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脱水平板拖把清洁工具。
背景技术:
旋转脱水平板拖把清洁工具是一种采用旋转式脱水的清洁工具,现有的旋转脱水式平板拖把清洁工具的一般结构为:包括拖把桶和拖把,拖把桶具有脱水区和清洗区;拖把包括可转动的平板拖把板和拖把杆,平板拖把板上可设擦拭物,该平板拖把板包括固定板、两块折叠板,拖把杆连接在固定板上,两块折叠板分别枢接在固定板的两头。拖地时两块折叠板处于展开状态,脱水时平板拖把板在脱水区旋转脱水且两块折叠板处于折叠状态,清洗时平板拖把板在清洗区清洗且两块折叠板亦处于折叠状态。
平板拖把板之所以在脱水和清洗时需要进行折叠,原因在于平板拖把板展开后长度较长,如不折叠就进入拖把桶中进行脱水或清洗,则拖把桶的尺寸必须相应方法,如此则拖把桶的体积将变得非常庞大,形成不可实施的方案。
目前,平板拖把板的折叠控制方式总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两块折叠板向上折叠,另一种是两块折叠板向下折叠。两块折叠板向上折叠平板拖把,由于需要将折叠板向上折叠,因此不可能设置将折叠板下压定位,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在拖地时由于折叠板不具有下压的定位,因此拖地时折叠板与地面之间的贴合度较低,折叠板部分基本不受力,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相当小,故平板拖把板的有效拖地面积实际为固定板的面积,清洁效果很差。而两块折叠板向下折叠的平板拖把在拖地时,由于具有阻止折叠板向上转动的下压定位,因此在拖地时折叠板与地面之间贴合紧密,拖地时受力较大、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也较大,具有良好的清洁效果,故一般均采用折叠板向下折叠的平板拖把。
在现有技术中,两块折叠板向下折叠的控制方式又分为以下几种:
1.一种是在两块折叠板与固定板之间设置扭簧,不设置控制机构,在将两块折叠板进行折叠时,手动翻转两块折叠板,脱水或清洗时两块折叠板拖把桶内被保持住从而保持折叠状态。拖地时在扭簧的作用下两块折叠板自动弹开达到展开状态。这种折叠方式采用手动折叠的方式,不方便,且手需要频繁接触擦拭物与平板拖把板,非常不卫生。
2. 任永海于2011年1月25日申请的专利号为201120023515.5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折叠式平板拖把,其两块折叠板与固定板之间具有卡扣。拖地时两块折叠板与固定板之间通过卡扣来进行固定,脱水或清洗时两块折叠板与固定板之间的卡扣脱扣,从而折叠板可顺利折叠。但是折叠板进行折叠和展开时还是需要手动进行折叠。
3.陈剑于2013年12月18日申请的专利号为201320836593.6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平板拖把头,两块折叠板与固定板之间设有扭簧。其在固定板上设置锁定装置,锁定装置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受与拖把杆连接的万向接头态控制的推块,另一部分是受推块控制的转块。当万向接头下段处于倾斜状态时万向接头下段不对推块产生作用,转块在自身弹簧的作用下处于锁定状态,锁定状态下转块末端的锁钩钩入折叠板上的锁口内,从而达到折叠板的展开锁定状态,可进行拖地;当万向接头下段处于直立状态时,万向接头下段将推块下压,推块与转块之间具有相互作用的斜面,在斜面相顶的作用下,下行的推块推动转块转动,从而使转块末端的锁钩脱离折叠板上的锁口,此时在扭簧的作用下两块折叠板自动折叠,即可进行脱水或清洗。
这种平板拖把头通过万向接头下段的倾斜或直立来对折叠板的折叠与否进行控制,其还存在的问题在于:①.在拖地过程中,万向接头下段随时会处于直立状态,因此在拖地过程中随时会自动触发锁定装置解锁,使折叠板自动折叠,从而导致无法正常拖地。拖地过程中万向接头下端处于直立状态的情况有两种:正常拖地时拖把杆在前后方向上倾斜,此时万向接头的下段亦倾斜,当拖地方向改变时需要将拖把杆在前后方向上从一边倾斜转向另外一边倾斜,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经历一个万向接头下段直立状态;另一种是拖地时拖把杆沿平板拖把杆的长度方向左右倾斜,这种状态主要是清洁狭缝处的底面,此时万向接头下端处于直立状态。②.两块折叠板从折叠状态转换为展开状态时,还是需要手动进行操作。
