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装置,特别是一种豆浆机。
背景技术:
现有豆浆机中,安装在机头内的线路板上有些导线,例如连接电机的导线、连接上耦合器的导线等等,这些导线都处于自然状态,没有固定住,存在压线风险,而且线路板上的一些元器件发热量较高,例如散热片和变压器,导线的绝缘层接触后可能被烫坏,线路板上还有焊接元器件形成的焊脚,可能划伤、刺破导线的绝缘层,存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豆浆机,提高导线的安全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豆浆机,包括机头和杯体,机头包括机头上盖和机头下盖,机头设有线路板组件、电机和上耦合器,线路板组件通过第一导线与上耦合器电连接,线路板组件的顶部设有对第一导线限位的隔离件。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件与线路板组件之间形成容纳第一导线的第一空间;或者,所述隔离件的底部设有容纳第一导线的第一卡线槽;或者,所述隔离件的顶部设有容纳第一导线的第二卡线槽。
进一步的,所述线路板组件包括线路板支架和主线路板,第一导线与主线路板连接,线路板支架固定于机头下盖或机头上盖,主线路板和隔离件分别固定于线路板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线路板支架上设有至少两个卡扣和至少一个支撑柱,卡扣由上向下卡住隔离件,支撑柱由下向上抵住隔离件。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件为板状结构,卡扣设有两个,两个卡扣分别位于隔离件上相对的两侧,支撑柱设有一个,支撑柱位于两个卡扣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件设有定位孔,支撑柱的顶端设有插入定位孔的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件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支撑柱设有两个以上,至少一个支撑柱的顶端设有与定位孔一对一配合的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件与线路板支架通过可折叠的柔性连接体连接,柔性连接体与隔离件、线路板支架一体注塑成型或者二次注塑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主线路板通过第二导线与电机电连接,线路板支架的侧边设有外延的隔板,隔板下方形成容纳第二导线的第二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线路板组件包括控制板,控制板位于主线路板上方,隔离件位于控制板与主线路板之间,隔离件将控制板的底面覆盖。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隔离件可以限制第一导线的走向来避开可能导致第一导线的绝缘层遭破坏的结构或位置,例如避开发热量高的元器件、避开焊脚及其他尖锐部件,确保第一导线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机头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机头下盖内部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机头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机头上盖内部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隔离件相对线路板支架翻开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隔离件相对线路板支架盖合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I处的放大图;
图7A为图7中柔性连接体的一种替换结构(一);
图7B为图7中柔性连接体的一种替换结构(二);
图7C为图7中柔性连接体的一种替换结构(三);
图7D为图7中柔性连接体的一种替换结构(四)。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豆浆机,包括机头和杯体,机头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机头上盖11和机头下盖12,机头设有线路板组件、电机2和上耦合器3,线路板组件通过第一导线61与上耦合器3电连接,线路板组件的顶部设有对第一导线61限位的隔离件5。隔离件5可以限制第一导线61的走向来避开可能导致第一导线61的绝缘层遭破坏的结构或位置,例如避开发热量高的元器件、避开焊脚及其他尖锐部件,确保第一导线61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上”、“下”方位的描述可以参考图1中机头上盖11和机头下盖12的位置来理解,机头上盖11位于机头下盖12的上方,反之,机头下盖12位于机头上盖11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上下方向即是图1中的上下方向。另外,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第一”、“第二”的前缀仅是为了区别描述,并无顺序关系,更无因果关系,即有“第一”,并非一定要有“第二”,反过来也一样。
