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玻璃窗刮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0720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玻璃窗刮水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刮水器,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玻璃窗刮水器,涉及日常生活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生活中家庭或者写字楼窗户一般是玻璃窗,北方冬季室内湿度较大,玻璃窗极易形成水珠,造成视线模糊,而水珠下流又会造成玻璃窗根部金属部件锈蚀,长时间锈蚀会损坏窗户滑槽,进而难以推拉玻璃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玻璃窗刮水器,用于白天除去玻璃窗水珠,避免造成视线模糊,夜间汇集玻璃窗水珠,避免水珠下流锈蚀玻璃窗根部金属部件,保证玻璃窗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集水槽1、集水海绵2、旋紧螺母3、楔形刮水杆Ⅰ4、楔形刮水杆Ⅱ5、橡胶刮水条Ⅰ6、橡胶刮水条Ⅱ7,集水槽1内放置有集水海绵2,集水槽1的中间设有孔,楔形刮水杆Ⅰ4、楔形刮水杆Ⅱ5的楔形端分别设有孔,集水槽1、楔形刮水杆Ⅰ4、楔形刮水杆Ⅱ5三者通过穿过三个孔的旋紧螺母3旋紧连接,楔形刮水杆Ⅰ4、楔形刮水杆Ⅱ5下端分别安装有橡胶刮水条Ⅰ6、橡胶刮水条Ⅱ7。

所述的集水槽1、楔形刮水杆Ⅰ4、楔形刮水杆Ⅱ5均由塑料材料制成。

所述的橡胶刮水条Ⅰ6、橡胶刮水条Ⅱ7为长方体且内部设有空腔,空腔的下端面为开口,空腔朝向旋紧螺母3的一面呈弧形,弧形末端呈刀锋状。

所述的橡胶刮水条Ⅰ6、橡胶刮水条Ⅱ7分别粘合在楔形刮水杆Ⅰ4、楔形刮水杆Ⅱ5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玻璃窗刮水器通过采用集水槽1内放置有集水海绵2,集水槽1的中间设有孔,楔形刮水杆Ⅰ4、楔形刮水杆Ⅱ5的楔形端分别设有孔,集水槽1、楔形刮水杆Ⅰ4、楔形刮水杆Ⅱ5三者通过穿过三个孔的旋紧螺母3旋紧连接,楔形刮水杆Ⅰ4、楔形刮水杆Ⅱ5下端分别安装有橡胶刮水条Ⅰ6、橡胶刮水条Ⅱ7的方案,白天可以除去玻璃窗水珠,避免造成视线模糊,夜间汇集玻璃窗水珠,避免水珠下流锈蚀玻璃窗根部金属部件,保证玻璃窗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集水槽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刮水器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为:1-集水槽、2-集水海绵、3-旋紧螺母、4-楔形刮水杆Ⅰ、5-楔形刮水杆Ⅱ、6-橡胶刮水条Ⅰ、7-橡胶刮水条Ⅱ、8-玻璃窗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限于所述范围。

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一种多功能玻璃窗刮水器,包括集水槽1、集水海绵2、旋紧螺母3、楔形刮水杆Ⅰ4、楔形刮水杆Ⅱ5、橡胶刮水条Ⅰ6、橡胶刮水条Ⅱ7,集水槽1内放置有集水海绵2,集水槽1的中间设有孔,楔形刮水杆Ⅰ4、楔形刮水杆Ⅱ5的楔形端分别设有孔,集水槽1、楔形刮水杆Ⅰ4、楔形刮水杆Ⅱ5三者通过穿过三个孔的旋紧螺母3旋紧连接,楔形刮水杆Ⅰ4、楔形刮水杆Ⅱ5下端分别安装有橡胶刮水条Ⅰ6、橡胶刮水条Ⅱ7。

白天时,用双手展开楔形刮水杆Ⅰ4和楔形刮水杆Ⅱ5,调节一定的角度,使楔形刮水杆Ⅰ4和楔形刮水杆Ⅱ5远离集水槽1的一端和玻璃窗边缘8紧靠,调整旋紧螺母3,固定楔形刮水杆Ⅰ4和楔形刮水杆Ⅱ5的角度,上下推动集水槽1可以实现刮去玻璃窗水珠,水珠沿橡胶刮水条Ⅰ6和橡胶刮水条Ⅱ7流至集水槽1,从而水珠被集水海绵2吸收,同时清洁了玻璃窗,能有效避免视线模糊,使室内的人可以清楚观望到室外的情况。

夜晚时,用双手展开楔形刮水杆Ⅰ4和楔形刮水杆Ⅱ5,调节一定的角度,使楔形刮水杆Ⅰ4和楔形刮水杆Ⅱ5远离集水槽1的那一端和玻璃窗边缘8紧靠,调整旋紧螺母3,固定楔形刮水杆Ⅰ4和楔形刮水杆Ⅱ5的角度,按压楔形刮水杆Ⅰ4和楔形刮水杆Ⅱ5,从而使橡胶刮水条Ⅰ6和橡胶刮水条Ⅱ7严密贴合在玻璃上。当夜间水珠下流时,水珠沿橡胶刮水条Ⅰ6和橡胶刮水条Ⅱ7汇集至集水槽1中,从而水珠被集水海绵2吸收,防止水珠肆意流淌,避免水珠下流锈蚀玻璃窗根部金属部件,保证玻璃窗正常使用。

优选地,所述的集水槽1、楔形刮水杆Ⅰ4、楔形刮水杆Ⅱ5均由塑料材料制成,较轻便,便于安装。

优选地,所述的橡胶刮水条Ⅰ6、橡胶刮水条Ⅱ7为长方体且内部设有空腔,空腔的下端面为开口,空腔朝向旋紧螺母3的一面呈弧形,弧形末端呈刀锋状。空腔的下端面即与玻璃面接触的一面,在受到向下按压的力时,开设空腔可以使橡胶刮水条Ⅰ6和橡胶刮水条Ⅱ7内部的空气形成负压,使得橡胶刮水条Ⅰ6和橡胶刮水条Ⅱ7可以更加严密贴合在玻璃上。空腔朝向旋紧螺母3的一面呈弧形,弧形末端呈刀锋状,使得刮水器刮完一次后玻璃上不会有残留的水珠,刮的更加干净。

优选地,所述的橡胶刮水条Ⅰ6、橡胶刮水条Ⅱ7分别粘合在楔形刮水杆Ⅰ4、楔形刮水杆Ⅱ5上,胶水粘合的方式简单快捷,能有效提高安装效率。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