4. 嘉兴捷顺旅游制品有限公司于2013年5月20日申请的专利号为201320275150.4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平面拖把,两块折叠板与固定板之间设有扭簧。其在固定板上设置受与拖把杆连接万向接头控制的滑动锁块,滑动锁块与万向接头下段具有相互配合的楔形面。当万向接头下段处于倾斜状态时万向接头下段不对滑动锁块产生作用,滑动锁块在自身弹簧的作用下处于锁定状态,锁定状态下滑动锁块末端的锁舌伸入折叠板上的锁口内,从而达到折叠板的展开锁定状态,可进行拖地;当拖万向接头下段处于直立状态时,滑动锁块与拖把杆的下端的楔形面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带动滑动锁块滑移,滑动锁块末端的锁舌退出折叠板上的锁口,此时在扭簧的作用下两块折叠板自动折叠,即可进行脱水或清洗。
这种平板拖把头采用与陈剑专利相同的原理对两块折叠板进行控制,因此与陈剑专利技术方案存在同样的问题。
5. 慈溪市博生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于2014年9月12日申请的专利号为201420523676.4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平板拖把,其在两块折叠板内设置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滑动的顶块以及顶在该顶块上的弹簧。在拖地时,折叠板处于展开状态,两块顶块在弹簧的作用下顶在固定板的两端;在脱水或清洗时,折叠板折叠,折叠板内的顶块亦随着折叠板的转动而转动,直至顶块在弹簧的作用下顶在固定板的底面上,完成最后的折叠定位。
这种平板拖把在折叠板和固定板之间不设置扭簧,两者之间不具有强力的连接力,因此在将折叠板进行折叠时,往上拎起平板拖把,在惯性的作用下两块折叠板即可自动向下翻转折叠;需要将折叠板展开时,转动平板拖把,在惯性的作用下两块折叠板即可自动展开。
其还存在的缺点在于:虽然不再需要手动操作进行折叠板的展开与折叠,但是由于折叠板的展开与折叠均通过惯性作用来实现,因此操作时需要使用较大的力,使用不舒适。
6.李爱良于2015年2月12日申请的专利号为201520101650.5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折叠平板拖把板,两块折叠板与固定板之间设有扭簧,折叠板上设有锁口。其在固定板上设置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包括三部分,以至一块脚踏板,二是一个呈八字形的弹簧杆,三是两块滑动锁块。八字形弹簧杆的两端分别与两块滑动锁块连接,在八字形弹簧杆不受力时其弹性力使两块滑动锁块向外滑,从而滑动锁块的末端插入展开的折叠板内的锁口中,达到折叠板的展开锁定状态。八字形弹簧杆的尾部连接在脚踏板上,脚踏板上设有与八字形弹簧杆配合的八字形斜面,脚踩该脚踏板,使脚踏板转动,从而八字形弹簧杆沿着八字形斜面被压缩,此时八字形弹簧杆带动两块滑块内缩,滑动锁块的末端退出折叠板的锁口,达到解锁状态,此时两块折叠板即可实现折叠。
李爱良专利虽然解决了陈剑专利和嘉兴捷顺旅游制品有限公司专利中在拖地过程中随时会自动触发锁定装置解锁,使折叠板自动折叠,从而导致无法正常拖地的问题,但是其还存在的缺点在于:①.在进行折叠板的折叠时,需要脚踩安装在固定板上的脚踏板,然而此处存在一个矛盾:要进行解锁就必须脚踩所述的脚踏板,保持滑动锁块脱离锁口的解锁状态;而要将折叠板折叠起来,又必须提起拖把,若要提起拖把则不能将中间的固定板踩住,其不具有可实施性,除非将拖把提起后用手按压脚踏板,否则该平板拖把无法使用,若用手按压脚踏板又存在卫生问题。②.两块折叠板从折叠状态转换为展开状态时,还是需要手动进行操作。
7.德国科德宝集团生产的微力达牌旋转拖把,其平板拖把板具有一块中间块、一块主控折叠板、一块受控折叠板、一块脚踏控制板,脚踏控制板铰接在主控折叠板上,拖把杆连接在固定板上,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分别枢接在中间块上,擦拭物的两头分别连接在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的两头,擦拭物中部与平板拖把板之间不具有任何连接关系从而悬空。拖地时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处于展开状态,此时受控折叠板与脚踏控制板之间扣合,从而使得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保持展开状态,并且擦拭物也保持展开状态;脱水时,脚踩脚踏控制板,使受控折叠板和脚踏控制板之间脱离,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处于折叠状态,此时擦拭物下垂,将折叠后的平板拖把板插入甩水篮中,通过脚踏驱动机构带动甩水篮转动,并进而通过甩水篮带动平板拖把板转动。
为了使折叠后的平板拖把板插入甩水篮中后保持稳定,需要在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上设置定位块,在甩水篮中设置与定位块对应的定位槽,折叠后的平板拖把板插入甩水篮中后定位块扣入定位槽中。
