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烧烤设备的接灰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2668阅读:9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烧烤设备的接灰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烧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烧烤设备的接灰盘。



背景技术:

烧烤设备,尤其是碳烤炉,为防止污染和防火安全考虑,需要设置接灰盘,现有技术接灰盘的设计大部分非常简单,一般就是一个抽斗和一个把手,在烧烤设备移动过程,此类结构的接灰盘常常掉落,导致余灰洒落地面,引发火灾事故,另外,此种接灰盘,其抽出后不好拿,不方便用户使用,此外,此种接灰盘上没有设置进气孔,缺乏进气调节,造成使用时候容易氧气不足,而使用后散热效果不好,热灰冷却速度较慢,造成接灰盘温度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烧烤设备的接灰盘,解决现有技术接灰盘容易掉落、容易引起火灾、倒灰不方便、缺乏进气调节和散热不好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烧烤设备的接灰盘,上述接灰盘设于于烧烤设备烧烤室或烟熏室的底部,上述接灰盘包括接灰盘面板,上述接灰盘面板一端设有插入烧烤设备底部的抽斗式接灰抽斗底板,其外侧底部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其内侧壁设有内提手;上述接灰盘面板的另一端设有提手支架及外提手;上述接灰盘面板上还设有空气调节阀门和进气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上述空气调节阀门包括可旋转的圆盘型挡片,上述挡片上设有与进气孔对应的通孔,上述挡片上还设有从进气孔中穿过并伸出在外的拨动块。拨动块方便人调控进气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上述外提手上设有纺锤形把手弹簧。方便人握持,同时将整体的把手换成弹簧,可以更好的散热,加快散热过程,防止烫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上述接灰抽斗底板的截面为梯形,其顶部还设有用于定位的翻边。翻边用于与烧烤设备上设置的定位台架所配合。截面梯形设置,方便烟灰下落在中间,同时与两侧保持距离,加快散热。同时方便一体成型,降低冲压难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上述进气孔和通孔个数为三个,且围绕上述挡片的旋转轴线均布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上述进气孔和通孔均为扇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上述接灰盘面板和第一限位块7之间空隙构成一个卡接槽。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

1)接灰盘上设置内提手和外提手,极大的方便用户清洁灰尘,方便客户清理余尘。

2)在接灰盘面板上设计空气调节阀门,便于空气调节阀门的清洁,以防阀门锈迹和长时间烧烤导致的调节困难,提高了熏烤设备的氧气进气效率,充分提高烧烤设备的烧烤效率,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烧烤时间,可控调节不同进气速度和进气量。

3)第一限位块是为防止用户在移动产品时,接灰盘因产品的倾斜而滑落。第二限位块是为防止用户使用时的意外拉出,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伤害。

4)接灰盘整体区别于普通的抽梯形接灰盘,本发明的接灰盘截面梯形设置,方便烟灰下落在中间,同时与两侧保持距离,加快散热。同时梯形设置,两侧从直角变成折角,方便一体成型,降低冲压难度。同时减少余灰聚集在角落,方便余灰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后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接灰盘取出后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第一种视图。

图4为图2的第二种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5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一种用于烧烤设备的接灰盘,接灰盘设于于烧烤设备烧烤室或烟熏室的底部,接灰盘包括接灰盘面板3,接灰盘面板3一端设有插入烧烤设备底部的抽斗式接灰抽斗底板5,接灰抽斗底板5的截面为梯形,其顶部还设有用于定位的翻边51。接灰抽斗底板5外侧底部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块7和第二限位块8,其内侧壁设有内提手6;接灰盘面板3的另一端设有提手支架1及外提手2,外提手2上设有纺锤形把手弹簧。接灰盘面板3上还设有空气调节阀门4和进气孔9。空气调节阀门包括可旋转的圆盘型挡片41,挡片41上设有与进气孔9对应的通孔,挡片41上还设有从进气孔9中穿过并伸出在外的拨动块42。进气孔9和通孔个数为三个,且围绕挡片41的旋转轴线均布设置。进气孔9和通孔均为扇形。

接灰盘面板3和第一限位块7之间空隙构成一个卡接槽10。

具体实施时, 分为下面三种工作状态。

第一种,接灰盘插入烧烤设备。

先将接灰盘的翻边51挂在烧烤设备上的定位棱(11)上,先后依次将第二限位块8和第一限位块依次插入烧烤设备底部的孔中,并将卡接槽10卡接在烧烤设备的边条(12)上。此时,如果客户移动烧烤设备,可以防止接灰盘因倾斜而滑落。

第二种,接灰盘意外拔出。

客户用力过猛的时候,为防止客户将所有接灰盘拔出,防止接灰盘掉落,将接灰盘里面的热灰洒出而发生意外,第二限位块8提供一种双重保险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