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学步期间的辅助器具,特别是一种应用于婴幼儿弹跳健身器中的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婴幼儿弹跳健身器是一种适用于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进行身体锻炼的辅助器具,特别是能够对腿部的骨骼和肌肉进行充分有效的锻炼,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本申请人的一项在先专利CN2024771006U公开了一种支架式弹跳器,包括支架、弹力机构、承重梁和用于托放婴幼儿的托袋,能够实现对婴幼儿进行腿部锻炼的目的,但是其附图中公开的托袋结构较为简单,无任何防护措施,因此无法保证在婴幼儿弹跳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婴幼儿弹跳健身器中的托袋,为婴幼儿弹跳过程中的安全性提供可靠保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婴幼儿弹跳用托袋,包括设置有背部、裆部以及前部的柔软主体,主体背部的左右两侧中部分别固定连接一腋下护带,两个腋下护带的自由端分别设置有用于相互配合的固定机构,主体前部自由端在使用状态下通过连接机构与两个腋下护带自由端连接构成托袋形状;所述主体背部的两侧内端和两个腋下护带上分别设置一条用于钩挂婴幼儿弹跳器承重梁的拉带。
上述婴幼儿弹跳用托袋,所述腋下护带包括左侧腋下护带和右侧腋下护带,左侧腋下护带的拉带自由端与主体背部左侧端的拉带自由端固定连接,右侧腋下护带的拉带自由端与主体背部右侧端的拉带自由端固定连接,固定连接后拉带自由端分别设置一钩挂婴幼儿弹跳器承重梁的拉环。
上述婴幼儿弹跳用托袋,所述腋下护带自由端的固定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设置在左侧腋下护带上的左侧拉紧母扣和设置在右侧腋下护带上的右侧拉紧子扣。
上述婴幼儿弹跳用托袋,所述左侧腋下护带和右侧腋下护带的自由端还设置有相配粘合的魔术贴。
上述婴幼儿弹跳用托袋,所述腋下护带与背部侧边之间通过伸缩带连接。
上述婴幼儿弹跳用托袋,所述主体前部的自由端设置有与腋下护带自由端的魔术贴相互粘合的魔术贴。
上述婴幼儿弹跳用托袋,所述主体前部的连接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设置在主体前部自由端的腹部固定母扣和设置在主体裆部下端面的腹部固定子扣。
上述婴幼儿弹跳用托袋,所述主体背部嵌装有用于支撑身体的硬质背板。
上述婴幼儿弹跳用托袋,所述主体裆部的宽度小于主体其他部位的宽度,主体裆部的左右两侧边设置有向外凸起的柔软防护缘。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主体和腋下护带组装便可形成托袋结构,然后通过拉带和拉环将婴幼儿连同托袋一起钩挂在婴幼儿弹跳器的承重梁上,便可对婴幼儿进行锻炼;其中连接机构、固定机构以及魔术贴的设置,充分保证了婴幼儿锻炼过程中的安全。腋下护带与主体背部之间设置的伸缩带,用于方便针对不同体型的婴幼儿使用,同时也防止了由于腋下护带长度的限制而无法保证贴紧婴幼儿身体的情况发生,充分保证了婴幼儿的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背部,2.裆部,3.前部自由端,4.左侧腋下护带,5.右侧腋下护带,6.左侧拉紧母扣,7.右侧拉紧子扣,8.伸缩带,9.拉环,10.防护缘,11.第一拉带,12.第二拉带,13.第三拉带,14.第四拉带,15.腹部固定子扣,16.腹部固定母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婴幼儿弹跳用托袋,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下的结构图,包括主体、左侧腋下护带4、右侧腋下护带5、伸缩带8、拉带、拉坏9以及连接机构和固定机构。
主体采用柔软材料制作而成,包括背部1、裆部2以及前部,左侧腋下护带4和右侧腋下护带5分别通过一个伸缩带8连接至主体背部1的左右两侧中部,两个腋下护带的自由端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固定机构,用于连接两个腋下护带,从而使主体背部、左侧腋下护带4和右侧腋下护带5构成围绕婴幼儿身体的环状结构。主体前部的自由端3通过连接机构与两个腋下护带自由端连接,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状态下构成托袋形状。
腋下护带自由端的固定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左侧拉紧母扣6和右侧拉紧子扣7,左侧拉紧母扣6设置在左侧腋下护带上,右侧拉紧子扣7设置在右侧腋下护带上。本实施例中,左侧腋下护带和右侧腋下护带的自由端还设置有相配粘合的魔术贴,如图1所示,以保证在使用状态下的连接牢固性。
主体前部的连接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腹部固定母扣15和腹部固定子扣16,腹部固定母扣15固定连接在主体前部的自由端,腹部固定子扣16固定连接在主体裆部下端面上,用于在使用状态下,在主体前部自由端绕过腋下护带后使主体前部反向固定,从而保证连接的牢固性。
拉带和拉坏配合用于将本实用新型钩挂在婴幼儿弹跳器的承重梁上。本实施例中,拉带共设置四根:第一拉带11至第四拉带14,拉环共设置两个,如图1所示。四根拉带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主体背部的两侧内端和两个腋下护带上,其中设置在左侧腋下护带4上的第二拉带12自由端与主体背部左侧端的第一拉带11自由端固定连接,右侧腋下护带5的第四拉带14自由端与主体背部右侧端的第三拉带13自由端固定连接;拉环9设置在固定连接后拉带自由端。
为防止主体背部过软对婴幼儿背部支撑力不足,在主体背部中嵌装了硬质背板;为防止主体裆部过分摩擦婴幼儿腿部,将主体裆部的宽度设置为小于主体其他部位的宽度,并在主体裆部的左右两侧边设置有向外凸起的柔软防护缘10。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将婴幼儿的胳膊穿过由拉带和腋下护带构成的区域,然后将主体前部自由端穿过婴幼儿两腿之间,使婴幼儿背靠主体背部且端坐在主体裆部位置;再将两个腋下护带的自由端魔术贴粘在一起,使主体前部自由端从内侧绕过腋下护带连接端后与腋下护带外侧的魔术贴粘合在一起,将连接结构卡接在一起,再将固定机构卡接在一起,便完成了整个托袋的组装,本实用新型组装后的结构如图2所示;最后再将婴幼儿连同本实用新型通过拉环钩挂在婴幼儿弹跳器的承重梁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