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卧式饮用的双温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21868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卧式饮用的双温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家庭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卧式饮用的双温杯。

背景技术:
水杯作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其在样式和功能上不断完善,其中包括各种吸管杯和保温杯。现有的保温杯虽然具有保温功能,但在保温时间内一杯水都是热的,甚至烫嘴,不能立马引用,需要打开杯盖来加速散热,又存在不卫生和打翻水杯流掉所有水的风险;等水杯的水慢慢变成温水后又需要在短时间内饮用完毕,否则变成不适宜饮用的凉水。现有的吸管杯多适用于婴幼儿,在杯盖中设置伸入杯内的吸管,利用吸管抽吸杯体内的水,有的还在杯盖上设置能将吸管弯折的卡盖,卡盖关闭时将吸管弯折,防止杯体内的水经吸管流出;卡盖打开时释放对吸管的作用力,吸管自然伸直,开通吸管的内腔。但上述水杯都只能处于杯口朝上、杯底朝下的正向放置状态时,利用杯口直接饮水或者利用吸管来抽吸水。利用杯口饮水则需要饮用者坐立或者趴起来;利用吸管则随着吸管的加长所需要的抽吸力也增大。这些对于体弱的卧床病人来说都无疑是较大的挑战,不利于病人的康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卧式饮用的双温杯,能够卧床直饮温度适宜的温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发明一种便于卧式饮用的双温杯,包括杯体和配装在杯体上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杯体内设置隔水板,隔水板将杯体的内腔分割为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热水区和温水区,隔水板上设置水管,水管中开设有第一通腔和第二通腔,第一通腔和第二通腔的一端均连通温水区、另一端均连通热水区,水管上连接控制阀,控制阀同时控制第一通腔和第二通腔的通断;盖体上安装有转动的水嘴,水嘴内固定第二阀体,第二阀体上开设有第二出水孔和第二进气孔,盖体中固定第一阀体,第一阀体上开设有第一出水孔和第一进气孔,第一出水孔的开设位置与第二出水孔相对应,第一进气孔的开设位置与第二进气孔相对应,第二阀体压接在第一阀体上;第一进气孔上安装进气管,进气管通入温水区内。优选的,所述水嘴的外周壁上设置凸台,在盖体上开设环槽,凸台配装在环槽中。优选的,在水嘴的内壁上设置了凸块,凸块上连接压簧,压簧的另一端压接在第二阀体上。优选的,所述控制阀包括推拉板、卡装座、推拉杆、弹簧和转轴手柄,在水管一侧的隔水板上固定卡装座,水管的另一侧设置推拉板,沿卡装座外周绕装弹簧,弹簧的两端依次从水管的两侧连接在推拉板上,推拉板连接推拉杆,推拉杆的另一端铰接在转轴手柄上,转轴手柄铰接在杯体的侧壁上。优选的,热水区的杯体采用双层杯体,双层杯体之间具有隔热腔。优选的,所述盖体上设有外罩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杯体被分割成热水区和温水区,可在温水区中盛放温度低的水,在热水区盛放热水,待要饮水时,操作控制阀,使其打开,倾斜杯体,使热水区内的热水通过水管的一个通腔流入温水区,同时温水区内的空气通过另一个通腔进入热水区,维持二区间的气压平衡,使得热水区内的热水能够自动流入温水区,与温度低的水混合成适宜饮用的温水,然后继续倾斜杯体,使其接近倒置状态或者处于倒置状态,将水嘴放入饮用者的嘴中,转动水嘴或者杯体,使得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间产生相对转动,第一出水孔接通第二出水孔,第一进气孔接通第二进气孔,温水区内的水通过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流入嘴中,同时空气通过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经进气管进入温水区,维持温水区与外界气压平衡,使温水区内的水自动流出;待饮用完毕,再次转回水嘴,切断第一进气孔与第二进气孔,以及第一出水孔与第二出水孔,完成一次直饮。2、由于通过凸台与环槽的结构实现水嘴在盖体中的转动安装,结构简单,便于实现且性能稳定。3、由于在水嘴的内壁上设置了凸块,凸块上连接压簧,压簧的另一端压接在第二阀体上,能够使得第一阀体紧密地压接在第二阀体上,提高了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间的密封性。4、由于控制阀采用推拉板与卡装座相配合的形式,结构简单,便于实现且性能稳定。5、由于热水区的杯体采用双层杯体,双层杯体之间具有隔热腔,能够提高热水区的保温效果,延长保温时间。6、由于盖体上罩装了外罩盖,能够防止外界灰尘进入水嘴中,更加清洁卫生,同时防止水嘴被意外转动。