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15410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后挂式单边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后挂式双边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和后挂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的固定座。



背景技术:

坐便式坐便器存在于城市每个家庭,而且越来越多的农村用户也开始使用坐便式坐便器。部分高档公共场所卫生间也设置坐便式坐便器。陶瓷或不锈钢坐便式坐便器具有清洁卫生、无异味、使用方便和舒适性好等优点将逐渐取代传统蹲便式坐便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化、隐蔽性强、结构强度高、干净、卫生、使用方便和可反复使用的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在坐便器表面安装固定座。在固定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轴套。

在固定座上通过独立的转轴铰接有摆动部件,该独立的转轴与坐垫转轴平行;并且,摆动部件及独立的转轴位于坐垫转轴座前侧,并位于坐垫与坐便器之间。

摆动部件设有能够驱动坐垫翻转的摆板;当摆动部件沿独立的转轴向上翻转时,能推动坐垫一起向上翻转运动。摆动部件与转轴为一体或者为分体。或者,固定座与转轴为一体或者分体。或者,固定座和摆动部分都与转轴为分体。

再设置用于驱动所述摆动部件向上翻转的传动部分和驱动部分,驱动部分通过传动部分迫使摆动部件沿自由的转轴向上翻转,摆动部件向上翻转的同时推动坐垫向上翻转。

固定座主体的一侧或两侧向外延伸至坐便器坐垫区域之外,在一侧或两侧延伸部位的外端部设置有定支座;摆动部件或者转轴向外延伸至坐便器坐垫区域之外,在延伸部位的外端部设置有动支座;驱动部分通过传动部分迫使动支座向定支座靠近,从而带动摆动部件沿自由的转轴向上翻转,摆动部件向上翻转的同时推动坐垫向上翻转。

在框架的一侧或两侧或中部设置有定支座,在摆动部件的一侧或两侧或中部设置有动支座,动支座与定支座位置对应。

驱动部分为电机通过齿轮箱变速驱动;驱动部分设置在框架上时,驱动部分的电机通过齿轮箱变速后直接驱动转轴转动,驱动部分不设置在框架上时,驱动部分的电机通过齿轮箱变速后,再通过传动部分间接驱动转轴转动;设置有供电机供电的电源及开关。

还设置牵引部分:一个或两个缠绕在坐便器坐垫上的套环,套环与所述摆板末端连接。或者,一个或两个粘贴于坐垫底部内侧的连接片,连接片通过牵引绳与摆板末端连接

固定座与摆动部件相互不重叠或者有部分重叠。

固定座借助于坐垫转轴座受到约束,或借助于坐便器上表面和两侧面受到约束,或借助于水箱收到约束;或者,固定座粘贴于坐便器表面受到约束;或者,在坐便器表面粘贴约束块,固定座卡装于约束块上受到约束;或者,所述固定座:为一体式或者为组合对接式;或者,所述固定座:固定座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向前突出超过轴心的支撑延边;或者,所述固定座:与坐便器坐垫转座根部接触的内侧边设置有约束立板;或者,所述固定座:与坐便器坐垫转座根部接触的内侧边设置嵌入板;或者,所述固定座:设置有包裹在坐垫转轴座外侧的固定式约束立板和可调式约束立板,两者之间通过拉杆连接并可调;或者,位于固定座边缘的延伸部位与定支座活动组装;或者,摆动部件的拉板与动支座之间活动组装。

所述驱动部分为脚踏驱动部分或者为电机驱动部分或者为电推杆驱动部分或者为气压驱动部分;所述脚踏驱动部分包括底座和脚踏板,两者相对运动并设置复位部件,前支座和后支座随着底座和脚踏板运动能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电机驱动:在固定座上安装电机或配减速机,电机或减速机的输出轴直接或间接驱动摆动部件向上翻转,间接驱动时在固定座和摆动部件上分别设置定支座和动支座,在电机或减速机输出轴位置设置有相互靠近或远离的前、后支座;所述电动推杆驱动:固定座和摆动部件上分别设置定支座和动支座,电动推杆连接在定支座和动支座之间;所述气压驱动部分包括一个脚踏气囊,脚踏气囊设置有相互靠近或远离的前、后支座。

所述传动部分为闸管和闸线配合传动,或者为机械连杆传动,或者为气管传动或者为电传动;所述闸管和闸线配合传动:包括套装在一起的闸管和闸线,闸线的首端挡块卡固于动支座内,闸管的首端卡阻于定支座上,闸线和闸管的末端分别卡固于驱动部分的前、后支座上;所述机械连杆传动:连杆传动的始端伸缩部分别连接于定支座和动支座上,连杆传动的末端伸缩部分别连接于驱动部分的运动部位;所述气管传动:气管一端连通于脚踏气囊,另一端连通于气缸,气缸的缸体固定于定支座上,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于动支座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利用坐便器的坐垫转轴座对固定座进行约束,利用坐垫底部支撑块与坐便器上沿之间普遍存在的间隙,作为外露部分的引出间隙,从而将翻转驱动装置的大部分设计为隐蔽状态、少部分作为外露部件与传动部分传动连接。隐蔽性强,基本不影响坐便器外观。本发明可以方便地驱动坐便器坐垫翻转九十度,实现人到脚踏翻转,人走自动落下的目的,使用非常方便,不用手接触坐便器坐垫,干净卫生。

