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饮式水杯瓶塞的可调节吐出量结构及水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2625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饮式水杯瓶塞的可调节吐出量结构及水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饮式水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饮式水杯瓶塞的可调节吐出量结构及水杯。



背景技术:

水杯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不同的使用阶段,譬如儿童从2岁使用到6岁、不同的使用者,譬如儿童和父母共同使用时、不同使用条件,譬如喝热水和喝冷水时,对水杯吐出量的要求是不同的。

目前市场上可调节吐出量的水杯的种类不多,一般是在普通水杯上加装直饮式水杯瓶塞,其中,直饮式水杯瓶塞是水杯瓶塞的一种,一般设有上盖和内塞体,饮水时不需要将整个瓶塞完全拧开,只需要将瓶塞的上盖部分打开,然后通过下塞体的注液孔直接饮用水杯中的水或饮料,瓶塞的内侧部分为内塞体,通常在内塞体的下方装有阻水硅胶圈,上方有注液孔和排气孔。大体结构就是内塞体上端的注液孔做成大小两个,通过大小不同的两个注液孔来选择吐出量。

此结构虽然简单,但是调节吐出量的吐出孔往往只有两个,做两个以上吐出孔的话饮水时可能会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吐出孔同时出水的情况,而且该类结构上盖和塞体间的阻水往往都做到饮口侧壁或者饮口顶壁处,由于阻水处尺寸较大阻水效果较差,一般只能应用于简易的保冷水杯上,且无法配合铰链式直饮塞体结构,如一键打开弹跳式塞体结构。

因此,需求一种能够方便调节吐出量的直饮式水杯瓶塞,以应对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可方便调节吐出量的直饮式水杯瓶塞结构方案,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首先提供了一种直饮式水杯瓶塞的可调节吐出量结构,安装于水杯杯体的杯口,包括:

一内塞体,底部贯穿开设有一注液孔和一进气孔,且所述内塞体的下端面设置有定位部;

一吐出量调节板,安装于所述内塞体的下方,所述吐出量调节板的上下端面贯穿设置有多个大小不一的吐出孔,且上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部相配的多个限位部,每一所述限位部均可与所述定位部相结合,且结合后至少有一个所述吐出孔与所述注液孔相连通;

一阻水硅胶圈,设置于所述吐出量调节板的下端面。

所述吐出量调节板上还贯穿设置有与所述吐出孔等量的排气孔,且每一所述排气孔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吐出孔相对应;

所述限位部的数量与所述吐出孔的数量相等,且每一所述定位部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吐出孔相对应。

所述定位部为所述内塞体下端面上向下形成的定位筋,所述限位部为开设于所述吐出量调节板上的定位槽;或者,

所述定位部为所述内塞体下端面上向下形成的圆柱状的定位筋,所述限位部为开设于吐出量调节板上的圆形的定位孔。

每一组相对应的所述吐出孔的中心、所述排气孔的中心都位于经过所述吐出量调节板的中心的一条直线上。

所述吐出量调节板和所述阻水硅胶圈是一体的。

所述吐出量调节板的底面上还设置有凸起筋位21。

较佳的,所述吐出孔、所述排气孔、以及所述限位部的数量均为三个,且均绕所述吐出量调节板的中心轴线呈环状阵列分布于所述吐出量调节板上。

较佳的,所述注液孔到所述进气孔的距离与所述吐出量调节板上的每组所述吐出孔到所述排气孔间的距离相等,且所述吐出量调节板上的最大的所述吐出孔的尺寸不大于所述注液孔的尺寸。

较佳的,所述阻水硅胶圈的下端设有底壁,所述底壁向中心轴方向延伸成环状筋位,且所述环状筋位的内径小于所述吐出量调节板的外径,用以支撑所述吐出量调节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水杯,杯口上安装有所述的直饮式水杯瓶塞的可调节吐出量结构,且所述内塞体上连接有上盖以构成瓶塞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内塞体下方设置具有多个大小不一的吐出孔的吐出量调节板,使得能够方便快捷的对直饮式水杯吐出量进行调节,适用于多种环境和条件下的应用,且构造简单,成本便宜,吐出量调节板方便装卸拆洗;

