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长椅座可折叠的办公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7514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长椅座可折叠的办公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是一种加长椅座可折叠的办公椅,属于办公椅领域。



背景技术:

办公椅是指日常工作和社会活动中为工作方便而配备的各种椅子,办公伙伴将办公椅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办公椅是指人在坐姿状态下进行桌面工作时所坐的靠背椅,广义的办公椅为所有用于办公室的椅子,包括大班椅、中班椅、会客椅、职员椅、会议椅、访客椅、培训椅等。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520764721.X的一种办公椅。所述办公椅包括支撑底座、椅座、靠背构件及脚踏装置,所述支撑底座支撑所述椅座于一定的高度,所述靠背构件和所述脚踏装置分别与所述椅座二相对侧边缘相连接,且所述靠背构件和所述脚踏装置位于所述椅座沿竖直方向上的两侧,所述脚踏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椅座的支撑架、与所述支撑架相连接的脚踏支撑件、以及与所述脚踏支撑件相连接的脚踏板。本发明所述办公椅带有脚踏装置,使用者可将双脚置于脚踏板上,增加办公椅的舒适性。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常用的办公椅不能用于午间小憩,舒适度差,脚踏板外置容易绊倒,事故发生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加长椅座可折叠的办公椅,以解决现有的办公椅不能用于午间小憩,舒适度差,脚踏板外置容易绊倒,事故发生率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加长椅座可折叠的办公椅,其结构包括置物台、支撑架、海绵块、头枕、背椅、电源线、插头、地插、底架、防滑支脚、承重架、腰枕、椅座、扣合装置、脚踏,所述置物台与支撑架相连接,所述头枕与背椅相连接,所述插头与地插相连接,所述防滑支脚与承重架相连接,所述腰枕与椅座相连接,所述扣合装置由毛刺粘、上椅座、下椅座、布料把手、扣具组成,所述毛刺粘设在上椅座上,所述上椅座通过扣具与下椅座相连接,所述布料把手设有布料把手,所述扣具与上椅座相连接,所述扣合装置与脚踏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海绵块与头枕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线与插头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架设有防滑支脚。

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架上方设有腰枕。

进一步地,所述椅座设有扣合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设有扣合装置,能够通过毛刺粘将布料把手粘合在一起,再把扣具将上下椅座扣合,避免脚踏板外置容易绊倒,防止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加长椅座可折叠的办公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扣合装置示意图。

图中:置物台-1、支撑架-2、海绵块-3、头枕-4、背椅-5、电源线-6、插头-7、地插-8、底架-9、防滑支脚-10、承重架-11、腰枕-12、椅座-13、扣合装置-14、毛刺粘-141、上椅座-142、下椅座-143、布料把手-144、扣具-145、脚踏-1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加长椅座可折叠的办公椅,其结构包括置物台1、支撑架2、海绵块3、头枕4、背椅5、电源线6、插头7、地插8、底架9、防滑支脚10、承重架11、腰枕12、椅座13、扣合装置14、脚踏15,所述置物台1与支撑架2相连接,所述头枕4与背椅5相连接,所述插头7与地插8相连接,所述防滑支脚10与承重架11相连接,所述腰枕12与椅座13相连接,所述扣合装置14由毛刺粘141、上椅座142、下椅座143、布料把手144、扣具145组成,所述毛刺粘141设在上椅座142上,所述上椅座142通过扣具145与下椅座143相连接,所述布料把手144设有布料把手144,所述扣具145与上椅座142相连接,所述扣合装置14与脚踏15相连接,所述海绵块3与头枕4相连接,所述电源线6与插头7相连接,所述底架9设有防滑支脚10,所述承重架11上方设有腰枕12,所述椅座13设有扣合装置14。

在进行使用时,将上椅座142与下椅座143折叠用毛刺粘141把布料把手144粘在一起,这是一重防护,再通过扣具145把上椅座142与下椅座143扣合在一起,可调节扣具145减小间距,更好地紧固椅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