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高透氧医用PVC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66159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PVC材料的改性技术,特别是一种适用于高透氧医用PVC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医用PVC材料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一次性医用输血(液)器具耗材原料。由于PVC材料具有综合性能好、性价比高的优势,在一次性医疗器械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应用中发现采用普通医用PVC材料制成的输血袋用于血小板保存,由于材料的透氧率低,使得血小板保存周期不能超过24小时,而临床要求需达到120小时。目前国内所使用的血小板血袋均采用进口PVC,进口周期长,成本高,是行业急需解决的应用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高透氧医用PVC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材料的透氧率从小于800cc/m2·day提高到大于2000cc/m2·day,透二氧化碳率大于15000cc/m2·day,满足血小板PVC输血袋临床保存期的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高透氧医用PVC材料,其特征在于:它由悬浮法PVC树脂100重量份;透氧型增塑剂50-70份;钙/锌稳定剂1.0-1.5份;辅助热稳定剂5-10份;润滑剂0.5-1.0份组成;其中PVC树脂为悬浮法聚氯乙烯树脂,聚合度为800-1300;钙/锌稳定剂是由40-60%的硬脂酸钙,10-20%的辛酸锌,10-20%的硬脂酸锌,20-40%的聚乙烯醇组成的复合物,透氧型增塑剂是由乙酰柠檬酸三丁酯、乙酰柠檬酸三辛酯、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组成的复合物,辅助热稳定剂为环氧大豆油;润滑剂为聚乙烯蜡;该透氧型增塑剂为20‐80%的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和20‐80%的乙酰柠檬酸三辛酯,2‐5%的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复合物,且乙酰柠檬酸三丁酯、乙酰柠檬酸三辛酯和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重量为100%。一种如上所述的适用于高透氧医用PVC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是:(1)透氧型增塑剂的制备:将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与乙酰柠檬酸三丁酯以1:5比例加入混合容器中,以120-150rpm的转速混合均匀后,缓慢加入剩余的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和乙酰柠檬酸三辛酯,混合温度40-60℃,至混合物均匀后备用;(2)将PVC树脂投入高速混合机中,转速调至400rpm,然后加入钙/锌热稳定剂和润滑剂,1-2分钟后加入辅助热稳定剂,继续搅拌至温度50-60℃,加入50%重量份的增塑剂后将转速升至1000-1200rpm,待增塑剂吸收后再加50%重量份的增塑剂继续高速混合至物料温度达到120-130℃后放入冷却混合机,控制转速15rpm,待物料温度至40-50℃出料;(3)将经冷却的物料加入双螺杆挤出造粒机,机筒四区温度分别为:Ⅰ区100-130℃,Ⅱ区110-140℃,Ⅲ区120-150℃,Ⅳ区130-160℃,模头温度为140-160℃,螺杆转速60-100rpm;(4)物料经挤出塑化造粒后冷却至35-45℃后,包装待用。本发明所使用的透氧型增塑剂具有较强的透氧增效作用,能有效地提高氧气、二氧化碳对PVC薄膜透过率,达到材料高透氧性能目的。材料的透氧性主要受到其分子结构的影响,如分子极性、分子偶极矩、聚合物的结晶度、分子链段的排列规律及规整程度等。同时还与聚合物主链上基团结构有关。本发明采用不同常规PVC材料的增塑剂,如DEHP,而采用含亲氧亲水基团的透氧型增塑剂: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其链段中含有多羟基,提高了透氧性。另外,这两种增塑剂结构上比DEHP更加松散。两者的作用能有效地提高氧气、二氧化碳对PVC薄膜的透过率,达到材料高透氧性的目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实施例1配方组成:PVC树脂100重量份,透氧型增塑剂50重量份,钙/锌稳定剂1.0重量份,辅助热稳定剂5重量份,润滑剂1.0重量份。