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用椅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8732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用椅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领域,具体为一种两用椅子。



背景技术:

据文籍记载,椅子的名称始见于唐代,而椅子的形象则要上溯到汉魏时传入北方的胡床。敦煌285窟壁画就有两人分坐在椅子上的图像;257窟壁画中有坐方凳和交叉腿长凳的妇女;龙门莲花洞石雕中有坐圆凳妇女。这些图像生动地再现了南北朝时期椅、凳在仕宦贵族家庭中的使用情况。尽管当时的坐具已具备了椅子、凳子的形状,但因其时没有椅、凳的称谓,人们还习惯称之为“胡床”,在寺庙内,常用于坐禅,故又称禅床。唐代以后,椅子的使用逐渐增多,椅子的名称也被广泛使用,才从床的品类中分离出来。因此,论及椅、凳的起源,必须从汉魏时的胡床谈起;目前,市场椅子的功能比较单一要么作为普通靠背椅,要么是作为摇椅,研究一种两用椅子对于提高人们生活品质有积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用椅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两用椅子,它包括靠背和座板,所述靠背通过销轴与座板连接,所述销轴端部设置有调节螺母,所述座板左右侧均对称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下方对称设置有立杆,所述立杆固定在座板侧边上,所述座板下方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下方设置有支撑腿组件,所述支撑腿组件由连接件及两个弧形块构成的椭圆形盘状结构,所述支撑件底端固定连接在支撑腿组件的中间构件连接件上,所述支撑腿组件下侧连接件两侧边通过铰链分别与弧形块连接,所述弧形块的弧线段均匀设置有防滑凸块,支撑腿组件下侧弧形块上弧形边口处对称设置有磁块,所述磁块内嵌于弧形块上,且表面极性相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件为n形状支撑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铰链为条形耐磨铰链。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滑凸块为弹性防滑凸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用椅子,结构新颖,简洁;当本实用新型作为普通靠背椅时,展平支撑腿组件上的弧形块,此时两个弧形块和连接件在铰链连接下就构成了稳固的支撑盘,形成正常普通靠背椅,当本实用新型作为摇椅时,折叠支撑腿组件上的弧形块,两个弧形块在磁块的吸引下形成半弧形的支撑腿,通过调节螺母调节靠背与座板的夹角形成摇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两用椅子作为普通靠背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两用椅子作为摇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两用椅子支撑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靠背,2-座板,3-销轴,4-支撑件,5-立杆,6-横杆,7-支撑腿组件,8-弧形块,9-防滑凸块,10-连接件,11-磁块,12-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两用椅子,它包括靠背1和座板2,所述靠背1通过销轴3与座板2连接,所述销轴3端部设置有调节螺母,所述座板2左右侧均对称设置有横杆6,所述横杆6下方对称设置有立杆5,所述立杆5固定在座板2侧边上,所述座板2下方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件4,所述支撑件4为n形状支撑板,所述支撑件4下方设置有支撑腿组件7,所述支撑腿组件7由连接件10及两个弧形块8构成的椭圆形盘状结构,所述支撑件4底端固定连接在支撑腿组件7的中间构件连接件10上,所述支撑腿组件7下侧连接件两侧边通过铰链12分别与弧形块8连接,所述铰链12为条形耐磨铰链;所述弧形块8的弧线段均匀设置有防滑凸块9,所述防滑凸块9为弹性防滑凸块,支撑腿组件7下侧弧形块上弧形边口处对称设置有磁块11,所述磁块11内嵌于弧形块8上,且表面极性相异。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当本实用新型作为普通靠背椅时,展平支撑腿组件7上的弧形块8,此时两个弧形块8和连接件10在铰链12连接下就构成了稳固的支撑盘,形成正常普通靠背椅,当本实用新型作为摇椅时,折叠支撑腿组件7上的弧形块8,两个弧形块8在磁块11的吸引下形成半弧形的支撑腿,通过调节螺母调节靠背1与座板2的夹角形成摇椅。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