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机构及具有该驱动机构的婴幼儿载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6792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驱动机构及具有该驱动机构的婴幼儿载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婴幼儿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婴幼儿载具用的驱动机构及具有该驱动机构的婴幼儿载具。



背景技术:

婴幼儿载具是专门针对婴幼儿所开发的产品,使用者借助该婴幼儿载具能十分方便地照料婴幼儿,因此,婴幼儿载具非常受到使用者所青睐。

其中,对于婴幼儿载具中的婴儿摇椅来说,借助该婴儿摇椅的摇动功能而对婴儿摇椅上的婴儿进行摇动,以达到哄婴儿入睡或者逗乐婴儿的目的,因此,更能把使用者的双手解放出来,防止使用者因长时间抱住婴儿而产生疲劳的现象,所以,婴儿摇椅成为家有小孩的家庭的常用产品。

目前,现有的婴儿摇椅的摇动都是靠使用者的双手去摇动的,正是靠使用者的双手去执行,故在长时间的作动过程中使用者感到十分疲劳;同时,现有的婴儿摇椅是采用秋千结构的摇摆方式,使得现有的婴儿摇椅的座椅是绕一枢转轴相对婴儿摇椅的支撑于地面上的椅架做上下的往复摆动。正因为座椅绕一枢转轴做上下的往复摆动,故使座椅在运动过程中出现高低起伏的情形,这会影响到婴儿乘坐的舒适性及安全性。

因此,急需要一种婴幼儿载具用的驱动机构及具有该驱动机构的婴幼儿载具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使用者负担并确保婴幼儿乘坐舒适性及安全性的驱动机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使用者负担并确保婴幼儿乘坐舒适性及安全性的婴幼儿载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驱动机构,设于婴幼儿载具上,婴幼儿载具包含底座及承载部。其中,本发明的驱动机构包括滑座及水平驱动装置,滑座滑设于底座上并连接承载部。水平驱动装置驱使滑座在底座上做水平运动。水平驱动装置包含主动转动件、从动配合件、传动连接件及水平驱动器。主动转动件及从动配合件沿滑座的滑动方向间隔开地装配于底座上,传动连接件绕设于主动转动件及从动配合件上,水平驱动器装配于底座并驱使主动转动件转动,且主动转动件带动传动连接件绕主动转动件及从动配合件转动,由转动的传动连接件带动滑座相对底座滑动。

较佳地,主动转动件位于滑座的一侧外,从动配合件位于滑座的另一侧外。

较佳地,传动连接件具有第一敞开端及第二敞开端,第一敞开端装配于滑座的一侧上,第二敞开端依次绕过主动转动件和从动配合件后再绕回装在滑座的另一侧上。

较佳地,第一敞开端装配于滑座的中间部位的一端部处,第二敞开端装配于滑座的中间部位的另一端部处,且传动连接件介于主动转动件及从动配合件之间的那一段滑动地穿置于滑座的中间部位处。

较佳地,主动转动件及从动配合件为一链轮,传动连接件为一链条。

较佳地,主动转动件及从动配合件为一带轮,传动连接件为一传动带。

较佳地,主动转动件为转盘,从动配合件为定滑轮,传动连接件呈线条结构,转盘及定滑轮均开设有供线条结构收容的环形凹槽,线条结构与转盘固定连接。

较佳地,水平驱动装置还包括与主动转动件同轴设置的齿轮,水平驱动器通过齿轮带动主动转动件转动。

较佳地,主动转动件沿主动转动件的转动方向设置有第一凹凸结构,齿轮设置有与第一凹凸结构配合的第二凹凸结构,齿轮在第一凹凸结构与第二凹凸结构的配合下带动主动转动件转动。

较佳地,齿轮呈中空结构,中空结构贯穿齿轮上下两端形成收容孔,第二凹凸结构形成于收容孔的周向孔壁处,第一凹凸结构形成于主动转动件的周壁处,且主动转动件在第一凹凸结构与第二凹凸结构对齐时沿齿轮的轴向向下滑入收容孔内。

