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幼儿用品,尤其涉及一种新生儿襁褓包巾式睡袋。
背景技术:
随着育龄女性的增多和二胎政策的开放,近几年新生儿的数量大大增多,婴幼儿的各种用品种类也越来越多,其中,睡袋是一种使用较多的婴幼儿用品,现有技术的新生儿睡袋结构简单,包裹不方便,给新生儿的睡眠带来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新生儿襁褓包巾式睡袋,更加方便妈妈包裹新生儿,并提高新生儿的睡眠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生儿襁褓包巾式睡袋,包括睡袋本体、襁褓包巾及魔术贴;所述的睡袋本体为上端开口的半封闭形睡袋,所述的襁褓包巾的下端中部与所述的睡袋本体的上端开口处连接,位于所述的睡袋本体的后端面上,所述的魔术贴设置在所述的襁褓包巾的两端,所述的襁褓包巾包裹新生儿,并通过所述的魔术贴粘贴固定。
上述的新生儿襁褓包巾式睡袋,其中,所述的睡袋本体的前端面顶部通过魔术贴与所述的襁褓包巾活动粘贴。
上述的新生儿襁褓包巾式睡袋,其中,所述的睡袋本体与所述的襁褓包巾连接成“T”形结构,形成一对护翼结构。
上述的新生儿襁褓包巾式睡袋,其中,所述的魔术贴的横向直径长约16cm。
本实用新型能模拟妈妈子宫坏境及怀抱感,增强新生儿的安全感,提高婴幼儿睡眠时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新生儿襁褓包巾式睡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请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新生儿襁褓包巾式睡袋,包括睡袋本体1、襁褓包巾2及魔术贴3;所述的睡袋本体1为上端开口的半封闭形睡袋,所述的襁褓包巾2的下端中部与所述的睡袋本体1的上端开口处连接,位于所述的睡袋本体1的后端面上,所述的魔术贴3设置在所述的襁褓包巾2的两端,所述的襁褓包巾2包裹新生儿,并通过所述的魔术贴3粘贴固定。
所述的睡袋本体1的前端面顶部通过魔术贴3与所述的襁褓包巾2活动粘贴,可通过魔术贴3向下拉开睡袋本体1的前端面,便于更换尿布。
所述的睡袋本体1与所述的襁褓包巾2连接成“T”形结构,形成一对护翼结构,给新生儿妈妈般的拥抱感,防止新生儿因莫洛反射(惊跳)而惊醒。
所述的魔术贴3的横向直径长约16cm,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调节松紧。
使用时,将新生儿平放在睡袋本体1内,四肢自然伸展,襁褓包巾2的左侧翼向右包裹,右侧翼向左包裹,并通过魔术贴3固定。更换尿布时,只需将睡袋本体1向下拉开即可,无需打开包裹的襁褓包巾2,使用更方便,换尿布更便捷,也避免了新生儿受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端”、“下端”、“中部”、“后端”、“两端”、“横向”、“上”、“下”、“左侧”、“右侧”、“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包裹”、“粘贴”、“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模拟妈妈子宫坏境及怀抱感,增强新生儿的安全感,提高婴幼儿睡眠时的舒适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