这种平板拖把板还存在的缺点在于:①.主控折叠板与固定块的枢接处、受控折叠板与固定块的枢接处非常靠近,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展开后平板拖把板的长度等于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的长度之和,其总体长度较短;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折叠后基本接近两者相贴合的程度,因此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与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当小,在转动时所产生的线速度也很小,从而产生的离心力也较小,拖把的甩干效果不好;②.在脱水时擦拭物下垂,擦拭物置入甩水篮中,在甩水过程中擦拭物重心处于状态不确定状态,不但会引起拖把桶的晃动,还会影响甩水效果;③.平板拖把板展开时,通过受控折叠板与脚踏控制板之间扣合来使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保持展开状态,定位不稳固,主控折叠板或受控折叠板稍有磕碰就有可能使受控折叠板与脚踏控制板之间解开扣合;④.在将折叠的平板拖把板放入甩水篮中时,由于需要将定位块扣入定位槽中,因此需要用手握住折叠的平板拖把,然后将折叠的平板拖把对准定位槽插入,才能将平板拖把板有效插入甩水篮中,不但操作非常麻烦且需要手动操作。⑤.在脱水时是通过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上的定位块与甩水篮中的定位槽达到周边定位效果,而非中心定位,因此旋转时同心度较差,折叠的平板拖把在脱水时旋转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旋转脱水平板拖把清洁工具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更方便、更卫生的旋转脱水平板拖把清洁工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转脱水平板拖把清洁工具,包括拖把桶和拖把,所述的拖把桶具有脱水区和清洗区;
所述的拖把包括可转动的平板拖把板和拖把杆,所述的平板拖把板上可设擦拭物,该平板拖把板包括固定板、两块折叠板、脚踏控制按键,所述的拖把杆连接在所述的固定板上,两块折叠板分别枢接在所述固定板的两头;
拖地时两块折叠板处于展开状态,脱水时平板拖把板在脱水区旋转脱水且两块折叠板处于折叠状态,清洗时平板拖把板在清洗区清洗且两块折叠板亦处于折叠状态;
其中一块折叠板为主控折叠板,另一块折叠板为受控折叠板,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转动连接在平板拖把板长度方向的一侧;
拖地时、脱水时、清洗时所述的擦拭物均与所述的固定板、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贴合;
拖地时,下压所述的平板拖把板,所述的固定板、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脚踏控制按键处于锁定状态从而连成一体,所述的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展开,此时平板拖把板的长度等于固定板、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三者的长度之和;
脱水或清洗时,下压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所述的固定板、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脚踏控制按键即处于解锁状态,所述的固定板、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相互分离,所述的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处于折叠状态,此时所述的平板拖把板形成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中间的固定板三块各自具有一定长度的板,所述的擦拭物随所述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的折叠而折叠;
所述脱水区内设有顶轴,脱水时所述的顶轴顶入所述固定板的中心从而形成旋转支点,所述的平板拖把板以所述的支点为轴心旋转脱水。
进一步,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转动连接在所述的主控折叠板上。
