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拖把。
背景技术:
目前在擦洗地面时,通常使用拖把,当前市面上的拖把结构多数为拖布简单连接在拖把杆上,使用时,需要用手反复来回推拉拖布才能实现一块区域的清洁,使用比较麻烦,费力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拖把,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使用麻烦且费力气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拖把,该拖把包括拖把主体,所述拖把主体包括:壳体、驱动机构、齿轮组和清洁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齿轮组包括依次啮合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所述清洁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清洁机构包括转动轴和清洁盘,所述壳体的底壁设有圆孔,所述转动轴通过所述圆孔伸进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第三齿轮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三齿轮的转动带动所述清洁盘转动。
其中,所述齿轮组有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两侧,所述清洁机构有两个,所述两个清洁机构的转动轴分别与两个齿轮组中的第三齿轮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安装有蜗轮,所述蜗轮与两侧的第一齿轮啮合,从而通过所述驱动机构的转动,带动所述蜗轮转动而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底盘与面盖,所述底盘与面盖通过螺钉固定而形成封闭的壳体。
其中,所述底盘上设置有4个圆形固定柱,所述圆形固定柱两两对称设置在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两侧;靠近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的圆形固定柱上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在所述圆形固定柱上,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固定在所述第一齿轮上;远离所诉驱动机构的输出轴的圆形固定柱上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在所述圆形固定柱上,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固定在所述第二齿轮上。
其中,所述圆孔内设置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的外圈固定在所述圆孔内,所述清洁机构的转动轴从所述第三轴承的内圈穿过而与所述第三齿轮连接,所述第三轴承还包括轴承盖,所述轴承盖可与所述圆孔紧密贴合并将所述第三轴承包裹其中,维持轴承转动平衡以及防水。
其中,所述面盖和所述底盘之间设有密封圈,以防止水进入壳体内部。
其中,所述清洁盘包括随动盘和布盘,所述布盘设置在所述随动盘的下方,所述布盘和所述随动盘之间通过卡扣连接,所述转动轴垂直固定在所述随动盘的上方。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是马达,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马达支架和马达盖,所述马达支架固定在所述底盘上,用于支撑所述马达,所述马达盖固定与所述底盘上,并覆盖所述马达,以固定所述马达的位置并保护马达机体。
其中,所述拖把还包括拖把杆,所述拖把杆用于握持,且驱动电源内置于所述拖把杆中,用于给所述驱动机构提供电源,所述拖把杆的上端设有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三个齿轮构成的齿轮组,通过齿轮组的调速、传动特点,将驱动机构的转动传输到随动盘,继而布盘与随动盘能更高速旋转,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并且使用方便、省力;齿轮组还能有效减少驱动机构负载,减少耗电量,节约能源,驱动机构寿命更长。
而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拖把各组件拆卸清洗、更换方便。布盘与随动盘可分离,在布盘使用时长有所损耗之后,只需松开卡扣将布盘拆下就可更换,避免频繁拆卸壳体,维持壳体内部主要构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拖把的爆炸图。