较佳地,水平驱动装置还包括装配连接件及固定盖,固定盖朝靠近收容孔的孔壁处延伸出第一凸缘,收容孔的孔壁沿靠近固定盖处延伸出与第一凸缘重叠且位于第一凸缘上方的第二凸缘,固定盖通过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的配合阻挡齿轮沿齿轮的轴向向下滑脱,装配连接件的下端依次穿过主动转动件、齿轮及固定盖后再与底座连接,装配连接件的顶端阻挡主动转动件、齿轮及固定盖沿齿轮的轴向向上滑脱。

较佳地,水平驱动装置还包括装配于底座上的蜗杆及蜗轮,水平驱动器为电机,电机的转动轴与蜗杆平行,且电机的转动轴安装有主动轮,蜗杆对应地安装有从动轮,主动轮及从动轮之间套设有传动件,传动件在主动轮的带动下绕主动轮及从动轮转动,蜗轮位于齿轮与蜗杆之间,且蜗轮的一侧与蜗杆啮合传动,蜗轮的另一侧与齿轮啮合传动。

较佳地,主动轮及从动轮为带轮或链轮,对应地,传动件为传动带或链条。

较佳地,底座与滑座之间装配有对滑座的滑动进行导向的导向组件。

较佳地,导向组件包含装配于底座上的滑轨及装配于滑座上的滑轮。

较佳地,滑轨呈杆形结构,滑轮开设有与杆形结构配合的凹形滑槽。

较佳地,滑座连接有供滑轮装配用的安装件,安装件的一端穿置于滑轮及滑座上,安装件的另一端伸出滑座外并形成限位端,底座设置有位于限位端上方的压紧件,压紧件与限位端共同限定滑座在底座上滑动的行程。

较佳地,滑轮分布于滑座沿滑座的滑动方向布置的两侧处。

较佳地,位于滑座同一侧处的滑轮沿滑座的滑动方向呈一前一后的布置。

较佳地,婴幼儿载具还包含连接承载部及滑座的立柱,驱动机构还包含装配于滑座上的旋转驱动装置,旋转驱动装置驱使立柱在滑座上旋转,由旋转的立柱带动承载部相对底座转动。

较佳地,旋转驱动装置包含旋转驱动器、主动摩擦轮及从动摩擦轮,旋转驱动器装配于滑座上,主动摩擦轮装配于滑座上并被旋转驱动器所驱动,从动摩擦轮装配于立柱上并被主动摩擦轮摩擦传动。

较佳地,滑座设置有两间隔开的限位块,从动摩擦轮上延伸出位于两限位块之间的限位筋,限位筋与限位块共同限制从动摩擦轮的转动行程。

较佳地,旋转驱动器与主动摩擦轮之间设有变速箱,变速箱具有输入转轴及输出转轴,旋转驱动器与输入转轴连接,主动摩擦轮安装在输出转轴上。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婴幼儿载具包括底座及承载部。其中,本发明的婴幼儿载具还包含本发明的驱动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滑座滑设于底座上,故滑座在水平驱动装置的驱使下在底座上做水平的往复滑动,从而降低了使用者的操作负担;正由于滑座在底座上做水平的往复滑动,故滑座的滑动不存在高低起伏的情况,从而提高了婴幼儿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同时,由于水平驱动装置包括主动转动件、从动配合件、传动连接件及水平驱动器,故在水平驱动器驱使主动转动件转动的过程中,并在从动配合件的配合下由主动转动件带动传动连接件旋转,由旋转的传动连接件两端绕过主动转动件及从动配合件带动滑座相对底座做往复的滑动,使得滑座于底座上的滑动速度更平稳,且能降低因受力波动而导致的噪音,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婴幼儿乘坐的舒适性及安全性。正由于滑座是主动转动件在从动配合件的配合下通过传动连接件所带动的,故简化了水平驱动装置的结构,相应地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婴幼儿载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婴幼儿载具在拆卸承载部及壳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婴幼儿载具在拆卸承载部及壳体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图5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8为图5中E部分的放大图。

