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炒锅及其自动翻炒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炒锅,包括多边形锅身及位于锅身相对两侧的第一和第二锅底,锅身的外表面设有放取食物的开口,开口上连接有密封门,第一锅底上连接有第一转动轴,第二锅底上连接有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为中空的圆筒状结构,第二转动轴的中空部位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热气筒,热气筒固定在轴承的轴承孔中并与第二转动轴的中空内壁压紧配合,热气筒的一端表面设有进气口且位于锅身外部,热气筒的筒身表面设有多个出气口且位于锅身内部,进气口和出气口在热气筒内部贯通连接,第一锅底或/和第二锅底上还设有多个排气孔。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前述炒锅的自动翻炒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多边形锅身,能够使食物翻出很好的抛物线,上下翻炒充分。
【专利说明】
一种炒锅及其自动翻炒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炒锅及其自动翻炒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炒锅是中国的一种烹饪工具,作为锅的一种,特征是顶部开口大,圆底,由于中国南方食物多以小炒为主,故炒锅设计成有手柄以方便抛炒。炒锅主要用作煎或炒食物,但也可以用作蒸、炖、炸等其他不同的烹饪方法。
[0003]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炒制包装食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以往食品加工厂在生产炒制食品时,通常需要将食品原料放入炒锅中人工进行翻炒,此过程工作量大,不易进行批量生产。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已经有自动炒锅,但是此类自动炒锅要么是带搅拌的立式圆形炒锅,要么是带导槽的卧式滚筒炒锅,由于锅体的形状为圆形,在进行自动翻炒食物特别是长条状食物时,上下翻炒不够充分,最终容易导致翻炒的食物裹在一起,裹在里面的食物不能炒香、炒熟,由此降低了使用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自动炒锅由于锅体的形状为圆形,在进行自动翻炒食物特别是长条状食物时,上下翻炒不够充分,最终容易导致翻炒的食物裹在一起,裹在里面的食物不能炒香、炒熟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炒锅。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种炒锅,包括多边形锅身及位于锅身相对两侧的第一锅底和第二锅底,所述锅身的外表面设有放取食物的开口,所述开口上连接有带手柄的密封门,所述第一锅底上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二锅底上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为中空的圆筒状结构,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中空部位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热气筒,所述热气筒固定在轴承的轴承孔中并与第二转动轴的中空内壁压紧配合,所述热气筒的一端表面设有进气口且位于锅身外部,所述热气筒的筒身表面设有多个出气口且位于锅身内部,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在热气筒内部贯通连接,且所述第一锅底或/和第二锅底上还设有多个排气孔。
[0007]进一步地,所述锅身为六边形或八边形。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锅底和第二锅底与锅身一体成型制作。
[0009]进一步地,所述热气筒的一端表面还设有多个螺纹安装孔。
[00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自动翻炒装置,包括支座、电机、热风炉以及前述的炒锅,所述支座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转动轴安装于第一支架上,所述电机与第一转动轴连接并带动其在第一支架上转动,所述热气筒的一端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热风炉通过热气管与热气筒一端表面的进气口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多个螺纹定位孔,在所述螺纹定位孔和热气筒一端表面的螺纹安装孔中装设有螺杆,将所述热气筒的一端表面与第二支架进行固定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炒锅及其自动翻炒装置中,锅身为多边形结构,第二锅底上连接有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为中空的圆筒状结构,第二转动轴的中空部位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热气筒,热气筒的一端表面设有进气口且位于锅身外部,热气筒的筒身表面设有多个出气口且位于锅身内部,由此在进行食物翻炒时,热气筒筒身表面的多个出气口可以持续为锅身内部的食物提供热能,且在食物的翻炒过程中,多边形的锅身能够使食物翻出很好的抛物线,因而可以有效模仿人炒菜时的抛炒动作,保证食物特别是长条状食物上下翻炒充分,避免了食物不能炒熟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炒锅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炒锅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翻炒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炒锅;11、锅身;12、第一锅底;123、排气孔;13、第二锅底;14、密封门;15、第一转动轴;16、第二转动轴;17、轴承;18、热气筒;181、进气口; 182、出气口; 183、螺纹安装孔;2、支座;21、第一支架;22、第二支架;221、螺纹定位孔;3、电机;4、热风炉。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0]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炒锅I,包括多边形锅身11及位于锅身11相对两侧的第一锅底12和第二锅底13,所述锅身11的外表面设有放取食物的开口,所述开口上连接有带手柄的密封门14,所述第一锅底12上连接有第一转动轴15,所述第二锅底13上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6,所述第二转动轴16为中空的圆筒状结构,所述第二转动轴16的中空部位通过轴承17转动连接有热气筒18,所述热气筒18固定在轴承17的轴承孔中并与第二转动轴16的中空内壁压紧配合,所述热气筒18的一端表面设有进气口 181且位于锅身11外部,所述热气筒18的筒身表面设有多个出气口 182且位于锅身11内部,所述进气口 181和出气口 182在热气筒18内部贯通连接,且所述第一锅底12或/和第二锅底13上还设有多个排气孔123。
