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煮饭器的内锅、煮饭器及制造用于煮饭器的内锅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45683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煮饭器及制造用于煮饭器的内锅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家用烹饪器具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煮饭器的内锅、煮饭器及制造用于煮饭器的内锅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煮饭器中,内锅的锅壁一般包括位于内侧的导热层和位于外侧的导磁层。导热层由诸如铝的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而导磁层一般由诸如铁、镍、银、不锈钢等导磁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现有技术中,一部分煮饭器的内锅由铸造成型工艺制成。具体地,如图1所示,铸造成型的用于煮饭器的内锅10一般包括在顶部形成开口的锅壁11。该锅壁11包括设置在外侧的导磁层11a和设置在导磁层内侧的导热层11b,并且导磁层11a设置在锅壁11的下部。制造内锅10时,首先将成型好的导磁层11a镶入模具内,然后将导热材料浇铸或压铸至该模具中以形成位于导磁层11a内侧的导热层11b。

结合图1和图2可以看到,在导磁层11a的上边缘处,导磁层11a与导热层11b接合的位置处,导磁层11a的上边缘的结构和导热层11b相应位置处的结构比较简单。从而,在煮饭器的使用中,温度的变化可能引起在锅壁11的热胀冷缩的过程中,导磁层11a和导热层11b相互分离。所以,存在对于在经历热胀冷缩时其导磁层和导热层之间不易分离的用于煮饭器的内锅的需要。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煮饭器的内锅、煮饭器及制造用于煮饭器的内锅的方法,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煮饭器的内锅,该内锅包括在顶部形成开口的锅壁,锅壁包括设置在外侧的导磁层以及设置在导磁层的内侧的导热层,导磁层设置在锅壁的下部,其中导磁层包括导磁层本体和位于导磁层本体的上边缘处的导磁层 接合部,导磁层接合部与导热层接合,导磁层接合部具有至少两个沿不同方向延伸的区段,所述区段中的至少一个的延伸方向不同于所述导磁层本体的延伸方向。

该导磁层接合部使得内锅的锅壁的导磁层与导热层之间的接合面积和结合力大大增加,减小了在锅壁的热胀冷缩的过程中,导磁层和导热层相互分离的风险,起到了使导磁层与导热层更紧密结合的作用。

优选地,导磁层接合部的所述区段中的至少两个的延伸方向不同于所述导磁层本体的延伸方向。这样可以增加导磁层和导热层的接触面积和结合力,使其结合更为紧密。

优选地,导磁层接合部包括:第一环状区段,第一环状区段从导磁层本体的顶部向外延伸,且第一环状区段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导热层接合;以及第二环状区段,第二环状区段沿与第一环状区段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从第一环状区段的外边沿延伸,且第二环状区段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导热层接合。第一环状区段沿向外的方向延伸的结构在制造内锅时可以方便将导磁层镶入模具的过程。

优选地,导磁层接合部还包括第三环状区段,第三环状区段沿与第二环状区段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从第二环状区段延伸,且第三环状区段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导热层接合。第三环状区段进一步增大了导磁层与导热层之间的接合面积。

优选地,第一环状区段、第二环状区段和第三环状区段中的至少一个位于导热层的内部,以进一步加大了导磁层与导热层之间的接合面积。

优选地,第三环状区段沿平行于第一环状区段的方向延伸。该结构使得整个接合部强度更高。

优选地,第二环状区段和第三环状区段均位于导热层的内部。这两个环状区段的全部表面都与导热层接合,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导磁层与导热层之间的接合面积,增加了使导磁层与导热层更紧密结合的效果。

优选地,第一环状区段在导热层的外侧向外延伸;第二环状区段在导热层的外侧向上延伸;并且第三环状区段延伸进入导热层的内部。此结构中该第一环状区段方便了在制造内锅时将导磁层镶入模具的过程。

优选地,还包括第四环状区段,第四环状区段沿与第三环状区段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从第三环状区段的内边沿延伸,且第四环状区段位于导热层的内部,以进一步增大导磁层与导热层之间的接合面积。

