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杯体保温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4728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杯体保温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杯体保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杯体保温套。



背景技术:

人们常用各种形状的杯体来盛装液体饮品,杯体内的饮品常存在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饮用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婴幼儿的奶瓶方便表现尤为突出,婴幼儿的奶粉需要使用热开水来进行冲泡,冲泡完成后直接饮用又会由于温度太高造成烫伤。因此常常需要在冲泡奶粉后长时间放置奶瓶,待其自然冷却后再拿给婴幼儿饮用,降温时间过长,带来诸多不便。再或者,婴幼儿未饮用完的奶粉饮料在下次继续饮用时,温度会很低,对婴幼儿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再次温热后再给婴幼儿饮用,使用不便。

除却婴幼儿使用的奶瓶之外,日常人们所使用的各种水杯、茶杯、饮料杯等杯体也都存在类似问题。因此,人们亟待一种能够方便的通过杯体给杯中饮品快速加热或冷却的设计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方便、快速的通过杯体给杯中饮品升降温的杯体保温套。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杯体保温套,包括壳体和导热布;所述导热布的左固定端与所述壳体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导热布的右固定端与所述壳体的右侧壁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制冷装置,所述壳体的后侧壁为可拆卸的后盖,所述后盖对应所述制冷装置的位置开设有气孔,所述导热布内设有电发热片;所述壳体上设有电源插口,所述电发热片和制冷装置通过所述电源插口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杯体保温套具体使用时,使用导热布将杯体包裹,然后将导热布的右固定端与壳体的右侧壁固定在一起,使得杯体被包裹固定于导热布和后盖之间。若杯体内饮品温度较低需要对其进行加热,则通过电源插口给电发热片供电,并开启电发热片,电发热片即开始通过导热布加热杯体,进而加热杯体内饮品,使杯体内饮品快速方便达到适口的温度。同理,如果杯体内饮品温度较高需要对其进行降温,则通过电源插口给制冷装置供电,并开启制冷装置,制冷装置通过后盖上开设的气孔向杯体吹冷气,进而对杯体内饮品进行降温,使杯体内饮品快速方便的达到适口温度。本实用新型的杯体保温套操作便捷,使用方便,环形的导热布加热套能够均匀的给杯体进行加热,便于整体饮品的温度控制。兼具的制冷和制热多功能使得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更广。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多种通过电源插口向电发热片和制冷装置供电的具体实行方案。例如在电源插口处分别设置电发热片以及制冷装置的电连接接口;或者例如只设置一个同时电连接制冷装置和电发热片的电连接接口,但是在分别电连接制冷装置和电发热片的电路上设置分别控制他们各自的开关。其他可具体可实现方案还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蓄电池,所述电发热片和制冷装置通过所述蓄电池供电,所述蓄电池通过所述电源插口充电。在前述本实用新型方案的基础上,增设的蓄电池替代外接电源直接给制冷装置和电发热片供电,可以进一步增加本实用新型的杯体保温套的适用范围,方便使用。尤其是在加热奶瓶时,可供在户外等各种电源不方便寻找的场合依靠其内部蓄电池作为电源发挥作用。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杯体保温套在电源插口接通外部电源时,蓄电池进行充电,蓄电池充满电后自动断开充电,此时改用外接电源直接向电发热片和制冷装置等部件供电,以维持杯体保温套各功能。该种设计在保护了蓄电池寿命的同时,还能够在蓄电池异常无法供电时,提供应急供电方案,进一步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所述导热布由TPU材料制成。相较之于其他材料,TPU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首先可以便于制冷装置启动时,杯体热量的迅速传导而出。其次在电发热片启动时,还便于电发热片顺利向杯体传热,提升传热效率。

所述电发热片为PI电热膜。PI电热膜典型的一种是聚酰亚胺薄膜PI电热膜,以聚酰亚胺薄膜为外绝缘体;以金属箔﹑金属丝为内导电发热体,经高温高压热合而成。应用于本实用新型时,PI电热膜作为热源,其形状可以根据杯体形状相应调整,以完全贴合杯体,提高热传导效果和效率。

壳体的材质可以是PC或PVC。

所述壳体的右侧壁上正对所述制冷装置的位置开设有散热孔。增设的散热孔方便制冷装置运行时产生热量的顺利散出,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现代社会为智能手机类智能设备量身定做的充电宝充斥各个家庭,与充电宝配套使用的充电线以苹果的Lightning数据线和安卓的Micro USB数据线为主。鉴于此,为了方便的给本实用新型的杯体保温套进行供电,可以将电源插口为Lightning接口或Micro USB接口,进一步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杯体保温套的使用。

