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具,尤其是涉及一种一体化横握式筷子。
背景技术:
筷子是我国的传统餐具,在东亚其他国家应用也非常普遍。通常一双筷子包含两根单独的筷子,材质不同,外形轮廓单一,熟练使用这种筷子需要上肢,特别是手部,数十个关节与几十条肌肉的灵敏协调、恰当用力。对首次使用筷子的外国人,或使用不便的人,如少儿、高龄老人、手功能障碍者如手部震颤、肌强直等患者,则较难掌控。而且,通常人只会用某只手使用筷子,当这只手由于受伤或其他原因暂时或较长时间内不能使用筷子时,另一只手常常因不能熟练自如地使用筷子而给用餐带来不便。而对于有些会使用者,如儿童、老人,使用过程容易导致筷子滑落,有时影响着就餐的氛围和食欲,而且影响使用者的心情。另外,他们还时常会把所夹食物掉落在桌子、地板或衣服上,这不但造成食物浪费,而且照看他们的人收拾起来也较为麻烦。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筷子对这些人来说,要想使用好实非易事。这需要其手指灵活用力、互相配合,包括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常为虎口、拇指根部和无名指压着一个筷子不动(相对手),拇指头部与食指、中指配合操作另一只筷子的开合而夹取食物。
显然,这对老弱病残或手功能障碍者,特别是拇指、食指、腕关节功能障碍者,要求过高。另一方面,中餐许多食物,勺子等其他餐具不能完全代替筷子,不具备筷子夹、挑、拌、拨、撅、叉、扒等功能;而且筷子对老年人尤其重要:据报道,若老年人吃饭用勺子代替筷子,每次一大勺食物,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吃多了,所以,建议要用筷子,目的是减少每一口的进食量,延长用餐时间,保证充分咀嚼,以利于肠胃消化吸收等。
另外,筷子在使用过程中的卫生也不容忽视。它主要取决于筷子的放置,若把筷子平放在餐桌上,容易因为与餐桌表面接触而污染,这样不卫生;若把筷子放在碗盘边缘,既不雅观,筷子又易滑落到桌子上,同样使其表面变脏。为了解决筷子使用中的卫生问题,可采用单独的筷子托,不使用时将筷子放在筷子托上,使与食物接触的筷头架空,不再与餐桌接触,从而保持干净卫生。但这也有诸多缺点,因筷子托多以陶瓷、金属、木、竹等制成,体积小,清洗、消毒、摆放都意味着额外的工作、时间和费用,用餐者每每摆放筷子上去也觉得麻烦。
其实,上述这些情况,只要设计的筷子合适,也并非不可避免。目前,对筷子的改进,已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努力,设计出了许多优秀的结构方案,获批了国家专利。虽然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儿童、外国人、刚使用筷子者、手功能障碍者或手指有残缺者使用,但它们仍有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现有筷子多为直线型,需手指操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握”——手掌握着,而是“指捏”——手指(拇指、食指、中指等)捏着使用,对手指要求过高,拇指、食指、中指缺一不可;筷子结构复杂,由多个零部件组成,加工成本高;工艺难度高,加工装配生产效率低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采用一体化折弯技术成形的可自由抓握的横握式筷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体化横握式筷子,由一根杆件一体化挠性折弯构成,包括左横握杆、右横握杆、左筷头和右筷头,左筷头和右筷头分别连接在左横握杆和右横握杆的前端并且向下向内弯折;在左横握杆上设有弯折形成的拇指环圈,在右横握杆上设有弯折形成的手指定位结构。
所述右横握杆上的手指定位结构为波浪形结构,该波浪形结构包含用于放置四个手指的四个波谷。
所述右横握杆上的手指定位结构为凸出右横握杆本体的丫型结构,该丫型结构顶部形成一个用于放置中指的凹槽,丫型结构的两边用于卡住食指和无名指,防止前后用力时筷子窜动。
所述右横握杆上的手指定位结构为间隔设置的两个环圈,分别为食指环圈和小指环圈。
所述左筷头和右筷头上分别设有防滑环纹。
本实用新型利用一体化折弯成形技术,提高了工艺可加工性,大大降低了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设计的横握式手柄提高了筷子的可操纵性,相比传统筷子,大大降低了对手指技巧和协调性的要求,使之不必学习训练,拿起即可使用;非常适合初次使用筷子的外国人或手指功能存有障碍、精细度不足、肌力较弱的高龄老人或手指部分残缺的残疾者在就餐时的使用,也适合幼儿园中班、小班的幼儿使用。其产业化前景可用于家庭居家养老、专业养老机构、医院骨伤科、康复科住院部、幼儿园、高档酒店、宾馆、一般餐厅、国内的涉外餐厅、欧美国家的中餐馆、日本餐馆等场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右手使用的筷子为例(左手用筷子与其左右对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配合参见图2、图3。本实用新型一体化横握式筷子,由一根杆件一体化挠性折弯构成,包括左横握杆1、右横握杆2、左筷头3和右筷头4,左筷头和右筷头分别连接在左横握杆和右横握杆的前端并且向下向内弯折;在左横握杆上设有弯折形成的拇指环圈11,使用时将拇指套入其中,可增强手部握持能力,防止筷子从手上滑落。
在右横握杆上设有弯折形成的手指定位结构。该手指定位结构可以如图1所示,为波浪形结构21,该波浪形结构包含用于放置四个手指的四个波谷。也可以如图2所示,为凸出右横握杆本体的丫型结构22,该丫型结构顶部形成一个用于放置中指的凹槽,丫型结构的两边用于卡住食指和无名指,防止前后用力时筷子窜动,或者可把食指和中指放置在丫型结构的两边,用于限位筷子的前后窜动。也可以如图3所示,为间隔设置的两个环圈23、24,分别为食指环圈和小指环圈。采用手指定位结构,可在使用筷子时,使右手可稳定地横向握持在右横握杆2上。
本实用新型中的左筷头和右筷头上还分别设有防滑环纹31、41。以防止所夹食物从筷子上滑落。
本实用新型可采用不锈钢管或食品级塑料一体化折弯成形或开磨具制成,取材便利,工艺简洁,生产效率高,批量生产时成本低,而采用金属折弯时即使单件生产也非常便捷,利于在我国广大中西部的贫困地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