图9a为本发明的婴幼儿载具之驱动机构中的主动转动件、装配连接件、固定盖及齿轮在分解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b为本发明的婴幼儿载具之驱动机构中装配在一起的主动转动件、装配连接件、固定盖及齿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婴幼儿载具中的立柱、主动摩擦轮、从动摩擦轮、变速箱及旋转驱动器装配于滑座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婴幼儿载具中的主动摩擦轮安装在变速箱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主动摩擦轮及变速箱在分解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的驱动机构10是设于一婴幼儿载具100上,该婴幼儿载具100包含底座20及承载部50,以使婴幼儿承载在由底座20所支撑的承载部50上。其中,本发明的驱动机构10包括滑座10c及水平驱动装置10a,滑座10c滑设于底座20上,且滑座10c还连接承载部50,由滑座10c带动承载部50相对底座20滑动。水平驱动装置10a驱使滑座10c在底座20上做水平运动,且水平驱动装置10a包含主动转动件11、从动配合件12、传动连接件13及水平驱动器14。主动转动件11及从动配合件12沿滑座10c的滑动方向(即,图5中滑座10c的左右方向)间隔开地装配于底座20上,传动连接件13绕设于主动转动件11及从动配合件12上,水平驱动器14装配于底座20并驱使主动转动件11转动,且主动转动件11带动传动连接件13绕主动转动件11及从动配合件12转动,由转动的传动连接件13带动滑座10c相对底座20滑动。更具 体地,如下:

请参阅图1及图2,婴幼儿载具100还包括连接承载部50及滑座10c的立柱40,由滑座10c借助立柱40将承载部50支撑起来。具体地,如图2和图5所示,底座20与滑座10c之间装配有对滑座10c的滑动进行导向的导向组件17,以使滑座10c在底座20上的滑动更平稳可靠。更具体地,如图4及图8所示,导向组件17包含装配于底座20上的滑轨171及装配于滑座10c上的滑轮172;较优的是,滑轨171呈杆形结构,滑轮172开设有与杆形结构配合的凹形滑槽1721,以使滑轮172更好地与滑轨171配合,从而达到更好的导向效果。

同时,如图10所示,滑座10c连接有供滑轮172装配用的安装件10d,安装件10d的一端穿置于滑轮172及滑座10c上,安装件10d的另一端伸出滑座10c外并形成限位端101。如图2及图5所示,底座20设置有位于限位端101上方的压紧件21,压紧件21与限位端101共同限定滑座10c在底座20上滑动的行程,使得滑座10c在底座20上的往复滑动更可靠。较优的是,如图2及图5所示,滑轮172分布于滑座10c沿滑座10c的滑动方向布置的两侧处,使得滑座10c的两侧均得到支撑,从而使得滑座10c在底座20上的滑动更平稳可靠;较优的是,位于滑座10c同一侧处的滑轮172沿滑座10c的滑动方向(如图5所示的左右方向)呈一前一后的布置,以使滑座10c的两侧中同一侧处的两端均得到支撑。

如图1、图2及图10所示,立柱40装配于滑座10c上;具体地,为对应于下面描述到的驱动机构10中的旋转驱动装置10b,故装配于滑座10c上的立柱40还可在滑座10c上旋转,即立柱40可旋转地装配于滑座10c上。且立柱40可旋转地装配于滑座10c上的结构已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故在此不再详述。

又如图1所示,承载部50装配于立柱40上,由立柱40对承载部50进行支撑,从而使承载于承载部50上的婴幼儿通过立柱40、滑座10c及底座20支撑于地面上,并由滑座10c通过立柱40带动承载部50相对底座20滑动,为乘坐于承载部50上的婴幼儿提供摇动的功能。为了防止外界对驱动机构10造成 的干扰或损坏,故婴幼儿载具100的底座20上方还盖设有壳体60,该壳体60与底座20共同将驱动机构10遮挡起来。为防止壳体60对立柱40的滑动造成干扰,故壳体60上对应地开设有供立柱40穿过且为立柱40的滑动提供避免空间的避让槽61,以确保立柱40跟随滑座10c做可靠的往复滑动。

