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移动式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6986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移动式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支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移动式支撑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化作业的普及,人们对于电脑越来越依赖,可以利用电脑看视频、看电子书、社交软件交流等等,很多人喜欢在床上或者沙发上使用电脑做事,现有的摆放电脑的是一种小型折叠式桌子,这种小型折叠式桌子在使用结束后,由于占地方,所以往往需要人从床上或者沙发上端走,很不方便,特别是有些人如果太累了,很可能会进入睡眠,忘记将电脑和桌子端下去,如果不小心碰到,很容易将电脑摔到地上,造成财产上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移动式支撑架,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够起到很好的支撑效果,大大提高了电脑使用的安全性和方便性。

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移动式支撑架,包括底座、可伸缩立柱、支撑组件;所述立柱位于底座和支撑组件之间;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底面与立柱的顶面相连接,第二支撑板设于第一支撑板内部,其可相对于第一支撑板左右移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面还固定设有斜板,斜板与第一支撑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斜板的四周均设有围挡。

进一步地,所述斜板为不锈钢板,其工作面上设有若干个通风孔。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孔的直径为2~4mm。

进一步地,所述斜板与第一支撑板之间还设有三角形的加固板。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底面设有万向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斜板与第一支撑板之间的夹角为15~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移动式支撑架,其结构简单,便于用户在沙发或者床上的时候使用,本发明中的可伸缩立柱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来调整,非常便于用户在床上或者沙发上的时候使用。

本发明的移动式支撑架的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设于第一支撑板内部,其可相对于第一支撑板体左右移动,第二支撑板用于放置一些杯子等东西,第一支撑板用于放置笔记本电脑或者ipad等产品,不需要使用第二支撑板时,第二支撑板位于第一支撑板内部,当需要使用第二支撑板时,直接将第二支撑板托拉出即可,从而可以在第二支撑板上放置一些零食之类的东西。非常方便,且本发明的支撑架与床体或者沙发体都不接触,因此就算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睡着了,也不会出现动一动身体而将电脑摔到地上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移动式支撑架,包括底座1、可伸缩立柱2、支撑组件3;所述立柱2位于底座1和支撑组件3之间;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第一支撑板301和第二支撑板302,第一支撑板301的底面与立柱2的顶面相连接,第二支撑板302设于第一支撑板301内部,其可相对于第一支撑板301左右移动;所述第一支撑板301的顶面还固定设有斜板303,斜板303与第一支撑板30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斜板303的四周均设有围挡。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斜板303为不锈钢板,其工作面上设有若干个通风孔,防止电脑等产品由于长时间使用无法散热造成电脑的损坏,提高了电脑使用的安全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通风孔的直径为2~4mm。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本发明的稳固性能,所述斜板303与第一支撑板301之间还设有三角形的加固板304。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移动,所述底座1的底面设有万向滚轮4。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斜板303与第一支撑板301之间的夹角为15~20°。

综上所述:

当需要使用本发明的移动式支撑架时,首先将支撑架移动到需要的位置,然后调立柱的高度,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本发明的移动式支撑架的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设于第一支撑板内部,其可相对于第一支撑板体左右移动,第二支撑板用于放置一些杯子等东西,第一支撑板用于放置笔记本电脑或者ipad等产品,不需要使用第二支撑板时,第二支撑板位于第一支撑板内部,当需要使用第二支撑板时,直接将第二支撑板托拉出即可,从而可以在第二支撑板上放置一些零食之类的东西。非常方便,且本发明的支撑架与床体或者沙发体都不接触,因此就算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睡着了,也不会出现动一动身体而将电脑摔到地上的问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