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水壶,尤其涉及一种电热水壶的壶盖。
背景技术:
现有电热水壶的壶盖一般为双层或三层壶盖,例如壶盖包括上盖和内盖,上盖和内盖通过螺钉或卡扣等方式固定,电热水壶烧水时,蒸汽会从上盖和内盖边缘连接处进入壶盖内,使得壶盖烫手,同时蒸汽在壶盖内形成水珠,易发臭,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也影响壶盖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提高一种可提高壶盖使用寿命、密封性好的的电热水壶的壶盖。
一种电热水壶的壶盖,所述壶盖包括上盖和内盖,上盖,所述上盖内侧设有从上盖的侧壁朝向上盖中心延伸的卡筋;内盖,所述内盖边缘与所述卡筋配合以将上盖与内盖固定连接;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的上表面与所述上盖的下表面边缘紧贴,所述密封件的下表面与所述内盖的上表面边缘紧贴。
所述上盖为塑料上盖,所述内盖为金属内盖,所述金属内盖边缘呈翻边状,所述翻边嵌入所述卡筋与上盖下表面之间,且所述翻边压在所述密封件上。
所述上盖内侧设有环绕所述上盖中心向上凹陷的凹槽,所述密封件嵌入所述凹槽内。
所述凹槽设于所述卡筋的上方。
所述上盖内侧设有环绕所述上盖中心的第一环形筋和第二环形筋,所述第二环形筋位于所述第一环形筋的内侧,所述第一环形筋和第二环形筋定位所述密封件。
所述第一环形筋设于所述上盖的侧壁。
所述第一环形筋和第二环形筋之间设有向下的凸起,所述密封件上设有插孔,所述凸起插入所述插孔以固定所述密封件。
所述密封件套设在所述内盖边缘上,所述密封件和所述内盖边缘一起与卡筋配合。
所述密封件粘连在所述上盖内壁上。
所述翻边上设有向上凹陷的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卡筋配合以扣合所述上盖和内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电热水壶烧水时,若上盖与内盖的密封件不好,蒸汽会从上盖和内盖边缘连接处进入壶盖内,使得壶盖烫手,同时蒸汽在壶盖内形成水珠,易发臭,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也影响壶盖的使用寿命。此时,在上盖与内盖的边缘之间设置密封件用于避免外界杂质(蒸汽等)进入壶盖内,提高壶盖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其他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亦可根据下述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中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二中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C处放大图。
图9为实施例二中上盖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盖;2-内盖;3-密封件;11-卡筋;12-第一环形筋;13-第二环形筋;14-凸起;21-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热水壶的壶盖。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热水壶的壶盖,所述壶盖包括上盖1和内盖2,所述上盖1内侧设有从上盖1的侧壁朝向上盖1中心延伸的卡筋11;所述内盖2边缘与所述卡筋11配合以将上盖1与内盖2固定连接;所述密封件3的上表面与所述上盖1的下表面边缘紧贴,所述密封件3的下表面与所述内盖2的上表面边缘紧贴。简单来说就是,密封件3密封上盖1与内盖2之间的间隙,避免外界杂质(蒸汽等)进入壶盖内。这里需指出,所述密封件3的上表面指的是密封件3朝向上盖1的一面,所述上盖1的下表面指的是上盖1朝向内盖2的一面,所述密封件3的下表面指的是密封件3朝向内盖2的一面,所述内盖2的上表面指的是内盖2朝向上盖1的一面。
电热水壶烧水时,若上盖1与内盖2的密封件3不好,蒸汽会从上盖1和内盖2边缘连接处进入壶盖内,使得壶盖烫手,同时蒸汽在壶盖内形成水珠,易发臭,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也影响壶盖的使用寿命。此时,在上盖1与内盖2之间设置密封件3用于防止蒸汽进入到壶盖内部,提高壶盖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此外,若所述密封件3为硅胶等具有弹性材料制成时,所述密封件3还具有缓冲上盖1与内盖2摩擦的作用,即利用硅胶的弹性使得在壶盖安装过程中或运输过程中减小上盖1与内盖2碰撞,提高美观性,以及减小上盖1与内盖2之间的装配间隙,使得上盖1与内盖2连接处更加紧密。而且,由于硅胶具有良好的干燥性能,可以吸收壶盖内的水汽,进一步地提高壶盖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上盖1为塑料上盖1,所述内盖2为金属内盖2,所述内盖2边缘呈翻边21状,所述翻边21嵌入所述卡筋11与上盖1下表面之间,且所述翻边21压在所述密封件3上。这里还需指出,所述上盖1可为一体成型的塑料上盖1,也可为分体的塑料上盖1,即至少有两层,包括壶上盖1和壶下盖组合 而成。此外,上述塑料上盖1利用了塑料可塑性高的特性,更加便于密封件3安装结构的设计,另一方面上述内盖2为金属内盖2,特别是不锈钢(304不锈钢)内盖2,使得壶盖与热水接触的材质为不锈钢等安全材质,使用安全健康,提升用户使用体验。而且,所述内盖2边缘呈翻边21状,所述翻边21为水平设置,即所述内盖2的纵向剖视图中,所述金属内盖2的翻边21位置高于所述金属内盖2的中部,也可以理解为所述内盖2从内盖2边缘向内盖2中心凹陷,方面翻边21的设置有利于内盖2与上盖1之间配合,同时,所述电热水壶还包括位于所述壶盖下方的壶体,当上述内盖2与上盖1安装在一起之后,壶盖与壶体之间配合更加方便,所述内盖2凹陷的部分位于所述壶体内,防止壶盖偏离壶体上方,起到了限位的作用;另一方面,所述翻边21有利于压紧密封件3,即翻边21为一平面,与密封件3的接触面积更加大,使得密封件3更加紧贴上盖1和内盖2。
