热板包括一锯齿状的板,以在所述组装的胶体上形成一锯齿状的表面。此技术可于所述组装的胶体上形成突起。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借由缝制将所述织物和组装的胶体结合起来。在一更佳实施例中,缝制时穿过所述织物、所述热塑性薄膜和所述基底材料。在另一实施例中,缝制时穿过所述织物、所述热塑性薄膜、所述胶体层和所述基底材料。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枕套及枕芯的俯视图;图2为内含枕芯的枕套的透视图;图3为图2中的枕套和枕芯的主视图;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内含枕芯的枕套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中枕套和枕芯的前视图;图6为图4中枕套的剖视图;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枕套的方法中第一个步骤的图解说明;图8为图7的方法中第二个步骤的图解说明;图9为图7的方法中第三个步骤的图解说明;图10为图7的方法中第四个步骤的图解说明;图11a为将通过图7-10的方法获得的胶体组装至一块材料中以形成枕套的第一种方法的图解说明;图11b为通过图11a的方法获得的枕套的图解说明;图12a为将通过图7-10的方法获得的胶体组装至一块材料中以形成枕套的第二种方法的图解说明;图12b为通过图12a的方法获得的枕套的图解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于附图中,相似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请参阅图1,其显示被设置成容置枕头或枕芯20的枕套1,所述枕芯20由任意合适的织物或塑料材料制成,且其内部填充材料如记忆棉、纤维如木棉(kapok)或羽毛;在一种形式中,所述枕芯20为空心充气袋(hollowinflatablebag)。在本发明中,所述枕套1和枕芯20均为U型,即,包括两个由中间部分连接的臂,以向使用者提供颈部后面和侧面的支撑。所述枕套由织物4制成,所述织物用以形成保护枕芯的套;且所述枕套包括位于所述中间部分的拉链部分2,以允许所述枕芯20可拆装地装入所述枕套1。由胶体层或组装的胶体6形成的胶体部分设置于所述枕套1的表面,所述组装的胶体6为反映所述枕套形状的基本上U型的区域,且这样设置于所述枕套的表面上:所述U型枕套1的相关表面和所述胶体区域6共享内部的边界(shareinternaledges);换言之,所述U型胶体区域叠加在所述U型枕套表面上,当所述枕套被置于所述使用者的颈部时,以允许使用者的颈部接触所述胶体区域6。所述组装的胶体6借由薄膜保护,后面结合图6对其详细讨论。现在请参阅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组装的胶体6由聚醚多元醇(polyether)和异氰酸酯(isocyanate)的混合物制成。所述胶体物质冷却后,会比例如水从使用者吸收更多的热量;换言之,所述组装的胶体具有高热导率,以允许热量从使用者被快速导走,如此,在使用过程中,所述组装的胶体会提供给使用者一种清凉的感觉。具有胶体或冷却胶体部分的记忆棉枕芯为现有技术,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这些枕芯要借由防护套覆盖,所述防护套会防止使用者直接与胶体部分接触;由此,所述胶体部分几乎是无用的。另外,胶体部分仅用于与记忆棉结合而不与其他枕头填充材料结合。本发明的枕套以下优点:允许使用者直接与所述组装的胶体部分接触,且可与任何类型的枕芯使用,如微珠(microbead)、填充的纤维或甚至为充入枕芯的空气。而且,本发明的枕套还可以清洗,因此比具有胶体部分的记忆棉枕芯更卫生。在如图4-6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枕套也是由织物4制成,且包括拉链2和组装的胶体6。然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组装的胶体6具有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层厚,以形成包括主胶体区域6和突起的胶体组件8的锯齿状表面。具体参阅图6,所述包括突起的胶体组件8的组装的胶体6夹在基底材料5和热塑性聚氨酯薄膜9之间,在本发明中所述基底材料为聚酯;换言之,所述组装的胶体基本为平面,且具有从所述主平面部分向外突起的部分。所述组装的胶体6借由合适的手段(例如缝制)固定到所述织物4上以形成枕套1。图7-10显示适于本发明的所述枕套的组装的胶体的构建方法。具体参阅图7,在第一个步骤中,热塑性聚氨酯薄膜90置于锯齿状模具上,所述模具具有凹陷和/或突起物,且设置于发热板100表面。所述模具的形状及尺寸根据要得到的组装的胶体的形状而定。