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调节平衡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65728阅读:904来源:国知局
自动调节平衡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具,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调节平衡床。



背景技术:

床作为日常家具必须品,满足了我们每天休息的需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有的床都是平板固定式的,用于在正常环境下使用,但是在如列车、长途车或轮船上等特殊环境下,由于会产生晃动,现有的普通床在使用时,人员会在床上出现身体滚动的情况,影响使用人员休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的上述缺陷,设计一种帮助人们在晃动环境下使用的床是必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调节平衡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调节平衡床,包括床体,该床体由两块对设的端板和两块侧板相互拼接成长方体框状,每个所述侧板的内壁上水平固定设置有一个凸台,且每个该凸台等高设置,所述凸台上端与所述侧板上端的距离为35cm,每个所述凸台的上端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弹簧,所述床体内从上往下铺设有床板,且该床板与每个所述弹簧的上端接触,所述凸台上侧的侧板内壁上纵向设置有弧面凹陷,且该弧面凹陷的高度大于所述弹簧的高度与所述床板的厚度之和,所述床板的下表面中心处纵向设置有一个弧形的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下方设置有一个圆柱形的固定转轴,该固定转轴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两块所述端板上,所述固定转轴的上端抵触在所述转动槽内,所述固定转轴的下方设有平衡配重块,所述平衡配重块位于所述固定转轴的中轴线正下方,且所述平衡配重块的两端各通过一组倾斜的拉绳连接在所述床板的下端。

进一步,所述平衡配重块为一个矩形柱,且该矩形柱的长度与所述床板的长度相同。

进一步,所述拉绳的长度小于该拉绳与所述床板连接端到所述侧板底端的垂直距离。

有益效果:本使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生产成本低,通过弹簧弹性支撑床板,同时通过平衡配重块在晃动环境下对床板进行调节,可以自动扶正床板,避免使用者的身体随着床体一起倾斜,保证使用者正常休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使用新型侧视图。

如下具体实施例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调节平衡床,包括床体1,该床体由两块对设的端板1a和两块侧板1b相互拼接成长方体框状,每个所述侧板1b的内壁上水平固定设置有一个凸台1d,且每个该凸台1d等高设置,所述凸台1d上端与所述侧板1b上端的距离为35cm,每个所述凸台1d的上端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弹簧3,所述床体1内从上往下铺设有床板2,且该床板2与每个所述弹簧3的上端接触,所述凸台1d上侧的侧板1b内壁上纵向设置有弧面凹陷1e,且该弧面凹陷1e的高度大于所述弹簧3的高度与所述床板2的厚度之和,所述床板2的下表面中心处纵向设置有一个弧形的转动槽2a,所述转动槽2a的下方设置有一个圆柱形的固定转轴1c,该固定转轴1c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两块所述端板1a上,所述固定转轴1c的上端抵触在所述转动槽2a内,所述固定转轴1c的下方设有平衡配重块4,所述平衡配重块4位于所述固定转轴1c的中轴线正下方,且所述平衡配重块4的两端各通过一组倾斜的拉绳5连接在所述床板2的下端。

进一步,所述平衡配重块4为一个矩形柱,且该矩形柱的长度与所述床板2的长度相同。

进一步,所述拉绳5的长度小于该拉绳5与所述床板2连接端到所述侧板1b底端的垂直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如下: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使用者平躺在床板2上,在外部环境不产生晃动时,床板2平稳地放置在弹簧3上,每个弹簧3均匀压缩,弹簧3还能提高使用的舒适度。当外部环境向左倾斜的时候,床板2沿着固定转轴1c向右侧转动,平衡配重块4将床板2的右侧下拉,床板2右侧压缩弹簧3,左侧放松,由此保证了床板2的平衡。当外部环境向右倾斜的时候,床板2沿着固定转轴1c向左侧转动,平衡配重块4将床板2的左侧下拉,床板2左侧压缩弹簧3,右侧放松,保证床板2平衡。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在端板1a上设置有通孔,固定转轴1c穿设在该通孔内。床板2通过转动槽2a与固定转轴1c接触实现转动,同时便于床板2直接从床体1上取下。

侧板1b上的弧面凹陷1e便于床板2顺滑地转动,不产生干涉。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