2、本发明是一种直接使用的配合部件,不用现有坐便器或坐垫做任何修改,从而达到较广的普及性和低成本特点。

3、本发明设置了与坐垫转轴之外的独立转轴,该独立转轴与坐垫转轴存在间距,实质是增大了力臂,从而降低局部扭力过大问题。本发明通过多次受力分析和反复试验得出合理方案,实现结构最简和最优化,容易实施,装配简易。外形美观,恰当。牵引部分能够牵拉坐垫一起运动,换可以随时释放牵引部分,使其不随翻转部分一起运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是本发明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是图4的D向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7是本发明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8是本发明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七。

图9是本发明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九。

图10是本发明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十。

图11是本发明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十一。

图12是本发明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十三。

图13是本发明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十四。

图14是传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的B向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脚踏驱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8是本发明脚踏驱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之七。

图19是本发明脚踏驱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之九。

图20是图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脚踏驱动部分的气压驱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脚踏驱动部分的电动推杆驱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的一种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柔性释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3中调节机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图25的去壳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拉杆式释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图26中摆杆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图29中摆杆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31是本发明单层双边单控上拉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摆动式脚踏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本发明脚踏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竖向脚踏装置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35是图34的装配状态示意图。

图36是图35中连杆与轴装配状态示意图。

图37是底座骨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8是脚踏骨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9是本发明脚踏摆杆驱动装置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40是本发明的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41是图39中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42是本发明含有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3是本发明的去壳侧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4是本发明的去壳侧面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5是单边驱动的坐便器坐垫翻转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6是双边驱动的坐便器坐垫翻转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7是本发明脚踏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固定座:101为外框,102为延伸部位,103为定支座,104为线孔,105为进线口,106为定轴套,107为支撑延边,108为收敛部,109为约束立板,109’可调式约束立板,110为连接片,111为约束套,112为齿状接头,113为导向论,114为防磨垫,115为调节螺杆,116为螺孔,117为拉杆,118为固定块,119为支撑槽,120为嵌入板,121为调节孔,122为调节螺母,123为调向螺栓,124为后连杆,125为前连杆,126为弹片,127为短轴,128为支撑脚,129为推力轴承,130为电机,131为齿轮箱,132为开关,133为侧连杆,134为锁紧螺栓,135为铰链,136为挡片,137为连接螺钉,138为上夹板,139为下夹板,140为销轴,141为扭簧。

标号2为摆动部件:201为连板,202为摆板,203为拉板,203’为组合拉板,204为动支座,205为线孔,206为进线口,207为动轴套,208为让位槽,209为支撑头。

标号3为转轴。

标号4为传动部分:401为闸管,402为闸线。

标号5为脚踏部分:501为底座,502为脚踏板,502’为直接脚踏板,503为前上连杆,504为前下连杆,505为后上连杆,506为后下连杆,507为转轴,508为后拉杆,509为前拉杆,510为后支座,511为前支座,512为前撑杆,513为滑轮,514为脚踏垫,515为后撑杆,516为斜撑杆一,517为斜撑杆二,518为中轴,519为扭簧,520为平滑道,521为平滑块,522为竖滑块,523为侧壁,524为竖滑道,525为防翻拖,526为支撑轴,527为主摆杆,528为从摆杆,529为锁紧销,530为支撑销。

标号6为辅助推压部件:601为弹片,602为固定包边,603为翻卷部位,604为滑轮。6’为橡胶套。6”为弹片与橡胶体组合的弹性部件。

标号7为牵引部分:701为套环,702为拉绳,703为拉环,704为收缩固定扣。

标号8为坐便器:801为坐垫,802为坐垫支撑块,803为坐垫转轴座,804为储水箱,805为坐垫转轴。

9为气缸,10为电动推杆。

7a为闸线,71a为闸线管挡座,72a为闸线,73a为闸线挡块,8a为释放杆,81a为动挡台,82a为定挡台,83a为铰接孔。511a为底座底板,512a为底座侧板,513a为底座端插口,514a为底座侧插口,515a为固定孔,516a为内壳,517a为固定孔,518a为支撑台;521a为外壳面板,522a为外壳立板,531a为摆杆,531a为从动摆杆,531b为主动摆杆,532a为摆杆前端座,533为摆杆中轴座,533a为从动摆杆中轴座,533b为主动摆杆端轴套,534a为摆杆牵引头,535a为挡块嵌槽,536a为进线口,537a为推杆,5371a为单L型推杆,538a为挡板,5381a为辅助支撑腿,539a为圆弧转动支撑面,541a为调节支座,542a为调节螺杆,543a为定位螺母,544a为定位导向槽,545a为弹簧,546a为内通孔,547a为外通孔,548a为顶头;561a为翻转架,562a为翻转轴,563a为牵引孔,564a为回位弹簧,565a为牵引弹簧,566a为脚踏杆,567a为套管,568a为螺栓,569a为挡头,570a为弹性挡舌,571a为限位挡板,572a为卡槽,573a为脚踏杆牵引孔,574a为脚踏杆支撑段。

711a为底座侧壁,712a为底座支撑脚,713a为底座定轴孔,714a为底座轴座,721a为脚踏板,722a为脚踏板动轴孔,723a为脚踏板定轴孔,724a为脚踏板侧壁,731a为支撑框,732a为滑轮,733a为辅助连板,734a为固定扣,741a为挡板座,742a为闸管插槽,743a为闸线槽,744a为内卡台,751a为闸管,752a为闸线,753a为闸线挡块。

