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水壶,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温差发电的电热水壶。
背景技术:
随着冬日的到来,饮用一杯热水已经成为了每家每户的需求,电热水壶凭借着其安全,快捷便利的加热水功能成为了冬日家居饮水的首选电器。电热水器的原理是利用水沸腾时的产生的水蒸气使蒸汽感温原件的双金属变形,并利用杠杆原理推动电源开关,从而使电热水壶在烧开水后自动断电,同时市场上出现了用PTC加热元件代替发热管的技术,PTC元件低温时电阻较低,当其达到居里温度后,电阻变大导致电路自动断开,防止出现干烧情况。
目前的电热水壶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电热水壶体积小,容量小,功率较高,加热较快,但是不具备保温功能,不适合冬天使用,第二种电热水壶体积较大,容量高,功率较小,但是具备良好的保温功能。以上两种热水壶都存在相同的问题,在加热时电能转化为热能,但是热能容易流失,没用得到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目的是为了客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利用温差发电的电热水壶,利用加热后电热水壶和底座之间的温差,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使电热水壶可以循环使用,并且在底座上设计一个USB接口可用于小型设备充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温差发电的电热水壶,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电热水壶主体、底座、温差发电装置、转换电路、蓄电池、控制开关、加热装置、USB外接接口、充电插头;温差发电装置装设置在座内;底座与电热水壶主体底部相契合;温差发电装置发热面连接底座的表面且冷却面连接底座的底面;当加热水或者水加热完成后,底座表面和底面的温差产生电能,温差发电装置输出端连接转换电路,将电能转化为稳定的电流为蓄电池充电,蓄电池连接控制开关,USB外接接口和加热装置并联,通过控制开关选择输出模式或者充电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电热水壶主体为圆台状。
进一步地,所述电热水壶主体由不锈钢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电热水壶主体外侧设置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为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模式加热热水。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模式通过USB外接接口为小型设备充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温差发电的电热水壶通过热水壶底部和底座底部的温差发电,充分利用热能使电热水壶可以循环使用,同时USB外接接口也可以为小型设备充电,降低了大量的电能消耗,加大了能量的利用效率,可以广泛推广。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内部结构图;
图1、2中:电热水壶主体1、底座2、温差发电装置3、发热装置4、USB外接口5、转化电路6、蓄电池7、控制开关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内部结构图。如图1-2所示,图1、2所示为一种温差发电式电暖手宝,由电热水壶主体1、底座2、温差发电装置3、发热装置4、USB外接口5、转化电路6、蓄电池7、控制开关8构成,所述电热水壶为圆台状,由不锈钢构成,底座2和电热水壶主体1分离,温差发电装置3装在底座2内部,USB外接口5安在底座外侧,控制开关8与其相邻,可选择输出模式或者充电模式,底座通过金属线连接外接插头,外接插头连接插座充电。
当控制开关闭合时为充电模式,可通过外接插头充电,同时可以加热水或者通过USB外接接口为小型设备充电,加热水时电热水壶主体温度升高,此时温差发电装置发热面连接底座表面,冷却面连接底座底部,通过两面温差发电,温差发电装置输出端连接至转化电路,将电能转化为稳定电流为蓄电池充电,蓄电池连接着控制开关,当开关选择为输出模式时,蓄电池将电能传至并联的发热装置和USB外接接口,发热装置加热冷水,USB外接接口可为小型设备充电。使电热水壶可持续循环使用,节能环保,大大提高了电热水壶的使用时间。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实用新型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实用新型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