(2)吐出量调节板上凸出筋位的设置,实在在安装拆卸吐出量调节板时能够方便手指捏取;

(3)定位槽和定位筋的设置,使得能够将吐出量调节板和内塞体准确得定位组合在一起;

(4)吐出量调节板在内塞体下端,对内塞体和上盖间的阻水没有影响,因此整个塞体的结构完全不受影响,上盖可做成螺牙式也可以做成一键打开弹跳式;

(5)水杯饮水时不需要将整个瓶塞完全拧开,只需要将瓶塞的上盖部分打开,然后通过内塞体的注液孔直接饮用水杯中的水或饮料,同时可通过调整吐出量调节板和内塞体间的位置关系实现吐出量的调节。

(6)阻水硅胶圈的下端设有底壁,底壁向中心轴方向延伸成环状筋位,且环状筋位的内径小于吐出量调节板的外径,从而阻水硅胶圈的底壁可以支撑吐出量调节板,保证吐出量调节板在上下方向不会脱落、松动。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直饮式水杯瓶塞的可调节吐出量结构实施例一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直饮式水杯瓶塞的可调节吐出量结构实施例一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直饮式水杯瓶塞的可调节吐出量结构实施例一的组合结构断面示意图;

图1d为本实用新型直饮式水杯瓶塞的可调节吐出量结构实施例一的吐出量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e为本实用新型直饮式水杯瓶塞的可调节吐出量结构实施例一的内塞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f为本实用新型直饮式水杯瓶塞的可调节吐出量结构实施例一的阻水硅胶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直饮式水杯瓶塞的可调节吐出量结构实施例二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直饮式水杯瓶塞的可调节吐出量结构实施例二的组合结构断面示意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直饮式水杯瓶塞的可调节吐出量结构实施例二的内塞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d为本实用新型直饮式水杯瓶塞的可调节吐出量结构实施例二的吐出量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直饮式水杯瓶塞的可调节吐出量结构实施例三的吐出量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直饮式水杯瓶塞的可调节吐出量结构实施例三的内塞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直饮式水杯瓶塞的可调节吐出量结构实施例四的吐出量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直饮式水杯瓶塞的可调节吐出量结构实施例四的内塞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c为本实用新型直饮式水杯瓶塞的可调节吐出量结构实施例四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直饮式水杯瓶塞的可调节吐出量结构实施例五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会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相同构造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描述。

参阅图1a—图1f,如图中所示,所述吐出量结构安装于水杯杯体(图中未示出)的杯口,用以调节水杯的吐出量,其包括:

一内塞体1,底部贯穿开设有一注液孔11和一进气孔12,且内塞体1的下端面设置有定位部7;

一吐出量调节板2,安装于内塞体1的下方,具有上下端面贯穿设置的多个大小不一的吐出孔4,且吐出量调节板2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与定位部7相配的多个限位部6,每一限位部6均可与定位部7相结合以限位内塞体1和吐出量调节板2间的位置关系,且结合后至少有一吐出孔4与注液孔11相连通;

一阻水硅胶圈3,设置于吐出量调节板2的下端面,用以与水杯杯体的杯口密封相连且达到阻水密封的效果。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具体如图1d和图1e中所示,吐出量调节板2上还贯穿设置有与吐出孔4等量的排气孔5,且每一排气孔5分别与其中一吐出孔4相对应;吐出量调节板2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与吐出孔4等量的限位部6,且每一限位部分别与其中一个吐出孔4相对应;每一组相对应的吐出孔4的中心、排气孔5的中心都位于经过吐出量调节板2的中心的一条直线上。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吐出孔4、排气孔5、以及限位部6的数量均为三个,且均绕吐出量调节板2中心轴呈环状阵列分布于吐出量调节板2上。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定位部7为内塞体1下端面上向下形成的定位筋,限位部6为开设于吐出量调节板2上的定位槽,且定位筋数量也为三个,用以将吐出量调节板2和内塞体1进行轴向定位。且本实施例中,定位筋位于内塞体1下端面的边缘位置,定位槽开设于吐出量调节板2的边缘位置。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具体如图1d所示,吐出量调节板2底面上还设置有凸起筋位21,用以作为吐出量调节板2的操作部,在安装拆卸吐出量调节板2时方便手指捏取。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具体如图1e所示,注液孔11到进气孔12的距离与吐出量调节板2上的每组吐出孔4到排气孔5间的距离相等,且吐出量调节板2上的最大的吐出孔4的尺寸不大于注液孔11的尺寸。从而吐出量调节板2与内塞体1相定位组装后,有一吐出孔4与注液孔11相对,有一排气孔5与进气孔12相对,从而可实现按序调节吐出量和进气的效果。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具体如图1f所示,阻水硅胶圈3下端设有底壁31,所述底壁31向中心轴方向延伸成环状筋位,且环状筋位的内径小于吐出量调节板2的外径,从而阻水硅胶圈3的底壁31可以支撑吐出量调节板2,保证吐出量调节板2在上下方向不会脱落、松动。