711b为脚踏盖,712b为脚踏盖固定孔,721b为脚踏骨架,722b为脚踏骨架固定孔,723b为脚踏骨架条形孔,724b为脚踏骨架中轴孔,731b为底座骨架,732b为底座骨架固定孔,733b为底座骨架条形孔,734b为底座骨架中轴孔,735b为骨架让位孔,741b为底座,742b为底座固定孔,743b为闸线管安装孔,751b为连杆一,752b为连杆二,753b为长滑轴,754b为长定轴,755b为短轴,756b为长轴套,757b为短轴套,758b为长轴孔,759b为短轴孔,761b为闸管,762b为闸线,763b为挡块,764b为闸管挡台,765b为固定扣,771b为脚踏垫,772b为地垫,781b为调节架,782b为上限位调节螺杆,783b为拉簧杆,784b为拉簧,785b为内嵌螺母,786b为上挡边,787b为拉簧座,788b为侧挡边,789b为通孔,791b为下限位调节螺杆。

511c为底座底板,512c为底座侧板,513c为底座端插口,514c为底座侧插口,515c为固定孔,516c为底座壳,517c为扣边;521c为外壳面板,522c为外壳立板,523c为连接孔一,524c为连接孔二,525c为摆杆轴孔,526c为脚踏轴孔,531c为内壳,532c为固定孔一,533c为固定孔二,541c为摆杆,542c为摆杆中轴座,543c为插孔,544c为摆杆端轴座,545c为摆杆端轴孔,546c为摆杆中轴孔,551c为脚踏段,552c为驱动段,553c为脚踏中轴孔,554c为脚踏端轴孔,555c为脚踏端部滑孔,561c为推拉杆,571c为支撑体,572c为摩擦阻尼块,573c为调节螺栓,571c为调节支座,572c为调节螺杆,573c为定位螺母,574c为定位导向槽,575c为弹簧,576c为内通孔,577c为外通孔,578c为顶头。

6d为固定带,6c为双L型钢丝架。511d为底座底板,5121d为电机座,513d为底座端插口,514d为底座侧插口,515d为齿轮箱安装槽,516d为轴套;521d为摆杆,522d为从动齿轮,523d为插孔,531d为外壳,532d为轻触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包括多种形式,主要部分包括固定座、摆动部件、传动部分、驱动部分,以及牵引部分。

其中,固定座1的种类:安装在坐垫转轴座上;安装在坐便器表面及两侧;为一体式固定座;为组合式固定座;左右组合固定座;前后组合固定座;延伸部分组合的固定座;含约束立板的固定座;含嵌入板的固定座;含支撑延边的固定座;锯齿状对接的固定座;拉杆连接的固定座;定支座向下的固定座;定支座倾斜向上的固定座;两侧含支撑脚的固定座;两侧含弹片的固定座;安装有电机及齿轮箱的固定座;安装有夹子的固定座;中部设置有定支座的固定座;配有导向论的固定座;含有多个调节连杆的固定座;含有耐磨垫或柔性垫的固定座;固定座粘贴固定在坐便器表面;在坐便器表面粘贴约束块再固定座套装与约束块等。

摆动部分2:双摆板和转轴一体式;双摆板和转轴分体式;单摆板和转轴一体式;单摆板和转轴分体式;含有动支座;不含动支座;双动支座;两摆板彼此独立式;两摆板与主体组合式;动支座与主体组合式;动支座连接于摆板外侧;动支座连接于转轴外侧;动支座向前伸;动支座向后伸;动支座位于两摆板中部等。

传动部分4:闸管和闸线配合传动;机械连杆传动;为气管传动;电传动;所述闸管和闸线配合传动:包括套装在一起的闸管和闸线,闸线的首端挡块卡固于动支座内,闸管的首端卡阻于定支座上,闸线和闸管的末端分别卡固于驱动部分的前、后支座上;所述机械连杆传动:连杆传动的始端伸缩部分别连接于定支座和动支座上,连杆传动的末端伸缩部分别连接于驱动部分的运动部位;所述气管传动:气管一端连通于脚踏气囊,另一端连通于气缸,气缸的缸体固定于定支座上,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于动支座上。等。

驱动部分5:脚踏驱动部分;电机驱动部分;电推杆驱动部分;气压驱动部分。所述脚踏驱动部分包括底座和脚踏板,两者相对运动并设置复位部件,前支座和后支座随着底座和脚踏板运动能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电机驱动:在固定座上安装电机或配减速机,电机或减速机的输出轴直接或间接驱动摆动部件向上翻转,间接驱动时在固定座和摆动部件上分别设置定支座和动支座,在电机或减速机输出轴位置设置有相互靠近或远离的前、后支座;所述电动推杆驱动:固定座和摆动部件上分别设置定支座和动支座,电动推杆连接在定支座和动支座之间;所述气压驱动部分包括一个脚踏气囊,脚踏气囊设置有相互靠近或远离的前、后支座。等。

辅助推压部件6:一个固定在摆板末端的弹片,弹片向上翘起,弹片末端弯曲为光滑弧形或安装有光滑套;或者,一个固定在摆板末端的支撑套;或者,在摆板末端安装的滑轮;或者,在摆板末端固定弹片,在弹片末端安装滑轮。等。

牵引部分7:一个或两个缠绕在坐便器坐垫上的套环,套环与所述摆板末端连接。或者,一个或两个粘贴于坐垫底部内侧的连接片(块),连接片通过牵引绳与摆板末端连接。等。

以上各部件多种形式通过择一或择多的方式组合安装,可形成多种不同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上述多种实施方式的典型情况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第一种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