所述导热布的右固定端与所述壳体的右侧壁通过魔术贴可拆卸连接。通过魔术贴的方式进行可拆卸的固定,魔术贴的粘结固定位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适当调整,进而使得导热布适用于不同形状及大小的杯体时,均能将之紧密贴合束缚,进而提升传热效果和传热效率。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包括相互配合的控制按钮和电路板,所述控制按钮包括控制所述制冷装置的制冷按钮和控制所述电发热片的制热按钮。通过增设的控制面板可以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杯体保温套的智能化控制。进一步简化操作,方便使用。至于控制按钮控制制冷装置以及电发热片的具体电路连接关系,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可以通过本领域内常规技术手段明确得知,具体的电路连接方式多样,且不能一一穷举,由于该处具体的连接方式非本实用新型要点所在,此处仅列出一种作为示例,其余方式不再一一穷举赘述。例如:电路板上独立设置电源电路、制冷装置电路以及电发热片电路,电源电路与蓄电池电连接同理,在不设置蓄电池时,电源电路可以通过电源插口与电源电连接,制冷装置电路与制冷装置电连接,电发热片电路与电发热片电连接,制冷按钮控制制冷装置电路与电源电路的通断,制热按钮控制电发热片与电源电路的通断。

所述导热布靠近所述后盖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面板上还设置有通过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的温度显示器。增设的温度传感器以及温度显示器可以更直观的观测杯体内饮品的大概温度,以确定是否启动相应的制冷或制热功能,进一步方便使用。进一步的改进下,还可以在控制面板上增设温度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温度设定按钮,当温度传感器感知温度低于温度设定按钮设定的温度时,启动电发热片对杯体进行加热,当温度传感器感知温度高于温度设定按钮设定的温度时,相应启动制冷装置对杯体进行降温,从而使得杯体及其内部饮品温度保持在设定的温度附近范围,进而实现智能的自动化调温效果。

所述控制面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壁位置,以方便使用和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杯体保温套兼具加热和降温功能,能够快速方便的给杯体中饮品进行升降温,以使其达到口感更佳的适口温度。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杯体保温套适用范围广泛,表现在适用地点广泛以及适用加热的杯体形状大小广泛等多个方面。此外,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杯体保温套对杯体进行加热,还具有杯体受热均匀、加热降温传热效率高效果好、智能自动化温度调控及保持等诸多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杯体保温套结构简洁,壳体设计长宽高为4.5cm×3cm×14cm时,即可装载容纳所有的蓄电池、制冷系统等零部件,产品整体重量可减至250g左右,轻便易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杯体保温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杯体保温套取掉后盖之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杯体保温套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壳体,11为散热孔,12为电源插口,13为后盖,131为气孔;2为导热布,21为电发热片,22为左固定端,23为右固定端;3为控制面板,31为控制按钮,32为电路板;4为蓄电池;5为制冷装置;6为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杯体保温套包括壳体1和导热布2;所述导热布2的左固定端22与所述壳体1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导热布2的右固定端23与所述壳体1的右侧壁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制冷装置5,所述壳体1的后侧壁为可拆卸的后盖13,所述后盖13对应所述制冷装置5的位置开设有气孔131,所述导热布2内设有电发热片21;所述壳体1上设有电源插口12,所述电发热片21和制冷装置5通过所述电源插口12供电。

为了摆脱外接电源限制,扩大本实施例的杯体保温套的适用范围,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1内还设置有蓄电池4,所述电发热片21和制冷装置5通过所述蓄电池4供电,所述蓄电池4通过所述电源插口12充电。

为了提升传热效果,缩短升降温花费时间,所述导热布2由TPU材料制成。为了适应不同形状及大小的杯体,所述电发热片21为PI电热膜。所述壳体1由PVC或PC材料制成。

为了延长制冷装置5的使用寿命,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的右侧壁上正对所述制冷装置5的位置开设有散热孔11。

为了进一步方便本实施例的杯体保温套的充电,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电源插口12为Lightning接口或Micro USB接口。

为了提升本实施例的杯体保温套的适用范围,所述导热布2的右固定端23与所述壳体1的右侧壁通过魔术贴可拆卸连接。更具体的,例如所述导热布2的右固定端23处设有圆毛,所述壳体1的右侧壁上设置有固定部6,所述固定部6上设有与圆毛配合的刺毛。

为了简化操作,实现智能化自动控制,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杯体保温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的控制面板3,所述控制面板3包括相互配合的控制按钮31和电路板32,所述控制按钮31包括控制所述制冷装置5的制冷按钮和控制所述电发热片21的制热按钮。

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方便使用,实现温度实时监控,所述导热布2靠近所述后盖13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面板3上还设置有通过所述电路板32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的温度显示器。进一步的,为了实现杯体中饮品的智能化自动控制保温,在控制面板上增设温度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温度设定按钮,当温度传感器感知温度低于温度设定按钮设定的温度时,启动电发热片21对杯体进行加热,当温度传感器感知温度高于温度设定按钮设定的温度时,相应启动制冷装置5对杯体进行降温。

如图1~图3所示,为了方便操作,所述控制面板3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顶壁位置。

出于轻便易携带的角度考虑,本实施例的杯体保温套的壳体1的长宽高分别为4.5cm×3cm×14cm,杯体保温套的整体重量约为250g。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