进一步,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或所述的主控折叠板具有向所述受控折叠板方向延伸的控制臂,所述的受控折叠板具有向控制折叠板方向延伸的受控臂;
拖地时下压所述的平板拖把板,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与所述的固定板及主控折叠板锁合,所述的控制臂与所述的受控臂锁合;
脱水或清洗时下压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与所述的固定板及主控折叠板之间解除锁合,所述的控制臂与所述的受控臂之间解除锁合。
进一步,所述的固定板内设有受所述脚踏控制按键或主控折叠板推动的滑动块;
拖地时下压所述的平板拖把板,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或主控折叠板推动所述的滑动块,所述的滑动块与所述的受控折叠板锁合;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与所述的固定板及主控折叠板锁合;
脱水或清洗时下压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与所述的固定板及主控折叠板之间解除锁合,所述的滑动块与所述的受控折叠板解除锁合。
进一步,所述的固定板内设有作用于所述滑动块上的弹力件,从而使所述的滑动块具有靠近所述主控折叠板的趋势。
进一步,脱水或清洗时,下压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该脚踏控制按键将所述的固定板顶起;
或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与所述的主控折叠板之间设有弹性装置;
或脱水或清洗时,下压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该脚踏控制按键将所述的固定板顶起,且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与所述的主控折叠板之间设有弹性装置。
进一步,所述的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折叠后呈外八字形。
进一步,所述的主控折叠板与固定板之间、受控折叠板与固定板之间均设有弹性件,所述的固定板、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脚踏控制按键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的弹性件助力所述的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折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①.本发明在拖地时,通过下压平板拖把板,固定板、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脚踏控制按键即可自动锁定从而连成一体;脱水或清洗时,下压脚踏控制按键,固定板、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即可相互分离,从而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处于折叠状态,操作简便;②.无论是折叠板的折叠还是折叠板的展开,都不需要手动进行操作,使用更卫生。③.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展开时,所述平板拖把板的长度等于固定板、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三者的长度之和,平板拖把板的长度较长。④. 脱水或清洗时擦拭物均与固定板、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贴合,且擦拭物随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的折叠而折叠,因此擦拭物处于在脱水时处于稳定状态,重心稳定,甩水效果好。⑤. 脱水时平板拖把板形成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中间的固定板三块各自具有一定长度的板,主控折叠板、受控折叠板与旋转中心之间具有较长的距离,因此在旋转时具有较大的线速度,从而获得较大的离心力,甩水效果更好。⑥. 