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具体涉及到的是一种方便控制泡茶浓度的茶杯。
背景技术:
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茶叶的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环境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了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在空余时间泡一杯茶,品味茶带来的清香滋味,而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等药理作用,还对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
放进杯里的茶泡久了会导致茶汁过浓,茶汁颜色不佳,有些人并不喜欢过浓的茶汁,特别是晚上如果喝过浓的茶汁会影响睡眠在,则有些茶的品种,泡久了茶味会发生变化,影响到口感。根据茶叶品种,品茗者个人口感爱好的不同,对茶叶的泡制时间有所不同。例如红茶与绿茶茶叶经开水冲泡3-5分钟后,倾出茶汁便可嗅其香味之醇厚,泡制的汤色对于绿茶来说才清碧浓鲜,对于红茶来说才艳而明亮。
现有的茶杯一般设置有盛装茶叶的容器,使用时容器被投放到被子里面,在向被子里注入热水后,容器会一致浸在热水中,而使茶叶持续浸泡,不仅会影响到茶水的口感,而且对茶叶本身的品质造成浪费。
在泡制的饮品中,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茶叶之外,还有枣茶、柠檬等非传统意义上的茶。同样的,如果泡制的时间太长,口感会非常差,如果泡的是柠檬,时间一长基本上没法引用,会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杯,其能够方便地控制茶叶在杯中浸泡的时间,防止茶叶浸泡时间过长,造成口感不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茶杯,包括杯体、杯盖,其特征是:还包括导向滑块、设置在所述导向滑块上端的第一磁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杯盖内底壁上的第二磁体;所述导向滑块的最大外径与所述杯体的内径一致,所述导向滑块为上端开口的腔体结构,所述第一磁体通过基座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在所述导向滑块的上端口;所述导向滑块的腔体通过分布设置的虑孔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磁体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磁体的下端面为相互吸合面。
优选地,所述导向滑块为环状柱体,在所述环状柱体环腔的中部设置滤网,在所述环状柱体的上端设置与所述导向滑块同轴的环形凸台,且使所述环形凸台的外径小于所述环状柱体的外径,所述第一磁体连接在所述环形凸台的上端口;在所述环状柱体的壁体上,沿圆周均布设置向内倾斜的轴向孔,使所述轴向孔的上端口位于所述环状柱体的上端面,所述轴向孔的下端口延伸至所述滤网的下端;在所述环状柱体的内壁上,对应所述轴向孔置于所述滤网上侧的位置,分别设置径向孔与所述轴向孔连通或者设置内凹的环形槽与所述轴向孔连通,对应所述径向孔或者所述环形槽的内端口设置过滤塞或者过滤环。
优选地,至少在所述导向滑块的外周壁下侧,沿圆周均布设置轴向延伸的导向筋,所述导向筋与所述杯体的内腔壁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体和\或所述第二磁体呈盘状或环状。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体及所述第二磁体均呈环状;将所述第一磁体的基座底壁,对应所述第一磁体的环形孔位置设置为虑板。
优选地,至少使所述第二磁体呈环状;且对应所述第二磁体的环形孔位置,在所述杯盖上设置自复位式按压传动机构,所述自复位式按压传动机构的下端设置压动滑块,所述压动滑块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二磁体的环形孔孔壁型面接触配合,所述压动滑块能够对所述第一磁体的上端面施加作用压力。
