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4619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形成烹饪容器的烹饪装置的技术领域。

本发明更具体地涉及形成具有双壁的烹饪容器的烹饪装置。

本发明尤其但非唯一地涉及具有双壁的长柄平底锅类型的烹饪装置。本发明对于炒锅类型的烹饪装置特别有利。传统类型的炒锅具有从中央向外围弯曲的凹烹饪表面,并具有喇叭口的上边缘。长柄平底锅类型的炒锅具有与弯曲侧壁连接的平底部,该弯曲侧壁形成烹饪装置的半径的至少三分之一。其上边缘可以更竖直。



背景技术:

炒锅的烹炒在于用旺火迅速烹炒精细切割的食物,将食物从中央向边缘不停地翻炒。该翻炒对炒锅的烹饪表面提出要求。

文献FR2647003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壁的炒锅类型的烹饪装置,该烹饪装置包括:用于盛装待烹饪食物且使用铝或不锈钢制成的内壁,以及用于被加热的且使用钢制成的外壁,在该烹饪装置中,在内壁和外壁之间布置有气隙。两个壁的外边缘的组装可以通过轧制、镶嵌或者环扎来实现。这种结构旨在避免内壁过热的危险,特别是用于允许覆盖具有PTFE涂层的内壁的烹饪内面。

上述实施的缺点在于PTFE涂层的耐磨损性有限,特别是当借助由使用者操作的用具进行翻炒时。

上述实施的另一缺点在于烹饪装置的成本,该烹饪装置的使用铝或不锈钢制成的烹饪表面覆盖有PTFE。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该烹饪装置的烹饪表面适合于借助由使用者操作的用具实现翻炒。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该烹饪装置适合于在烹炒或烘烤中遇到的烹任高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该烹饪装置具有令人满意的耐腐蚀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该烹饪装置的成本不高。

上述这些目的是通过一种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来实现的,该烹饪装置包括:用于盛装待烹饪食物的内壁;用于被加热的外壁;以及布置在内壁和外壁之间的气隙,该烹饪装置的特征在于,内壁使用碳素钢制成并具有经过氮碳共渗和后氧化的烹饪内面。因此,使用由碳素钢制成的经过氮碳共渗和后氧化的烹饪表面允许获得机械抗性强的烹饪表面,该烹饪表面能够在烹饪高温时使用,特别是用于进行烘烤或煎炸,具有令人满意的耐腐蚀性,而且成本不高。所提供的烹饪表面完全适合于借助由使用者操作的用具实施翻炒。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外壁使用碳素钢制成并具有经过氮碳共渗和后氧化的加热外面,内壁和外壁以密封方式来组装。因此可以获得形成单一件的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对烹饪装置的外面的氮碳共渗和后氧化的处理允许获得良好的耐腐蚀性、耐冲击性和耐刮擦性。

另外优选地,至少一个握持部件通过铆钉与内壁组装,该铆钉穿过在外壁的上方的内壁的钻孔。该布置允许以经济方式组装握持部件。优选地,内壁具有两个对置的握持部件。

还优选地,内壁具有经过氮碳共渗和后氧化的外面,并且外壁具有经过氮碳共渗和后氧化的内面。对内壁和外壁的两个面进行的氮碳共渗允许使所述面在氮碳共渗处理后没有任何变形。氮碳共渗和后氧化可以在内壁和外壁的组装之前或之后进行。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内壁和外壁通过焊接来组装,并且外壁具有堵塞的孔。内壁和外壁可以在通过焊接组装之前被冲压。该实施方式良好适合于通过气体或离子方式的氮碳共渗,布置在外壁中的孔允许使外壁和内壁的内面与氮碳共渗介质连通。而且,气体或离子的氮碳共渗允许确保对给予硬度的所形成的组合层进行更好控制。

另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内壁和外壁通过用夹子来组装。夹子的操作优选地是在对还未组装的内壁和外壁的内面和外面进行氮碳共渗和后氧化处理之后进行。可以特别考虑在盐浴中的氮碳共渗和后氧化的处理,这些处理迅速且经济。

另外优选地,外壁的内环状冲压件被插入到内壁的内环状凹槽内。该布置允许使外壁相对于内壁定中心并更好地限定气隙的几何形状。

另外优选地,为了实现在外壁和内壁之间的更好密封性,环状密封垫被插设在已组装的外壁和内壁之间。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外壁独立于内壁,并且内壁具有经过氮碳共渗和后氧化的外面。内壁则放置在外壁上。这样获得的烹饪装置的两个壁可以分开用于清洗。

