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公道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3325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陶瓷公道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陶瓷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陶瓷公道杯。



背景技术:

泡茶是中国人的发明,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拐点,带动了茶具、茶道、茶艺、茶文化的发展,现有的泡茶采用盖碗或茶壶冲泡后倒至公道杯,传统的公道杯的顶端开放,因而茶汤散热快,保温效果差,往往公道杯内的茶汤还没倒完就已经凉了,致使引用的口感较差,此外公道杯本身防烫效果差,分茶汤过程中容易烫手。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温效果好、防烫的陶瓷公道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陶瓷公道杯,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可拆卸放置于基体上方的容器和开启装置,所述基体上设有两根对称的支架和承托板,所述容器的底部呈锥状、底部中心开有出水孔,容器上端开口设有盖子,所述开启装置包括设有引水槽的杆件、固定于杆件引水槽内的顶针、固定于杆件一端的把手、固定于杆件上的转轴和设置于容器底部内的直径大于出水孔的圆球,所述顶针位于容器出水孔正下方,所述杆件与把手相反的一端设有与饮水槽连通的出水口,杆件从把手一端往出水口一端向下倾斜,所述承托板设置于杆件的把手与顶针之间,所述转轴可旋转的设置于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开启装置还包括固定于杆件上的盛水斗,该盛水斗位于容器底部下方,盛水斗底部开口与杆件的饮水槽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容器底部的出水孔内侧设有硅胶圈。

进一步的,所述基体上方设有两根支腿和固定于支腿上的圆环形的放置部,所述容器底部搁置于放置部内。

进一步的,所述圆球为不锈钢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基体和容器为陶瓷材质。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陶瓷公道杯有益效果如下:将茶汤倒入带盖的容器内,茶汤与空气不接触,保温效果良好,增加茶汤的保存时间,提升了茶汤的口感,分配茶汤的过程中只需向上拨动把手,操作简便,人手不需要与容器接触,不会烫手,拆洗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陶瓷公道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陶瓷公道杯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陶瓷公道杯,包括基体1、可拆卸放置于基体1上方的容器2和开启装置3,基体1和容器2为陶瓷材质。

基体1上方设有两根对称的支架11、承托板12、两根支腿13和固定于支腿13上的圆环形的放置部14。

容器2的底部呈锥状、底部中心开有出水孔21,出水孔21内侧设有硅胶圈22,容器2上端开口设有盖子23,容器2底部搁置于放置部14内。

开启装置3包括设有引水槽311的杆件31、固定于杆件31引水槽311内的顶针32、固定于杆件31一端的把手33、固定于杆件31上的转轴34、设置于容器2底部内的直径大于出水孔21的圆球35和固定于杆件31上的盛水斗36,顶针32位于容器2出水孔21正下方,杆件31与把手33相反的一端设有与饮水槽311连通的出水口312,杆件31从把手33一端往出水口312一端向下倾斜,承托板12设置于杆件31的把手33与顶针32之间,杆件31平时搁置于承托板12上,转轴34可旋转的设置于支架11上,圆球35为不锈钢材质,盛水斗36位于容器2底部下方,盛水斗36底部开口与杆件31的饮水槽311连通。

实用新型所述的陶瓷公道杯的使用方法如下:打开盖子23将茶汤添加入容器2内,盖上盖子23,圆球35密封住容器2底部的出水孔21,此时茶汤与空气相对隔绝,保温效果较好;向上拨动把手33,杆件31绕着转轴34向上旋转,带动顶针32穿过容器2底部的出水孔21并顶起圆球35,茶汤落入盛水斗36并进入引水槽311内,最后从出水口312进入杯子,拆洗时容器2可以单独取出进行清洗。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