其中PVC树脂为悬浮法聚氯乙烯树脂,聚合度为800-1300;钙/锌稳定剂是由40-60%的硬脂酸钙,10-20%的辛酸锌,10-20%的硬脂酸锌,20-40%的聚乙烯醇组成的复合物,透氧型增塑剂是由乙酰柠檬酸三丁酯、乙酰柠檬酸三辛酯、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组成的复合物,辅助热稳定剂为环氧大豆油;润滑剂为聚乙烯蜡。该透氧型增塑剂为20‐80%的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和20‐80%的乙酰柠檬酸三辛酯,2‐5%的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复合物,且乙酰柠檬酸三丁酯、乙酰柠檬酸三辛酯和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重量为100%。具体制作步骤是:(1)透氧型增塑剂的制备:将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与乙酰柠檬酸三丁酯以1:5比例加入混合容器中,以120-150rpm的转速混合均匀后,缓慢加入剩余的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和乙酰柠檬酸三辛酯,混合温度40-60℃,至混合物均匀后备用。(2)将PVC树脂投入高速混合机中,转速调至400rpm,然后加入钙/锌热稳定剂和润滑剂,1-2分钟后加入辅助热稳定剂,继续搅拌至温度50-60℃,加入50%重量份的增塑剂后将转速升至1000-1200rpm,待增塑剂吸收后再加50%重量份的增塑剂继续高速混合至物料温度达到120-130℃后放入冷却混合机,控制转速15rpm,待物料温度至40-50℃出料。(3)将经冷却的物料加入双螺杆挤出造粒机,机筒四区温度分别为:Ⅰ区100-130℃,Ⅱ区110-140℃,Ⅲ区120-150℃,Ⅳ区130-160℃,模头温度为140-160℃,螺杆转速60-100rpm。(4)物料经挤出塑化造粒后冷却至35-45℃后,包装待用。实施例2实施例2配方组成:PVC树脂100重量份,透氧型增塑剂60重量份,钙/锌稳定剂1.5重量份,辅助热稳定剂7.5重量份,润滑剂0.75重量份。其中PVC树脂为悬浮法聚氯乙烯树脂,聚合度为800-1300;钙/锌稳定剂是由40-60%的硬脂酸钙,10-20%的辛酸锌,10-20%的硬脂酸锌,20-40%的聚乙烯醇组成的复合物,透氧型增塑剂是由乙酰柠檬酸三丁酯、乙酰柠檬酸三辛酯、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组成的复合物,辅助热稳定剂为环氧大豆油;润滑剂为聚乙烯蜡。该透氧型增塑剂为20‐80%的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和20‐80%的乙酰柠檬酸三辛酯,2‐5%的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复合物,且乙酰柠檬酸三丁酯、乙酰柠檬酸三辛酯和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重量为100%。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实施例3配方组成:PVC树脂100重量份,透氧型增塑剂70重量份,钙/锌稳定剂1.0重量份,辅助热稳定剂10重量份,润滑剂0.5重量份。其中PVC树脂为悬浮法聚氯乙烯树脂,聚合度为800-1300;钙/锌稳定剂是由40-60%的硬脂酸钙,10-20%的辛酸锌,10-20%的硬脂酸锌,20-40%的聚乙烯醇组成的复合物,透氧型增塑剂是由乙酰柠檬酸三丁酯、乙酰柠檬酸三辛酯、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组成的复合物,辅助热稳定剂为环氧大豆油;润滑剂为聚乙烯蜡。该透氧型增塑剂为20‐80%的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和20‐80%的乙酰柠檬酸三辛酯,2‐5%的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复合物,且乙酰柠檬酸三丁酯、乙酰柠檬酸三辛酯和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重量为100%。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以本发明的配方选取3个实施例进行实施验证并测试各项性能,见表1,表2。表1:三个实施例性能比较表表2:按GB15593-1995《输血(液)器具用软聚氯乙烯塑料》性能检测经过3个实施例各项性能测试表明,采用本发明制成的高透氧医用PVC材料,其透氧率、透二氧化碳率和血小板保存周期均能满足临床应用要求,且其他各项指标符合GB15593-1995《输血(液)器具用软聚氯乙烯塑料》标准要求,适用于高透氧医用PVC材料。综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据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