脱水时所述的顶轴顶入所述固定板的中心从而形成旋转支点,达到中心定位,平板拖把板以支点为轴心旋转脱水,因此在旋转脱水时折叠的平板拖把非常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折叠板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折叠板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脚踏控制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受控折叠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平板拖把板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一中另一种结构的折叠板展开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一中另一种结构的折叠板折叠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一中另一种主控折叠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一中具有作用于脚踏控制按键的复位弹簧的平板拖把剖视图。
图10是拖把与单桶拖把桶配合使用的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拖把与双桶拖把桶配合使用的状态示意图。
图12是拖把与脚踏式双桶拖把桶配合使用的状态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二中折叠板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二中折叠板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二中折叠板展开时固定板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二中折叠板折叠时固定板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二中折叠板展开时平板拖把板的剖视图。
图18是实施例二中锁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实施例二中受控折叠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实施例二中另一种结构的折叠板展开示意图。
图21是实施例二中另一种结构的折叠板折叠示意图。
图22是实施例二中另一种主控折叠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实施例二中具有作用于脚踏控制按键的复位弹簧的平板拖把剖视图。
图24是实施例三中折叠板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实施例三中折叠板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实施例三中折叠板折叠时固定板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实施例三中脚踏控制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实施例三中折叠板展开时平板拖把板的剖视图。
图29是实施例三中折叠板展开时平板拖把板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实施例三中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实施例三中另一种结构的折叠板展开示意图。
图32是实施例三中另一种结构的折叠板折叠示意图。
图33是实施例三中另一种主控折叠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实施例三中具有作用于脚踏控制按键的复位弹簧的平板拖把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9,一种旋转脱水平板拖把清洁工具,包括拖把桶和拖把,所述的拖把桶具有脱水区和清洗区。
所述的拖把包括可转动的平板拖把板和拖把杆,所述平板拖把板底面设擦拭物1,该平板拖把板6包括固定板2、两块折叠板、脚踏控制按键3,所述的拖把杆连接在所述的固定板2上,两块折叠板分别枢接在所述固定板2的两头。
拖地时两块折叠板处于展开状态,清洗时平板拖把板在清洗区清洗且两块折叠板处于向下折叠状态,脱水时平板拖把板在脱水区旋转脱水且两块折叠板处于向下折叠状态。本发明的拖把桶可以是双桶拖把桶,也可以是单桶拖把桶。双桶拖把桶即具有两个腔体的拖把桶,脱水区位于清洗区的一侧,如图12所示,采用双桶拖把桶时,拖把的脱水可以采用脚踏驱动脱水,也可以如图11所示采用手压旋转式拖把杆杆实现手压旋转式脱水,双桶拖把桶只需区分脱水区和清洗区即可;如图10所示,单桶拖把桶即只具有一个桶体,清洗区在下、脱水区在上,平板拖把在低位的清洗区清洗、在高位的脱水区脱水,采用单桶拖把桶时,由于无法安装脚踏驱动机构,因此拖把的拖把杆需采用受压旋转式拖把杆。