[0021]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锅身11为六边形或八边形,由此可以更好地对锅内的食物进行抛炒,增强食物的口感。
[0022]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锅底12和第二锅底13与锅身11一体成型制作,由此可以提高炒锅的牢固性。
[0023]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热气筒18的一端表面还设有多个螺纹安装孔183,由此可以通过该螺纹安装孔183将炒锅固定到其它的安装架或安装台上。
[0024]请参考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自动翻炒装置,包括支座2、电机3、热风炉4以及上述的炒锅I,所述支座2包括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所述第一转动轴15安装于第一支架21上,所述电机3与第一转动轴15连接并带动其在第一支架21上转动,所述热气筒18的一端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架22固定连接,所述热风炉4通过热气管5与热气筒18—端表面的进气口 181连接。具体地,所述炒锅I通过第一转动轴15和热气筒18固定在支座2的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上,而所述第一转动轴15可以通过皮带与电机3转动连接,即所述第一转动轴15在电机3的驱动下,可在所述支座2的第一支架21上转动;同时,所述第二转动轴16与热气筒18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而所述热气筒18又固定在支座2的第二支架22上,因此在第一转动轴15的转动带动下,所述第二转动轴16也可以围绕着热气筒18转动,从而实现整个炒锅I的自动翻转抛炒。进一步地,调整所述电机3的驱动转速,可以调整所述炒锅I的翻炒速度,从而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自动化调节。
[0025]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架22上设有多个螺纹定位孔221,在所述螺纹定位孔221和热气筒18—端表面的螺纹安装孔183中装设有螺杆,将所述热气筒18的一端表面与第二支架22进行固定连接。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二支架22上设置多个与螺纹安装孔183对应的螺纹定位孔221,并通过在所述螺纹安装孔183和螺纹定位孔221中装设螺杆,从而可以将热气筒1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架22上。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进行连接,只要能够将所述热气筒1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架22上即可。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炒锅及其自动翻炒装置中,锅身为多边形结构,第二锅底上连接有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为中空的圆筒状结构,第二转动轴的中空部位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热气筒,热气筒的一端表面设有进气口且位于锅身外部,热气筒的筒身表面设有多个出气口且位于锅身内部,由此在进行食物翻炒时,热气筒筒身表面的多个出气口可以持续为锅身内部的食物提供热能,且在食物的翻炒过程中,多边形的锅身能够使食物翻出很好的抛物线,因而可以有效模仿人炒菜时的抛炒动作,保证食物特别是长条状食物上下翻炒充分,避免了食物不能炒熟的情况发生。
[0027]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炒锅,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边形锅身(11)及位于锅身相对两侧的第一锅底(12)和第二锅底(13),所述锅身(11)的外表面设有放取食物的开口,所述开口上连接有带手柄的密封门(14),所述第一锅底(12)上连接有第一转动轴(15),所述第二锅底(13)上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6),所述第二转动轴(16)为中空的圆筒状结构,所述第二转动轴(I6)的中空部位通过轴承(17)转动连接有热气筒(18),所述热气筒(18)固定在轴承(17)的轴承孔中并与第二转动轴(16)的中空内壁压紧配合,所述热气筒(18)的一端表面设有进气口(181)且位于锅身(11)外部,所述热气筒(18)的筒身表面设有多个出气口(182)且位于锅身(11)内部,所述进气口(181)和出气口(182)在热气筒(18)内部贯通连接,且所述第一锅底(12)或/和第二锅底(13)上还设有多个排气孔(1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身(11)为六边形或八边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锅底(12)和第二锅底(13)与锅身(11)一体成型制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气筒(18)的一端表面还设有多个螺纹安装孔(183)。5.—种自动翻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2)、电机(3)、热风炉(4)以及权利要求Ι-Α 中任一项所述的炒锅 (I) ,所述支座 (2) 包括第一支架 (21) 和第二支架 (22),所述第一转动轴(15)安装于第一支架(21)上,所述电机(3)与第一转动轴(15)连接并带动其在第一支架(21)上转动,所述热气筒(18)的一端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架(22)固定连接,所述热风炉(4)通过热气管与热气筒(18)—端表面的进气口(181)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翻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22)上设有多个螺纹定位孔(221),在所述螺纹定位孔(221)和热气筒(18) —端表面的螺纹安装孔(183)中装设有螺杆,将所述热气筒(18)的一端表面与第二支架(22)进行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5729049SQ201620466494
【公开日】2016年11月30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0日
【发明人】王斌, 苟中军, 杨光
【申请人】重庆聚慧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