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溢养生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5768阅读:38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溢养生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生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防溢的养生壶。



背景技术:

目前,养生壶因其多功能的特性而备受用户喜爱,但是其在制作食物时(如煲粥、煮甜品)会产生较多泡沫,且泡沫容易溢出壶外而给用户带来不便。现为了解决养生壶溢出的问题,一般是在壶嘴或壶盖上机械的增大出气口面积,但出气口面积增大会导致热量散失多;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防溢养生壶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溢养生壶,其通过给养生壶壶身设置防溢电极即可实现防溢,故无需增大现有养生壶出气口面积且有效保证了高的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溢养生壶,包括:一内设电路板的底座;一壶体,组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壶体上端侧壁在水平方向上设有两个防溢电极,两所述防溢电极通过电或信号连接于所述底座的电路板上;一壶盖,盖于所述壶体开口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溢养生壶在制作食物时,食物沸腾后产生的泡沫同时浸没两所述防溢电极时则形成一电回路,使得底座上的电路板收到信号后切断电源停止加热以使泡沫下降,从而实现防溢功能。

进一步,所述壶体底部设有一上连接器,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上连接器相耦合的下连接器,两所述防溢电极通过导线与所述上连接器实现电连接,所述下连接器与电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一手把,所述导线设于所述手把中。

进一步,所述防溢电极与壶体侧壁连接处设有密封件。

进一步,所述底座上还设有一伸入所述壶体内的温度传感器,可检测和控制养生壶中的水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溢养生壶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溢养生壶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11、下连接器;2、壶体;21、上连接器;3、防溢电极;4、壶盖;5、导线;6、手把;7、密封件;8、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防溢养生壶,包括:一内设电路板(未图示)的底座1;一壶体2,组设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壶体2上端侧壁在水平方向上设有两个防溢电极3,两所述防溢电极3通过电或信号连接于所述底座1的电路板(未图示)上;一壶盖4,盖于所述壶体2开口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溢养生壶在制作食物时,当食物沸腾后产生的泡沫同时浸没两所述防溢电极3时,使得两所述防溢电极3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产生回路,于是底座1上的电路板(未图示)收到信号后切断电源停止加热以使泡沫下降,从而实现防溢功能。

如图1所示,所述壶体2底部设有一上连接器21,所述底座1上设有与所述上连接器21相耦合的下连接器11,两所述防溢电极3通过导线5与所述上连接器21实现电连接,所述下连接器11与电路板(未图示)电连接。

如图1所示,还包括一手把6,所述导线5设于所述手把6中。

如图1所示,所述防溢电极3与壶体2侧壁连接处设有密封件7,防止壶体2内的液体浸入。

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1上还设有一伸入所述壶体2内的温度传感器8,可检测和控制养生壶中的水温。

本实用新型养生壶的工作过程如下:将食材和水倒入所述壶体2中盖上壶盖4后开始加热,此时壶体2内的液体高度低于两所述防溢电极3的高度,两所述防溢电极3之间呈断开状态,故无法与电路板产生电连接;当壶体2内的水和食材被加热到沸腾且产生的泡沫同时淹没两所述防溢电极3时,两所述防溢电极3之间处于导通状态并通过导线4与上连接器21实现电连接,而上连接器21与下连接器11相耦合,所述下连接器11与电路板(未图示)电连接,故使得两所述防溢电极3与电路板(未图示)形成一电回路,从而使得电路板(未图示)切断电源停止加热以降低加热温度,从而使泡沫下降而实现防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溢养生壶具有以下优点:

1.当壶体2内的水位同时淹没两所述防溢电极3时,两所述防溢电极3之间由于水而导通且与底座1上的电路板(未图示)形成电回路,使得电路板(未图示)切断电源停止加热,从而实现防溢;当壶体2内的水位未同时淹没两所述防溢电极3时,两所述防溢电极3之间不导电,养生壶继续加热制作食物,因此所述养生壶的防溢结构简单。

2.通过在底座1上设温度传感器8,可根据需要有效检测和控制养生壶中的水温,以方便制作不同种类的食物。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