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炸锅用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5408阅读:9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炸锅用托盘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炸锅用托盘。



背景技术:

在使用空气炸锅时,需要用托盘将食材装乘在托盘中,通过高温处理食材表面来确保食材内部变熟。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空气炸锅的烤鱼盘(专利号为201480031966.X),烤鱼盘的底部开设面积占比为3%-50%的通孔,确保高温空气通过通孔加热食材朝向底盘的表面,脚部设置缺口放置食材。这种结构的托盘存在以下缺陷:1、通孔占托盘底部面积较小,导致热空气循环效果差,限制了热空气通过通孔与食材表面接触,进而导致食材上下表面烤制过程不同步,既增加了食材烤制时间,还影响食材整体口感;2、托盘围边与底部间为直角过渡,即会造成较长或者面积较大的食材不易完整放置,还容置形成死角,不易清洗和热空气流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用托盘,通过增大通孔占用托盘底部面积的比例来提高热空气循环效果,有效提升食材烤制速度和品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空气炸锅用托盘,包括底盘以及沿所述底盘周缘设置的围边,所述底盘开设通孔,所述通孔面积总和占所述底盘上表面面积的50%-90%。将现有托盘结构的基础上对通孔面积进行增大,使得通孔面积在托盘底面面积中的占比提升至50%-90%,空气炸锅内循环的热空气能通过通孔较多地进入托盘与食材间的夹层空间,有效提升食材烤制速度、品质以及口感。

作为优选,所述通孔占托盘底面面积的50%-70%,如果通孔面积过小,则影响热气流通过,降低加热效率,如果面积过大,则底盘的强度变弱,容易发生形变。

作为优选,所述通孔为长条形并间隔设置,相邻通孔间隔的宽度为通孔宽度的1/4-1/2。如果间隔的宽度过大,则会加大食物的与凸筋的接触面积,影响热空气加热食物,如果间隔的宽度过小,则凸筋会比较锋利,可能刺伤食物或者清洗时划伤用户。

作为优选,所述通孔之间设有凸筋,所述凸筋由底盘内表面向上延伸。通过通孔设置凸筋,当食物放置在底盘上时,凸筋将食物托起,可以有效减少食物与底盘的接触面积,便于热气流对食物加热。同时,凸筋有效加强了底盘的强度,防止底盘发生变形。

作为优选,所述通孔是半径为R的圆形,相邻两个通孔的圆心距为Q,其中,3R>Q>2R;或者通孔为多边形。将通孔设置为圆形,热气流透过圆形通孔后,沿着通孔的圆周扩散,加热更加均匀,如果圆心距设置过大,则会影响加热效果,降低加热效率,如果圆心距设置过小,则通孔相互连接在一起,托盘的强度受到较大影响。

作为优选,通孔为三角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根据不同的食物,可以使用不同通孔形状的托盘,通常来说,食物的形状与通孔的形状不相似为好,防止较小的食物透过通孔从底盘漏出。

作为优选,所述通孔为圆形或多边形,所述底盘内表面设有环形凸筋,所述凸筋将底盘分隔为内圈部分和外圈部分。通过设置环形凸筋,无论食物采用 什么角度,都可以有效支撑食物,防止长条形食物落入凸筋之间遮住通孔,影响热气流的加热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凸筋为多根,所述凸筋间隔设置分布在底盘内表面并将底盘分割为多圈。通过设置多根环形凸筋,有效加强环形凸筋托盘的强度,防止托盘变形。

作为优选,所述围边与底盘间通过圆角过渡。围边与底盘间由原先的直角过渡改进为圆角过渡,既方便与食材弯折处贴合支撑,确保食材不会因局部受力过大而折断,还方便使用后清洗,防止食材残渣在死角集聚而滋生细菌。

作为优选,所述圆角半径为E,30mm≥E≥7mm,所述围边与底盘周缘间的夹角为I,178°≥I≥91°。圆角的半径应根据烤制食材的弯折所需半径匹配,当预设烤制食材较柔软时,圆角半径可以选择较小尺寸,反之,则采用较大尺寸。围边与底盘间的夹角由原先的垂直结构改进为钝角结构,通过增加两者夹角来减轻过度弯折对食材的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围边设有相对设置的缺口,至少两个缺口的连线经过托盘的中心。当放置较大的食物,例如鱼时,鱼头搭在一个和鱼尾可搭在缺口处,从而保障鱼的完整性,由于两个缺口的连线经过托盘的中心,因此托盘更加稳定,受到重力相对均匀,不易放生形变。

