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加热壶体,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式电热水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热水壶,其结构和款式多样,如:申请人较早前申请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号:2014206659145,名称:一种手柄上水的电热水壶,这种电热水壶,包括壶体、电源座、水泵和控制板,电源座上设置有上电连接器,壶体底部设置有下电连接器,壶体坐于电源座上,上电连接器和下电连接器相互接触配合、且电性连接,上电连接器和下电连接器分别设置有相互连接的上水道和下水道,下水道的入口连接水泵,上水道的出口连接引水管道入口,引水管道出口经手柄连接至壶体内腔的上部侧壁;工作时,水泵将外部水源按先后顺序经下连接的下水道、上电连接器的上水道和手柄,最后输入到壶体的内腔,以供加热使用。这种电热水壶,通过电热水壶,巧妙地利用壶体和电源座之间的上电连接器和下电连接器的耦合结构,水和电均通过上、下电连接器实现送水和电连接,使整个产品结构紧凑、既不影响外观美感,又配合壶体内的液体检查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动上水作用 。
但是,上述结构的电热水壶,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由于液位检查器只有一个,一般只具有上水时,防止过盈而停止水泵工作的作用,但对水位过低时,未有自动启动水泵工作,以自动补水,这给用户的使用造成一定不足,无法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要。(2)由于壶体内分别设置液位检测器和温度检测器,以防止上水过盈和干烧,这种由不同的器件作为液位和温度检测,既给安装造成麻烦,又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再有,这些器件越多,其损坏机率就越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因不具有自动补水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可自动上水和补水,实现智能控制的电热水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智能式电热水壶,包括壶体、电源座、水泵或电磁阀和控制板,电源座上设置有下电连接器,壶体底部设置有上电连接器,壶体坐于电源座上,上电连接器和下电连接器相互接触配合、且电性连接,上电连接器和下电连接器分别设置有相互连接的上水道和下水道,下水道的入口连接水泵或电磁阀,上水道的出口连接引水管道入口,引水管道出口连接至壶体的上部,其特征是,所述壶体内按高低位置分别设置有上水位探头和下水位探头,所述水泵或电磁阀、上水位探头和下水位探头分别与控制板电性连接,控制板根据上水位探头和下水位探头采集到的水位信息,自动控制水泵或电磁阀工作;此款电热水壶,简单地通过在壶体内设置上、下水位探头,并配合控制板,由控制板根据上、下水位探头实时采集到壶体内的水位信息,如:采集到最低水位信息时,控制板控制水泵或电磁阀重新启动补水,又如:采集到最高水位信息时,控制板控制水泵或电磁阀停止上水,以防止过盈,使这种壶体和电源座之间的上电连接器和下电连接器的配合结构,水和电均通过上、下电连接器实现送水和电连接,简单地实现智通化上水和补水控制,而且,结构简单、合理,实施容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进一步地,所述下水位探头设置在壶体内腔底壁,上水位探头设置在壶体内腔上部的侧壁,这种上、下水位探头之间的垂直距离,作为水泵或电磁阀停止上水和启动补水的控制范围,充分利用了壶体内腔的空间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引水管道出口设置在壶体内腔的上部侧壁,上水位探头的水平高度低于引水管道出口、且上水位探头靠近引水管道出口;也就是说,上水位探头位于引水管道出口下方,防止水位等于或高于引水管道出口,影响引水管道工作,甚至造成引水管道内回流的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壶体的内腔底壁设置有传热板,传热板底部连接有发热体,下水位探头设置在壶体内腔底壁的传热板上,发热体与控制板电性连接;这样,下水位探头既方便安装,又容易检测到发热体是否干烧。
