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0096阅读:788来源:国知局
干手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手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干手机。



背景技术:

干手器是一种卫浴间用烘干双手或者吹干双手的洁具电器,广泛应用于宾馆、餐馆、科研机构、医院、公共娱乐场所和每个家庭的卫生间等。

当手插入干手机的手插入部时,由电机吹出的高速风经过风道后由出风口喷出。如果出风口喷出的高速风能最大范围地覆盖使用者的手部,则气流能更均衡地吹走手上所吸附的水分,干手效果最好,干手耗时最短。而现有技术一般采用上下方向延伸或单排横向布局出风口的方式来实现,喷嘴的截面形状采用圆孔或槽状。

专利文献CN200980157019.4公开了一种手干燥装置,即干手机,该方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去除手上粘附的水分,达到较好的干手效果,要求出风口设置在干手机的前后侧壁上,在插入了手的大致整个长度范围内,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布置。以上专利的出风口的布局仅考虑手的长度方向,最终需求达到的快速干手效果并不明显。当使用干手机时,使用者插入手后,手的状态无非两种情况:一是手自然放于干燥室内,即手处于基本静止状态时,以上专利技术因为喷嘴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布局方式,导致左右手的侧边缘位置风量较少而出现较难吹干的现象;二是手在干燥室内上下缓慢移动,当手在处于抬起位置时,干燥室底部的喷嘴吹出的风事实上是吹不到所需干燥的手指,损失部分干手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出风口喷出的风能够更大程度地覆盖使用者的手部,以有效提高干手效率和干手效果的干手机。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手机,包括手插入部,所述手插入部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左手吹风区域和右手吹风区域,所述左手吹风区域和右手吹风区域均包括手指吹风子区域,每个所述手指吹风子区域均包括多个第一出风口,所述多个第一出风口呈开口朝向所述手插入部开口的V字形排布。

优选的,所述左手吹风区域中的部分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右手吹风区域中的部分所述第一出风口左右对称设置。

优选的,在手插入的方向上,位于所述左手吹风区域末端的第一出风口和位于所述右手吹风区域末端的第一出风口与所述手插入部的末端之间的距离均不小于35mm。

优选的,在手插入的方向上,位于所述左手吹风区域右端的第一出风口与位于右手吹风区域左端的第一出风口之间的距离均不大于40mm。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条形。

优选的,还包括感应部,所述感应部用于感应是否有手插入到所述手插入部内,所述感应部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控制相关联。

优选的,所述感应部设置在所述手插入部的开口处。

优选的,所述手插入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对侧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二出风口。

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位置与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位置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的,在手插入的方向上,所述第一侧壁的两侧依次通过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的两侧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干手机,通过将干手机手插入部的一侧壁上设置左手吹风区域和右手吹风区域,并将与左手手指区域和右手手指区域相对应的两个手指吹风子区域上的两部分第一出风口均设置为开口朝向手插入部开口的V字形排布,使这两部分第一出风口的排布形式与手指的长短变化相适应,由此使第一出风口吹出来的风能够有效且均衡地作用于每根手指,从而大幅提升了干手效率和干手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干手机平行于手掌面方向的截面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干手机垂直于手掌面方向的截面视图。

附图标记:

1、手插入部;2、第一出风口;3、感应部;4、使用者的手部;5、第一侧壁;6、第二侧壁;7、第二出风口;8、电机;9、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手机,包括手插入部1,该手插入部1为一个具有开口的腔室结构,在使用状态下,手插入部1的开口朝上或斜向上设置,以使使用者的手部4能够自然的插入到其中;手插入部1包括第一侧壁5,该第一侧壁5可以是面向使用者的一侧侧壁,也可以是背向使用者的一侧侧壁;该第一侧壁5上设有左手吹风区域和右手吹风区域,左手吹风区域和右手吹风区域均具有多个第一出风口2,可以单方面的对使用者的手心或手背形成吹拂,即,部分第一出风口2排布形成与左手的手形相适应的左手吹风区域,而另一部分出风口排布则形成与右手的手形相适应的右手吹风区域,该第一出风口2的截面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条形。

其中,左手吹风区域和右手吹风区域均包括手指吹风子区域,每个手指吹风子区域均包括多个第一出风口2,多个第一出风口2呈开口朝向手插入部开口的V字形排布,即,左手吹风区域和右手吹风区域最底部的第一出风口2均为由中间至两端斜向上延伸的结构,由于这两部分第一出风口2的排布形式与手指的长短变化相适应,所以第一出风口2吹出来的风能够有效且均衡地作用于每根手指,从而大幅提升了干手效率和干手效果。