优选地,导磁层接合部包括:第一环状区段,第一环状区段从导磁层本体的顶部向内向上延伸;第二环状区段,第二环状区段从第一环状区段的上边沿向外延伸;以及第三环状区段,第三环状区段从第二环状区段的外边沿向下延伸,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环状区段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导热层接合。该导磁层接合部进一步实现了减少在煮饭器的使用中内锅的热量流失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煮饭器,其包括上述任一种用于煮饭器的内锅,煮饭器还包括:加热元件,加热元件位于内锅的下方,并与内锅的导磁层对准。该煮饭器的内锅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导磁层与导热层不易分离。

优选地,煮饭器还包括隔热环,隔热环的上端抵靠导磁层接合部,隔热环的下端连接至煮饭器的锅体,以在导磁层、加热元件和隔热环之间形成封闭空间。该封闭空间极大程度地减少了热量流失。

优选地,隔热环的下端固定至加热元件上方的煮饭器的锅体,并且隔热环的上端通过偏置元件抵靠导磁层接合部的下端。该偏置元件辅助减小煮饭器工作时的震动噪音。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用于煮饭器的内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导磁材料加工成型为导磁层的导磁层成型步骤,其中,导磁层包括导磁层本体和位于导磁层本体的上边缘处的导磁层接合部,导磁层接合部具有至少两个沿不同方向延伸的区段,区段中的至少一个的延伸方向不同于导磁层本体的延伸方向;将导磁片镶入模具的镶入步骤;以及将导热材料注入模具,通过压铸或浇铸工艺成型的铸造步骤。该用于煮饭器的内锅的方法制造出的内锅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导磁层与导热层不易分离。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下文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将容易地获得对本发明及其很多优点的更完整的了解,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铸造成型的用于煮饭器的内锅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的用于煮饭器的内锅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煮饭器的内锅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的用于煮饭器的内锅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煮饭器的内锅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用于煮饭器的内锅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用于煮饭器的内锅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用于煮饭器的内锅的煮饭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按照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制造用于煮饭器的内锅的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00、200、300、400 内锅

11、110、210、310、410 锅壁

11a、111、211、311、411 导热层

11b、112、212、312、412 导磁层

130、230、330、430 导磁层本体

140、240、340、440 导磁层接合部

141、241、341、441 第一环状区段

142、242、342、442 第二环状区段

143、243、343、443 第三环状区段

444 第四环状区段

10 煮饭器

20 加热元件

30 隔热环

40 锅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优选实施例,其中,各个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应或相同的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内锅可以应用于诸如电饭煲、电压力锅或者其它的电加热炊具的煮饭器。应当了解,上述煮饭器除具有煮饭功能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煲汤等功能。下文将对根据本发明的内锅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煮饭器的内锅100包括锅壁110,该锅壁110在其自身的顶部形成开口。锅壁110包括大致呈球形的侧壁和大致呈圆形的底壁,两者之间为曲面过渡。可以看到,侧壁沿高 度方向是在中部向外凸出的。优选地,侧壁接近顶部处稍向内缩进形成颈部,并在顶部处向外延伸形成翻边,以便于用户把持内锅100。在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侧壁也可以不为球形而设置为其它形状,例如为大致圆柱形,即侧壁沿高度方向基本是平直的。

从图3中可以看到,锅壁110包括设置在内层的导热层111和设置在外层的导磁层112,并且导磁层112设置在锅壁110的下部。导热层111由诸如铝的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而导磁层112可以由诸如铁、镍、银等导磁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导磁层112包括导磁层本体130和位于导磁层本体130的上边缘处的导磁层接合部140,该导磁层接合部140与导热层111接合。

参考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导磁层接合部140包括第一环状区段141、第二环状区段142和第三环状区段143。其中,第一环状区段141从导磁层本体130的顶部向外延伸;第二环状区段142从第一环状区段141的外边沿向斜上方延伸,且第三环状区段143从第二环状区段142的上边沿向内延伸。第二环状区段14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环状区段141的延伸方向不同,且第三环状区段14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环状区段142的延伸方向不同。由于在三维空间中上述区段单独看去均为空心环状,所以均称为“环状区段”。第一环状区段141的一部分与导热层111接合,且第二环状区段142和第三环状区段143全部与导热层111接合。

