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6848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功能性枕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性枕头。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枕头是指在就寝时支撑使用者的后脑部和颈椎部分,实现使用者的熟睡的就寝辅助物品。

所述枕头的材料采用如织物材料、木材料、聚氨酯等各种材料,且根据功能其形态也有各种形态。然而,现在所上市的大部分枕头由在扁平的六面体上面具有用于支撑后脑部的支撑槽的形态构成。

对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动颈椎和身体的婴幼儿来说,上述一般形态的枕头可以成为导致因窒息而突然死亡的物品。即,若当婴幼儿会翻身而肚子接触于地面的状态时,可以处于面部埋没于枕头的状态,这时,往往发生因不可正常的呼吸而窒息而死的事故。

不仅如此,若婴幼儿使用扁平形态的一般枕头时,因后脑部不能对称地生长而会导致短头畸形及斜头畸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韩国注册专利第10-1413236号(2014年6月23日)

韩国注册专利第10-1474820号(2014年12月15日)



技术实现要素:

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所述问题点而提出。

技术方案

为达成如上所述的目的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性枕头包括主体部, 其弯曲形成以便包围和支撑使用者的后脑部;及后壳,可装拆地安装于所述主体部的背面;其中,所述主体部可包括头脑安置部,其以规定曲率弯曲而凹陷,以便安置使用者的后脑部,一对支撑凸起,其凸出于所述头脑安置部的左侧及右侧的边缘,控制所述主体部的左右方向旋转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性枕头具有如下效果。

第一,与具有平板形态或在平板形成有槽的现有枕头相反,作为反映使用者的头脑形状的3D形状的枕头,能够防止若在头脑生长的婴幼儿使用时,头脑歪斜为不对称的现象或后脑部变成扁平的现象。

第二,通过限制使得刚开始会翻身的婴幼儿不能用自己的力气完全翻身来,预先防止因鼻子埋没于枕头而窒息而死的可能性。

第三,通过将使用者的后脑部所接触的头脑安置部和颈椎部位所接触的颈椎支撑部设置为不同的凹陷程度或厚度来,将颈椎能够维持为“C”形态,从而使颈椎变形为“一”字而发生的颈椎间盘的可能性最小化。进而,还有将“一”字形的颈椎矫正为“C”字形态的姿势矫正效果。

第四,为了洗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性枕头的便利性,直接接触于头脑的主体部和支撑主体部的后壳设置为能够分离,且通过直接接触于头脑的部分采用通风性强的软质材料来,能够预防婴幼儿的痱子或湿疹等的皮肤治病。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性枕头的前面立体图。

图2示出了所述功能性枕头的背面立体图。

图3及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性枕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5示出了根据图1的V-V线截取的纵向剖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图2的VI-VI线截取的横向剖视图。

图7示出了使用者在落枕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性枕头而躺的情况下向右侧回头的状态的附图。

图8示出了使用者在落枕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性枕头而躺的情况下 向右侧回头的状态的附图。

图9示出了使用者在落枕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性枕头而躺的情况下向左侧回头的状态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性枕头。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性枕头的前面立体图,并且图2示出了所述功能性枕头的背面立体图。

参照图1及图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性枕头10可以包括主体部11,其包围和支撑使用者,具体而言包围和支撑婴幼儿的头脑部分及后壳12,其可装拆地结合于所述主体部11的背面。

详细地讲,所述主体部11用于支撑婴幼儿的后脑部和脖子后面部分,因此优选的由能够安稳和卫生的支撑与成人的头皮和皮肤相比更加绵软而敏感的婴幼儿头脑的材料构成。即,优选的由某种程度柔软的软质材料构成,以便当接触像婴幼儿等使用者的头脑时向使用者的头脑不施加冲击,同时优选的由能够及时吸收从使用者的后脑部所流的汗的材料构成。作为一例,所述主体部11可以由氨酯泡沫材料构成。

并且,所述主体部11不是构成为包围使用者的整体头脑的构造,而是优选的构成为只包围除了使用者的脑顶部位以外的后脑部部分的形态。

与此相反,所述后壳12结合于所述主体部11的背面而与使用者要躺的地面直接接触的部分。因此,所述后壳12优选的由因外部冲击不会破损的硬质材料构成。

并且,所述后壳12设计为根据所述主体部11背面形状弯曲形成以便提高一体感。并且,所述后壳12可以构成为与所述主体部11相同颜色,还可以构成为不同颜色。详细地讲,所述后壳12与所述主体部11可分离地结合,从而具有根据消费者的情趣可以交替颜色的特征。并且,所述后壳12可以由能够某种程度忍耐外部冲击的硬质材料构成,作为一例,所述后壳12可以由硅材料构成。

图3及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性枕头的分解立体图,图5示出了根据图1的V-V线截取的纵向剖视图,且图6示出了根据图2的VI-VI 线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3以至图6,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性枕头10包括主体部11及可装拆地结合于所述主体部11的背面的后壳12。

详细的讲,所述主体部11包括头脑安置部111,支撑使用者的后脑部,颈椎支撑部112,从所述头脑安置部111的下端部连续地连接而支撑使用者的颈椎部位,一对支撑凸起113、114,凸出于所述头脑安置部111的前端部左侧及右侧的边缘,安装槽115,在所述主体部11的背面向横向延伸且凹陷规定深度,固定凸起116,从所述头脑安置部111的背面上端部地点向横向以规定长度延伸及凸出,后壳插入槽117,从所述一对支撑凸起113、114的底部后端向前方凹入规定深度,以供所述后壳12的边缘一部分插入。