参见图1。在坐便器表面安装固定座,固定座主体的一侧或两侧向外延伸至坐便器坐垫区域之外,在一侧或两侧延伸部位的外端部设置有定支座。

参见图1。在固定座上通过独立的转轴铰接有摆动部件,该独立的转轴与坐垫转轴平行;并且,摆动部件及独立的转轴位于坐垫转轴座前侧,并位于坐垫与坐便器之间。

摆动部件设有能够驱动坐垫翻转的摆板;当摆动部件沿独立的转轴向上翻转时,能推动坐垫一起向上翻转运动。

摆动部件与转轴为分体,即摆动部分的侧边设置动轴套,动轴套与定轴套相互让位并贯穿安装有转轴。摆动部件或者转轴向外延伸至坐便器坐垫区域之外,在延伸部位的外端部设置有动支座。参见图16,

驱动部分:驱动部分通过传动部分使动支座向定支座靠近,从而带动摆动部件沿自由的转轴向上翻转,摆动部件向上翻转的同时推动坐垫向上翻转。驱动部分采用脚踏驱动,可采用如图17-图19中任意一种脚踏驱动结构,或者其他脚踏驱动结构。

参见图14。传动部分:包括套装在一起并能相对滑动的闸管401和闸线402,闸线402的首端挡块卡固于动支座204内,闸管401的首端卡阻于定支座103上,闸线402和闸管401的末端分别卡固于脚踏驱动部分的前、后支座上。

参见图15,还设置牵引部分:一个或两个缠绕在坐便器坐垫上的套环,套环与摆板末端连接。

如图1,固定座1与摆动部件2之间采用铰接关系:在所述固定座1的两侧设置有定轴套106,在所述转动部分的连板201或两摆板202的后侧根部设置有动轴套207,内转套与外转套对接并贯穿安装有转轴。固定座1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和状态。摆动部件可绕转轴选择90度竖立,或者复位放平。摆动部件的摆板202是与坐垫内轮廓匹配,并不外露。固定座1和摆动部件2都有一部分伸出坐垫区域之外,这是必要的。固定座1伸出的部位为延伸部位102,摆动部件2伸出的部位为拉板203。上拉式驱动:位于固定座1两侧的外延部位末端设置的定支座103,方向向上或向后倾斜。位于摆动部件2向外延伸到拉板203末端的动支座204,方向水平。拉板203随摆动部件2一起旋转90度后,可使动支座204与定支座103的线孔中心基本重合(定支座103最好位于转轴中心线后侧)。

对动支座204与定支座103分别增加传动部分后,再使摆板202驱动坐垫或翻盖处于负重状态,此时摆动部件2受到向下的压力和向前的推力,从而固定座1的前侧边向下压力增大,后侧边有向上翘起趋势,容易向前倾翻,而且固定座1有向前滑动的趋势。然而,固定座1的后挂式结构可以克服其向前滑动。在固定座1的两侧设置有向前突出超过轴心的支撑延边107,该支撑延边107可以很大程度上削弱倾翻力度,保持固定座1稳定。当然,也可以再补充采用粘贴的方式,例如对固定座1底部设置强力胶水使其粘贴在坐便器后侧表面。由于坐便器表面为硬质光滑瓷面,硬度高、性能稳定。所以不会因强力胶水而受到任何损坏。也可以采用防水双面胶等弱力胶条进行粘贴。图1中有一定高度的约束立板109,约束立板109在包裹于坐垫转轴根部的同时,进一步削弱了固定座1的倾翻趋势,使其稳定。

在摆板202的末端设置有辅助推压部件可以采用图1中F1、F2、F3和F4所示的结构或其他结构。如图15中的F1,辅助推压部件是一个固定在摆板202末端的弹片601,弹片601向上翘起,弹片601末端弯曲为光滑弧形或安装有光滑套。设置弹片601的目的:可以根据不同坐便器坐垫内凹槽深度,用户可自行调整弹片601弯曲度(不同坐便器坐垫内侧凹陷程度不同,如果不能调整辅助推压部件的支撑高度,将很难达到恰好匹配支撑的目的),该弹片601硬度足以翻转坐垫,具有缓冲作用。但弹片601的更大作用是:防止用于在自行调整是出现调整过量问题,如果调整过量,会造成坐垫在人体重力压迫下被硬性支撑压破。采用弹片601,弹片601在翻转坐垫时有足够支撑力度,几乎不形变;弹片601调整不过度时,人体重压下也不会是弹片601形变;只在弹片601过度调整后被人体重压下时,才发生形变。变形后能释放最大压力,保护坐便器坐垫安全。

实施例2:第二种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

参见图2。主要部分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的是:固定座为组合式,所设置的约束立板9和可调式约束立板9’前后套装在一起,并通过连接螺钉连接在一起,并能够调节宽度,从而可是各立板固定在坐垫转轴座的侧面。同时在约束立板9或可调式约束立板9’底部设置有嵌入板120。嵌入板120可以深入坐垫转轴座内部,从而牢固地约束固定座。

摆动部件也是组合式,其两侧的动支座为活动组装的结构,例如图2中的G和G’的结构,通过螺栓连或者通过插接等方式活动安装。摆板也可以采用活动安装的方式。摆板末端的辅助推压部件,可以通过一个弹片安装在摆板末端。

实施例3:第三种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

参见图3。主要部分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的是:固定座1为左右对接的组合式,设置有调节孔并安装有连接片110。便于安装和调节宽度,以适合不同宽度型号的坐便器使用。