此外,为了使密封件3在上盖1与内盖2之间更好地设置,以及采用较少的材料达到密封的效果,所述上盖1内侧设有环绕所述上盖1中心向上凹陷的凹槽,所述密封件3嵌入所述凹槽内。其中,所述上盖1与内盖2夹紧所述密封件3。上述凹槽用于固定所述密封件3,便于壶盖的安装,即先将密封件3固定在上盖1上,然后再将上盖1与内盖2固定,使得上盖1与内盖2固定的过程中,密封件3不会随意晃动,便于壶盖的安装。对于本技术领域人员来说可以很容易地想到,所述凹槽可为间隔设置的多个,也可为连续的一个,此时,密封件3根据凹槽的设置情况来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设于所述卡筋11的上方,所述凹槽与所述内盖2边缘夹紧所述密封件3。此时密封件3位于上盖1的最边沿,密封件3直接密封上盖1与内盖2的最边沿,密封性好。这里需要特别指出,“所述凹槽设于所述卡筋 11的上方”包括凹槽位于卡筋11的正上方,也包括凹槽位于所述卡筋11的斜上方,特别是所述上盖1为弧形上盖1时。
进一步地,上述密封件3的形状可为倒T形,所述T形密封件3的大头部位于所述凹槽的外面,增大密封件3与翻边21之间的接触面积,密封效果更加好。
进一步地,所述翻边21上设有向上凹陷的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卡筋11配合以扣合所述上盖1和内盖2。上述卡槽与内盖2一体成型。此时所述上盖1与内盖2通过卡筋11与卡槽的配合固定,装配简单方便,但是,在卡筋11与卡槽的配合处存在的缝隙更大,使得蒸汽易从此处缝隙进入壶盖内部,上述密封件3就起到了密封所述缝隙的作用。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的结构,如图4-6所示,其区别在于所述密封件3的安装结构。所述上盖1内侧设有环绕所述上盖1中心的第一环形筋12和第二环形筋13,所述第二环形筋13位于所述第一环形筋12的内侧,所述第一环形筋12和第二环形筋13定位所述密封件3,所述翻边21压在所述第一环形筋12和第二环形筋13之间。上述第一环形筋12和第二环形筋13一方面可起到夹紧固定所述密封件3的作用,使得密封件3固定在第一环形筋12和第二环形筋13之间,提高了密封件3的稳定性,避免密封件3晃动,便于密封件3和壶盖的安装;另一方面,上述第一环形筋12和第二环形筋13还起到了加强上盖1结构强度的作用。对于本技术领域人员来说可以很容易地想到,所述第一环形筋12可为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环形筋12组成,即多个第一环形筋12在同一圆弧上,同理可得第二环形筋13的设置方式。
当然,如图7-9所示,第一环形筋12和第二环形筋13也可分别为连续的 一条。此时上盖1与内盖2的安装方式可通过卡扣和螺钉配合关系固定,简单来说就是,所述上盖1的前端(远离手柄的一端)设有卡筋11,所述内盖2的翻边21斜着插入所述卡筋11与上盖1下表面边缘之间,所述上盖1的后端(近手柄的一端)通过螺钉与内盖2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形筋12设于所述上盖1的侧壁。所述第一环形筋12与所述卡筋11同处于所述上盖1的侧壁,此时密封件3位于上盖1的最边沿,密封件3直接密封上盖1与内盖2的最边沿,密封性好,同时也便于内盖2翻边21压紧密封件3,无需将翻边21。此时,所述第一环形筋12刚好可用于抵持内盖2边缘的上表面,使得内盖2边缘与卡筋11的配合更紧密。对于本技术领域人员来说可以很容易地想到,所述第一环形筋12直接用上盖1边缘代替。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密封件3的固定更加稳定,所述第一环形筋12和第二环形筋13之间设有向下的凸起14,所述密封件3上设有插孔,所述凸起14插入所述插孔以固定所述密封件3。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1的结构,其区别在于所述密封件3的安装结构。所述密封件3套设在所述内盖2边缘上,所述密封件3和所述内盖2边缘一起与卡筋11配合。即所述密封件3朝向内盖2边缘方向上设有开口,所述内盖2边缘刚好嵌入到所述开口内,实现密封上盖1与内盖2连接处的作用。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1或2或3的机构,所述密封件3粘连在所述上盖1内壁上。由此,提高了密封件3的稳定性,避免密封件3晃动,不仅提高了密封件3的使用寿命,而且还提高了壶盖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所有实施例中的密封件3,当所述内盖2上设有卡槽且所述密封件 3位于所述卡槽上方时,所述密封件3上对应卡槽的位置设有缺口31,便于密封件3、上盖1和内盖2的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