另外优选地,内壁具有外围定中心部件,该外围定中心部件抵靠在外壁的支承边缘上。该布置允许限定内壁在外壁内的高度位置。因此,气隙的几何形状可以在每次将内壁重新安置在外壁内之后保持相同。该布置也允许方便取出内壁,同时避免内壁卡在外壁内。如果需要,该布置还允许获得在内壁和外壁之间的气隙约束。然而,在内壁和外壁之间的支承区不必是环状。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外壁使用碳素钢制成并具有经过氮碳共渗和后氧化的加热外面和内面。该实施具有的优点是,特别经济,同时耐冲击、耐刮擦和耐腐蚀。

另外优选地,至少一个握持部件通过铆钉与外壁组装,该铆钉穿过外壁的钻孔。该布置允许以经济方式组装握持部件。优选地,外壁具有两个对置的握持部件。

另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外壁使用铝制成。该实施具有的优点是,有利于热的均匀分布,同时耐腐蚀。

另外优选地,至少一个握持部件安装在螺栓上,该螺栓焊接在外壁的加热外面上。优选地,外壁具有两个对置的握持部件。

优选地,外壁的高度大于内壁的高度的一半。因此,烹饪装置的外面的最大部分具有双壁。该布置允许当在火焰上加热(例如使用煤气加热)时限制温度峰值。

附图说明

通过研究附图所示的非限定性的四个实施例,将更好地了解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图2示出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细节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图4示出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组装细节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的第三实施例;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的第四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该烹饪装置包括:用于盛装待烹饪食物的内壁1、1’,以及用于被加热的外壁2、2’,其中,气隙3、3’布置在内壁1、1’和外壁2、2’之间。

内壁1、1’具有烹饪内面4、4’以及至少部分地由外壁2、2’包覆的外面5、5’。内壁1、1’的厚度优选地小于1.6mm且优选地介于0.4mm和1.2mm之间。内壁1、1’的材料是从碳素钢(aciers ordinaires)中选择。内壁1、1’的材料优选地是从具有良好冲压特性的钢中选择。特别地,内壁1、1’的材料可以从碳素低碳钢中选择,例如DC04。内壁1、1’的材料可以从具有略微更高一点的耐腐蚀性的合金钢中选择,因此不会进入到不锈钢的范畴内,例如15CDV6。

在根据本发明的烹饪装置中,烹饪内面4、4’经过氮碳共渗和后氧化。

外壁2、2’具有内面6、6’和加热外面7、7’。内面6、6’至少部分地包覆内壁1、1’。外壁2、2’的材料在以下所述的实施例中进行说明。

内壁1、1’和外壁2、2’优选地具有圆形几何形状。内壁1、1’和外壁2、2’各自具有大致平坦的底部10、20,弯曲侧壁11、21与该底部10、20连接。弯曲侧壁11、21的曲率可以是均匀的,如图1至图4所示,或者是渐进的,如图5和图6所示。因此,烹饪内面4、4’形成具有凹形状的烹饪面,并且加热外面7、7’形成具有凸形状的加热面。

优选地,外壁2、2’的高度大于内壁1、1’的高度的一半。因此,烹饪装置的弯曲侧壁11、21的大部分具有通过气隙3、3’分开的双壁1、2;1’、2’。

在图1至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内壁1和外壁2以密封方式组装以便将气隙3布置在内壁1和外壁2之间。外壁2使用碳素钢制成。因此,内壁1和外壁2可以通过对碳素钢盘的冲压来各自获得。外壁2的厚度优选地小于1.6mm且优选地介于0.4mm和1.2mm之间。

内壁1的外径对于93mm的高度例如是300mm。外壁2的外径对于57mm的高度例如是294mm。底部10、20之间的气隙3的厚度优选地小于1.6mm并在侧壁11、21之间缩小直到内壁1和外壁2的组装区。

氮碳共渗和后氧化操作是在碳素钢盘的切割和冲压之后进行。因此,在涉及内壁1和外壁2的密封组装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至少加热外面7和烹饪内面4经过氮碳共渗和后氧化。

如图1和图3所示,内壁1在外壁2的上方具有至少一个钻孔。握持部件12通过铆钉13与内壁1组装,铆钉13穿过钻孔。优选地,内壁1具有两个安装在内壁1的外面5上的对置的握持部件12。因此,握持部件12安装在烹饪装置的凹外面上。

