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装的实木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4078阅读:2289来源:国知局
可拆装的实木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家具产品制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装的实木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消费者对精神文化及物质文化的追求。人造板引领的板式家具热情逐渐淡化,反之对传统实木家具的追求热情逐渐高涨。木材资源的大量消耗,使得整木板材成为了家具产品中的稀有物品,价值更是一日高涨。硬木等优质木材资源的减少与消费者对实木家具的浓厚兴趣形成鲜明对比。但纯实木家具价格高昂,大大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就材质而言,越来越朝着“平民化”方向发展,即易获得的木材成为首选,外观属性优美但物理力学性能稍差的木材往往成为硬木的“替代品”。

材质稍差的木材其稳定性不如硬木,但通过合理的结构形式能有效降低其变形概率。传统框架结构形式为典型的框式结构,即由两个攒边、两个抹头、一块芯板及一个或几个横撑组成。但其不具有可拆装的特点,于是暴露出以下问题:1、框架与芯板在组装完成后再进行涂饰,嵌槽内的部分仍处于白培状态,在芯板发生收缩变形时会表现“露白”缺陷;2、框架与芯板的结合在胶粘剂的帮助下实施,在芯板发生干缩湿胀时,由于胶粘剂的作用力而使构建发生破坏;3、框架的不可拆装,使得芯板或是框架在局部受损维修时不得不将原有完整部分进行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稳定性好的可拆装的实木框架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拆装的实木框架结构,包括芯板、压条和由多根攒边围合形成的框体,各攒边内侧设有搭接部,所述芯板设置在框体内并搭设紧贴在各攒边的搭接部上,所述压条压紧于芯板边沿、且压条与各攒边可拆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芯板的侧边设有凸部,各凸部与相应的搭接部紧贴。

所述压条通过螺丝与攒边可拆卸连接,压条与搭接部之间形成凹进,芯板的凸部位于凹进内。

所述压条设置为矩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可拆装的实木框架结构,各攒边内侧设有搭接部,芯板设置在框体内并搭设紧贴在各攒边的搭接部上,压条压紧于芯板边沿、且压条与各攒边可拆卸连接。该结构中,压条可拆装,芯板与攒边及压条间无胶粘剂连接,芯板可以实现自由伸缩,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稳定性好;在组装前,可先对芯板、压条和攒边进行涂饰,在芯板发生收缩变形时不会发生“露白”现象;能减少构件中胶粘剂用量,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没有胶粘剂固化产生的作用力的束缚,芯板可以自由伸缩;通过压条可拆装性,可以实现零件的互换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拆装的实木框架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拆装的实木框架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拆装的实木框架结构中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可拆装的实木框架结构中攒边与压条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芯板;11、凸部;2、压条;3、攒边;31、搭接部;4、框体;5、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至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可拆装的实木框架结构的一种实施例,该框架结构包括芯板1、压条2和由多根攒边3围合形成的框体4,各攒边3内侧设有搭接部31,芯板1设置在框体4内并搭设紧贴在各攒边3的搭接部31上,压条2压紧于芯板1边沿、且压条2与各攒边3可拆卸连接。该结构中,压条2可拆装,芯板1与攒边3及压条2间无胶粘剂连接,芯板1可以实现自由伸缩,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稳定性好;在组装前,可先对芯板1、压条2和攒边3进行涂饰,在芯板1发生收缩变形时不会发生“露白”现象;能减少构件中胶粘剂用量,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没有胶粘剂固化产生的作用力的束缚,芯板1可以自由伸缩;通过压条2可拆装性,可以实现零件的互换性。

本实施例中,芯板1的侧边设有凸部11,各凸部11与相应的搭接部31紧贴。该结构中,凸部11能很的与搭接部31适配紧贴,可保证芯板1的外表面与各攒边3外表面保持平齐,使外观更加美观耐看。

本实施例中,压条2通过螺丝5与攒边3可拆卸连接,压条2与搭接部31之间形成凹进,芯板1的凸部11位于凹进内。该螺丝5为自攻螺丝,能保证现场安装的灵活性。

本实施例中,压条2设置为矩形结构。设置为矩形结构,外观更加整洁大方,其成型也更为简单。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