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纹玻璃杯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66160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玻璃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玻璃杯是常用的日常生活用品,玻璃杯即为材质为玻璃的杯子,通常原材料是高硼硅玻璃,经过600多度的高温烧制而成,是新型的环保水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目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求于对生活品质的提高,玻璃杯不再只是以使用为主,同时也更加青睐于玻璃杯的美观,当然还需要保证玻璃杯的实用性,因此,一件既美观又实用的玻璃杯,成为目前很多设计人员争相研究的主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彩纹玻璃杯制造方法,以满足人们对既美观又实用的玻璃杯的需求。本方案中的彩纹玻璃杯制造方法,其步骤在于:①内杯模具制作:制作好带有内螺纹的内杯外模,以及光滑表面的内杯内模,内杯外模和内杯内模配合形成内杯模腔;②粘接彩砂:在闭合内杯外模和内杯内模之前,将内杯外模上的螺牙凹槽内涂上粘接剂,然后将彩砂布置在粘接剂上进行粘接,闭合内杯外模和内杯内模形成内杯模腔;③压铸内杯:向步骤②中的内杯模腔内注入玻璃熔液,压铸成型为内杯胚体,彩砂在玻璃熔液的加热中融入玻璃熔液,形成彩纹;④外杯模具制作:制作好带有外螺纹的外杯内模,以及光滑表面的外杯外模,外杯内模和外杯外模配合形成外杯模腔;⑤压铸外杯:向步骤④中的外杯模腔内注入玻璃熔液,压铸成型为外杯胚体;⑥打磨:对压铸成型后的内杯胚体和外杯胚体进行打磨至光滑;⑦安装:在外杯内底上粘接环型透明的橡胶垫,将内杯螺旋旋入外杯至和橡胶垫相抵。有益效果:内杯模具制作、外杯模具制作以及内杯外杯的压铸,更易于玻璃上螺纹的加工,同时还便于进行批量的生产,大大提高了制作的效率;粘接彩砂,确保了彩砂和内杯一体成型,不用在内杯制作完成再后期填入;打磨,能够使内杯和外杯光滑美观,同时对螺纹进行修正,确保内杯和外杯能够完美配合;安装,在外杯杯底设有橡胶垫,使内杯螺旋进入时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内杯和外杯碰撞;采用上述的方法能够得到一种美观又实用的彩纹玻璃杯,通过将彩砂布置在内杯的螺牙内,彩砂在螺牙表面的凸面玻璃呈现出来,具有放大折射的效果,呈现出美丽的视觉效果,同时内杯在外杯的隔绝下,避免装高温水时烫手,同时内杯也能够单独使用,螺纹具有防滑作用。进一步,所述外杯外模上设有弧面的凸起,使外杯胚体上形成弧面凹槽;手持时手指放入凹槽中,能够起到防滑作用,同时持拿的手感更舒适。进一步,对所述弧面凹槽进行磨砂处理,进一步提高防滑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彩纹玻璃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外杯1、凹槽11、磨砂层111、内杯2、外螺纹21、彩砂22、橡胶垫3、杯盖4。彩纹玻璃杯基本如附图1所示:该彩纹玻璃杯包括皆为透明的外杯1和内杯2,内杯2设于外杯1内,内杯2的外壁上一体成型有外螺纹21,外螺纹21的螺牙内布置有一体成型的彩砂22;外杯1的内壁一体成型有和所述外螺纹21相配合的内螺纹,内杯2螺纹连接在外杯1内。内杯2的底部和外杯1的底部留有空隙,空隙内粘接有沿内杯2杯底边缘布置的环型透明的橡胶垫3,空隙的高度为5-10mm,避免放置玻璃杯时内杯2被磕碰。内杯2上端开口上螺纹连接有杯盖4,杯盖4的开口外缘和外杯1的开口外缘对齐;设有杯盖4能够用于保温,将杯盖4的开口外缘和外杯1的开口外缘对齐,使外观更加美丽。外杯1的外壁上加工有横截面为弧形的凹槽11;手持时手指放入凹槽11中,能够能够起到防滑作用,同时持拿的手感更舒适。凹槽11内壁面上设有磨砂层111,进一步提高防滑的效果。该彩纹玻璃杯的具体制作方法为:①内杯模具制作:制作好带有内螺纹的内杯外模,以及光滑表面的内杯内模,内杯外模和内杯内模配合形成内杯模腔。②粘接彩砂22:在闭合内杯外模和内杯内模内模之前,将内杯外模上的螺牙凹槽内涂上粘接剂,然后将彩砂22布置在粘接剂上进行粘接,闭合内杯外模和内杯内模形成内杯模腔。③压铸内杯2:向步骤②中的内杯模腔内注入玻璃熔液,压铸成型为内杯胚体,彩砂22在玻璃熔液的加热中融入玻璃熔液,形成彩纹。④外杯模具制作:制作好带有外螺纹的外杯内模,以及光滑表面的外杯外模,外杯内模和外杯外模配合形成外杯模腔,外杯外模上设有弧面的凸起,使外杯胚体上形成弧面凹槽11。⑤压铸外杯1:向步骤④中的外杯模腔内注入玻璃熔液,压铸成型为外杯胚体。⑥打磨:对压铸成型后的内杯胚体和外杯胚体进行打磨至光滑,对外杯上的弧面凹槽11进行磨砂处理。⑦安装:在外杯1内底上粘接环型透明的橡胶垫3,将内杯2螺旋旋入外杯1至和橡胶垫3相抵。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方案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