其中, 1、马达盖;2、面盖;3、马达支架;4、马达;5、蜗轮;6、轴承盖;7、第三轴承;8、圆孔;9a/9b、圆形固定柱;10、底盘;11、转动轴;12、随动盘;13布盘;14a、第一轴承;14b、第二轴承; 15a、第一齿轮;15b、第二齿轮;15c、第三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拖把的爆炸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拖把,该拖把包括拖把主体,拖把主体包括:壳体、驱动机构4、齿轮组和清洁机构。
该壳体包括底盘10与面盖2,底盘10与面盖2通过螺钉固定而形成封闭的壳体,面盖2和底盘10之间设有密封圈,以防止水进入壳体内部。
驱动机构4安装在壳体内部,驱动机构4是马达,壳体上还设置有马达支架3和马达盖1,马达支架3固定在底盘10上,用于支撑马达4,马达盖1固定于底盘上,并覆盖马达4,通过马达支架3及马达盖4,可以很好的维持马达4转动稳定性,减少噪音,同时能保护马达4机体不受外界因素干扰,保证马达4工作寿命。
齿轮组有两组,分别设置在驱动机构4的两侧,清洁机构有两个,两个清洁机构的转动轴11分别与两个齿轮组中的第三齿轮15c连接。
具体地,齿轮组包括依次啮合的第一齿轮15a、第二齿轮15b和第三齿轮15c,第一齿轮15a与驱动机构4连接以带动第一齿轮15a转动;清洁机构设置在壳体的底部,清洁机构包括转动轴11和清洁盘,壳体的底壁设有圆孔8,转动轴11通过圆孔8伸进壳体内与第三齿轮15c连接,以通过第三齿轮15c的转动带动清洁盘转动。齿轮组具有很好的变速传动功能,本实用新型利用三个齿轮构成的齿轮组,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最大的驱动机构效能,在提高清洁效果的同时减轻驱动机构4负载。
由于驱动机构4输出轴转动与齿轮转动不在同一平面,驱动机构4的输出轴可以安装蜗轮5,蜗轮5可以传递两条相对垂直的转动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
具体而言,蜗轮5与两侧的第一齿轮15a啮合,从而通过驱动机构4的转动,带动蜗轮5转动而带动第一齿轮15a转动。
底盘上设置有4个圆形固定柱,圆形固定柱9a、9b两两对称设置在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两侧;靠近驱动机构4的输出轴的圆形固定柱上设置有第一轴承14a,第一轴承14a的内圈固定在圆形固定柱9a上,第一轴承14a的外圈固定在第一齿轮15a上;远离驱动机构4的输出轴的圆形固定柱9b上设置有第二轴承14b,第二轴承14b的内圈固定在圆形固定柱9b上,第二轴承14b的外圈固定在第二齿轮15b上。
进一步地,圆孔8内还设置有第三轴承7,第三轴承7的外圈固定在圆孔8内,清洁机构的转动轴11从第三轴承7的内圈穿过而与第三齿轮15c连接,第三轴7承还包括轴承盖6,轴承盖6可与圆孔8紧密贴合并将第三轴承7包裹,维持轴承转动平衡以及防水。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一轴承14a、第二轴承14b、第三轴承7,充分利用轴承的优点,维持齿轮组的转动平衡,保持拖把整体的稳定,减少摩擦、避免动能损耗,同时还能减少噪音,使得拖把的使用更为舒适。
清洁机构的清洁盘包括随动盘12和布盘13,布盘13设置在随动盘12的下方,而布盘13和随动盘12之间通过卡扣连接,转动轴11垂直固定在随动盘12的上方。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布盘13与随动盘12分离,可轻易拆卸清洗或更换。
本实用新型中,拖把还包括拖把杆(图中未标示),拖把杆用于握持,且驱动电源(图中未标示)内置于拖把杆中,用于给驱动机构4提供电源,拖把杆的上端设有控制器(图中未标示),用于控制驱动机构4。
使用的时候,打开拖把杆上端的控制器,驱动电源给驱动机构4供电因而输出轴转动,蜗轮5随输出轴一起转动,带动两侧与之啮合的第一齿轮15a,且两侧第一齿轮15a分别以顺时针、逆时针的方向旋转;第一齿轮15a的转动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齿轮15b转动,且两侧第二齿轮15b分别以顺时针、逆时针的方向旋转,两互相啮合的第一、第二齿轮15b转动方向相反;第二齿轮15b的转动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三齿轮15c转动,且两侧第二齿轮15b分别以顺时针、逆时针的方向旋转,两互相啮合的第二、第三齿轮15c转动方向相反;由于随动盘12的转动轴11连接在第三齿轮15c,第三齿轮15c的转动带动随动盘12,并带动通过卡扣方式与随动盘12连接的布盘13高速旋转。将拖把主体移动到需要清洁的地面区域,就可以通过布盘13高速旋转对该区域进行擦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拖把的齿轮组使用三个齿轮,因而能提高布盘13转动速度,减轻驱动机构4负载,达到最佳使用效果。同时,布盘13与随动盘12分离结构,可以轻易拆卸清洗或更换,整体结构简单,用料少、成本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