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热饮水机水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22868发布日期:2018-06-17 23:34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即热饮水机技术领域,特别是即热饮水机水路系统。



背景技术:

即热饮水机是一种即按即出热水,无需用户等待的饮水机,因其提供热水便捷高效的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然而,现有的即热饮水机普遍出水流量较小,不能满足用户需要。因为将冷水即时烧开需要消耗的能量很大,为了提高出水流量,行业内普遍的做法是加大电热器的功率,但出于用电安全因素考虑,电热器的功率不能无限制的提升,一般不允许超过2500W。

因为家用排插的额定电压是250V,额定电流10V,当插在排插上的电器功率超过2500W时,电流超过10A,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即热饮水机水路系统。它解决了现有的即热饮水机热水出水流量小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即热饮水机水路系统,包括平衡水箱、水泵A和水泵B;

平衡水箱内设有出水仓、加热仓、进水仓和排水仓;

出水仓下部设有出水口,进水仓下部或平衡水箱的箱壁上设有进水口,进水口直接或间接连通至进水仓内部,排水仓下部设有排水口;

出水仓、加热仓、进水仓和排水仓均处在同一大气压下;

加热仓与进水仓在下端相互连通;

进水仓达到最高水位而溢出的水流入排水仓;

加热仓内的水沸腾后翻滚越过加热仓的侧壁进入出水仓;

水泵A的出水端与进水口连通,水泵A的进水端与水源连通,水泵B一端通过管道A连通至加热仓内,水泵B另一端通过管道B连通至进水仓内。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出水仓、加热仓、进水仓和排水仓在上端分别通过各自的腔壁与平衡水箱顶面之间的间隙相互连通,平衡水箱内还设有排气腔,排气腔的上端与出水腔的上端连通,排气腔的下端与大气相通。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加热仓与进水仓通过隔板B分隔开,且加热仓与进水仓在下端通过隔板B与平衡水箱底面之间的间隙连通。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管道A一端为自由端,另一端为连接端,其自由端伸入并位于加热仓的上端,其连接端连接在水泵B的进水端口上;管道B一端为自由端,另一端为连接端,其自由端伸入并位于进水仓的上端,其连接端连接在水泵B的出水端口上。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其还包括余水回流机构,余水回流机构包括浮筒、配重块、密封台及三通接头;浮筒设在排水仓内,并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上浮或下沉,配重块连接在浮筒下端,密封台设在排水仓的底部,密封台上设有与排水仓的排水口位置对应的漏水孔A;当排水仓内无水时,配重块在重力作用下紧压密封台,进而封闭排水仓的排水口,三通接头的第一端通过管道与排水仓的排水口连通,第二端通过管道与水泵A的进水端连通,第三端通过管道与水源连通。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余水回流机构还包括密封垫,密封垫设在密封台的上端面上,密封垫上设有与配重块的漏水孔A位置对应的漏水孔B,当排水仓内无水时,配重块在重力作用下紧贴密封垫,进而封闭排水仓的排水口。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余水回流机构还包括导向架,导向架连接在排水仓的内壁中,浮筒活动安装在导向架的中心孔中。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余水回流机构还包括限位档板,限位挡板连接在排水仓的内壁中,并位于浮筒上端。

结合本发明在即热饮水机上的应用说明优点:

1、即热饮水机通电后即开始预热,加热仓与进水仓内的水通过大范围的循环而混合均匀,且水温始终保持在预定温度(高于水源温度的温水)附近。当用户按下出水键后,电热器仅需将温水加热至沸腾,需要消耗的能量减少,在不增加电热器功率的前提下,加热效率提升,出水水量增加。

2、加热仓与进水仓在下端相互连通,管道A的自由端位于加热仓的上端,管道B的自由端位于进水仓的上端。当水泵B启动后,加热仓与进水仓的水可形成由下之上的大范围循环,使两个仓的水温在各层面各处均一致,避免出现热水分层的现象。

3、当水泵A工作时,余水回流机构可使排水仓内的水不流回水源处,而是通过水泵A再次进入进水仓,整台即热饮水机仅需设置一条连通至水源的进水管,整机更简洁美观。

4、出水温度始终保持在水的沸点,不受环境、水源温度的干扰。平衡水箱本质上为连通器,这使得加热仓与进水仓的水位始终保持等高,加热仓所能达到的最高水位为隔板C19的高度,该高度低于加热仓的侧壁17的高度,隔板C19与侧壁17的高度差为S,只有当加热仓内的水沸腾翻滚越过侧壁17,才能流入出水仓,即保证了出水温度的恒定。

5、水泵A的泵出流量设置为定值即可,无需精细调控也能保证出水量稳定及水温恒定,降低了控制电路板的设计制造成本。当单位时间内进入进水仓的水量大于单位之间内加热仓翻滚而出的沸水量时,多出的水会漫过进水仓的最高水位流入排水仓。使加热仓的沸水水位处于动态平衡。

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为与实施例1适配的即热饮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与实施例2适配的即热饮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即热饮水机水路系统,包括平衡水箱、水泵A2和水泵B3。