本发明的其中一块折叠板为主控折叠板4,另一块折叠板为受控折叠板5,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3转动连接在平板拖把板长度方向的一侧。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3铰接在所述的主控折叠板4上。
拖地时、脱水时、清洗时所述的擦拭物1均与所述的固定板2、主控折叠板4、受控折叠板5贴合。
拖地时,下压所述的平板拖把板6,所述的固定板2、主控折叠板4、受控折叠板5、脚踏控制按键3处于锁定状态从而连成一体,所述的主控折叠板4、受控折叠板5展开,此时平板拖把板的长度等于固定板2、主控折叠板4、受控折叠板5三者的长度之和。本实施例中拖地时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3的远离受控折叠板5一侧凸起在所述的主控折叠板4上,方便踩踏。
脱水或清洗时,脚踩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3,所述的固定板2、主控折叠板4、受控折叠板5、脚踏控制按键3即处于解锁状态,所述的固定板2、主控折叠板4、受控折叠板5相互分离,所述的主控折叠板4、受控折叠板5处于向下折叠状态,此时所述的平板拖把板形成主控折叠板4、受控折叠板5、中间的固定板2三块各自具有一定长度的板,所述的擦拭物1亦随所述主控折叠板4、受控折叠板5的折叠而折叠。所述脱水区内设有顶轴34,脱水时所述的顶轴34顶入所述固定板2的中心从而形成旋转支点,达到中心定位,折叠后的平板拖把板以所述的支点为轴心旋转脱水,因此在旋转脱水时折叠的平板拖把非常稳定,顶轴34上还可设甩水篮,折叠后的平板拖把板容置在甩水篮中可进一步提高甩水时的旋转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固定板2的中心设有一中心顶槽35,供顶轴34顶入。通常情况下可将擦拭物整体通过魔术钩粘在平板拖把板1的底面上,亦可采用其他方式连接擦拭物1,从而使擦拭物1亦随所述主控折叠板4、受控折叠板5的折叠而折叠,例如本实施例中擦拭物1的两头设有插袋36,主控折叠板4的外端和受控折叠板5的外端分别套入两个插袋36中,同时在固定板2背面设魔术钩37,擦拭物的中部粘在固定板2背面的魔术钩37上。
本实施例中,上述折叠板的具体折叠、展开控制机构采用如下具体结构: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3具有向所述受控折叠板5方向延伸的控制臂7,所述的受控折叠板5具有向控制折叠板方向延伸的受控臂8。
拖地时下压所述的平板拖把板6,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3与所述的固定板2及主控折叠板4锁合,所述的控制臂7与所述的受控臂8锁合。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2的靠近主控折叠板4一侧设有向外延伸的扣舌9,所述脚踏控制按键的背面设有锁槽10,拖地时扣舌9扣入所述的锁槽10内,从而脚踏控制按键3与固定板2之间定位,而脚踏控制按键3又安装在主控折叠板4上,因而主控折叠板4也无法转动而得到定位,同时脚踏控制按键3与主控折叠板4之间也锁合。本实施例中拖地时所述受控臂8的末端压在所述控制臂7的末端的下方,控制臂的末端设有开口向下的扣槽11,受控臂的末端是一个开口朝上的弹性扣13,拖地时弹性扣13扣入所述的扣槽11中,从而将受控折叠板5定位。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上设有辅助定位板12,所述的辅助定位板12位于脚踏控制按键的远离受控折叠板一端、且位于所述主控折叠板4的背面,拖地时所述的辅助定位板12与所述主控折叠板4的背面相抵,进一步稳固主控折叠板4的定位。
脱水或清洗时下压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3,脚踏控制按键3上的锁槽10向上旋转,固定板上的扣舌9脱离锁槽10;同时控制臂7亦向上旋转,控制臂7与受控臂8之间亦脱离,此时拎起拖把,主控折叠板4、受控折叠板5可旋转折叠。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主控折叠板4与固定板2之间、受控折叠板5与固定板2之间均设有作为弹性件扭簧,脚踩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3后所述的固定板2、主控折叠板4、受控折叠板5、脚踏控制按键3处于解锁状态时,拎起拖把后弹性件扭簧助力所述的主控折叠板4、受控折叠板5自动折叠。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主控折叠板4、受控折叠板5折叠后呈外八字形,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需要将主控折叠板4、受控折叠板5重新展开时,只需要向下压平板拖把板即可顺利将主控折叠板4、受控折叠板5打开。
