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踏凳,特别是一种带自锁功能的踏凳。
背景技术:
现有的踏凳没有自锁功能,均需要通过自己动手才能将踏凳保持在打开状态,其结构复杂,而且,一旦操作人员忘记上锁的话,容易造成使用过程中踏凳自动折叠等安全离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安全可靠、的带自锁功能的踏凳,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带自锁功能的踏凳,包括相互铰接的前支腿和后支腿,前支腿上端铰接有上踏板,上踏板与后支腿之间设有限位连接臂,限位连接臂两端分别与上踏板和后支腿铰接;其特征在于:前支腿和后支腿的铰接点与上踏板和限位连接臂的铰接点之间设有锁销,锁销设置在限位连接臂和/或后支腿上;还包括锁片,锁片的上下两端为支点和自由端,支点位于锁销上方,支点连接在前支腿或上踏板或前支腿与上踏板的连接处,自由端自由下垂;所述锁片表面设有上下指向的导向槽,锁片的自由端设有锁止槽,锁止槽位于导向槽旁侧,锁止槽与导向槽相通、并形成勾状的滑槽,锁销伸入滑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锁销设置在限位连接臂和后支腿上、并作为限位连接臂和后支腿的铰接点;所述锁片上端转动连接在前支腿与上踏板的铰接处。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连接臂呈槽钢状,其下端套设在后支腿上端外,限位连接臂的敞开面朝向前。
所述锁片上端设有帽子,帽子上设有防滑纹。
所述后支腿的左右两侧之间连接有加固横梁。
所述前支腿和后支腿下端分别设有胶垫。
所述踏凳还包括下踏板,下踏板与前支腿铰接,下踏板与上踏板之间还连接有连杆,连杆下上两端分别与下踏板和上踏板转动配合。
作为更具体的另一方案,所述前支腿和后支腿之间连接有钢绳,钢绳位于前支腿和后支腿的铰接点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此款带自锁功能的踏凳的锁片在自重作用下始终保持下摆的趋势,因此打开踏凳时锁销将会滑动至锁止槽内,锁止槽上端面阻挡着锁销往后上方向运动,也限制了与锁销连接的物件的往折叠状态运动,从而避免踏凳在正常使用时发生自动折叠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一种带自锁功能的踏凳,包括相互铰接的前支腿4和后支腿8,前支腿4上端铰接有上踏板1,上踏板1与后支腿8之间设有限位连接臂5,限位连接臂5两端分别与上踏板1和后支腿8铰接。前支腿4和后支腿8的铰接点与上踏板1和限位连接臂5的铰接点之间设有锁销7,锁销7设置在限位连接臂5和/或后支腿8上;还包括锁片6,锁片6的上下两端为支点和自由端,支点位于锁销7上方,支点连接在前支腿4或上踏板1或前支腿4与上踏板1的连接处,自由端自由下垂;所述锁片6表面设有上下指向的导向槽62,锁片6的自由端设有锁止槽63,锁止槽63位于导向槽62旁侧,锁止槽63与导向槽62相通、并形成勾状的滑槽,锁销7伸入滑槽内。
所述锁销7设置在限位连接臂5和后支腿8上、并作为限位连接臂5和后支腿8的铰接点;所述锁片6上端转动连接在前支腿4与上踏板1的铰接处。
所述限位连接臂5呈槽钢状,其下端套设在后支腿8上端外,限位连接臂5的敞开面朝向前。
所述前支腿4和后支腿8之间连接有钢绳9,钢绳9位于前支腿4和后支腿8的铰接点下方。
所述锁片6上端设有帽子61,帽子61上设有防滑纹。帽子61可采用醒目颜色(如红色)的塑料注塑而成,作为警示标志。
所述后支腿8的左右两侧之间连接有加固横梁81。
所述前支腿4和后支腿8下端分别设有胶垫10。
还包括下踏板3,下踏板3与前支腿4铰接,下踏板3与上踏板1之间还连接有连杆2,连杆2下上两端分别与下踏板3和上踏板1转动配合。
其工作原理是:当踏凳处于打开状态时,见图2所示,当需要将踏凳折叠时,可用一只手的拇指沿A箭头方向按住帽子61,锁片6做杠杆运动,锁片6的自由端沿B箭头方向往上抬起,锁止槽63离开锁销7、并落入导向槽62内,同时,该手的其余手指结合手掌握住上踏板1的后端,往上提起踏凳,上踏板1前端及其支腿等活动部件同时在重力作用下下摆,锁销7沿从而实现导向槽62滑动、并滑至导向槽62的上端,此时,及实现了踏凳的折叠。当需要打开踏凳时,将前后支腿下端着地,然后往上抬起上踏板1的前端,然后各零件相互运动,锁销7向导向槽62下端方向滑动,同时,由于锁片6的自由端在重力作用下自动下摆,所以,踏凳打开过程中,锁销7将滑至锁止槽63内,常态下以及踏板受力下压时,原本是会折叠的,但是,由于锁止槽63的作用,锁销7不能往上运动,所以不能折叠。另外,由于踏凳打开时,除了锁片6作用力外,还有钢绳9的作用力,钢绳9限制了前支腿4和后支腿8张开的角度。根据测试可知,通过增加钢绳9后,踏凳的承重能力从原来的260公斤增加至45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