这里“向外”、“向内”是指沿内锅100的径向方向向外或向内的含义。

可以理解,该导磁层接合部140的各个环状区段的表面与导热层111至少部分地接触,使得与图1的现有技术的锅壁相比,导磁层112与导热层111之间的接合面积大大增加,且本实施例中导磁层接合部140的钩状形状使得导磁层112和导热层111之间具有相互钩住的力,从而减小了在锅壁110的热胀冷缩的过程中,导磁层112和导热层111相互分离的风险,起到了使导磁层112与导热层111更紧密结合的作用。

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三环状区段143沿平行于第一环状区段141的方向延伸,使得导磁层接合部140包括两个平行的环状区段的结构,该两个平行的环状区段通过中间的第二环状区段142连接。导磁层接合部140的包括平行环状区段的结构使得整个接合部强度更高,并使导磁层112与导热层111之间的结合更紧密。然而,在实践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而使用 第一环状区段141与第三环状区段143的延伸方向不平行的方案。

本实施例中,第二环状区段142和第三环状区段143均位于导热层111的内部,从而这两个环状区段的全部表面都与导热层111接合,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导磁层112与导热层111之间的接合面积,增加了使导磁层112与导热层111更紧密结合的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三个环状区段中的至少一个位于导热层111的内部,也可实现加大导磁层112与导热层111之间的接合面积及增加使导磁层112与导热层111更紧密结合的效果。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一环状区段141、第二环状区段142和第三环状区段143中的每个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导热层111接合也可以实现增大导磁层112与导热层111之间的接合面积的技术效果(例如第三实施例),但是其效果可能逊于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磁层接合部140中仅包括第一环状区段141和第二环状区段142,而不具有第三环状区段143,且这两个环状区段的表面都有至少一部分与导热层111接合,就可以实现增大导磁层和导热层之间的接合面积的效果,进而减小导磁层与导热层相互分离的风险。进一步,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磁层接合部140中可以有至少两个区段的延伸方向不同于所述导磁层本体的延伸方向。这样,可以增加导磁层和导热层的接触面积和结合力,使其结合更为紧密。

本实施例中,第一环状区段141从导磁层本体130的顶部向外延伸。第一环状区段141沿向外的方向延伸的结构在制造内锅100时可以方便将导磁层112镶入模具的过程,其起到了对导磁层112进行在模具中的定位的作用。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环状区段141也可以沿例如向内的其他方向延伸(例如第三实施例),只要各个区段中的至少一个的延伸方向不同于导磁层本体130的延伸方向,即可实现本发明的使导磁层与导热层111更紧密结合的技术效果,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内。

参考图5,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煮饭器的内锅200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煮饭器的内锅100大致相同,除了导磁层接合部240的第二环状区段24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环状区段142的延伸方向略有不同(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二环状区段242是竖直向上延伸的),并且第三环状区段24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三环状区段143的延伸方向相反(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三环状区段243是向外延伸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煮饭器的内锅200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煮饭器的内锅 100具有基本相同的有益效果。为简洁起见,本文将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6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用于煮饭器的内锅300中,导磁层接合部340同样包括第一环状区段341、第二环状区段342和第三环状区段343。其中,第一环状区段341从导磁层本体330的顶部向内向上延伸,第二环状区段342从第一环状区段341的上边沿向外延伸,而第三环状区段343从第二环状区段342的外边沿向下延伸。本实施例中,三个环状区段中的每个的表面的一部分与导热层311接合。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三个环状区段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位于导热层311的内部,以提高导磁层312与导热层311之间的接合面积及相互钩住的力。