摆动部件2是两个完全独立的部分,两部分都含有摆板102,两部分分别设置有动轴套并安装有转轴。

本实施例中,可将固定座及摆动部分的左右两个独立部分组合使用,也可以拆开单独使用。组合使用时为双驱动方式,拆开使用时为单驱动方式。

实施例4:第四种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

参见图4和图5。主要部分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的是:固定座1是一种简易的一体式结构。固定座1和摆动部件2基本不重合。完全是单层结构。

本实施例适合新式坐垫安装(新式坐垫的转轴座为两个圆形支座)。针对新式坐垫转轴座结构,在固定座1中部又设置了中部的定轴套106,使固定座1与转动部件之间铰接强度加强。

实施例5:第五种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

参见图6。主要部分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的是:采用一种简易版的固定座,固定座两侧向下的延伸部分,其外侧设置定支座,其内侧设置耐磨垫或者柔性垫层。该固定座虽然宽度不可调,但针对两侧边平行的特定型号坐便器使用,而且通过柔性垫层可以提高其固定强度,通过设置支撑延边107可以防止其侧翻。

另外,本实施是在转轴的末端设置延伸部分并设置动支座,与实施例1-4有所不同,本实施例为下拉式驱动转轴转动(有利于隐藏动支座和传动部分)。驱动摆板运动的方式有两种,方式一:转轴作为主动部件,摆板跟随转轴一起转动,如本实施例。方式二:摆板作为主动部件,转轴只是被动旋转,如实施例1-4。

实施例6:第六种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

参见图7。主要部分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的是:固定座包括左右两个基座,两基座通过拉杆连接在一起,并可以调节宽度。两基座后侧分别设置半包围装大约束立板,以及嵌入板,用于固定在坐垫转轴座内。本实施例用于驱动摆板运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转轴作为主动部件,摆板跟随转轴一起转动;另一种是:摆板作为主动部件,转轴只是被动旋转。

实施例7:第七种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将固定座连接在坐便器表面的方式:在坐便器表面用强力胶粘贴固定块,并在固定座上设置与之匹配的安装孔,固定座套装于固定块后,在固定块上再套装挡盖。从而,固定座能够被牢固地安装在坐便器表面。实际上,此处的固定块起到约束作用,防止固定座滑动和翘起,固定块距离转轴中心线较远,力臂长,所以固定块本身承受的力度并不大,但约束作用却很好。

实施例8:第八种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

参见图8。主要部分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的是:固定座为左右对接并固定的结构,图8中,左右两部分通过锯齿状接头匹配连接在一起,并设置约束套,从而可以调节和固定。左右两部分都设置有嵌入板,可以插入到坐垫转轴座内部,达到牢固固定的目的。

本实施例的固定座也可以如图8所述,在两侧延伸部分设置螺孔并安装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的内端设置有支撑脚,支撑脚背面设置有支撑槽,调节螺栓顶压在支撑槽内。这种通过可调式支撑脚的结构,适合异性坐便器。

实施例10:第十种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

参见图9。主要部分与实施例9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的是:固定座为左右对接的组合结构,左右两部分的约束立板相互套接在一起,可以在左右约束立板之间设拉杆进行调节,也可以如图9所示在转轴两端的螺母与定轴套之间安装推力轴承。

实施例11:第十一种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

参见图10。主要部分与实施例9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的是:固定座设置了可调连杆。在固定座的左右两个基座上分别设置定轴套,分别设置固定块。转轴携带摆板安装有定轴套内。在两固定座上分别固定有调向螺栓,在两调节螺栓123上安装有调节螺母122,调节螺母122上设置调节孔121,两调节螺栓123的螺纹方向相反。从而可以实现宽度可调性。

实施例12:第十二种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

参见图11。主要部分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的是:驱动部分采用电机及齿轮箱驱动结构。

实施例14:第十四种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

参见图12和图13。主要部分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的是:固定座主体的两端或者一端安装有夹子。该夹子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上夹板和下夹板通过销轴铰接在一起,并安装有扭簧。定支座设置在上夹板的外侧。定轴套设置上夹板上侧或者设置在固定座主体位置的上侧。上夹板和下夹板分别加持在固定座主体端部的上下表面。为了提高稳定性,在上夹板或者在下夹板上设置有插头,同时在固定座主体端部位置设置有对应的插槽,插头匹配安装与插槽中,从而确保夹子与固定座主体之间牢固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上拉式驱动摆板转动,方式一:转轴作为主动部件,摆板跟随转轴一起转动;方式二:摆板作为主动部件,转轴只是被动旋转。

实施例17:第十七种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

参见图21。主要部分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的是:驱动部分采用脚踏气囊。传动部分采用气管和气缸。气缸连接在动支座和定支座之间。

实施例18:第十八种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

参见图22。主要部分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的是:驱动部分采用电动推杆,电动推杆连接于动支座和定支座之间,电动推杆连接电源和控制开关。

实施例19:采用以上任意一种驱动部分和传动部分,配合另一种牵引部分:一个或两个粘贴于坐垫底部内侧的连接片,连接片通过牵引绳与摆板末端连接。

实施例20:采用以上任意一种驱动部分和传动部分,配合附图17的脚踏驱动部分:底座501和脚踏板502铰接在一起并设置复位弹簧(如在转轴上套装扭簧),底座501和脚踏板502内侧分别通过销轴铰接前上连杆503、后上连杆505和前下连杆504、后下连杆506,并且前上连杆503与前下连杆504铰接于转轴一,后上连杆505与后下连杆506铰接于转轴二。所述转轴一和转轴二上套装有套管,一对前支座和一对后支座分别通过辅助拉杆固定在相应套管上。一对前支座和一对后支座随着底座501和脚踏板502运动能相互靠近或远离。