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对于与各手指相对应的第一出风口2的间距,可基于人体工程学、通过多次实验确定,得出符合一般使用者手型的分布形态,至于不同使用者之间的差异,在干手操作时,使用者再根据各根手指所感受到的风压而略微做出适应性的调整,使各根手指叉开与各个第一出风口2相适应的角度,形成更佳的干燥效果。而对于成年人与儿童的手型差异较大、通过略微调整也很难相互适应的问题,其实在实际使用中,这个问题基本不存在,因为成年人与儿童的身高本身就存在较大差异,成年人所使用的干手机的安装位置根本不适用于儿童,也即是说,成年人和儿童本身几乎不会使用同一个干手机。从另一方面讲,人体的身高和手掌大小基本呈正比,因此可以将干手机依据身高设置为多种不同的型号,购买者可根据自己的身高,选择到适合自己手型大小的干手机,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干手机并不存在使用上的局限性。

优选的,上述左手吹风区域中的部分第一出风口2与右手吹风区域中的部分第一出风口2优选为左右对称设置,这样不仅是为了适应使用者双手的对称性,而且还适应了人体双手动作的一致性习惯,更方便了操作。

在手插入的方向上,位于左手吹风区域末端的第一出风口2和位于右手吹风区域末端的第一出风口2与手插入部1的末端之间的距离均不小于35mm,即,位于两部分V形最底端的两个第一出风口2与手插入部1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5mm,这样可以使双手中最长的中指与手插入部1的底端之间保持合适的距离,既能够防止人手触碰到手插入部1的底部,又能够消除使用者对最佳插入深度把握的不确定性,即使用者会自发的使其手指与手插入部1的底部保持一定的距离,而此时手的停留位置恰是最佳吹拂位置。

同理,位于左手吹风区域右端的第一出风口2与位于右手吹风区域左端的第一出风口2之间的距离均不大于40mm,即,左手吹风区域与右手吹风区域中最接近的一对或多对第一出风口2的间距不大于40mm,这样不仅使双手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而且在左右两个区域之间还形成了一个明显的界限,使使用者对双手的摆放位置更加明确。

本实施例的干手机优选还包括感应部3,该感应部3用于感应是否有手插入到手插入部1内,而且该感应部3还与第一出风口2的出风控制相关联,比如,第一出风口2的出风控制由用于驱动风扇转动的电机8实现,此时,当感应部3感应到人手插入时,便直接或通过中间控制单元9向电机8发送一个启动信号,此时电机8运行,驱动风扇,风扇通过风道将气流从第一出风口2排出;而当感应部3感应不到人手的存在、即人手从插入部拔出时,感应部3便直接或通过中间控制单元9向电机8发送一个停止信号,此时电机8停止,出风口停止出风。

进一步的,该感应部3优选设置在手插入部1的开口处,由此,当使用者的双手刚一进入到手插入部1内时,出风口立即出风,迅速给使用者一个反馈,证明机器正常,不会给使用者带来反应迟钝的感受;另外,当使用者的手部4插入到手插入部1后,使用者的手腕正处在感应部3的探测区域,因此感应部3会持续的控制电机8运转,只有在使用者的手完全从手插入部1中拔出后,第一出风口2才会停止出风,相比于将感应部3设置在手插入部1的深处,可避免因使用者的手部4乱动而导致停止出风的情况的发生。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干手机,包括实施例一种的任何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

手插入部1还包括位于第一侧壁5对侧的第二侧壁6,即第一侧壁5与第二侧壁6分别与使用者的手心和手背相对,第二侧壁6上设有多个第二出风口7,在具有上述单侧吹拂的有益效果基础上,本实施例增加了另一侧的吹拂设置,可进一步提高干手效果和干手效率,而该第二出风口7与第一出风口2可通过集成在各自侧壁中的风道与同一个风源连通,结构改进简单,容易实现。

进一步的,多个第二出风口7的位置优选与多个第一出风口2的位置一一对应设置,即多个第二出风口7也是与使用者双手的手型相适应的,这样可以使使用者手指的两侧均得到较好的干燥效果,由此大幅提高了干燥效率。

另外,在手插入的方向上,第一侧壁5的两侧依次通过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与第二侧壁6的两侧连接,即第一侧壁5、第二侧壁6、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依次首尾相接围成一个整体呈矩形的空间结构,相比于两侧敞开式的结构,此种设置方式可以防止双手上吹落的水滴飞溅到干手机的外侧,避免影响到外部环境的整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