且值得指出的是,吐出量是指容器中的液体通过吐出孔4和注液孔11流到外部的出液量。

以下,以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方式中所描述之结构、工艺、选材仅用以说明实施方式的可行性,并无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意图。

当使用者需要调节吐出量时,先拆下阻水硅胶圈3,用手捏住吐出量调节板2的操作部取出,然后选择需要的、合适的吐出孔4并将该吐出孔4大致对准内塞体1注液孔11位置,然后通过内塞体1上的定位筋和吐出量调节板2上的定位槽定位向内塞体1上装入吐出量调节板2,且装入后吐出量调节板2上的吐出孔4中心和排气孔5中心分别和内塞体1上的注液孔11中心和排气孔12中心重合,然后再装上阻水硅胶圈3即可使用,这样就可以实现吐出量的调节机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内塞体1下方设置具有多个大小不一的吐出孔4的吐出量调节板2,使得能够方便快捷的对直饮式水杯吐出量进行调节,适用于多种环境和条件下的应用,且构造简单,成本便宜,吐出量调节板2方便装卸拆洗;吐出量调节板2上凸出筋位21的设置,在安装拆卸吐出量调节板2时能够方便手指捏取;定位槽和定位筋的设置,使得能够将吐出量调节板2和内塞体1准确得定位组合在一起。吐出量调节板2在内塞体1下端,对内塞体1和上盖间的阻水没有影响,因此整个塞体的结构完全不受影响,上盖可做成螺牙式也可以做成一键打开弹跳式。

实施例二

参阅图2a-图2d所示,本实施例的基本组成部分和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例中,吐出量调节板2和阻水硅胶圈3是一体的,具体如图2a和图2d中所示,由于吐出量调节板2和阻水硅胶圈3是一体的,故无需在吐出量调节板2下端面上设置吐出凸起筋位21。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具体如图2c和图2d中所示,定位部7为圆柱状的定位筋,限位部6为与所述定位筋相配的圆形的定位孔。使得定位效果更为牢固可靠。且定位部7和限位部6的数量均为三个。

实施例三

参阅图3a和图3b所示,本实施例的基本组成部分和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例中,吐出孔4、排气孔5、以及限位部6的数量均为两个,定位部7的数量为一个。

实施例四

参阅图4a和图4b所示,本实施例的基本组成部分和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例中,吐出孔4和限位部6的数量均为四个,定位部7的数量仅为一个,而不具有实施例一中所提及的排气孔5。且限位部6为定位槽,定位部7为定位筋,四个限位部6环状分布于吐出量调节板2的边缘位置,注液孔11中心和进气孔12中心对称的设置于内塞体1下端。

在本实施例中,四个吐出孔4环状阵列分布于吐出量调节板2上,当采用其中一个吐出孔4时,该吐出孔4对面的吐出孔4则充当排气孔5。

实施例五

参阅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基本组成部分和结构与上述实施例四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吐出孔4的数量为三个,且没有排气孔5。

实施例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水杯,杯口上安装有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中所述的任一种吐出量结构,且所述吐出量结构的内塞体1上连接有上盖以构成瓶塞结构,从而饮水时不需要将整个瓶塞完全拧开,只需要将瓶塞的上盖部分打开,然后通过内塞体1的注液孔11直接饮用水杯中的水或饮料,同时可通过调整吐出量调节板2和内塞体1间的位置关系实现吐出量的调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