在图1和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内壁1和外壁2通过焊接来组装。氮碳共渗和后氧化的操作优选地在内壁1和外壁2的组装后进行。

为了允许处理形成气隙3的已组装的内壁1的外面5和外壁2的内面6的部分,对外壁2进行钻孔用于形成孔8。孔8的直径优选地小于或等于3mm。

然后借助焊缝9,优选地在外壁2的上边缘22处将内壁1和外壁2进行组装。尤其可以使用激光器,或者还可以使用TiG或MiG方法进行焊接。

由气体后氧化跟随的气体氮碳共渗是针对已组装的内壁1和外壁2来实施的。因此,内壁1的外面5和外壁2的内面6在组装后被氮碳共渗和后氧化。作为变型例,可以考虑离子氮碳共渗和/或离子后氧化。

对已组装的内壁1和外壁2实施由后氧化处理跟随的氮碳共渗处理,允许改善烹饪装置的耐腐蚀性。由烹饪内面4和加热外面7形成的烹饪装置的外面、以及由内壁1的外面5和外壁2的内面6形成的烹饪装置的内面具有包含氮化铁Fe2,3N的氮化中间层,该氮化中间层覆盖有包含氧化铁Fe3O4的氧化表面层。后氧化处理允许获得黑色着色用于烹饪内面4和加热外面7。

在氮碳共渗和后氧化处理之后,然后例如使用焊料堵塞孔8。获得的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的外壁2具有堵塞的孔8。

气隙3在底部区10、20内的约1mm的厚度允许获得相当接近具有单壁的烹饪装置的加热特性,同时减少在烹饪内面上的热点。使用放置在直径10cm的3000W煤气炉上的含有200ml油的具有1.2mm单壁的烹任装置,在加热3分钟后观察到烟,而油温不超过160℃。使用具有各自1.2mm的双壁的、且在两个壁之间的底部区10、20内具有厚度约1mm的气隙3的烹任装置,在加热8分钟后观察到烟,而油温高于250℃。因此对于低于210℃的油温,可以在具有双壁的烹任装置中避免冒烟。可以在加热一升水时达到沸腾,这允许考虑不同类型的烹任,特别是蒸煮和烹炒或烘烤。

在底部区10、20内的厚度约2.5mm的气隙3也允许对于低于210℃的油温避免冒烟。然而,加热速度降低并且一升水的加热不允许沸腾。因此,在底部区10、20内的气隙3的平均厚度小于1.6mm且大于0.6mm是优选的。

图3和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与图1和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内壁1和外壁2通过用夹子来组装。

为此,内环状凹槽14形成在内壁1上,并且内环状冲压件24形成在外壁2上。优选地,内环状冲压件24在外壁2的上边缘22处实现。外壁2的内环状冲压件24被插入到内壁1的内环状凹槽14内。

在第二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内壁1和外壁2的组装之前对内壁1和外壁2进行氮碳共渗和后氧化操作。因此,内壁1的外面5和外壁2的内面6在组装前经过氮碳共渗和后氧化。

由盐浴中的后氧化跟随的盐浴中的氮碳共渗可以优选地针对内壁1和外壁2来实施。氮碳共渗处理可以特别是在350℃和400℃之间的空气预热之后在包含碱性氰酸盐的盐浴中实施。氮碳共渗的浴温度是例如580℃。后氧化处理也可以在盐浴中实施,例如在具有介于350℃和400℃之间的温度的冷却浴中实施。根据氮碳共渗处理条件,可以在氮化中间层之下出现共析氮化铁层。

作为变型例,可以考虑气体氮碳共渗或离子氮碳共渗和/或气体后氧化或离子后氧化。

如果需要,环状密封垫(图2未示出)可以被插设在已组装的外壁2和内壁1之间。

在图5和图6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内壁1’相对于外壁2’可拆卸。因此,用于被加热的外壁2’独立于用于盛装食物的内壁1’。

对使用碳素钢制成的内壁1’进行氮碳共渗和后氧化操作。因此,内壁1’具有经过氮碳共渗和后氧化的外面5’。

优选地,内壁1’具有外围定中心部件19,该外围定中心部件19抵靠在外壁2’的支承边缘29上。因此,支承边缘29承载外围定中心部件19。当内壁1’由外壁2’承载时,内壁1’和外壁2’彼此定中心。可以获得内壁1’在外壁2’内的精确定位,该定位允许限定气隙3。