优选地,在所述压动滑块的外周壁上,沿轴向设置多层环形筋,所述环形筋的外径与所述第二磁体的环形孔孔径一致。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体及所述第二磁体均呈环状;所述压动滑块下端面处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磁体的环形孔孔径。
优选地,所述自复位式按压传动机构还包括传动杆和第二弹簧;所述传动杆的下端与所述压动滑块固定配合。
在所述杯盖上对应所述第二磁体的环形孔设置通孔,在通孔的孔壁上设置径向延伸的环状凸缘,使所述环状凸缘靠近所述通孔的下端口。
所述传动杆的上端延伸至所述杯盖上通孔的上端口处;在所述传动杆的外壁上设置径向盘,装配后使所述径向盘对应在所述环状凸缘的下方,并插入所述通孔的下端;在所述径向盘的上端面及所述环状凸缘的下端面之间对应设置密封环;至少在所述传动杆置于所述环状凸缘上方的部分设置外螺纹;在所述传动杆的上部套置螺环,所述第二弹簧置于所述螺环与所述环状凸缘之间;在所述传动杆的上端安装螺帽。
优选地,所述自复位式按压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弹簧;在所述压动滑块的上端面设置轴向延伸的沉孔,并于所述沉孔的上端口设置沉槽;在所述传动杆的下端设置径向延伸的凸缘,使所述凸缘的外径与所述压动滑块上沉孔的孔径一致,在所述沉槽内固定装配盖板,所述传动杆的上端穿过所述盖板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弹簧套置在所述传动杆的下端并置于所述传动杆下端凸缘与所述盖板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涉及到的茶杯,能够让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很方便地控制泡茶的时间长短,使茶汁维持在自己能够接受的浓度方位内,给饮茶者好的饮茶体验。
本专利所涉及到的茶杯通过不同的使用步骤能够发挥不同的作用,即除了泡茶能够调节茶汁的浓度、口感外,还可以蒸茶用。
本专利所涉及到的茶杯在不同的使用场,其使用的方便性体现效果不尽相同,特别是在人们只能单手拿茶杯时,其使用方便性更能得到体现;在调节泡茶时间长短的过程中,使用者不用接触导向滑块即茶皿,便能够完成控制,所以使用时能够保证卫生。
特别是在设置了自复位式按压传动机构后,能够任意控制泡茶的频次,如果在将导向滑块移动到杯盖上后,感觉茶水的浓度不足,可以方便地地将导向滑块重新投掷在杯体中,进一步增加了使用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状态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状态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杯体,2杯盖,3第一磁体,31虑板,4导向滑块,41滤网,42a轴向孔,42b径向孔,5第二磁体,6压动滑块,61盖板,7传动杆,71径向盘,72螺环,73螺帽,8第一弹簧,9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下面便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其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方式一
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茶杯,包括杯体1、杯盖2、导向滑块4、设置在所述导向滑块4上端的第一磁体3以及设置在所述杯盖2内底壁上的第二磁体5。所述导向滑块4的最大外径与所述杯体1的内径一致,所述导向滑块4为上端开口的腔体结构,所述第一磁体3通过基座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在所述导向滑块4的上端口。所述导向滑块4的腔体通过分布设置的虑孔与外界连通。在设置时,使所述第一磁体3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磁体5的下端面为相互吸合面。