作为优选,所述缺口呈对角设置。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保障两个对角设置的缺口距离最大,从而使得较大食物放在托盘上时,食物落在托盘内的面积更大,使得较大食物放置的角度更合理。

作为优选,所述围边上缘向外弯折形成环形翻边。设于围边上缘的环形翻边具有承托食材的作用,当食材尺寸较大且越过围边时,托盘通过环形翻边来承托超出围边的部分,确保食材不易弯折破损。

作为优选,所述翻边的宽度为D,30mm≥D≥1mm。翻边宽度应根据托盘用途进行选定,以满足承载预设烤制食材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现有托盘结构的基础上对通孔面积进行增大,空气炸锅内循环的热空气能通过通孔较多地进入托盘与食材间的夹层空间,有效提升食材烤制速度、品质以及口感,此外,围边与底盘间由原先的直角过渡改进为圆角过渡,既方便与食材弯折处贴合支撑,确保食材不会因局部受力过大而折断,还方便使用后清洗,防止食材残渣在死角集聚而滋生细菌。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实施例一所述结构示意图;

图3 为实施例一所述托盘显示脚垫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 为实施例一所述托盘显示通孔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 为实施例二所述托盘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三的单环凸筋托盘结构示意图;

图7 为图6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 为实施例三的多环凸筋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9 为实施例四的托盘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五的托盘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盘,2、围边,3、通孔,4、圆角,5、脚垫,6、翻边,7、凸筋,8、把手、缺口11、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空气炸锅用托盘,由底盘1以及沿所述底盘1周缘设置的围边2组成,所述底盘1开设通孔3,所述通孔3面积总和占所述底盘1上表面面积的50%-90%。

在实际操作中,空气炸锅内部设有食品加工腔,托盘装乘食材后被放入食品加工腔内,通过空气炸锅产生的高温热空气对食材进行加热。在加热过程中,利用食品加工腔内循环流动的热空气实现热量输送,确保食材表面受热均匀。高温热空气被吹入食品加工腔内形成循环气流,为了保证气流顺畅流通且持续对食材加热,应该减少食品加工腔中对气流流动产生阻碍的结构,所以需要在底盘1上增设通孔3,使得循环流动的热空气能通过通孔3以及围边2与食材间的空隙流入食材与底盘1间的空间,完成该区域食材的烤制工序。

在设置通孔3面积与底盘1面积间比例时,既需要考虑气流的流动效率,通过增大热空气流量来实现热能向食材表面输送,还应考虑托盘自身结构强度,通孔3间以及底盘1与围边2间需要尺寸较大的材料来确保托盘整体结构强度。当通孔3面积与底盘1面积间比值小于50%时,热空气在穿越底盘1时会因实体结构面积过大而将部分热空气阻挡,造成底盘1与食材间热空气流量过小的缺陷,不能快速有效地烤制完成食材烤制工序,导致食材上下表面间烤制进度不一致,继而影响食材整体烤制品质;当通孔3面积与底盘1面积间比值大于90%时,虽然热空气流量得到保证,但底盘1实体结构过于淡薄,既影响底盘1对食材的承托性能,还导致围边2承托食材时会因底盘1支撑作用欠缺而容易造成变形扭曲的情况,影响托盘使用寿命。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后,将通孔3面积与底盘1面积间比值为70%,兼具热空气流量以及托盘自身结构强度。

可以理解,根据实际需要,通孔3与底盘1的面积比可以适当调整,例如50%、60%、80%、90%,如果通孔面积过小,则热空气经过底盘1时,受阻较大,加热效率低,导致加热不均匀;如果通孔面积过大,则盘体的强度较低,容易发生变形。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具体的托盘结构。

如图2所示,所述托盘包括底盘1以及沿所述底盘1周缘设置的围边2,底盘1呈平板状,其上设有布满若干通孔3,所述围边2与底盘1间通过圆角4过渡。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围边2可以由圆角4向上延伸形成,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