如图2及图5所示,主动转动件11位于滑座10c的右侧外,从动配合件12位于滑座10c的左侧外,使滑座10c位于主动转动件11及从动配合件12之间,以提高传动连接件13拉动滑座10c滑动的容易性及可靠性。当然,主动转动件11也可位于滑座10c的左侧处,从动配合件12对应地位于滑座10c的右侧处,故不以上述的举例为限。

同时,如图2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传动连接件13的首尾呈敞开布置,即传动连接件13的首尾不相连接,因此,传动连接件13本身没有形成首尾相连接的封闭的环形结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传动连接件13还可以为首尾相连的封闭结构,故不以上述的举例为限。具体地,结合图3和图4,以及图6和图7,首尾敞开布置的传动连接件13具有第一敞开端131及第二敞开端132。第一敞开端131装配于滑座10c的右侧处,第二敞开端132依次绕过主动转动件11和从动配合件12后再绕回装在滑座10c的左侧处,使传动连接件13与滑座10c共同形成封闭结构,从而实现由传动连接件13带动滑座10c的目的。较优的是,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传动连接件13的第二敞开端132是沿逆时针的方向依次绕过主动转动件11和从动配合件12后再绕回装在滑座10c的左侧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传动连接件13的第二敞开端132也可以沿顺时针的方向依次绕过主动转动件11和从动配合件12后再绕回装在滑座10c的左侧处,故不以上述的举例为限。更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一敞开端131装配于滑座10c的中间部位的右端部处,第二敞开端132装配于滑座10c的中间部位的左端部处,以使传动连接件13更容易地拉动滑座10c。且传动连接件13介于主动转动件11及从动配合件12之间的那一段滑动地穿置于滑座10c的中间部位处。

如图4及图7所示,滑座10c的中间部位处沿滑座10c的滑动方向开设有供 传动连接件13滑动穿置的通槽10f,通槽10f的槽宽大于传动连接件13对应的宽度,使传动连接件13可靠灵活地于通槽10f内滑动,从而确保传动连接件13绕主动转动件11及从动配合件12做可靠旋转的目的。较优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主动转动件11为转盘,从动配合件12为定滑轮,传动连接件13呈线条结构,如金属类线条,例如为钢线、铁线或合金线等,又如塑胶类线条等,只要这些金属类线条或塑胶类线条能绕设于主动转动件11及从动配合件12上,并在水平驱动器14驱使主动转动件11转动过程中能绕主动转动件11及从动配合件12旋转即可,故不以上述的举例为限。当传动连接件13为线条结构时,此时的转盘及定滑轮均开设有供线条结构收容的环形凹槽111、121(见图3及图4),线条结构通过固定件18与转盘固定连接,由转盘在转动时可靠地带动线条结构转动,从而带动滑座10c滑动的目的;较优的是,固定件18沿转盘的径向插置于线条结构及转盘上。可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主动转动件11及从动配合件12为一链轮,传动连接件13为一链条。又或者主动转动件11及从动配合件12为一带轮,优选为同步带轮;传动连接件13为一传动带,优选为同步带,故不以上述的举例为限。

如图2和图3,以及图5和图6所示,水平驱动装置10a还包括齿轮15及装配于底座20上的蜗杆164和蜗轮163。齿轮15与主动转动件11同轴设置,由水平驱动器14通过齿轮15带动主动转动件11转动。具体地,水平驱动器14为电机,电机的转动轴141与蜗杆164平行,且电机的转动轴141安装有主动轮165,蜗杆164对应地安装有从动轮166,主动轮165及从动轮166之间套设有传动件167,传动件167在主动轮165的带动下绕主动轮165及从动轮166转动;较优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主动轮165及从动轮166为带轮,传动件167为传动带;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主动轮165及从动轮166为链轮,传动件167为链条,故不以上述的举例为限。而蜗轮163位于齿轮15与蜗杆164之间,且蜗轮163的一侧与蜗杆164啮合传动,蜗轮163的另一侧与齿轮15啮合传动,由转动的蜗杆164通过蜗轮163带动齿轮15转动;又由于齿轮15与主动转动件11同轴设置,故主动转动件11跟随齿轮15做同步协调的转动。