在本发明中,所述导向滑块4充当茶皿,通过打开导向滑块4上端口的第一磁体3(所述第一磁体3与其基座形成整体,第一磁体3的基座可通过螺纹连接的形式连接在所述导向滑块4的上端口)将茶叶盛装在所述导向滑块4中,盖上所述第一磁体3后茶叶便被封装在所述导向滑块4中。将导向滑块4投掷在所述杯体1的容腔内,导向滑块4的外周壁与所述杯体1的内壁之间以型面接触的方式配合,所以所述导向滑块4能够在所述杯体1的内腔上下往复地来回滑动。
在设置时,如图1至4所示,最好使所述第一磁体3的外径略小于(且不能大于)所述导向滑块4的最大外径,所述第一磁体3相对所述导向滑块4的上端面向外凸出一定高度,以便于所述第一磁体3能够插入所述杯盖2内与所述第二磁体5吸合,为此,最好使所述第二磁体5在所述杯盖2的底面上,也相对杯盖2底面向外凸出。
在将所述导向滑块4投掷在所述杯体1内后,注入热水便可进行泡茶。如果认为茶叶泡制的浓度达到要求,便可以拧上杯盖2然后倒置茶杯,此时导向滑块4会向杯盖2方向移动,最终第一磁体3与第二磁体4吸合而将导向滑块4固定在杯盖2上。
对于使用的步骤,并不必然为上述所言,借助本专利的结构设计,完全可在将茶叶装在导向滑块4中后,直接将导向滑块4固定在杯盖2上,然后想杯体1内注入热水,最后将杯盖2拧在杯体1上。此时,如果使茶杯正立(杯盖在上方)便可以进行蒸茶,反之使茶杯倒立(杯盖在下方)便能够泡茶。本发明设计,非常实用方便,单手便能够操作,所以特别适合驾车时使用,轻松控制泡茶时间。
对于本专利的杯体1,可以如图所示为中空的真空保温形式,也可以为实体非真空的。而且可以在杯体1上设置沿其高度方向纵伸的透明条窗,这样能够观察到杯子内茶水的多少以及茶水的色度。如果杯体1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可以在杯体1外套置隔温层,隔温层上设置沿杯体1高度方向纵伸的条窗。
在本专利技术内容下,不排除在杯体1的内地部设置磁体,使该磁体与所述第一磁体3的下端面相斥。从而使导向滑块4的下端相距杯体1的内底面总有间距存在。
作为导向滑块4的一种具体结构: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导向滑块4为环状柱体(此时其外周壁为光面,外径与杯体1的内径一致),在所述环状柱体环腔的中部设置滤网41(此时周壁上可以没有虑孔),在所述环状柱体的上端设置与所述导向滑块4同轴的环形凸台,且使所述环形凸台的外径小于所述环状柱体的外径,所述第一磁体3连接在所述环形凸台的上端口。在所述环状柱体的壁体上,沿圆周均布设置向内倾斜的轴向孔42a,使所述轴向孔42a的上端口位于所述环状柱体的上端面,所述轴向孔42a的下端口延伸至所述滤网41的下端。在所述环状柱体的内壁上,对应所述轴向孔42a置于所述滤网41上侧的位置,分别设置径向孔42b与所述轴向孔42a连通或者设置内凹的环形槽与所述轴向孔42a连通,对应所述径向孔42b或者所述环形槽的内端口设置过滤塞或者过滤环。所述轴向孔42a与所述径向孔42b的设置有利于导向滑块4内腔与外部的对流。因为导向滑块4外周面为光面且外径与杯体1内腔腔径一致时,导向滑块4的内腔主要靠滤网41与外部导通,而滤网41仅在底面设置,所以不利于导向滑块4内腔中的浓茶水与外部清水形成快速对流。
在本发明的设计中(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为了保证导向滑块4在杯体1的内腔上下顺利滑动,防止导向滑块4外形尺寸加工误差较大时,在上下滑动时受浮力作用而产生倾斜,卡在杯体1内,所以将导向滑块4的轴向长度设置的大一些,这样在两磁体吸合时,导向滑块4的下端位于杯体1内。所以需要使将虑网41设置在导向滑块4的中部而不是底部,主要是为了避免第一磁体3与第二磁体5吸合后,茶叶仍然会浸泡在热水中。对应地,在本发明中宜将杯盖2的内腔轴向深度增大一些。总之,无论是在导向滑块2内腔中单独设置滤网41或者直接将导向滑块4的底壁设置为虑孔式网状底面(此时在导向滑块的底端设置导向环),该滤网41或虑孔式网状底面均应相对所述导向滑块4整体的底端保持一定轴向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除上述所描述的导向滑块4的具体结构外,还可以,至少可在所述导向滑块4的外周壁下侧,沿圆周均布设置轴向延伸的导向筋,所述导向筋与所述杯体1的内腔壁接触。此时在导向滑块4的周壁上,且于导向筋之间设置虑孔。
如图1和图2所示,一般多将所述第一磁体3和所述第二磁体5设置成为圆盘状,来保证二者这件有足够的吸合面积。如果采用的磁性材料具有很强的磁力,如图3和图4所示,也可以将所述第一磁体3和所述第二磁体5设置成为圆环状。
实施方式二