具体对第一导线61限位的方式有多种,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说明。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线路板组件包括线路板支架4、主线路板6和控制板7。
结合图2和图3看,第一导线61连接在主线路板6上,线路板支架4固定于机头下盖12,主线路板6和隔离件5分别固定于线路板支架4,隔离件5与主线路板6之间形成容纳第一导线61的第一空间S1,由于主线路板6和上耦合器3安装固定后,上耦合器3的位置相对主线路板6的位置要高一点,第一导线61从第一空间S1中经过是上下倾斜的状态,并且处于张紧状态,因此会自动形成架空线,不与主线路板6的元器件接触。第一空间S1对第一导线61不是强制约束,只是形成一个足够的空间能够避免第一导线61的绝缘层遭破坏。
结合图4,控制板7固定在机头上盖11并位于主线路板6上方,隔离件5位于控制板7与主线路板6之间,隔离件5将控制板7的底面覆盖。控制板7的底面会有多个元器件焊接形成的焊脚71,利用隔离件5将焊脚71覆盖,也就将第一导线61与焊脚隔开,避免第一导线61接触焊脚。
而为了方便快捷地安装隔离件5,见图5和图6,线路板支架4上设有两个卡扣41和一个支撑柱42,卡扣41由上向下卡住隔离件5,支撑柱42由下向上抵住隔离件5。采用最简单的结构将隔离件5固定,不仅安装方便,而且生产成本也低。在安装时,将隔离件5压在支撑柱42上,让卡扣41卡住隔离件5即可,非常方便。
而根据机头内部空间的情况,隔离件5为板状结构,两个卡扣41分别位于隔离件5上相对的两侧,支撑柱42位于两个卡扣41之间。“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平面”,所以要求支撑柱42和两个卡扣41不在同一直线上是最佳的,当然在实际产品中,由于卡扣41与隔离件5接触以及支撑柱42与隔离件5接触都是面与面的接触,因此即使支撑柱42和两个卡扣41分布在同一直线上,也可以对隔离件5进行固定。而卡扣41的数量以及支撑柱42的数量可以视情况增加。除了板状结构,隔离件5也可以采用条状或块状等具体形状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隔离件5设有定位孔51,支撑柱42的顶端设有插入定位孔51的凸起421。在安装时先让凸起421与定位孔51配合好,能够方便隔离件5的预定位,进一步方便隔离件5的安装,同时凸块插入定位孔51会形成横向上的限位,有助于隔离件5的固定。设置凸起421后,支撑柱42的顶端仍然对隔离件5起支撑作用。当然,随着支撑柱42数量的增加,凸起421与定位孔51也可以相应增加,当然凸起421与定位孔51是一对一配合,但是凸起421与定位孔51的数量可以比支撑柱42少,比如支撑柱42设置两个,只在其中一个支撑柱42上设置凸起421,相应在隔离件5上设置一个定位孔51。
另外,隔离件5与线路板支架4通过可折叠的柔性连接体8连接,柔性连接体与隔离件5、线路板支架4一体注塑成型或者二次注塑成型。隔离件5与线路板支架4可以是相同材料制成,也可以是不同材料制成,例如线路板支架4采用塑料,而隔离件5采用硅胶等柔性材料,可以让第一导线61陷入隔离件5,起到固定、防护双重功效。隔离件5与线路板支架4成为一个零件,可以避免工人安装时遗漏隔离件5。而通过柔性连接体实现隔离件5相对线路板支架4翻转折叠,在安装主线路板6时,隔离件5可以相对线路板支架4翻开,不会影响主线路板6的安装。同时柔性连接体能够进一步对隔离件5进行预定位,使得隔离件5盖在线路板支架4上就能够准确定位,使卡扣41准确卡住隔离件5。
柔性连接体8可以采用塑料或橡胶,柔性连接体8的下端801与线路板支架4为一体结构、上端802与隔离件5为一体结构,柔性连接体8的两端之间利用厚度变薄获得可以承受多次折叠的结构,柔性连接体8两端之间的结构可以参考图7,柔性连接体8的下端通过一薄片82连接中间体81,中间体再通过另一薄片连接柔性连接体8的上端,薄片82的厚度为0.1~0.5mm,设置中间体可以在隔离件盖在线路板支架上的时候支撑薄片,减小薄片的折叠角度,避免应力过于集中,延长薄片的使用寿命。
除了图7优选结构外,也可以采用图7A、图7B、图7C和图7D等直接利用薄片82连接的结构来实现柔性连接体8的折叠。
主线路板6通过第二导线与电机2电连接,为此,线路板支架4的侧边设有外延的隔板43,隔板下方形成容纳第二导线的第二空间。第二导线被限位,确保第二导线的安全性。
实施例二:
除了形成第一空间S1,也可以在隔离件5的底部设有容纳第一导线61的第一卡线槽,通过第一卡线槽对第一导线61进行强制约束,安全性更好,只是会增加安装时间。
可以理解的,在隔离件5的顶部设有容纳第一导线61的第二卡线槽,通过第二卡线槽对第一导线61进行强制约束,也可以对第一导线61进行良好的保护,控制好隔离件5与控制板7底面的焊脚之间的距离即可避开焊脚。
在现有的豆浆机中,也有不设置控制板7的机型,因此在上述实施例中省略控制板7即可。上述实施例中,机头下盖可以是单层的金属下盖,线路板支架直接与金属下盖固定连接;也可以在金属下盖的顶部设置过渡支架,线路板支架固定在过渡支架上;还可以是外层下盖和内层下盖构成的双层下盖结构,线路板支架固定在内层下盖上。此外,线路板支架也可以固定在机头上盖上。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