如图9a和图9b所示,实现齿轮15带动主动转动件11转动的方式是,主动转动件11沿主动转动件11的转动方向设置有第一凹凸结构112,齿轮15设置有与第一凹凸结构112配合的第二凹凸结构151,齿轮15在第一凹凸结构112与第二凹凸结构151的配合下带动主动转动件11转动。为使得主动转动件11与齿轮15之间具有过载保护功能,故齿轮15呈中空结构,中空结构贯穿齿轮15上下两端形成收容孔152,第二凹凸结构151形成于收容孔152的周向孔壁处;第一凹凸结构112形成于主动转动件11的周壁处,且主动转动件11在第一凹凸结构112与第二凹凸结构151对齐时沿齿轮15的轴向向下滑入收容孔152内,以使得主动转动件11与齿轮15之间的装拆更便捷;较优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凸结构112是布满于主动转动件11的周壁各处,对应地,第二凹凸结构151也布满于收容孔152的周向的孔壁各处,但不以此为限。

同时,又如图9a及图9b所示,水平驱动装置10a还包括装配连接件161及固定盖162,固定盖162朝靠近收容孔152的孔壁处延伸出第一凸缘1621,收容孔152的孔壁沿靠近固定盖162处延伸出与第一凸缘1621重叠且位于第一凸缘1621上方的第二凸缘153,固定盖162通过第一凸缘1621与第二凸缘153的配合阻挡齿轮15沿齿轮15的轴向向下滑脱,即是如图9b所示,固定盖162的第一凸缘1621的顶端与齿轮15的第二凸缘153的底端相抵触而阻挡齿轮15向下滑脱。又如图9b所示,装配连接件161(如螺纹连接件)的下端依次穿过主动转动件11、齿轮15及固定盖162后再与底座20连接上,使装配连接件161的顶端阻挡主动转动件11、齿轮15及固定盖162沿齿轮15的轴向向上滑脱,以确保主动转动件11、固定盖162及齿轮15三者之间装拆的便利性。

请参阅图2至图5,以及图7,驱动机构10还包含装配于滑座10c上的旋转驱动装置10b,旋转驱动装置10b驱使立柱40在滑座10c上旋转,由旋转的立柱40带动承载部50相对底座20转动。具体地,旋转驱动装置10b包含旋转驱动器(图中未示)、主动摩擦轮191及从动摩擦轮192。旋转驱动器装配于滑座10c上,主动摩擦轮191装配于滑座10c上并被旋转驱动器所驱动。从动摩擦轮192装配于立柱40上并被主动摩擦轮191摩擦传动,以使旋转驱动器通过主 动摩擦轮191与从动摩擦轮192的摩擦传动而将动力传递至立柱40处,从而驱使立柱40旋转,由旋转的立柱40带动承载部50相对底座20转动的目的。

如图3所示,为控制从动摩擦轮192往复旋转的范围,故滑座10c设置有两间隔开的限位块10e,从动摩擦轮192上延伸出位于两限位块10e之间的限位筋1921,限位筋1921与限位块10e共同限制从动摩擦轮192的转动行程。具体地,从动摩擦轮192是由环形摩擦胶套装于立柱40上,再与立柱40的供环形摩擦胶套装的部分一起组合形成的组合式结构,当然,从动摩擦轮192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