如图所示,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薄膜90悬于所述模具和发热板100之上,然后,将聚醚多元醇和异氰酸酯的液态混合物倒入所述被加热的模具里,至于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薄膜齐平。如图8所示,所述发热板100具有两部分结构,包括具有基本水平的接触面的第一发热板和具有设置所述模具的接触面的第二发热板。在使用过程中,所述接触面以协作的方式使所述胶体混合物60和热塑性聚氨酯薄膜90于所述模具内连在一起,由此形成两层成型的胶体,其具有由所述发热板100表面上的凹陷形成的突起。所述两层成型的胶体被所述膜90的悬伸部分包围。图9阐述一旦在如图8所述的步骤中将所述胶体层和薄膜结合起来,就通过提升所述第一发热板部分或拉低所述第二发热板部分打开所述发热板100,以使所述两层成型的胶体可使用。然后,将基底材料50置于所述成型的胶体60的自由面,其相对于具有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薄膜90的表面。趁所述胶体表面还热的时候将所述基底材料置于其上以在所述胶体60和基底材料50之间形成永久性结合。产生的组装的胶体6包括夹在热塑性聚氨酯薄膜90和基底材料50之间的胶体层60。在此实施例中,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薄膜90和所述基底材料50突出所述发热板100之外,以形成围着所述组装的胶体6的悬伸部分。之后,如图10所述,从所述发热板移除所述组装的胶体6。所述组装的胶体6中的胶体层60由用于所述发热板100的模具定大小,而由所述薄膜90和基底材料50形成的所述悬伸部分沿着所述胶体层60突出,有效地将所述胶体层封装起来。所述悬伸部分能被裁剪。在下面详述的另一实施例中,采用基本一致的方式,所述悬伸部分可被移除以得到具有三层的组装的胶体。在另一实施例(图未示)中,可提供适合的预成型的胶体层来代替所述液态胶体。可借由发热板将所述预成型的胶体层固定至热塑性薄膜。该方法中,之后获得组装的胶体的步骤与上面有关图9和10的描述一致。如图11a-图12b所述,通过将所述织物4缝合至所述组装的胶体6将其结合起来。请参阅图11a,其显示通过移除由所述热塑性薄膜90和基底材料50(如图10所示)形成的所述两层悬伸部分(以得到基本处处具有三层的组装体60)得到的组装的胶体6。所述组装的胶体如此设置:在使用过程中,所述热塑性薄膜90可暴露于使用者,而所述基底材料50与所述枕芯或织物4接触;即,所述基底材料50不暴露在外。如图11b所示,通过缝制将所述组装的胶体6与织物4结合起来。应注意,缝制时穿过织物4及包括所述胶体层60在内的所述组装的胶体的所有的层。换言之,缝制时穿过枕套材料、TPU薄膜、胶体层60和基底材料及织物4。因此,所述组装的胶体被保护在缝边处且其形状可控。所述枕套一经组装完成,可将拉链加到所述织物部分。在如图12a-图12b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裁剪由所述薄膜90和基底材料50形成的所述悬伸部分,但不将其移除以使其突出于所述胶体层60周围。如前一实施例所述,所述组装的胶体6如此设置:在使用过程中,所述热塑性薄膜90可暴露在外,而所述基底材料50与所述枕芯或织物4接触。在此实施例中,通过将织物4缝合至所述悬伸部分将所述组装的胶体6与所述织物4结合起来,以使所述胶体层被有效地封装起来。如图12b所示,缝制时,穿过织物4、薄膜90和基底材料50,而所述胶体层不被穿过。应注意的是,虽然图7-10显示发热板包括锯齿状表面,以在所述组装的胶体上形成突起,但,两个发热板可具有水平接触面,以形成基本水平的组装的胶体。另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然所述枕套也可不必为可移除的。而且,用于形成所述枕套的织物可为基本上完整的一块、构建的或简单地为碎布,以与所述组装的胶体结合形成枕套。此外,“织物”可涵盖任意能被编织成适宜材料的纤维,包括合成纤维。虽然所述织物和组装的胶体可容易地通过缝制结合起来,然而其也可以通过任意其他的手段结合起来,例如,通过粘合、装订或使用魔术贴(hookandloopstrip)。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然,所述胶体层还可以由丙二醇(propyleneglycol)、羟乙基纤维素(hydroxyethylcellulose)、乙烯基涂层硅胶(vinyl-coatedsilicagel)、二甘醇(diethyleneglycol)或乙二醇(ethyleneglycol)。而且,所述薄膜层可由聚氯乙烯替代热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此外,用于基底材料的聚酯可由任意适宜的材料代替,例如,聚酯可由棉花、氯丁橡胶(neoprene)、氨纶(elastane)、尼龙或任意其他合成或天然纤维,具体采用何种材料例如可根据成本和/或防火等级限制而定。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