平衡水箱内设有出水仓11、加热仓12、进水仓13和排水仓14。出水仓11底部设有出水口111,进水仓13底部设有进水口131,排水仓14底部设有排水口141。

出水仓11、加热仓12、进水仓13和排水仓14均处在同一大气压下。具体的说,出水仓11、加热仓12、进水仓13和排水仓14在上端分别通过各自的腔壁与平衡水箱顶面之间的间隙相互连通,平衡水箱内还设有排气腔16,排气腔16的上端与出水腔11的上端连通,排气腔16的下端与大气相通。

加热仓12与进水仓13在下端相互连通。具体的说,加热仓12与进水仓13通过隔板B17分隔开,且加热仓12与进水仓13在下端通过隔板B17与平衡水箱底面之间的间隙连通。

参看图1,排水仓14与进水仓13相邻,进水仓13所能达到的最高水位为隔板C19的高度,进水仓13达到最高水位而溢出的水全部流入排水仓14。

出水仓11与加热仓12相邻,加热仓12内的水沸腾后翻滚越过加热仓的侧壁15进入出水仓11。

水泵A2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进水仓13的进水口131连通,水泵A2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水源连通。水泵B3一端通过管道A31连通至加热仓12内,水泵B3另一端通过管道B32连通至进水仓13内。

管道A31一端为自由端,另一端为连接端,其自由端伸入并位于加热仓12的上端,其连接端连接在水泵B3的进水端口上。管道B32一端为自由端,另一端为连接端,其自由端伸入并位于进水仓13的上端,其连接端连接在水泵B3的出水端口上。

实施例2: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还包括余水回流机构,余水回流机构包括浮筒42、配重块43、密封台44及三通接头45。浮筒42设在排水仓14内,并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上浮或下沉,配重块43连接在浮筒42下端,密封台44设在排水仓14的底部,密封台44上设有与排水仓14的排水口141位置对应的漏水孔A441;当排水仓14内无水时,配重块43在重力作用下紧压密封台44,进而封闭排水仓14的排水口141,三通接头45的第一端通过管道与排水仓的排水口141连通,第二端通过管道与水泵A2的进水端连通,第三端通过管道与水源连通。

优选,余水回流机构还包括密封垫46,密封垫46设在密封台44的上端面上,密封垫46上设有与配重块43的漏水孔A441位置对应的漏水孔B461,当排水仓14内无水时,配重块43在重力作用下紧贴密封垫46,进而封闭排水仓14的排水口141。

优选,余水回流机构还包括导向架47,导向架连接在排水仓14的内壁中,浮筒42活动安装在导向架47的中心孔中,并只能在导向架47中心孔孔壁的限制下,上下移动。

优选,余水回流机构还包括限位档板41,限位挡板41连接在排水仓14的内壁中,并位于浮筒42上端。

结合本发明在即热饮水机上的应用简述实施例1的原理:

如图4所示,即热饮水机下端的壳体5内设有控制电路板6,加热仓12内设有电热器7,进水仓13内设有温度水位复合传感器组8。控制电路板6分别与水泵A3、水泵B4、电热器7及温度水位复合传感器组8电连接,其可接收来自温度水位复合传感器组8的信号,进而调控水泵A2、水泵B3及电热器7的运行状态。

当用户接通即热饮水机的电源后,即开始预热,水泵A2启动,将水源处的水泵入进水仓13及加热仓12,当水漫过温度水位复合传感器组8后,水泵A2断电,电热器7通电启动加热,水泵B3随后启动,使加热仓12与进水仓13的水形成大范围的循环(循环路线参看图4中箭头所示),最终达到温度一致。

当进水仓13的水温达到预设温度后(温度水位复合传感器组8可检测水温),电热器7和水泵B3断电。过一段时间,当进水仓13的水温低于预设的预热温度后,电热器7和水泵B3再次启动,将进水仓13的水温提升至预设温度,之后,电热器7和水泵B4再次断电,如此循环往复,使进水仓13的水温始终保持在预设温度附近。

当用户需要热水时,按下出水键(图中未示出),电热器7仅需将加热仓12的温水加热至沸腾,需要消耗的能量减少,在不增加电热器功率的前提下,加热效率提升,出水水量增加。

简述实施例2中余水回流机构的原理:

如图3、5所示,余水回流的前提条件是,水泵A2的流量大于单位时间内从加热仓12中翻滚而出的沸水量。满足该前提条件的情况下,在水泵A2工作期间,进水仓13持续的溢出水进入排水仓14,称为余水。

当排水仓14无水或仅有少量余水时,配重块43在重力作用下紧贴密封垫46,进而封闭排水仓14的排水口141。

当排水仓14中液面达到一定高度后,浮筒42上浮,排水仓14排水口141打开,此时水泵A2通过三通管即抽取水源处的水,也抽取从排水仓14排水口141流出的水。在水泵A2的吸力作用下,余水又再次进入进水仓13,实现余水回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