实施例26:采用以上任意一种驱动部分和传动部分,配合附图18所示脚踏驱动部分。图18中的脚踏驱动部分:脚踏板502下表面与底座501上表面的前后分别设置有平滑道,两斜撑杆中部铰接在一起,两斜撑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平滑块并匹配套装与平滑道内,前、后支座分别设置在两斜撑杆之间。

实施例30:插固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参见图23,包括底座、摆杆、内壳和外壳,以及定轴。

底座包括底板和侧板,底座底板511a固定在坐垫转轴座上或固定在坐垫转轴座与坐便器之间。底座底板511a包括两个卡固于坐垫轴座下方固定栓外侧的插孔,一个插孔位于底座底板511a的端部,为底座端插口513a。另一个插孔位于底座底板511a的侧部,底座侧插口514a。

在底座侧板512a的侧面同时设置有内壳516a和外壳,内壳贴合于底座侧板512a侧面,外壳与内壳相互扣接。定轴设置于内外壳之间并同时连接底座侧板512。从而定轴与底座固定为一体,强度很高。

摆杆的前端设置有摆杆前端座、中部设有摆杆中轴孔、后端设置有摆杆牵引头,所述摆杆中轴孔铰接在定轴上。摆杆牵引头通过传动装置与脚踏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摆杆前端座设置有能与坐垫底部接触的驱动部位。其中传递装置为闸线,闸线7包括闸线管和内芯线,内芯线一端设置挡块,内芯线另一端固定于脚踏装置的驱动部件上,闸线管的一端支撑于闸线管挡座71a上,另一端支撑于脚踏装置的外壳上。

所述脚踏杆包括脚踏段和支撑段,以及位于脚踏段和支撑段之间的脚踏杆牵引孔,所述牵引弹簧的下端连接于脚踏杆牵引孔内。

实施例31:在实施例30基础上,又设置有柔性释放机构,参见图24,柔性释放机构包括底座侧板或外壳、摆杆,所述底座或外壳上端设置定轴,摆杆中部设置摆杆中轴孔,所述摆杆中轴孔安装于定轴上;摆杆后端设置有摆杆牵引头,摆杆牵引头一侧设置有挡板;在所述底座侧板或外壳上还设置有翻转轴,安装于翻转轴上的翻转架的一侧设置用于约束摆杆牵引头的弹性挡止机构,另一侧设置牵引孔;牵引孔的上端连接有回位弹簧,牵引孔的下端连接牵引弹簧,牵引弹簧的下端连接脚踏杆。

所述弹性挡止机构包括卡槽,卡槽与所述挡板配合;在卡槽前端设置限位挡板,在卡槽后侧设置弹性销。所述弹性销包括套管,套管内套装有螺栓并在螺栓下端固定有弹性挡舌,螺栓上端位于套管上部设置有挡头,螺栓上套装有弹簧。

所述脚踏杆包括脚踏段和支撑段,以及位于脚踏段和支撑段之间的脚踏杆牵引孔,所述牵引弹簧的下端连接于脚踏杆牵引孔内。

实施例32:在实施例30基础上,删除内壳。即在底座侧板512a的侧面只设置有外壳,改外壳包裹于各定轴和各动轴外侧。所述定轴一和定轴二同时连接外壳和底座侧板间。

实施例32:在实施例30基础上,删除内壳和外壳。定轴一和定轴二直接设置于底座侧板512a的外侧面上。

实施例33:在实施例30基础上,还设置有下限位调节缓冲机构或上限位调节缓冲机构,参见图25,所述调节缓冲机构是在外壳内侧设置有调节支座,调节支座内部中空区设置为定位导向槽,定位导向槽内匹配套装有定位螺母使调节螺母只能轴向移动而不能转动,调节螺杆贯穿于调节支座内部并与定位螺母安装在一起,所述定位螺母的外端面与定位导向槽内端面之间设置有压力弹簧。

实施例34:在实施例30基础上,参见图26-图28,摆杆前端座设置有能与坐垫底部接触的驱动部位,即在摆杆前端座设置有插孔,插孔内固定安装有单L型推杆,单L型推杆含有双横臂和单纵臂,双横臂插入摆杆前端座对应插孔内,单纵臂嵌入坐垫底部凹槽内。

传递装置为闸线,闸线7包括闸线管和内芯线,内芯线一端设置挡块,内芯线另一端固定于脚踏装置的驱动部件上,闸线管的一端支撑于闸线管挡座71上,另一端支撑于脚踏装置的外壳上。

脚踏装置是通过脚踏驱动使闸线从闸管内拉出或送入。可采用现有普通脚踏装置。

实施例35:在实施例30基础上,参见图29和图30,将摆杆设计为增强增稳摆杆,增强增稳摆杆为平行的双杆结构,其中一杆长度大于另一杆长度。长杆和短杆的前端设置有摆杆前端座、中部设有摆杆中轴孔,长杆的后端设置有摆杆牵引头,短杆的后端位于摆杆中轴孔附近且为圆弧面,该圆弧面与摆杆中轴孔同心。与摆杆配合安装的内壳上设置有定轴孔,并在定轴孔一侧设置有支撑台,摆杆中轴孔通过轴承安装于定轴孔的两侧,同时短杆后端的圆弧面顶压在支撑台表面。

实施例36:在实施例30基础上,参见图31,包括主动摆杆和从动摆杆。其中,主动摆杆前端设置端轴孔,后端设置摆杆牵引头。从动摆杆的前端设置有摆杆前端座、中部设有摆杆中轴孔、后端与主动摆杆匹配贴合。