在生产时,为了形成上部敞口的食材容置腔,通常会在底盘1周缘设置一圈围边2,围边2对底盘1上的食材起到限制位移的作用。

在使用时,大尺寸食材放置在食材容置腔内,食材表面会因分别与围边2内侧壁以及底盘1上表面贴合而发生弯折。底盘1连接围边2时采用圆角4过渡,使得两者衔接部朝向食材容置腔一侧壁面为弧形的内凹结构,既能匹配贴合食材的弯折部,为食材弯折部提供均匀、有效支撑,防止食材弯折部因局部受力过大而发生折断的情况,确保食材完整性,还可利用弧形表面方便清洁,防止因形成嵌藏污物的死角而滋生细菌,影响使用者健康。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圆角4半径为E,30mm≥E≥7mm,圆角4半径的选取应该与预设加工食材单位长度内能承受的局部弯折度匹配,当食材较硬且局部弯折度小时,为弯折食材并与托盘内壁贴合所需的弯折部长度就较大,圆角4半径需要选取较大的尺寸,反之,食材较为柔软且局部弯折度大时,圆角4半径需要选取较小的尺寸,优选18mm≥E≥12mm。所述围边2与底盘1周缘间的夹角为I,178°≥I≥91°,夹角数值的选取应该与预加工食材的柔软度匹配,当食材较为柔软且韧性较好时,允许食材进行大角度弯折后仍然保证食材完整性,则夹角数值可以选用较小数值,通过设置趋向于竖置的围边2来提高食材容置腔的容纳体积,以实现更大食材放置,当食材较硬且韧性较差时,通过减小食材弯折形变量来确保食材弯折形,则需要设置较大的夹角数值,通过设置趋向于水平的围边2来确保食材不会因过度弯折而断裂损坏,所述夹角数值优选为150°≥I≥130°。圆角4的翻起高度为H,80mm≥H≥20mm,圆角4的翻起高度与食材容置腔体积呈正比,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生产设定,优选为40mm≥H≥25mm。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底盘1下表面设有向下凸起的脚垫5,垫脚与底盘1为一体成形,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脚垫5至少为两个,且分散布置在底盘1下表面,使得底盘1下表面与放置工位表面间形成间隙,防止因相互接触而互为污染。脚垫5直径为G(如图3所示),10mm≥G≥5mm,当G<5mm时,垫脚截面较小,容易因放置工位上的凹陷缺口而下陷,影响间隙高度,当G>10mm时,脚垫5截面较大,影响占用通孔3开设位置,影响通孔3与底盘1面积之间的比例值,所以,优选8mm≥G≥6mm。脚垫5高度为F,3mm≥F≥1mm,当F<1mm时,底盘1下表面与放置工位表面间间距过小,不能有效起到防止相互接触污染的作用,当F>3mm时,影响托盘放置时的平稳性,优选2mm≥F≥1.5mm。

作为优选,所述围边2上缘向外弯折形成环形翻边6(如图4所示)。翻边6由围边2上缘弯折形成,翻边6外圈再次向下且向内翻折,既不影响使用,还能增强翻边6的抗压性。在生产时,所述翻边6的宽度为D,30mm≥D≥1mm,当食材尺寸过大而越过围边2外圈时,食材超出围边2部分会搭接在翻边6上表面,使得食材不会因超出部分重力作用而在与围边2外圈抵触中折断,确保食材完整性,当D>30mm时,过宽的翻边6会占用较大的食材加工腔体积,导致食材容置腔体积随之减小,当D<1mm时,不能有效实现支撑缓解食材局部弯折度的作用,所以,优选10mm≥D≥5mm。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托盘包括把手8,所述把手8与所述围边2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通孔3布满所述底盘1。通孔3呈圆形或多边形,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当通孔3为圆形时,通孔3直径为A,10mm≥A≥1mm,优选7mm≥A≥3mm,既满足气流流通需求,又能通过密部通孔3提高通孔3面积在底盘1上的占比数值。

实施例二:

相对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托盘结构。

如图5所示,所述托盘包括底盘1以及沿所述底盘1周缘设置的围边2,所述底盘1呈中部下凹的球面状,其上设有布满若干通孔3。由于底盘1呈球面状,一方面,利用底盘1的弧形轮廓,便于食材加工腔内热空气贴着底盘1下表面流动,并均匀地通过通孔3流入底盘1与食材下表面间的空间中,有效提高食材加工效率,另一方面,从食材中分泌出的油脂会沿着底盘1汇聚至底盘1中部,并聚集滴落,有效提高排油效率,相较于平板状底盘1,油脂会广泛分布在底盘1各处,由于未积聚至滴落所需油量而导致大量油脂附着在底盘1表面,既影响食材油脂外溢,还不易清洗底盘1。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底盘1周缘与中部间的高差为K,K的取值决定了食材容置腔的体积,100mm≥K≥20mm。

实施例三:

相对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凸筋7的托盘结构。

如图6-7所示,在前述实施例托盘结构上增设凸筋7结构,所述凸筋7设置在所述底盘1上表面,从而将底盘分隔为内圈部分11和外圈部分12,凸筋7既起到增强底盘1抗弯折强度的作用,还起到间隔底盘1和食材的作用,食材下表面抵触在凸筋7顶面,使得食材下表面与底盘1上表面间形成夹层空间,夹层空间既方便从通孔3输入的热空气与食材表面接触后外排,确保气流循环正常运转,还能有效外排从食材内分泌的油脂,有效降低食材脂肪含量,利于食用者健康。所述凸筋7顶缘与底盘1上表面间高度差为C,10mm≥C≥0.3mm,当C>10mm时,底盘1与食材间距较大,影响热空气循环流通,造成气体在夹层空间内淤积,当C<0.3mm时,夹层空间会因食材表面形变而被完全填满,不利于热空气循环流通,所以,优选为2mm≥C≥0.8mm。所述凸筋7宽度为B,10mm≥B≥1mm,当B<1mm时,食材会因其重力积聚在凸筋7顶面而而产生变形,进而导致食材下表面与底盘1表面贴合,不利于热空气循环流通,当B>10mm时,影响通孔3面积在底盘1上的占比,所以,优选为4mm≥B≥1.5mm。

可以理解,当凸筋7为环状分布时,凸筋7可以为多条,且尺寸差异化设置,使得凸筋7在底盘表面呈现多环状(如图8所示),并将底盘1分隔为多圈,凸筋7可以是2条、3条、4条、5条,如果环数过多,则通孔无法达到相应比例,导致热空气通过底盘1时受阻较大,影响加热效率,加热不均匀。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通孔与凸筋的形状不同。

如图9所示,所述通孔为长条形,在本实施例中,长条形通孔的宽度为7mm,在通孔之间设有凸筋7,凸筋7的宽度为通孔宽度的1/4-1/2,当食物放在底盘1上时,食物的下方搭在凸筋7上,由于凸筋7宽度较窄,因此,食物只有很小一部分面积与凸筋接触,热空气由底盘外表面经通孔后,与食物接触面积较大,可以充分加热食物。如果凸筋宽度过大,则会加大食物的与凸筋的接触面积,影响热空气加热食物,如果凸筋宽度过小,则凸筋会比较锋利,可能刺伤食物或者清洗时划伤用户。

可以理解,长条形通孔的宽度可以适当调整,通常来说,通孔的宽度应该在3-20mm。如果通孔过大,则无法用于烹饪较小的食物,产品功能受限;如果通孔设置过小,则凸筋设置过于密集,影响热空气流通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凸筋7为多种结构。例如凸筋7为曲线形状,凸筋的截面可以设置为三角形、弧形、或者半圆形。

实施例五: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围边设有缺口。

如图10所示,围边2设有两个缺口11、12,两个缺口相对设置在围边的对角,当需要烹饪类似鱼之类的较大食物时,鱼头放置在缺口11处,鱼尾放置在与缺口11相对的缺口12处,从而使得托盘可以烹饪大于托盘的食物,并且保证食物的完整性。设置在对角的好处是,两个缺口的距离最大,从而鱼的较大部分可以落在托盘内,食物放置角度更加合理。

可以理解,缺口对角设置是最佳实施方式,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托盘可以设置为圆形,两个缺口的连线通过圆心即可。或者,缺口可以设置为四个,其中两个缺口的连线通过托盘的中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