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酒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1530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酒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酒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酒柜。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酒柜已经作为一个家用电器走进了普通家庭。但现有酒柜只是单一的摆放格局,而且不能满足有些酒对储存环境的高要求,同时现有酒柜在摆放酒时没有很好的装置防止酒瓶的碰撞颠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酒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酒柜,所述酒柜包括支撑板、支撑架、固定销、开关、折页、柜门及海绵体,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穿过支撑架上的穿孔,并且穿过穿孔的支撑板通过固定销穿过插销孔来固定,所述柜门通过折页固定在支撑板上,所述开关通过传动装置与柜门的顶部链接,所述开关顺时针转动时,通过传动装置,柜门以折页为支点向外转动,逆时针转动时柜门则关闭,所述海绵体安装在柜门的底部,所述支撑板背面设有酒杯托。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支撑板包括酒座支撑板、酒架支撑板、酒托支撑板及酒格支撑板,所述酒座支撑板包括酒座和橡胶垫,所述酒座在支撑板的中间位置相隔等间距排列一排,所述橡胶垫将酒座内部表面整体覆盖,且向外延伸一段距离;所述酒架支撑板前酒架、后酒架、酒架槽及橡胶垫,打开柜门从外到内依次是前酒架和后酒架,所述橡胶垫安装在酒架槽表面;所述酒托支撑板包括酒托槽、固定孔及橡胶垫,所述酒托槽设置在酒托支撑板的斜表面上,且相隔等间距排列在中间位置,所述固定孔设置在酒托支撑板的水平面上,且每个孔与斜表面的每个酒托槽对齐,所述橡胶垫覆盖孔的表面;所述酒格支撑板包括酒格和橡胶垫,所述橡胶垫覆盖每个酒格底面两个斜表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酒杯托包括酒杯托槽和酒杯托支架,所述酒托支架的顶部固定在支撑板的背面,酒杯倒挂在酒杯托槽里。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酒柜均采用木头材质,表面刷有防腐漆。

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方便,本发明的酒柜通过支撑架和支撑板的设置可以很好的固定住酒瓶使得葡萄酒瓶不会轻易滑落,同时也可方便酒瓶的拿取,同时通过多个支撑板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同和凹槽大小不同实现不同规格酒瓶的放置方便了酒的取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柜门结构示意图。

图3为酒座支撑板俯视图。

图4为酒座支撑板主视图。

图5为酒架支撑板主视图。

图6为酒架支撑板俯视图。

图7为酒托支撑板示意图。

图8为酒格支撑板示意图。

图9为酒杯托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板;2-支撑架;3-固定销;4-开关;5-折页;6-柜门;7-海绵体;8-酒座支撑板;9-酒架支撑板;10-酒托支撑板;11-酒格支撑板;12-酒座;13-橡胶垫;14-前酒架;15-后酒架;16-固定孔;17-酒托槽;18-固定孔;19-酒格;20-酒杯托;21-酒杯托槽22-酒杯托支架;23-插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一种多功能酒柜,所述酒柜包括支撑板1、支撑架2、固定销3、开关4、折页5、柜门6及海绵体7,所述支撑板1的两端分别穿过支撑架2上的穿孔,并且穿过穿孔的支撑板1通过固定销3穿过插销孔23来固定,所述柜门6通过折页5固定在支撑板1上,所述开关4通过传动装置与柜门6的顶部链接,所述开关4顺时针转动时,通过传动装置,柜门6以折页5为支点向外转动,逆时针转动时柜门6则关闭,所述海绵体7安装在柜门6的底部,所述支撑板7背面设有酒杯托20。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1包括酒座支撑板8、酒架支撑板9、酒托支撑板10及酒格支撑板11,所述酒座支撑板8包括酒座12和橡胶垫13,所述酒座12在支撑板1的中间位置相隔等间距排成一排,所述橡胶垫13将酒座12内部表面整体覆盖,且向外延伸一段距离;所述酒架支撑板9包括前酒架14、后酒架15、酒架槽16及橡胶垫13,打开柜门6从外到内依次是前酒架14和后酒架15,所述橡胶垫13安装在酒架槽16表面;所述酒托支撑板10包括酒托槽17、固定孔18及橡胶垫13,所述酒托槽17设置在酒托支撑板10的斜表面上,且相隔等间距排列在中间位置,所述固定孔18设置在酒托支撑板10的水平面上,且每个孔与斜表面的每个酒托槽17对齐,所述橡胶垫13覆盖孔的表面;所述酒格支撑板11包括酒格19和橡胶垫13,所述橡胶垫13覆盖每个酒格19底面两个斜表面。

进一步,所述酒杯托20包括酒杯托槽21和酒杯托支架22,所述酒托支架23的顶部固定在支撑板1的背面,酒杯底部嵌入酒杯托槽22里。

进一步,所述酒柜均采用木头材质,表面刷有防腐漆。

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固定销固定支撑板和支撑架,设计了多款支撑板,解决了酒摆放单一的问题,在酒座、酒托、酒格及酒架出安装橡胶垫,有效防止了酒瓶的磕碰,减少了酒的损坏。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