根据图5和图6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外围定中心部件19由内壁1’的卷曲上边缘形成,并且支承边缘29由外壁2’的大致竖直的上边缘形成。弯曲侧壁11、21的曲率从底部10、20起递减。气隙3’的厚度可以在弯曲侧壁11、21处以及在底部10、20处保持恒定。气隙3’的平均厚度小于1.6mm且大于0.6mm是优选的。

在图5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外壁2’使用碳素钢制成。外壁2’的厚度优选地小于1.6mm且优选地介于0.4mm和1.2mm之间。也对外壁2’进行氮碳共渗和后氧化操作。因此,外壁2’的加热外面7’和内面经过氮碳共渗和后氧化。

如图5所示,至少一个握持部件15通过铆钉16与内壁1’组装,铆钉16穿过外壁2的钻孔。外壁2优选地具有两个安装在加热外面7’上的对置的握持部件15。

在图6所示的第四实施例中,外壁2’使用铝制成。外壁2’的厚度优选地小于5mm且优选地介于1mm和4mm之间。

如图6所示,至少一个握持部件17安装在螺栓18上,螺栓18焊接在外壁2’的加热外面7’上。外壁2’优选地具有两个安装在加热外面7’上的对置的握持部件17。

作为变型例,外壁2、2’和/或内壁1、1’不必具有大致平坦的底部。特别是,内壁1、1’可以形成从中央向外围弯曲的凹烹任表面和/或外壁2、2’可以形成从中央向外围弯曲的凸加热表面。

作为变型例,外壁2、2’和/或内壁1、1’可以具有喇叭口的上边缘。

作为变型例,不必装设一个或多个握持部件12、15、17。外壁2、2’和/或内壁1、1’可以具有例如通过冲压获得的集成的一个或多个握持部件。

作为用于第一实施例的变型例,堵塞的孔8可以布置在内壁1内或者还可以布置在外壁2和内壁1之间。如果需要,可以设置多个堵塞的孔8。

作为用于第一实施例的变型例,如果需要,握持部件12或握持部件12中的至少一个通过一铆钉13和至少一个另外的铆钉与内壁1组装在一起,该铆钉13穿过外壁2上方的内壁1的钻孔,并且该至少一个另外的铆钉穿过外壁2上方的内壁1的另一钻孔。优选地,一个或两个另外的铆钉可以对用于握持部件12或握持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的铆钉13进行补充。

作为用于第三实施例的变型例,如果需要,握持部件15或握持部件15中的至少一个通过一铆钉16和至少一个另外的铆钉与外壁2’组装在一起,该铆钉16穿过外壁2’的钻孔,并且该至少一个另外的铆钉穿过外壁2’的另一钻孔。优选地,一个或两个另外的铆钉可以对用于握持部件15或握持部件15中的至少一个的铆钉16进行补充。

作为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内壁1’的外围定中心部件19不必由内壁1’的卷曲上边缘形成,而可以例如由朝外围方向向下倾斜的内壁1’的外凸缘形成。

作为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内壁1’的外围定中心部件19不必由内壁1’的上边缘形成。内壁1’的外围定中心部件19可以特别是形成在内壁1’的外面5’上,优选地在内壁1’的上半部内。

作为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内壁1’的外围定中心部件19不必是环状的。内壁1’的外围定中心部件19可以特别是具有至少两个倾斜壁部,优选地至少三个,用于将内壁1’定中心在外壁2’内。

作为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内壁1’的外围定中心部件19可以由外定中心结构形成,这些外定中心结构用于支承在外壁2’的支承边缘上。

作为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外壁2’的支承边缘29不必由外壁2’的大致竖直的上边缘形成。外壁2’的支承边缘29可以特别是由外壁2’的喇叭口的上边缘形成。

作为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外壁2’的支承边缘29不必由外壁2’的上边缘形成。外壁2’的支承边缘29可以特别是形成在外壁2’的内面6’上,优选地在外壁2’的上半部内。

作为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外壁2’的支承边缘29不必是环状的。外壁2’的支承边缘29可以特别是具有至少两个支承区,优选地至少三个,用于各自承载内壁1’的外围定中心部件19。

作为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外壁2’的支承边缘29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内定中心结构形成,该内定中心结构用于承载内壁1’的外围定中心部件19。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而是包括在权利要求范围内的诸多变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