主控折叠板4、受控折叠板5在打开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受控折叠板5先到达固定板2、主控折叠板4后到达固定板2,在这种情况下,用力下压拖把,固定板上的扣舌9强扣入脚踏控制按键的锁槽10内,而受控臂上的弹性扣13位于控制臂上的扣槽11的下方,弹性扣13可顺利扣入所述的扣槽11中;另一种情况是主控折叠板4先到达固定板2、受控折叠板5后到达固定板2,在这种情况下,用力下压拖把,固定板上的扣舌9亦强扣入脚踏控制按键的锁槽10内,而受控臂上的弹性扣13弹性变形后强扣扣入所述控制臂上的扣槽11中。
如图9所示,可以在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与所述的主控折叠板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4,复位弹簧14的作用在于:在折叠板展开时帮助脚踏控制按键3始终压住固定板2、在折叠板折叠时脚踩脚踏控制按键3后松开时,脚踏控制按键3可自动复位。在这种情况下,脚踩脚踏控制按键3后,需要先将固定板2提起使其彻底脱离脚踏控制按键3的控制范围,然后松开脚踏控制按键3,再提起拖把,主控折叠板4和受控折叠板5即可顺利折叠。
还可在脚踏控制按键上设置顶板15,折叠板展开时顶板15位于固定板2下方,脱水或清洗时,脚踩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3,所述的顶板15将所述的固定板2顶起。在这种情况下,脚踩脚踏控制按键3后,已经将固定板2顶起,因此在脚踩脚踏控制按键3后即可直接将拖把提起,主控折叠板4和受控折叠板5即可顺利折叠。
上述的顶板15和复位弹簧14可单独存在,亦可同时并存。
参照图6、图7、图8,也可将控制臂7设置在主控折叠板4上,而脚踏控制按键3上不设控制臂,也可达到上述实施例一中技术方案的效果及目的。
除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折叠板控制方式外,还可采用在固定板内设受所述脚踏控制按键或主控折叠板推动的滑动块来控制受控折叠板的技术方案,滑动块可在固定板后自由滑动,亦可采用弹性件来进行定位,该技术方案具体在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展开。
实施例二
参照图13~图19,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固定板2内设有受所述脚踏控制按键3推动的滑动块。本实施例中,在脚踏控制按键3上设置向受控折叠板5方向延伸的推臂16,通过推臂16推动滑动块。
拖地时下压所述的平板拖把板6,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3推动所述的滑动块,所述的滑动块与所述的受控折叠板5锁合;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3与所述的固定板2及主控折叠板4锁合。
脱水或清洗时脚踩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3,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3与所述的固定板2及主控折叠板4之间解除锁合,所述的滑动块与所述的受控折叠板5解除锁合。
本实施例中,滑动块包括两部分:受力滑移块17和锁头18,锁头18设于受力滑移块17上,受力滑移块17可受脚踏控制按键3推动。在固定板上设置弹簧挡块19,在弹簧挡块19和受力滑移块17之间设置弹力件20(一般为弹簧),从而使所述的滑动块具有靠近所述主控折叠板4的趋势。受控折叠板5上设有锁紧插槽21。
在主控折叠板4和受控折叠5板处于折叠状态时,滑动块除了受到弹力件20的弹力作用外不受其他外力,此时滑动块的锁头18并不插入锁紧插槽21中。需要将折叠板展开时,下压平板拖把板6,从而主控制折叠板4和受控折叠板5展开,安装在主控折叠板4上的脚踏控制按键3推动滑动块,滑动块克服弹性件20的阻力而滑动,将滑动块的锁头18插入受控折叠板5的锁紧插槽21中,从而将受控折叠板5定位。