从动摆杆中轴孔和主动摆杆的端轴孔分别铰接在内壳的定轴一和定轴二上。所述摆杆牵引头通过传动装置与脚踏装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装置为闸线,包括闸线管和内芯线内芯线一端设置挡块,内芯线另一端固定于脚踏装置的驱动部件上;所述摆杆牵引头设置有挡块嵌槽,挡块安装于摆杆牵引头的挡块嵌槽内;闸线管的一端支撑于闸线管挡座上,另一端支撑于脚踏装置的外壳上。

实施例37:参见图32和图33,脚踏装置采用摆动式脚踏装置,包括脚踏板和底座,底座两侧设置对称侧壁,两侧壁前端上部设置有底座定轴孔,脚踏板底面与底座侧壁上表面匹配扣合,脚踏板下表面前部两侧设置脚踏板定轴孔,中部两侧设置脚踏板动轴孔;所述脚踏板定轴孔通过转轴一安装于底座定轴孔上;所述脚踏板定轴孔通过转轴二铰接有支撑框,支撑框下端通过转轴三安装有滑轮,在转轴三上套装有辅助连板,辅助连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闸线末端的固定扣;在所述脚踏板或者底座的前端设置有闸管挡止机构。

利用抬高的定转轴使脚踏板翻转高度抬高,脚踏板驱动支撑框及滑轮运动,可使滑轮形成增大,满足足够的牵拉行程,是脚踏装置符合使用需求。

脚踏板处于低位时能够与底座侧壁匹配相扣,外形平滑美观。支撑脚不仅能够提高脚踏装置的稳定性,而且配合图案后能够实现多种动物类型设计,便于推杆应用。

支点被抬高的脚踏板,便于前端设置延伸部,将闸管约束与延伸部位后,可进一步延长闸线牵拉的有效行程。

实施例38:参见图34-图38,脚踏装置采用竖向驱动脚踏装置,包括脚踏盖和底座以及其间的骨架驱动机构;所述骨架驱动机构包括平行设置的脚踏骨架和底座骨架、连杆一和连杆二;所述脚踏骨架和底座骨架分别包括两侧壁,两侧壁的中部设置有中轴孔,两侧壁的两端分别设置条形孔;所述连杆一和连杆二的中部设置中部短轴孔,一端设置端部长轴孔,另一端设置端部短轴孔;连杆一与连杆二相互扣合为一组形成“×”状连杆小组,扣合后的两中部短轴孔内安装有短轴;相邻连杆小组的不封闭端部短轴孔与封闭端部短轴孔对接重合,组成连杆大组;两个连杆大组分别位于脚踏骨架和底座骨架两侧,对应的连杆大组端部长轴孔内安装长滑轴,长滑轴位于相应条形孔内,对应连杆大组的端部短轴孔内安装长定轴,长定轴位于脚踏骨架或底座骨架的中轴孔内;所述脚踏盖和底座分别覆盖包裹于脚踏骨架和底座骨架外侧;在底座骨架和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闸管的让位孔;以及在底座骨架内一个长滑轴上设置有闸管挡台,底座骨架内另一个长滑轴上设置固定闸线端头的固定扣;在所述脚踏骨架或底座骨架设置有上限位调节机构或下限位调节机构。

本实施例巧妙地利用连杆与滑动配合的关系,设计出竖向脚踩驱动的脚踏驱动装置,使用非常方便,该设计可满足外观平整。竖向运动转换为两端长滑轴的同时张开与收缩,从而使驱动行程增加一倍。而且可根据需要调整闸线末端于长滑轴上的距离,实现不同比例的驱动行程。

实施例39:摆杆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参见图39-图41,包括底座、脚踏杆、摆杆、推拉杆、内壳、外壳、双L型钢丝架和固定带,A为定轴一,B为动轴一,C为定轴二,D动轴二。

底座包括底板和底座侧板,底座底板511c固定在坐垫转轴座上或固定在坐垫转轴座与坐便器之间。底座底板511c包括两个卡固于坐垫轴座下方固定栓外侧的插孔,一个插孔位于底座底板511c的端部,为底座端插口513c。另一个插孔位于底座底板511c的侧部,底座侧插口514c。

参见图40,在底座侧板512c的侧面同时设置有内壳和外壳,内壳贴合于底座侧板512c侧面,外壳与内壳相互扣接。定轴一和定轴二设置于内外壳之间并同时连接底座侧板512c。从而定轴一和定轴二与底座固定为一体,强度很高。

定轴一位于底座侧板的前下侧、定轴二位于底座侧板的后上侧。脚踏杆的中部设有脚踏中轴孔、后端设有脚踏端轴孔,脚踏中轴孔铰接在定轴一上。摆杆的后端设有摆杆端轴孔、中部设有摆杆中轴孔,摆杆端轴孔铰接在定轴二上。推拉杆的两端分别通过动轴一和动轴二铰接在所述脚踏端轴孔和摆杆中轴孔内。

定轴一作为脚踏杆的支点。将脚踏杆的支点设置于底座一侧,从而驱动部分位于悬空位置,不与地面接触。由于底座的稳固定很强,所以定轴一作为支点的稳定性很强。定轴二作为摆杆支点与定轴一几乎处于对称位置,两支点受力方向相反,能够平衡底座侧板512c,降低对底座底板511c的压力。