本实施例中的导磁层接合部340的该构造形成了开口朝下的钩状结构,方便了在制造内锅时将导磁层312镶入模具的过程,其起到了对导磁层312进行在模具中的定位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的导磁层接合部340的该构造还实现了减少在煮饭器的使用中内锅的热量流失的作用。具体地,在煮饭器的使用过程中,内锅300在受热时对导磁层312外侧的空气进行加热,此处的空气受热后上升,会造成热量流失,而本实施例中导磁层接合部340的该钩状构造对上升的热空气进行了阻挡和引导,使其在遇到导磁层接合部340时顺着其轮廓向下回流,从而起到了减少热量流失的作用。图6中箭头所指为热空气的流动方向。

如图7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用于煮饭器的内锅400中,导磁层接合部440包括第一环状区段441、第二环状区段442、第三环状区段443和第四环状区段444。其中,第一环状区段441在导热层411的外侧向外延伸,第二环状区段442在导热层411的外侧从第一环状区段441的外边沿向上延伸,第三环状区段443从第二环状区段442的上边沿向内延伸进入导热层411内部,第四环状区段444从第三环状区段443的内边沿向上延伸,且位于导热层411内部。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的导磁层接合部440同样可以使导磁层412与导热层411之间的接合面积大大增加,从而减小了在锅壁410的热胀冷缩的过程中,导磁层412和导热层411相互分离的风险,起到了使导磁层412与导热层411更紧密结合的作用。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导磁层接合部440的第一环状区段441方便了在制造内锅时将导磁层412镶入模具的过程,其起到了对导磁层412进行在模具中的定位的作用。可以对第二环状区段442的外表面进行镜面、拉丝 纹等处理,以改进锅壁410的外观。此外,第四环状区段444的存在进一步增大了导磁层412与导热层411之间的接触面积,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四环状区段444也可以取消,以简化导磁层412的结构。

如图8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煮饭器10,该煮饭器10可以包括上述任一种内锅100、200、300、400,在图8中示出为根据上述第四实施例的内锅400。该煮饭器10包括加热元件20,加热元件20位于内锅400的下方,并与内锅400的导磁层412对准,以对内锅400进行加热。由于上文所述的原因,根据本发明的煮饭器的内锅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导磁层412与导热层411不易分离。

参考图8,根据本发明的煮饭器10包括隔热环30,该隔热环30的上端抵靠导磁层接合部440,且隔热环30的下端例如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至煮饭器的锅体40,以在导磁层412、加热元件20和隔热环30之间形成封闭空间。该封闭空间实现了减少在煮饭器10的使用中内锅400的热量流失的作用。具体地,如上文所述,在煮饭器的使用过程中,内锅400在受热时对导磁层412外侧的空气进行加热,此处的空气受热后上升,会造成热量流失。而本实施例的煮饭器10中的该封闭空间将受热的空气封闭在其中,极大程度地减少了热量流失。

优选地,如图8中所示,隔热环30通过弹簧等偏置元件偏置而使其上端抵靠导磁层接合部440的下端,可以对内锅400在受热时产生的震动进行缓冲,从而减小煮饭器10工作时的震动噪音。

虽然本实施例中的煮饭器10使用了第四实施例的导磁层接合部440,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的导磁层接合部440均可以经过在结构上进行较小的适应性调整而用于本实施例中的煮饭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造上述任一种用于煮饭器的内锅的方法,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导磁材料加工成型为导磁层的导磁层成型步骤,其中,导磁层包括导磁层本体和位于导磁层本体的上边缘处的导磁层接合部,导磁层接合部具有至少两个沿不同方向延伸的区段,该至少两个区段中的至少一个的延伸方向不同于导磁层本体的延伸方向;

S2:将导磁片镶入模具的镶入步骤;

S3:将导热材料注入模具,通过压铸或浇铸工艺成型的铸造步骤。

由于上文所述的原因,该用于煮饭器的内锅的方法制造出的内锅在温 度变化过程中导磁层与导热层不易分离。

为了进行说明,上文参照了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然而,上文的示例性的讨论并非意欲是无遗漏地或将本发明限制在所公开的明确形式上。鉴于以上教导,也有可能存在很多变型和变化。本发明不应理解为由这些实施例所限制,而应根据权利要求进行理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