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位电热壶的弧形茶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6660阅读:6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位电热壶的弧形茶托盘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位电热壶的弧形茶托盘。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好在茶艺馆或家中饮茶,品茗成为日常的休闲活动。人们对泡茶工具所具有的便利性、过程的享受性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对茶桌的功能要求越来越多,品种款式也丰富多样,为了满足这类人的要求,酒店客房都在房内放置了茶具托盘,在茶具托盘内均放置着茶壶和茶杯,就这样简易的茶具,无法满足人们对品茶的需求。另一方面无论是普通茶桌还是多功能茶桌,其在桌面板上会设置用于放置茶壶、茶杯等茶具的固定装置,这些固定装置大多是与桌面板一体成型的,其在制作时通常也只是在桌面板上简单地开设一环形或方形的凹槽作为茶具放置,不但在清理时非常不便,同时需要对茶座的桌面进行改造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定位电热壶的弧形茶托盘,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茶托盘结构不佳,不能够对电热壶进行固定且功能单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定位电热壶的弧形茶托盘,其中,包括:弧形底盘以及设于所述弧形底盘上侧的储纳筒;

沿着所述弧形底盘的纵向方向的上侧依次设有圆形卡座、弧形卡座,所述弧形卡座的纵向中心线与所述弧形底盘的纵向中心线吻合,所述圆形卡座内设有所述储纳筒;

所述弧形底盘的内弧与所述弧形底盘的外弧平行。

上述的定位电热壶的弧形茶托盘,其中,所述内弧的直径大于20厘米。

上述的定位电热壶的弧形茶托盘,其中,所述储纳筒的开口平面为倾斜面。

上述的定位电热壶的弧形茶托盘,其中,所述储纳筒的底面向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挡板。

上述的定位电热壶的弧形茶托盘,其中,所述弧形底盘的下侧面设有摩擦条,所述摩擦条沿所述弧形底盘的外边沿设置。

上述的定位电热壶的弧形茶托盘,其中,所述弧形底盘以及所述储纳筒的材料均为密胺材质。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定位电热壶的弧形茶托盘方法/装置,该方案具有以下的效果:

1、可以储放茶叶袋与茶杯,并且能够对利用内弧的结构对茶壶或者电热壶进行定位。

2、并且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定位电热壶的弧形茶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定位电热壶的弧形茶托盘的储纳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定位电热壶的弧形茶托盘的主视图。

如图参考:弧形底盘1、储纳筒2、圆形卡座3、弧形卡座4、内弧5、外弧6、电热壶7、挡板8、摩擦条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和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定位电热壶的弧形茶托盘,其中,包括:弧形底盘1以及设于弧形底盘1上侧的储纳筒2,进一步的储纳筒2用于放置茶叶包;

沿着弧形底盘1的纵向方向的上侧依次设有圆形卡座3、弧形卡座4,弧形卡座4的纵向中心线与弧形底盘1的纵向中心线吻合,圆形卡座3内设有储纳筒2,进一步的,圆形卡座3对储纳筒2进行定位,弧形卡座4内用于放置茶杯,在此弧形卡座4的纵向中心线与弧形底盘1的纵向中心线吻合启到最大面的利用弧形底盘1上侧的使用面积。

弧形底盘1的内弧5与弧形底盘1的外弧6平行,进一步的内弧5用于定位电热壶7,外弧6的设计可以使本套茶具紧贴桌面的边角处放置,在此通过弧形的设置达到在摆放的时候不受桌面形状的限定,矩形桌面或圆形桌面都可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内弧5的直径大于20厘米,进一步的常规电热壶7的直径在15厘米,本产品的内弧5大于现有电热壶7的直径时,电热壶7即可紧贴内弧5进行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储纳筒2的开口平面为倾斜面,进一步的并与人们放置或取拿茶叶包。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储纳筒2的底面向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挡板8,进一步的能够对储纳筒2内的茶叶包进行分类放置。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弧形底盘1的下侧面设有摩擦条9,摩擦条9沿弧形底盘1的外边沿设置,进一步的增加弧形底盘1与桌面的摩擦力使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对电热壶7进行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弧形底盘1以及储纳筒2的材料均为密胺材质,进一步的,密胺餐具又称仿瓷餐具,由密胺树脂粉加热加压压制成型。以其轻巧、美观、能耐低温、不易碎等性能,已经被广泛用于快餐业及儿童饮食业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定位电热壶的弧形茶托盘,可以储放茶叶袋与茶杯,并且能够对利用内弧的结构对茶壶或者电热壶进行定位,并且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安装。

以上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这并不影响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