如图3所示,当所述第一磁体3及所述第二磁体5均呈圆环状时,将所述第一磁体3的基座底壁,对应于所述第一磁体3的环形孔的位置设置为虑板31。此时导向滑块4的内腔便形成上下通透的结构,利于茶水浓度的快速扩散。此外,在这种结构设计基础上,可以将目前杯盖2上端设置辅盖的相关结构加入本专利设计中,即对应第二磁体5的圆环孔在杯盖2上设置连通结构通入辅盖内部,辅盖上设置结构对该连通部分的端口进行封堵。
实施方式三
至少使所述第二磁体5呈圆环状。且对应所述第二磁体5的环形孔位置,在所述杯盖上设置自复位式按压传动机构,所述自复位式按压传动机构的下端设置压动滑块6,所述压动滑块6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二磁体5的环形孔孔壁型面接触配合,所述压动滑块6能够对所述第一磁体3的上端面施加作用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自复位式按压传动机构,在没有受到使用者作用的压力N时,所述压动滑块6的下端面是位于所述第二磁体5的环形孔内的,至少要保证压动滑块6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磁体5的下端面平齐。自复位式按压传动机构在受到作用的压力N时,如果之前两磁体是吸合在一起的,那么压动滑块6的下端面会由所述第二磁体5的环形孔内探出(压动滑块6的上端始终在第二磁体5的环形孔内),对所述第一磁体3的上端面施加作用压力,使第一磁体3与第二磁体5分离,此时第一磁体3会以一定的变速V落至杯体1内。所以设置了自复位式按压传动机构后,能够更方便地控制泡茶的时间。
在所述压动滑块6的外周壁上,沿轴向设置多层环形筋,所述环形筋的外径与所述第二磁体5的环形孔孔径一致。这样既能够保证压动滑块6在第二磁体5环形孔内轴向导向性,又能够减小二者之间的接触面,降低阻力。
所述第一磁体3及所述第二磁5体均呈环状时,确保所述压动滑块6下端面处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磁体3的环形孔孔径,保证压动滑块6能够将第一磁体3按下,使其与第二磁体5分离。
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具体形式:
所述自复位式按压传动机构还包括传动杆7、第一弹簧8和第二弹簧9。所述传动杆7的下端与所述压动滑块6配合。
在所述压动滑块6的上端面设置轴向延伸的沉孔,并于所述沉孔的上端口设置沉槽。在所述传动杆7的下端设置径向延伸的凸缘(可以为环状的凸缘),使所述凸缘的外径与所述压动滑块6上沉孔的孔径一致,在所述沉槽内用螺栓或者螺钉装配上盖板61,所述传动杆7的上端穿过所述盖板61向上继续延伸。所述第一弹簧8套置在所述传动杆7的下端并置于所述传动杆7下端凸缘与所述盖板61之间。第一弹簧8起到的是辅助作用,主要针对传动杆7轴向尺寸存在加工误差,和下面要涉及到的第二弹簧9弹性性能存在差异的现实情况。传动杆7的下端可以直接与所述压动滑块6固定连接。
在所述杯盖2上对应所述第二磁体5的环形孔设置通孔,在通孔的孔壁上设置径向延伸的环状凸缘,使所述环状凸缘靠近所述通孔的下端口。
所述传动杆7的上端延伸至所述杯盖2上通孔的上端口处。在所述传动杆7的外壁上设置径向盘71,装配后使所述径向盘71对应在所述环状凸缘(上述所言,在所述杯盖2通孔孔壁上设置的,下同)的下方,并插入所述杯盖2上的通孔的下端。在所述径向盘71的上端面及所述环状凸缘的下端面之间对应设置密封环(在没有受到作用压力N时,径向盘71的上端面及环状凸缘的下端面设置的密封环是相互接触密封的),径向盘71的下端面相对盖板61存在垂直间距。至少在所述传动杆7置于所述环状凸缘上方的部分设置外螺纹。在所述传动杆7的上部套置螺环72,所述第二弹簧9套装在所述传动杆7的上部,且置于所述螺环72与所述环状凸缘之间。在所述传动杆的上端安装螺帽73。所述螺帽73的上端面相对所述杯盖2的上端面向上凸起,螺帽73的下端面相对螺环72上端面之间存在间距。
在没有受到外部作用力N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弹簧9通过所述螺环72对所述传动杆7施加向上的作用力,调节螺环72在传动杆7上的位置,能够调节第二弹簧9的预紧作用力。传动杆7经其下端的凸缘将作用力传递给所述第一弹簧8,而第一弹簧8通过所述盖板61将作用力传递给所述压动滑块6,将压动滑块6拉入所述第二磁体5的环形孔内。在受到外部的作用力N时,所述传动杆7向下移动,从而直接带动所述压动滑块6下移,此时第二弹簧9被进一步压缩。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