如图2、图4、图5、图7、图10和图11所示,为调整旋转驱动器驱动主动摩擦轮191的转动速度,故旋转驱动器与主动摩擦轮191之间设有变速箱193,变速箱193具有输入转轴(图中未示)及输出转轴1932,旋转驱动器与输入转轴连接,主动摩擦轮191安装在输出转轴1932上。具体地,如图12所示,主动摩擦轮191包含环形摩擦胶1912、转盘结构1911、转盘盖1913及固定连接件1914,转盘盖1913、环形摩擦胶1912及转盘结构1911沿该转盘结构1911的轴向依次装配在一起,再通过固定连接件1914使转盘盖1913、环形摩擦胶1912及转盘结构1911连接成一体,以便于环形摩擦胶1912、转盘结构1911及转盘盖1913三者之间的装拆和更换保养;当然,主动摩擦轮191也可以设计成一体式结构,故不以上述的举例为限。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婴幼儿载具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当承载部50要沿图2中底座20上的箭头所指方向滑动时,此时水平驱动器14作动,由作动的水平驱动器14通过主动轮165、传动件167及从动轮166带动蜗杆164转动,再由转动的蜗杆164通过蜗轮163带动齿轮15转动。由于齿轮15与主动转动件11同轴布置,故主动转动件11跟随齿轮15做同步的转动。又由于传动连接件13的第一敞开端131装配于滑座10c的右侧处,传动连接件13的第二敞开端132装配于滑座10c的左侧处,故在主动转动件11的带动下,驱使传动连接件13绕主动转动件11及从动配合件12旋转,从而带动滑座10c相对底座20滑动;再由于承载部50通过立柱40装配于滑座10c上,故由滑动的滑座10c 带动承载部50相对底座20滑动,实现承载部50沿图2中底座20上的箭头所指方向滑动的目的。此时,当承载部50要沿图2中底座20上的箭头所指的相反方向滑动时,此时的水平驱动器14沿反方向作动即可。其中,由于齿轮15与主动转动件11之间设有第一凹凸结构112及第二凹凸结构151,当乘坐于承载部50上的重量过大而产生过载时,此时的齿轮15与主动转动件11之间的第一凹凸结构112及第二凹凸结构151相对打滑而产生过载保护功能。

当承载部50要相对底座20转动时,此时旋转驱动器作动,由作动的旋转驱动器通过变速箱193带动主动摩擦轮191转动。由于主动摩擦轮191与从动摩擦轮192是摩擦传动配合的,故转动的主动摩擦轮191便带动从动摩擦轮192转动。又由于从动摩擦轮192装于立柱40上,使得立柱40跟随从动摩擦轮192转动而转动,从而实现立柱40带动承载部50旋转的目的。其中,在承载部50的运动过程中,其可以是单独地做滑动或旋转运动,也可以是滑动和旋转运动的同步进行。且在承载部50相对底座20旋转的过程中,通过限位筋1921与限位块10e的配合,从而通过限制从动摩擦轮192的行程而达到控制承载部50往复旋转的幅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滑座10c滑设于底座20上,故滑座10c在水平驱动装置10a的驱使下在底座20上做水平的往复滑动,从而降低了使用者的操作负担;正由于滑座10c在底座20上做水平的往复滑动,故滑座10c的滑动不存在高低起伏的情况,从而提高了婴幼儿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同时,由于水平驱动装置10a包括主动转动件11、从动配合件12、传动连接件13及水平驱动器14,故在水平驱动器14驱使主动转动件11转动的过程中,并在从动配合件12的配合下带动传动连接件13旋转,由旋转的传动连接件13两端绕过主动转动件11及从动配合件12带动滑座10c在底座20上做往复的滑动,使得滑座10c于底座20上的滑动速度更平稳,且能降低因受力波动而导致的噪音,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婴幼儿乘坐的舒适性及安全性。正由于滑座10c是主动转动件11在从动配合件12的配合下通过传动连接件13所带动的,故简化了水平驱动装置10a的结构,相应地降低了成本。另,在旋转驱动器的驱动下,通过变速箱193、 主动摩擦轮191及从动摩擦轮193便能带动立柱40相对底座20旋转,再由旋转的立柱40带动承载部50相对底座20转动以满足承载部50的旋转功能,该承载部50的旋转功能可以与承载部50的滑动功能同步进行,也可以单独实现。

值得注意者,本实施例中的婴幼儿载具为一婴儿摇椅,当然,本发明的婴幼儿载具还可以为高脚椅、餐椅或婴儿车等。同样,上述提到的承载部50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设计为座椅等具有承载婴幼儿的承载结构。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