进一步地,所述下水位探头兼作温度探头,它还通过采集温度信息并传送给控制板,由控制板自动控制发热体工作;这里的下水位探头,由于兼有温度探测功能,也就是说,集水位和温度探测于一体,节省了一个温度探测器的安装,简化了安装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这种一体式的水位和温度探测器件,更能准确地监测水位和温度信息,以及时控制水泵或电磁阀和加热体工作,防止干烧,保护加热体。
进一步地,所述引水管道由上电连接器经壶体侧壁延伸至壶体内腔的上部侧壁;也就是说,引水管道可直接预埋在壶体侧壁,以便往上延伸至壶体内腔的上部,避免引水管道外露,既保护引水管道,又避免因外露影响其外观美感。
进一步地,所述壶体上还连接有提手,引水管道由上电连接器经提手内部延伸至壶体内腔的上部侧壁;也就是说,引水管道可直接经提手,以便往上延伸至壶体内腔的上部,避免引水管道外露,既保护引水管道,又避免因外露影响其外观美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此款电热水壶,简单地通过在壶体内设置上、下水位探头,并配合控制板,由控制板根据上、下水位探头实时采集到壶体内的水位信息,如:采集到最低水位信息时,控制板控制水泵或电磁阀重新启动补水,又如:采集到最高水位信息时,控制板控制水泵或电磁阀停止上水,以防止过盈,使这种壶体和电源座之间的上电连接器和下电连接器的配合结构,水和电均通过上、下电连接器实现送水和电连接,简单地实现智通化上水和补水控制,而且,结构简单、合理,实施容易。
(2)再有,由于上水位探头位于引水管道出口下方,防止水位等于或高于引水管道出口,影响引水管道工作,甚至造成引水管道内回流的现象。
(3)另,下水位探头由于集水位和温度探测于一体,节省了一个温度探测器的安装,简化了安装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这种一体式的水位和温度探测器件,更能准确地监测水位和温度信息,以及时控制水泵或电磁阀和加热体工作,防止干烧,保护加热体。
(4)最后,引水管道可直接预埋在壶体侧壁或直接经提手,以便往上延伸至壶体内腔的上部,避免引水管道外露,既保护引水管道,又避免因外露影响其外观美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式电热水壶的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壶体剖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式电热水壶的实施例二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壶体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参见图1和图2所示,智能式电热水壶,包括壶体1、电源座2、水泵或电磁阀3和控制板4,电源座2上设置有下电连接器6,壶体1底部设置有上电连接器5,壶体1坐于电源座2上,上电连接器5和下电连接器6相互接触配合、且电性连接,上电连接器5和下电连接器6分别设置有相互连接的上水道51和下水道61,下水道61的入口连接水泵或电磁阀3,上水道51的出口连接引水管道7的入口71,引水管道7的出口72连接至壶体1的上部,其特征是,所述壶体1内按高低位置分别设置有上水位探头8和下水位探头9,所述水泵或电磁阀3、上水位探头8和下水位探头9分别与控制板4电性连接,控制板4根据上水位探头8和下水位探头9采集到的水位信息,自动控制水泵或电磁阀3工作。
其中,所述下水位探头9设置在壶体1内腔底壁,上水位探头8设置在壶体1内腔上部的侧壁。
所述引水管道出口72设置在壶体1内腔的上部侧壁,上水位探头8的水平高度低于引水管道出口72、且上水位探头8靠近引水管道出口72。
所述壶体1的内腔底壁设置有传热板10,传热板10底部连接有发热体11,下水位探头9设置在壶体1内腔底壁的传热板10上,发热体11与控制板4电性连接。
所述下水位探头9兼作温度探头,它还通过采集温度信息并传送给控制板4,由控制板4自动控制发热体11工作。
所述引水管道7由上电连接器5经壶体1侧壁延伸至壶体1内腔的上部侧壁。
工作原理: 水泵或电磁阀3将水抽入下电连接器6的下水道61,经上电连接器5的上水道51后进入引水管道7,最后由引水管道出口72送入壶体1内腔,壶体1内的上水位探头8和下水位探头9分别实时监测壶体1内的高水位信息和低水位信息,并传送给控制板4,由控制板4控制水泵或电磁阀3工作(通电或断电)。
实施例2: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例1相近似,不同之处仅为:所述壶体1上还连接有提手12,引水管道7由上电连接器5经提手12内部延伸至壶体1内腔的上部侧壁;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相近,这里不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