7、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为饮用者提供更加适宜饮用的温水,实现直饮,尤其是对卧床病人来说非常方便,便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图4是图1的C-C剖视放大图(不包括外罩盖);图5是图1中局部I的放大视图;图6是图1中局部II的放大视图。附图标记为:1、杯体;2、盖体;3、外罩盖;4、水嘴;5、隔水板;6、进气管;7、隔热腔;8、转轴手柄;9、推拉杆;10、推拉板;11、第一通腔;12、第二通腔;13、水管;14、卡装座;15、弹簧;16、第二阀体;17、第二出水孔;18、第二进气孔;19、第一阀体;20、第一出水孔;21、第一进气孔;22、压簧;23、凸块;24、环槽;25、凸台;26、温水区;27、热水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以进出杯体1的流向为参照,即由外面进入杯体1的方向定义为流入方向,相应地将由杯体1内出来的方向定义为流出方向;将杯体1处于自然放置状态时所对应的上下方向依次定义为上方和下方。如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在杯体1内设置了隔水板5,隔水板5将杯体1的内腔分割为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热水区27和温水区26,隔水板5上设置水管13,水管13中开设有第一通腔11和第二通腔12,第一通腔11和第二通腔12的一端均连通温水区26、另一端均连通热水区27,水管13上连接控制阀,控制阀同时控制第一通腔11和第二通腔12的通断。如图2和图5所示,所用控制阀中设置了推拉板10、卡装座14、推拉杆9、弹簧15和转轴手柄8,在水管13一侧的隔水板5上固定卡装座14,水管13的另一侧设置推拉板10,沿卡装座14外周绕装弹簧15,弹簧15的两端依次从水管13的两侧连接在推拉板10上,推拉板10连接推拉杆9,推拉杆9的另一端铰接在转轴手柄8上,转轴手柄8铰接在杯体1的侧壁上。在杯体1上配装了盖体2,盖体2上安装有转动的水嘴4,具体的转动结构为:如图4和图6所示,在水嘴4的外周壁上设置凸台25,在盖体2上开设环槽24,凸台25配装在环槽24中,使得凸台25在环槽24中能够产生相对转动运动。水嘴4内固定第二阀体16,第二阀体16上开设有第二出水孔17和第二进气孔18,盖体2中固定第一阀体19,第一阀体19上开设有第一出水孔20和第一进气孔21,第一出水孔20的开设位置与第二出水孔17相对应,第一进气孔21的开设位置与第二进气孔18相对应,使得在第一阀体19与第二阀体16间产生相对转动的过程中,第一进气孔21与第二进气孔18接通的同时,第一出水孔20也接通第二出水孔17,第二阀体16压接在第一阀体19上,为了提高第一阀体19和第二阀体16间的密封性能,在水嘴4的内壁上设置了凸块23,凸块23上连接压簧22,压簧22的另一端压接在第二阀体16上。第一进气孔21上安装进气管6,进气管6通入温水区26内。为了提高热水区27的保温效果,热水区27的杯体1采用双层杯体,双层杯体之间具有隔热腔7,利用隔热腔7来延长热水区27的保温时间。并在盖体2罩装有外罩盖3,能够防止灰尘进入盖体2上的水嘴4内,更加卫生。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正常状态,弹簧15向卡装座14方向拉动推拉板10,使推拉板10挤压在卡装座14上,将位于二者之间的水管13夹扁,关闭第一通腔11和第二通腔12,温水区26与热水区27处于隔离状态。使用时,取掉外罩盖3,倾斜杯体1,按动转轴手柄8,转轴手柄8通过推拉杆9克服弹簧15的作用力,向卡装座14的相对方向拉动推拉板10,使其脱离卡装座14,失去对水管13的挤压作用,水管13在自身弹性下恢复原形,第一通腔11和第二通腔12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热水区27内的水通过第一通腔11流入温水区26,使得热水与温度低的水混合成适宜饮用的温水,同时温水区26内的气体通过第二通腔12进入热水区27,使得温水区26内的气压与热水区27的气压保持平衡,为热水区27内的热水能自动流入温水区26提供条件保障,然后松开对转轴手柄8的按动作用,推拉板10在弹簧15的拉力下回位,恢复对水管13的挤压作用,关闭第一通腔11和第二通腔12,完成冷水与热水的配兑。此时继续倾斜杯体1,使其接近倒置状态或者基本处于倒置状态,将水嘴4放入饮用者的嘴中,转动杯体1或者水嘴4,使得第一阀体19和第二阀体16间产生相对转动,第一出水孔20接通第二出水孔17,第一进气孔21接通第二进气孔18,温水区26内的水通过第一出水孔20和第二出水孔17流入嘴中,同时空气通过第一进气孔21和第二进气孔18,经进气管6进入温水区26,维持温水区26与外界气压平衡,使温水区26内的水自动流出;待饮用完毕,再次转回水嘴4,切断第一进气孔21与第二进气孔18,以及第一出水孔20与第二出水孔17,完成一次直饮。在整个饮用的过程中,饮用者只需转动水嘴4或者杯体1即可,无需任何抽吸动作,出水控制完全由转动的水嘴4自身来实现,为饮用者提供直饮服务,方便饮用者卧饮,更加适用于体弱的病人,避免了由于抽吸所带来的体力消耗,利于病人的康复。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组合、变更或改型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