如图39所示,摆杆的前段设置有能与坐垫底部接触的驱动部位。该驱动部位是是连接在摆杆前端且向坐垫一侧凸出的双L型钢丝架,该双L型钢丝架,且前端弧形相连、后端固定于摆杆前端。设置有能套装在坐垫一侧的固定带,所固定带位于双L型钢丝架6之间隙内。当双L型钢丝架随摆杆摆动时,固定带能够位于双L型钢丝架之间隙内,不随双L型钢丝架一起运动。

而且,所述双L型钢丝架后端两横臂如果存在角度(非平行),在安装于摆杆前端是,会产生一种扭曲趋势,从而,在摆杆不完全竖立时,双L型钢丝架的光滑凸头能够推动坐垫继续转动到大于90度的位置(即双L型钢丝架的光滑凸头始终位于双L横臂的上侧或相平,升起后坐垫重力基本作用于坐垫轴座上,摆动力度已很弱)。从而具有升起后的缓冲作用(前期双L横臂提供主要驱动力,后期光滑凸头提供主要驱动力),防止坐便器坐垫与坐便器盖猛烈撞击。

实施例40:在实施例39基础上,参见图42,缓冲机构包括支撑体和摩擦阻尼块,摩擦阻尼块与支撑体之间弹性连接,例如在两者之间安装有弹簧。摩擦阻尼块设置于约束脚踏杆、或约束推拉杆,或约束摆杆的运动区间边缘。

实施例41:在实施例39基础上,参见图43,在底座侧板512c的侧面同时设置有内壳和外壳,内壳贴合于底座侧板512c侧面,外壳与内壳相互扣接。定轴一和定轴二设置于内外壳之间并同时连接底座侧板512c。从而定轴一和定轴二与底座固定为一体。

定轴一位于底座侧板的后下侧、定轴二位于底座侧板的上侧中部或上侧前部。脚踏杆的中部设有脚踏中轴孔、后端设有脚踏端轴孔,脚踏端轴孔铰接在定轴一上。摆杆的后端设有摆杆端轴孔、中部设有摆杆中轴孔,摆杆中轴孔铰接在定轴二上。推拉杆的两端分别通过动轴一和动轴二铰接在所述脚踏中轴孔和摆杆端轴孔内。

实施例42:在实施例39基础上,参见图44,在底座侧板512c的侧面同时设置有内壳和外壳,内壳贴合于底座侧板512c侧面,外壳与内壳相互扣接。定轴一和定轴二设置于内外壳之间并同时连接底座侧板512c。从而定轴一和定轴二与底座固定为一体。

定轴一位于底座侧板的前下侧、定轴二位于底座侧板的后上侧。脚踏杆的中部设有脚踏中轴孔、后端设有脚踏端滑孔,脚踏中轴孔铰接在定轴一上。摆杆的后端设置有弯折的摆腿,摆腿末端两侧设置有对称的动轴,摆杆与摆腿之间设有摆杆端轴孔,摆杆端轴孔铰接在定轴二上。所述动轴匹配安装于脚踏端滑孔内。

实施例43:电驱动坐便器坐垫翻转装置,参见图45和图46,在坐垫轴座3与坐便器1之间固定有底座,底座包括两个卡固于坐垫轴座下方固定栓外侧的插孔,所述两插孔位于底座底板的侧部或者一个位于底座底板的端部另一个位于底座底板的侧部。底座上设置有电机座和齿轮箱安装槽,以及轴套。

摆杆的后端通过转轴铰接于轴套内,摆杆的后端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电机转轴上安装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通过齿轮箱驱动从动齿轮转动;所述摆杆的前端设置有能与坐垫底部接触的驱动部位。在底座端部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包裹于电机或齿轮箱的外侧。

电机采用步进电机,其输入控制端与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有轻触开关。控制器的输入端还连接有人体智能识别单元。电源采用蓄电池或干电池,或者是经过变压器与市电连接的电源。

实施例44:参见图47,底座包括底板和侧板,底座底板511d固定在坐垫转轴座上或固定在坐垫转轴座与坐便器之间。底座底板511d包括两个卡固于坐垫轴座下方固定栓外侧的插孔,一个插孔位于底座底板511d的端部,为底座端插口513d。另一个插孔位于底座底板511d的侧部,底座侧插口514d。

在底座侧板512d的侧面同时设置有内壳和外壳,内壳贴合于底座侧板512d侧面,外壳与内壳相互扣接。定轴一和定轴二设置于内外壳之间并同时连接底座侧板512d。从而定轴一和定轴二与底座固定为一体,强度很高。

定轴一位于侧板的后下侧、定轴二位于侧板的后上侧。脚踏杆的中部设有脚踏中轴孔、后端设有脚踏端轴孔,脚踏中轴孔铰接在定轴一上。摆杆的后端设有摆杆端轴孔、中部设有摆杆中轴孔,摆杆端轴孔铰接在定轴二上。所述推拉杆为电驱动推拉杆,电驱动推拉杆的下端铰接在定轴一上,上端铰接在摆杆中轴孔上。

定轴一作为脚踏杆的支点。将脚踏杆的支点设置于底座一侧,从而驱动部分位于悬空位置,不与地面接触。由于底座的稳固定很强,所以定轴一作为支点的稳定性很强。定轴二作为摆杆支点与定轴一几乎处于对称位置,两支点受力方向相反,能够平衡底座侧板512d,降低对底座底板511d的压力。

以上各实施例并没有完全枚举本发明全部实施方式,还可以将以上实施例中相互调换使用,组合成新的实施方案。以及,有由以上各实施例做出近似变形的结构,也视为等同的实施方式,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