更详细地讲,所述头脑安置部111用于容纳尤其处于成长头脑的时期且还没完成头部形状的婴幼儿的头脑的部分。因此,所述头脑安置部111可以以规定曲率而适度弯曲且以经过中心部的垂直面为准左右侧对称的形态构成。由此,若长时间使用所述功能性枕头10时,则有助于使婴幼儿的后脑部生长为根据所述头脑安置部111的内周面凸出而对称的形态。

尤其,若后脑部生长为不对称形态的婴幼儿或出生为后脑部扁平状态的婴幼儿使用所述功能性枕头10时,头脑向形成在后脑部和所述头脑安置部111之间的隔离空间生长。从而,不对称形状的后脑部或扁平状态的后脑部变形而生长为根据所述头脑安置部111形状的凸出的后脑部形状。

并且,所述头脑安置部111的上端部因不是设计为覆盖使用者的头顶的实际半球形态,而是设计为延伸至后脑部上端部的形态,从而能够防止头脑部的体温上升和能够维持为通风的状态。

并且,所述颈椎支撑部112形成为在所述头脑安置部111的下端部以规定深度凹陷而支撑使用者的颈椎部分。详细地讲,所述颈椎支撑部112的上下方向断面形态形成为以“C”字形态凸出而弯曲,以便起防止使用者的颈椎变形为“一”字的作用。由此,包围使用者的后脑部的所述头脑安置部111被凹陷,且所述颈椎支撑部112构成凸出而弯曲的“S”字形态的曲线。为此,所述颈椎支撑部112的厚度形成为与所述头脑安置部111的厚度相比更加厚的厚度。

并且,所述颈椎支撑部112的左右方向断面形态由凹进去的凹陷的形状 构成,以便起柔和地包围使用者的脖子而提高使用感的作用。换句话说,所述头脑安置部111和所述颈椎支撑部112的纵截面如图5所示具有向相反方向弯曲的形状,反而横截面如图6所示具有向相同方向弯曲的形状。

另外,因所述主体部11和所述后壳12设计为能够相互分离的结合而只分离所述主体部11来进行洗濯。

详细地讲,在所述主体部11的背面一侧形成有以规定深度凹陷的安装槽115。在图面上,所述安装槽115设计为向横向延伸的形态,但不限于此,还可以向纵向延伸。

并且,在所述后壳12的前面可以凸出形成有用于插入于所述安装槽115的安装凸起121。而且,还可以由所述安装槽115形成在所述后壳12的前面,且所述安装凸起121形成在所述主体部11背面的构造构成。

并且,在所述后壳12的背面中心形成有扁平延伸的平面部122,且所述后壳12形成为根据所述主体部11的背面形状从所述平面部122弯曲到所述后壳12的左右侧边缘。因此,防止在落枕所述枕头10而躺的情况下头脑偏移至左侧和右侧中任一侧。换句话说,使用者在仰躺的情况下除了使用者故意的向左侧或右侧的方向回头的情况之外,使用者的眼睛维持为朝向天花板的状态,以便预防脖子部位的肌肉痛。

并且,在所述左侧支撑凸起113和右侧支撑凸起114的后侧下端部可以凹陷形成有用于供所述后壳12的左右侧边缘的一部分分别插入的后壳插入槽117。通过所述后壳12的左侧及右侧边缘的一部分插入到所述后壳插入槽117来能够最小化所述后壳12从所述主体部11被分离的现象。即,能够最小化所述后壳12结合在所述主体部11的背面的状态下向左右方向摇动的现象。

并且,在所述主体部11的背面上端部地点向左右方向长长地延伸形成有固定凸起116。详细地讲,若所述后壳12结合于所述主体部11的背面,则所述后壳12的上端部接触于所述固定凸起116。由此,能够最小化在所述后壳12结合于所述主体部11的背面的状态下因向上下方向摇动而从所述主体部11被分离的可能性。

另外,所述支撑凸起113、114形成在所述主体部11的左侧上端及右侧上端部地点,免得所述功能性枕头10旋转规定角度以上,从而能够预防婴幼儿的窒息事故。

图7示出了使用者在落枕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性枕头而躺的情况下向右侧回头的状态的附图,且图8示出了使用者在落枕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性枕头而躺的情况下向左侧回头的状态的附图。

参照图7及图8,使用者,尤其婴幼儿在落枕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性枕头10而躺的状态下,为了翻身能够作出向左侧或右侧回头的动作。

以往一般的枕头是没有限制婴幼儿为翻身而回头的功能,因此不时地发生婴幼儿在翻身的状态下鼻子和口密接于枕头而窒息而亡的事故。

然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性枕头10具有限制使得使用者回头时回头的角度小于设定角度的功能。

详细地讲,所述左侧支撑凸起113和右侧支撑凸起114的后面位于与所述后壳12的后面相比更加前方的位置。换句话说,在所述枕头10平正地放在设置面的状态下,即在所述平面部122密接在地面的状态下,所述左侧支撑凸起113及右侧支撑凸起114的背面位于与所述平面部122相比更加上侧的位置。

借助这些构造,使用者在落枕所述枕头10而躺的状态下,容易回头到所述左侧支撑凸起113或右侧支撑凸起114的背面接触到地面。但是,在所述后壳12的左侧边缘部分和所述左侧支撑凸起113的背面接触于地面的状态(图8的状态)或所述后壳12的右侧边缘部分和所述右侧支撑凸起114的背面接触于地面的状态(图9的状态)下,由婴幼儿力气不容易更加旋转所述枕头10。

因此,作为使用者的婴幼儿为翻身回头也所述枕头10实际不能以与所述左侧支撑凸起113或右侧支撑凸起114接触于地面的状态相比更加大的角度旋转,从而明显减少发生婴幼儿因窒息而突然死亡的可能性。

并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性枕头10除了防止婴幼儿因窒息而突然死亡的效果以外,还有有助于婴幼儿的后头部生长为左右对称的凸出形状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