本实施例中,受力滑移块17与锁头18之间也设有辅助弹力件22,锁头18的靠近受控折叠块的端部上沿设有向下倾斜的上斜面23、锁紧插槽21下方的受控折叠板上设有向上倾斜的与所述的上斜面23对应的下斜面24。这种设置的意义在于:主控折叠板4、受控折叠板5在打开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受控折叠板5先到达固定板2、主控折叠板4后到达固定板2,在这种情况下,先到达的受控折叠板5先就位,后达到的主控折叠板上的脚踏控制按键3再推动受力滑移块17滑动,从而将锁头18顺利插入受控折叠板的锁紧插槽21中;另一种情况是主控折叠板4先到达固定板2、受控折叠板5后到达固定板2,在这种情况下,先到达的主控折叠板4上的脚踏控制按键3已经将锁头18推向受控折叠板5,受控折叠板5后到达后下压,从而通过上斜面23和下斜面24的相互作用,推动锁头18,从而使锁头18后退,受控折叠板5可顺利下压,受控折叠板5下压到位后锁头18在辅助弹力件22的作用下可顺利插入受控折叠板的锁紧插槽21中。
如图23所示,可以在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3与所述的主控折叠板4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4,复位弹簧14的作用在于:在折叠板展开时帮助脚踏控制按键3始终压住固定板2、在折叠板折叠时脚踩脚踏控制按键3后松开时,脚踏控制按键3可自动复位。在这种情况下,脚踩脚踏控制按键3后,需要先将固定板2提起使其彻底脱离脚踏控制按键3的控制范围,然后松开脚踏控制按键3,再提起拖把,主控折叠板4和受控折叠板5即可顺利折叠。
如图20、图21、图22所示,滑动块也可受主控折叠板4推动,只需要在主控折叠板4上设置两条用于推动滑动块的推力臂25即可。
其余结构和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
参照图24~图30,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固定板2内设有受所述脚踏控制按键3推动的滑动块27。本实施例中,在脚踏控制按键3上设置向受控折叠板5方向延伸的推臂16,通过推臂16推动滑动块27。
拖地时下压所述的平板拖把板6,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3推动所述的滑动块27,所述的滑动块27与所述的受控折叠板5锁合;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3与所述的固定板2及主控折叠板4锁合。
脱水或清洗时脚踩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3,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3与所述的固定板2及主控折叠板4之间解除锁合,所述的滑动块27与所述的受控折叠板5解除锁合。
本实施例中,在固定板2内设置一个滑动腔26,滑动块27可在该滑动腔26中滑动。滑动块27的靠近受控折叠板一端设有开口向下的卡扣槽28,受控折叠板具有锁定臂29,锁定臂29的末端是一个开口朝上的弹性弯扣30,折叠板展开时,脚踏控制按键将滑动块27推向受控折叠板5,弹性弯扣30扣入所述的卡扣槽28中,从而将受控折叠板5定位。
主控折叠板4、受控折叠板5在打开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受控折叠板5先到达固定板2、主控折叠板4后到达固定板2,在这种情况下,先到达的受控折叠板5先就位,后达到的主控折叠板4上的脚踏控制按键3再推动滑动块17滑动,从而弹性弯扣30自然扣入所述的卡扣槽28中;另一种情况是主控折叠板4先到达固定板2、受控折叠板5后到达固定板2,在这种情况下,先到达的主控折叠板4上的脚踏控制按键3已经将滑动块27推向受控折叠板5,受控折叠板5后到达后下压,弹性弯扣30变形后强行扣入所述的卡扣槽28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固定板2上还设有一个弹片31,该弹片31施力于所述的滑动块27上,从而使所述的滑动块27具有靠近所述主控折叠板4的趋势,这种设置的意义在于尽量避免折叠板展开时受控折叠板5与滑动块27之间的干涉,尽量使弹性弯扣30自然扣入所述的卡扣槽28中。设置弹片后,在滑动块27的底面上设限位块32、在固定板中设限位孔33,限位块32位于限位孔33中,折叠板折叠时弹片31作用于滑动块27,限位块32限位于限位孔33中,防止滑动块27过度滑动。
如图34所示,可以在所述的脚踏控制按键3与所述的主控折叠板4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4,复位弹簧14的作用在于:在折叠板展开时帮助脚踏控制按键3始终压住固定板2、在折叠板折叠时脚踩脚踏控制按键3后松开时,脚踏控制按键3可自动复位。在这种情况下,脚踩脚踏控制按键3后,需要先将固定板2提起使其彻底脱离脚踏控制按键3的控制范围,然后松开脚踏控制按键3,再提起拖把,主控折叠板4和受控折叠板5即可顺利折叠。
如图31、图32、图33所示,滑动块27也可受主控折叠板4推动,只需要在主控折叠板4上设置两条用于推动滑动块27的推力臂25即可。
其余结构和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